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澄泥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175
颗粒名称:
澄泥砚
分类号:
K875.4
页数:
2
页码:
174-175
摘要:
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我国最原始的砚,是半坡遗址出土的研墨及颜料的研磨器。因为皁期的墨多为块状石墨,东汉以前的砚大多附有研石,东汉以后逐渐不用了。古代的砚,用铜、铁、陶、石等质材做成。不同质地、不同时代、不同造型,多种多样。
关键词:
古砚
澄泥砚
内容
砚,是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品,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我国最原始的砚,是半坡遗址出土的研墨及颜料的研磨器。因为皁期的墨多为块状石墨,东汉以前的砚大多附有研石,东汉以后逐渐不用了。古代的砚,用铜、铁、陶、石等质材做成。不同质地、不同时代、不同造型,多种多样。
澄泥,取自于河水中。用绢袋在河水中提取被冲涮澄清的细泥,然后加工制作成砚。用澄泥做砚,始于唐代,流传至今,当属陶砚范围。最初产自河南虢州,后转至山西绛州及河北滹河沿岸。名品有“鳝鱼黄”、“蟹壳青”、“绿豆砂”、“玫瑰紫”、“豆瓣砂”等。质细、洁净者为上品。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洛阳唐城旧址发现白居易故居,出土了一方澄泥砚。从砚阴铭文得知为虢州魏氏制作◦足见澄泥砚在唐代即是广为人们喜爱的案头必备。再是山东泗水县柘沟镇,也产澄泥砚,又称“鲁柘砚。”柘沟澄泥砚和绛州澄泥砚不同的是前者是河水泥,后者是赤土泥;一由水出,一由土出,两者各有千秋。虢州澄泥砚和绛州澄泥砚较柘沟澄泥砚厚重。柘泥砚以“玫瑰紫”、“金星红”为佳。又因其形制宽绰硕大,在墨汁尚未通行之际,能及时满足书写时的用墨需要,故深得广大文人喜爱,流行历史既久远又广泛。
澄泥砚在宋元时流行印款,明代时多有题跋。这些文化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学、艺术所关注的题材。明清砚谱中对澄泥的记载亦不乏其例。如著名的《西清砚谱》就有对此的收录。同时一些古砚还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在流散文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各地博物馆都有一定数量的收藏。滕州博物馆有一批澄泥现藏品。清•富贵连昼砚绛州澄泥,呈玫瑰紫色。长24厘米,宽17厘米,厚3.5厘米。砚额刻一朵艳丽的牡丹花,曲池凹堂尖唇,右下唇口伏一正面蝴蝶,须柔翅健,与花朵互应。情态怡然,翩翩欲舞。传统观念上的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花与蝶连结一体,取连连之意,蝶与叠谐音。故整体图案寓意为“富贵连叠”。此砚为刮削手法制作,简静利落。再著以时空的幻化,展现出一派浑厚超尘之趣。
清•素面云团现质地柘泥砚,通体云团状,呈金星红色。长30厘米,宽27厘米,厚3厘米。素面平堂,尖唇无池,柔制而成自然朴茂,有“大朴不雕”的壮美形态,是一方极具实用价值的柘泥砚。
澄泥砚,制作方法有三种:一为削刮制作,一为手揉制作,再就是模具压制制作。模制千面一孔,形制大多呆板,不及刮削和揉制形态生动。虽然砚台行将退出实用舞台,但众多艺术古砚仍是当前人们所钟爱的。是许多人收藏和鉴赏的珍品。
知识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出版者:齊魯書社
《枣庄文物博览》一书,在省、市文博部门的协助下,由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编辑,现已付梓,这是我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柱才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滕州市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滕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