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辛文化命名地——北辛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31
颗粒名称: 一、北辛文化命名地——北辛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2
页码: 75-76
摘要: 北辛遗址位于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北部,西北距滕州城区约別公里。遗址分布于薛河故道南岸的河旁高地之上,东、西、南三面临水,地处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100多米。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是新石器时代居民从事生产活动的良好地区。
关键词: 北辛遗址 北辛文化

内容

北辛遗址位于滕州市官桥镇北辛村北部,西北距滕州城区约別公里。遗址分布于薛河故道南岸的河旁高地之上,东、西、南三面临水,地处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100多米。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是新石器时代居民从事生产活动的良好地区。现存遗址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约100米(南部被北辛村庄覆盖),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
  北辛遗址发现于1964年。当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和滕县文化馆沿薛河流域进行田野调查,在这里采集到一批与大汶口文化风格不同的陶片,推测其年代可能早于大汶口文化。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与滕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历时85天。发掘面积2583平方米,清理灰坑60个、窖穴2个、儿童瓮棺葬2座,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和角器。®北辛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文化,出土的遗物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和特点与大汶口文化有所不同,在时间上不仅早于大汶口文化,而且两种原始文化具有传承关系,应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由于北辛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和一定的分布区域,因而被考古界命名为“北辛文化”。作为海岱地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1982年被编人国家历史教科书。1992年,北辛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