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情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223
颗粒名称: 三、市情概况
分类号: F127
页数: 4
页码: 60-63
摘要: 枣庄是一个因运而兴、因煤而建、因战成名的现代化工矿城市。新中国成立后,枣庄地区仍设峄、滕2县。1950年,峄县和滕县同属滕县专区。枣庄市的城市转型战略,因思路正确、政策到位、落实得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居于全省前列。
关键词: 枣庄市 市情概况

内容

枣庄是一个因运而兴、因煤而建、因战成名的现代化工矿城市。新中国成立后,枣庄地区仍设峄、滕2县。1950年,峄县和滕县同属滕县专区。1953年滕县专区撤销,两县改属济宁专署(1948〜1953年期间,在台儿庄置兰陵县,辖区包括峄县东南部和今苍山县西部乡镇)。1958年,峄县行政机关迁至枣庄镇,两年后,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升格为山东省直辖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4个区及枣庄镇,56个人民公社。1976年设立市中区,将齐村区所辖部分划归市中区,1979年,滕县划归枣庄市。1983年,齐村区改为山亭区。至1985年,全市辖5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1县(滕县),5个街道办事处、53个乡、32个镇。1988年,滕县改为滕州市(县级)。自1961年峄县改建成山东省直辖市以来,枣庄市5◦年的发展,以2008年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枣庄市依托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发展了“煤炭经济”。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以“煤炭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陷人困境。2008年以来,枣庄市确立“一个战略,三大战役”的发展思路,吹响了城市转型的号角。
  (一)经济概况枣庄市传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煤炭和建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累计计划性调出原煤约5亿吨、电力2000多亿度、化肥600多万吨、建材物资2000万吨,供应全国20多个省、市。在执行价格双轨政策方面,枣庄为国家贡献64亿元,是同期地方财政收人的L53倍,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近年来,资源枯竭的各种特征日益显现,市委、市政府提出城市转型战略,2009年3月5日,枣庄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获得中央、省扶持资金8.52亿元。根据枣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枣庄市确定了“一个战略,三大战役”的转型方案。“一个战略”即完成资源性城市转型。“三大战役”是:发展煤化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寧;发展文化旅游,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加快城市建设,解决民生怎么保的问题。通过“ 一个战略,三大战役”,建设幸福新枣庄。
  枣庄市的城市转型战略,因思路正确、政策到位、落实得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居于全省前列,被媒体誉为“枣庄实践”、“枣庄模式”、“枣庄现象”、“枣庄奇迹”等。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1362.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6%,是2005年的2.2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818.37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17.56亿元,增长20%。全年地方财政收人76.71亿元,增长26.2%,是2005年的2.7倍。国税、地税税收收人122.98亿元,增长22%。
  工业经济方面,煤化工成为枣庄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建和在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532.8亿元。引进总投资131亿元的新能凤凰能源项目,-期建成并投产;联想控股投资180亿元的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启动建设; 国泰二期、鲁化醋酐、盛隆宏达等项目也都建成投产。枣庄现已成为我国产品最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化工基地之一。中小机床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服务业方面,“枣庄二日游”全面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恢复重建的台儿庄古城,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陆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榜首,2010年山东旅游十佳景区之首。“二日游”激活了枣庄旅游,服务业迈人大发展时期,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2010年,接待国内游客1409万人次,旅游总收人83亿元,宾馆旅店住宿量213.9万人,枣庄成为全省接纳百人以上团队、旅游专列最多的城市,由游客输出地变为游客输人地。
  农业经济方面,2010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26.57万亩,粮食总产193万吨,农业增加值86.21亿元,林业增加值1.14亿元,牧业增加值21.35亿元,渔业增加值2.48亿元。
  (二)社会概况2010年,全市共有38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72.93万人,109.93万户,家庭户人口355.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人口为3.23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24.89万人,占6.67%;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为52.51万人,占14.08%;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153.66万人,占41.2%;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92.36万人,占24.77%。
  民生方面,“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8.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3万人。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0元,增长12.6%;人均消费性支出11409元。农民人均纯收人710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209元。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64个,拥有床位1.5万张,2010年年末,收养人数1.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救济8.5万户,17.14万人,发放低保金20735万元。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638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022.7万元。社会保障方面,全年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05.7亿元。
  (三)文教概况本市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至2010年末,专业演出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7个,农家书屋1260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9个,综合档案馆8个,向社会开放档案76164卷。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波转播台8座、电视差转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9%。国内统一刊号的出版单位5家。柳琴戏、鲁班传说被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枣庄被命名为“全国健身秧歌城市”。
  枣庄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和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教职工人数2205人,专任教师1368人;招生6820人,其中本科2538人;在校生21410人,其中本科8937人。职业与基础教育全面推进。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7572人,毕业15860人,在校生48035人;普通高中招生25162人,毕业27702人,在校生77762人;初中招生46180人,毕业53奶2人,在校生140642人;小学招生44295人,毕业48341人,在校生264515人。普通高考录取23018人,录取率达到80%;普通本科录取11790人,录取率达到41.1%。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卫生机构(不含小型诊所等)195个,床位12176张,卫生技术人员14640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669人。村卫生室120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417人。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在422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奶.8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达到31.4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3.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4%,新农保覆盖率达到71.1%。

知识出处

枣庄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