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汉画像石天文图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165
颗粒名称:
汉画像石天文图考
分类号:
K879.42
页数:
4
页码:
158-161
摘要:
大康留日月星辰天象汉画像石,由于画面所限,只好选择二个星象和几个星宿为代表,再一因画面为长方形,所以星宿的排列位置无法依照天空原来的位置,或者漏画星宿的一二颗星也是可能的,这给我们的对照和推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不论怎么说,这幅天象图是反映汉代劳动人民掌握天文知识的有力证据,亦可见汉代天文学的普及。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天文图考
内容
滕州汉画像石馆,陈列着一块官桥镇大康留村出土的日月星辰汉画像石。该石长180厘米,宽87厘米,厚20厘米;画面长120厘米,宽70厘米。画面分左右两大部分,左边中部刻一只大鸟,背负一轮红日,日中有“三足乌”及天狗;右边刻有一条苍龙环抱着一轮满月,月中有蟾蜍和玉兔;靠近月亮附近有两个人首蛇躯而拖着长长尾巴的仙人似在遨游天空;其间分布着35颗星辰和七只飞鸟,朵朵祥云飘浮天际。技法为平面和弧面浅浮雕,画面上加饰斜线及锥刺纹,有的部位采用了阴线刻和局部减地等,手法娴熟多样,画面舒展流畅,形象逼真生动,是东汉中晚期画像石鼎盛时期之佳作。
日月同辉与朔望更替汉画像石描绘着日月星辰等天文图像内容的作品在山东嘉祥、河南南阳、江苏徐州等地均有发现,它是我国两千多年前,汉代人民经过长期对天象观测以后的图像记录,因为他们看到了太阳有时刚冒出地面,把灿烂的阳光洒向了大地,而月亮却依然恋恋不舍地挂在西边天空,缓缓地向人们告别。有时太阳还没有落下西山,而月亮却已悄悄地从东方爬上了高空向人们微笑了。古人认为这是个吉祥的日子。一般称之为“日月同辉”或“日月相望”。而大康留汉画天象图在一块石头上刻画出太阳和月亮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说明汉代人们对自然界每月朔望交替的规律已有了认识。《释名》记载:“朔,苏也,月死复恢也;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望,月满之名也,日月遥相望者也。”大康留“日月同辉”汉画图像正是汉代人们对这一天象的真实写照。阳鸟载日与月宫蟾蜍大康留汉画天象图刻有背部为园形的大鸟,载着一轮红日,日中有“三足乌” 及天狗。《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又据《广雅》:“朱明,一名耀灵,一名东君,一名大明,亦名阳鸟。”这种阳鸟飞行中的太阳形象,应解释为太阳运行的状态,它的飞行方向代表着日出日落的方向。至于太阳中的“三足乌”,在神话中是为居住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取食的神鸟;而在《淮南子•精神训》中却说: “曰中有跤乌”。高诱注曰:“跤犹蹲也,谓三足乌”。《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了张衡《灵宪》称:“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科学的解释是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太阳中有黑子,用想象中的乌来表示。《汉书•五行志》曾记载:“元帝永兴元年(前43)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又载:“成帝河平元年(前27)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汉代人们对太阳中日斑的记录,中国是发现太阳黑子并进行文字和图象记录较早的国家之一。
画面中右部刻的月亮内有蟾蜍和玉兔,故事来源见诸文献的有《淮南子•精神训》:“月中有蟾蜍。”张衡《灵宪》载: “羿清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又载:“月者,月精之宗,积而成精,像兔。”神话中便有了更多的玉兔捣药故事。比较科学的解释是古人发现了月球上有高山枯海映现出的片片阴影,因而幻想出以动物形象来表示。那么汉画石中所描述的月中蟾蜍和玉兔捣药形象便是古人对月球进行长期观察后的图像记录。
牺和主日与常牺捧月大康留日月星辰汉画石中有两位人首蛇躯而拖着长长尾巴的仙人似在遨游天空。这种图像在学术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伏牺、女蜗。唐李冗《独异志》认为它们是人类的创始者。另一种解释是主宰日月的牺和与常牺;我认为后一种为是。七十年代末,在张汪镇孔集村发掘的一座汉画像石墓中,就发现在墓室的两根立柱上刻有人首蛇躯而长尾巴的人双手举日月的图像。《尚书•尧典》载: “乃命牺和,饮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可见牺和原是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官。《史记•历书》索隐引《系本》云: “黄帝使牺和占日。”也说明其为天文官。牺和人身蛇尾,也许是崇拜龙图腾的黄帝部落中某个子部落的名称,因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必须善观时令,才能不误农活,因制定历法而著称于世,并以龙为图腾,所以部落便人格化了。《山海经•大荒南经》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牺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牺和,方浴曰于甘渊。牺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由此可见负责观测天象的牺和变成了天帝的妻子,而且生出十个太阳,变成了太阳的母亲。这段记载则又说明了我国 “十日为旬”的计时单位的来源,即十进位计日法。《左传•昭公五年》:“日之数十,数有十时,亦当十位。”这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十个“天干”。画面中多只飞鸟可能是牺和诸多孩子的象征吧!另一位人首蛇躯长尾巴的仙人是常牺,《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牺,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牺生下十二个月亮,天天给它洗澡,这样可使月亮更加姣洁明亮,所谓生了十二个月亮,实际上是指一年有十二个月,古人对月亮由圆变缺,又由缺复圆这一年中的十二次反复,看成是月亮的生与死。所以有了十二个月亮的说法。这种说法可能是十二地支的来历,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的起源,与十“天干”合成我国六十年的“天干地支”记年法。牺和与常牺一样,都是天帝的妻子。牺和生下十个太阳,常牺生下十二个月亮,牺和是太阳的母亲,常牺是月亮的母亲,所以好多汉画像石上常把牺和、常牺与太阳、月亮刻在一起。
曰月星辰与星象星宿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观测天象方面有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继落下闳的浑仪之后,汉宣帝时耿寿铸铜为像,制成浑仪,以观测天体运行。东汉和帝时有贾逵发明了黄道铜仪,稍后又有了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发明的水运铜浑天仪。《晋书•天文志》:“今伺之者闭户而唱之。其伺者以告灵台之观天者曰:‘璇玑所加,某星始见,某星已中,某星今没’,皆如合符也。”仪器运转与天象相符合,可见其科学水平之高。在民间,许多名不见经传的石刻艺术家,他们所创作有关天象的作品,有与天文图像相符合或相近之处,今天已被许多专家所认可。
大康留汉画天象图标绘着日月及35颗星星,它们究意属于哪个星象、星宿?我国传统的星象是以四宫二十八宿为基础的,《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把周天划分为四大区域,称“四官”或 “四宫”,并以四方之神命名为四大星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宫又有七个星宿所组成。而这幅图中只刻出了代表东方之神的苍龙星象和代表南方之神的大鸟——朱雀星象的两个星象。那么,35颗星又属于哪个星宿呢,我们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9月版的《天文知识》中的相关图象,从龙首起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如下:第一组,二星相连呈直线的为苍龙星象角宿;《史记•天官书》注云:“左角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为太阴道。”第二组,三星相连呈直线为河鼓星,即我国民间流传的“扁担星”,好似牛郎担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故亦称 “牛郎星”。《尔雅•释天》便有“河鼓为之牵牛”。第三组右上角三星相连是三角形,应为织女星,与牵牛星遥遥相望。《天官书》曰:“织女,天女孙也。”《晋志》 亦载织女三星。左半部的星星从雀冠起顺时针排列:第一组,六星相连当为朱雀星象的柳宿;第二组,七星相连呈勺状的为北斗星;第三组,二星相连应为北方玄武星象的虚宿;第四组,四星相连当为东方苍龙星象的亢宿;第五组,八星相连应为南方朱雀星象的星宿。
大康留日月星辰天象汉画像石,由于画面所限,只好选择二个星象和几个星宿为代表,再一因画面为长方形,所以星宿的排列位置无法依照天空原来的位置,或者漏画星宿的一二颗星也是可能的,这给我们的对照和推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不论怎么说,这幅天象图是反映汉代劳动人民掌握天文知识的有力证据,亦可见汉代天文学的普及。我们为二千年前的汉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知识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出版者:齊魯書社
《枣庄文物博览》一书,在省、市文博部门的协助下,由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编辑,现已付梓,这是我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阅读
相关机构
万树瀛;陈庆峰
责任者
滕州市博物馆
相关机构
滕州汉画像石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滕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