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馆藏古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177
颗粒名称:
馆藏古印
分类号:
K877.6
页数:
2
页码:
177-178
摘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官府往来、社会货物交流中就已使用玺印,用作表明官职、官署、个人名姓,用于抑印信物。古代文书写于竹帛,以绳捆之,将绳端置于刻有横槽的检木内,捺上软泥,盖上印章,作为信验,称为泥封。
关键词:
玺印
古印
内容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官府往来、社会货物交流中就已使用玺印,用作表明官职、官署、个人名姓,用于抑印信物。古代文书写于竹帛,以绳捆之,将绳端置于刻有横槽的检木内,捺上软泥,盖上印章,作为信验,称为泥封。秦时天子印称 “玺”,后来一般官吏私人印称印或章及印信。唐武后将印称“宝”。一般官印又有记、朱记、关防、黔记等名称。宋元文人参与印章的制作,印章由凭信功用向艺术方向发展。
《说文解字》云,印“执政所持信也,从抓从卩(jie古节字)”。以爪持节以示信,印是个会意字,手拿信物的意思。现将几方滕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官印,予以介绍。
魏晋•奉车都尉印质地:青铜。形制:龟纽。原大:2.3x2.5x2.5厘米。出处:1979年,滕州市南沙河出土。
魏晋•奉车都尉印质地:青铜。形制:龟纽。原大:2.5x2.5x2.5厘米。出处:1979年,滕州市桑村镇小马庄(现属山亭区)。
魏晋•奉车都尉印质地:青铜。形制:龟纽。原大:2.3x2.5x2.7厘米。出处:1979年,滕州市南沙河出土。
魏晋•关内侯印质地:青铜。形制:龟纽。原大:2.3x2.5x3厘米。出处:1979年,滕州市南沙河出土。
魏晋•永贵亭侯印质地:青铜鎏金。形制:龟纽。原大:2.3x2.3x2.3厘米。出处:1979年,滕州市桑村镇小马庄(现属山亭区)。
金•元帅左监军印金代官印,铜质柄纽方形。原大:8.2x8.2x5.4厘米。1980年于滕州市东关龙泉塔附近出土。
官印形制隋唐以来逐渐加大,印文用字也一改此前的风尚,出现了往复折叠的篆书文字,这就是所谓“九叠文”。九叠文,以小篆文字为依据,从九折至十六折不等。以此补充字间空白,形成印面的茂密结构。由唐延至宋元明清,这种文字一直是官印用字的主流。一些机械的妄生折叠较大的削弱了印章的艺术性。故传统的印学观一直认为:“九叠文出,印之古法消亡殆尽。”其实并非如此,九叠文的出现及其折叠的合理性,无疑拓宽了印章用字的领域。同时也丰富了印面线条的艺术效果。因此一些九叠文印章的艺术形态,仍是现代印章创作可资汲取的珍贵资料。
元帅左监军印,九叠朱文,笔画平正,转折适度,布白勻称,边栏粗壮。显示着一种凌然不犯的威严和庄重。历史时空的自然剥蚀又注人了一种浑厚苍茫的韵致,是一件弥足珍贵的艺术品。元帅官职名称原泛指统领三军的主帅,唐宋时始设正职。金侵宋时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多由亲王担任,权位极重,但不是定位职务。元帅左监军印,当属都元帅派遣监军的职守印信。
知识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出版者:齊魯書社
《枣庄文物博览》一书,在省、市文博部门的协助下,由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编辑,现已付梓,这是我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冷瓢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滕州市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