一、徐夷在枣庄的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50
颗粒名称: 一、徐夷在枣庄的活动
分类号: K85
页数: 8
页码: 95-102
摘要: 商末至西周时期是徐国最强盛阶段,多次向周王朝发起挑战。鲁国刚立国时,徐夷便联合淮夷兵锋直指鲁都曲阜。《尚书•费誓》序云:“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
关键词: 文化发展 徐夷活动

内容

广袤的中国东部地区,在史前时期曾是东夷部族活动的历史大舞台。据《尚书》记载,当时生活在淮河以北的东夷诸族包括岛夷、峭夷、莱夷、淮夷、徐夷等。西周时又有九夷之称,分别是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东夷族系中,最强大、最具影响力的支系就是在夏初便拥有封国的徐夷。徐夷在东部地区最为活跃,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征伐徐夷的记载。
  徐夷又称作“徐方”、“徐戎”,所建古国为徐国,出自于赢姓,与秦、郯、莒三国同姓,都来自于海岱文化区的少昊部族。《汉书•地理志》载:“徐,故国,盈姓(盈与贏古字相通)。至春秋时徐子章禹为楚所灭。”《新唐书》卷七五记载:“徐氏出自赢姓。皋陶生伯益,伯益生若木,夏后氏封之于徐。”徐国历史十分悠久,历经夏商周三代,传44世国君,国祚长达1600多年。由于环境和形势所迫,曾几次迁徙,最后迁至淮泗一带。考古资料证明,徐夷在新石器时代以及立国后,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今鲁南、苏北一带。
  古史传说中的少昊部族,其后裔伯益因辅助大禹平治水土有功,被帝舜赐赢姓,封于费地,所以又名“大费”。伯益生有二子,其次子若木,于夏启当政时被封于徐地,成为徐国第一代国君。
  徐国最初封地在何处?研究者大都认为在今鲁南、苏北一带,东部可达郯城,西部至古泗水流经之地(即今微山湖一带)。夏朝初期,海岱文化区酋邦林立,徐国控制地域方圆数百里,在东夷诸国中最为强大。徐国得名缘自“徐方”,而徐方得名应该与所居地理环境有关。《尔雅注疏•释地》引汉代李巡注:“淮、海间其气宽舒,禀性安徐,故曰徐。徐,舒也。”先秦地理文献《禹贡》划分天下为九州,将处于泰山、淮水之间,东达于海的地域划人徐州范围。徐州地域名称的来源,应与徐方、徐国活动区域有关。商代至周初是徐国最强盛时期,在东夷诸国中最具影响力。
  近年考古新成果表明,早期徐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就在苏鲁接壤的台儿庄及其周围地带。考古学家苏秉琦在《略谈我国沿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一文中指出:“徐夷、淮夷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如果把山东的西南一角、河南的东北一块、安徽的淮北一块与江苏北部连接起来,这个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确有特色,这可能与徐夷、淮夷有关。” 1995年夏,徐州市博物馆对邳州梁王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距台儿庄很近,虽然地分两省,实际只有一河(大运河)之隔。梁王城在清光绪《峄县志》卷首《运河图》中有标示,古时归属山东峄县,又称作“良城”。这是一处典型台城遗址,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遗址最高处达6米,共分7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周代以及晚期遗存。这次发掘,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多座,死者有拔除上颌侧门齿及枕骨人工变形现象。出土的商周遗物中有卜骨、骨锄、石钺等文物。®2006年对梁王城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文物丰富,分别属于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西周、春秋战国不同时期。在墓葬区发现多座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殉马、殉牛、殉狗、殉猪坑穴,还出土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具有礼制用途的青铜器、玉器。研究者认为,梁王城考古发现表明,徐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居住在这一地区了,一直延续到夏商周。梁王城遗址内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应为徐夷,出土文物“为徐国史的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
  在梁王城附近,分布着稠密的古遗址群和春秋时期高等级墓葬。其中处于邳州境内的有大墩子、刘林、山头、鹅鸭城等遗址以及九女墩大墓。在台儿庄境内,与梁王城隔河相望的是南滩子、擂台等遗址。南滩子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擂台遗址包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遗存。值得注意的是,台儿庄境内也有梁王城(俗称“梁王晒米城”)、鹅鸭城和九女墩。这处梁王城也是高大台城遗址,包含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等遗存。鹅鸭城时代为商周,同属台城遗址。显然,在徐夷尚未立国之前和立国初期,这一带已形成了密集聚落群。
  台邳接壤地带的古遗址,尤其自岳石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与徐国及其后裔持续活动的时间相当。近年在邳州梁王城附近九女墩相继出土了徐国青铜礼器。所谓“九女墩”,就是人工堆筑的高大土冢,分布在徐王山麓,传说是南朝萧梁皇室9个女儿的坟墓。考古发掘证明,这些土墩都是春秋时期徐国王室高等级墓葬,墓内殉葬多人,随葬品十分丰富。其中有成组成套青铜礼器、车马器、乐器、兵器、玉器、水晶等高规格礼制用品,尤其编钟、编馎、编磬等礼仪乐器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三号墩墓室出土的9件钮钟上均刻有“徐驹王之孙衍,择其吉金,铸其和钟”铭文。®在二号墩墓室出土的6件馎钟上刻有“余(徐)攻王之玄孙”铭文。据考证,“攻王”即“驹王”,是徐国历史上著名君王之一。《礼记•檀弓下》记载,徐大夫容居在吊唁邾娄考公时曾说:“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出土文物证明,九女墩为徐王的家族墓地。
  在台儿庄境内的梁王晒米城和鹅鸭城附近分布的九女墩,同属春秋时期大墓。其中一座处于距邳州梁王城仅数公里的陶沟河畔,墩内曾发现古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等文物。如今仍有几座高大土墩分布在台儿庄区的杨庄、吉庄、北落村附近,当地也流传梁王及其9个女儿的传说。另外,处于邳州境的梁王城附近,曾是汉代武原县治所。1979年夏,在台儿庄境内出土1枚汉代“武原令印”印母。从台儿庄和邳州接壤地区分布的史前、商周遗址和春秋时期徐国墓葬、遗迹以及传说分析,这一带曾是徐夷、徐国长期经营的基地。后来迫于周王朝威胁,其王权重心一度南迁至淮泗一带。
  商末至西周时期是徐国最强盛阶段,多次向周王朝发起挑战。鲁国刚立国时,徐夷便联合淮夷兵锋直指鲁都曲阜。《尚书•费誓》序云:“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周康王时“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徐国虽几次迁徙,但鲁南、苏北一直是其长期经营的战略基地。这一带不仅是徐夷的发祥地,而且是徐国长期活动的重心。《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薛,本国,六国时曰徐州。”可见,最早作为城邑之名出现的徐州,不是江苏徐州,而是在今枣庄市滕州境内。
  中国历史上因为有了徐方,才有了古九州之一徐州的分野;由于徐夷的纵横捭阖,《诗经》中才出现许多精彩章句;由于徐国在鲁南的长期存在,才衍生出战国时期的地名徐州。“徐方”、“徐夷”、“徐戎”、“徐国”,在海岱文化区的发展历程中,使东夷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