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玉器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157
颗粒名称: 馆藏玉器概述
分类号: K876.8
页数: 5
页码: 139-143
摘要: 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探其源头,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经久不衰,绵延至今。
关键词: 玉器 文物考古

内容

玉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探其源头,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经久不衰,绵延至今。何为 “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玉部》中说:“玉,石之美。”就是说,玉是指一切晶莹光泽的美石。古人被玉石温润的光泽、斑烂的色彩、坚硬的质地所吸引,遂做成工具和装饰品,并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逐步赋予玉器新的诠释。杨伯达先生在《中国古代玉器鉴定》一书中说:“玉器诞生之初,日渐演化为东部原始人群的部落图腾徽号,并因其服务于巫术和原始宗教而被神秘化;接着又成为少数贵族人物的装饰品,最终演绎为权利的标志,涂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滕州博物馆建馆以来,发掘、征集的各类玉器是馆藏文物的重要部分,这些玉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滕州历史上的辉煌和古人的聪明才智,是研究历史、美术史、工艺史重要的实物资料。现根据馆藏精品,将不同时代的玉器从艺术造型、实用功能做一概述。
  ^-、新石器时代玉器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崇拜用玉的发生阶段,主要器类有实用工具和佩饰。这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对于自然现象,无法进行科学的解释,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一切,认为万物皆有灵,逐渐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信仰,并将某些动物、植物、祖先、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加以图腾化崇拜祭祀以祈求诸神保佑,使一些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借助 “天”、“神”的力量,来为人类的生存生产服务。
  人面纹玉饰大汶口文化装饰品,1976年东沙河镇陈岗遗址出土。玉质深褐色,高3.2厘米,宽3.9厘米,四边略向外凸略近正方形。正面阴线刻出人的头形和五官,面部作正视状,以阴线刻橄揽形眼框,眼框内刻一横线作目,双目横连;以一阴线刻等腰三角形做鼻;口为一阴线刻短横线,面部表情祥和。玉饰背面中部有一垂直突脊,突脊中部有一横穿,可供佩系。
  人面纹玉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面纹饰玉,是一件难得的古代艺术品。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分别出土了与人面或人身有关的玉器,这些都反映出原始人群对神及氏族首领的崇拜,是原始崇拜用玉的滥觞。
  玉璇玑龙山文化玉装饰品。1978年姜屯镇庄里西遗址出土。玉质青灰色,直径15.5厘米,孔径6.7厘米,器体扁平,形如璧。圆廓之外有三个突脊齿牙装饰,每个齿牙突脊有四组小锯齿,每组三齿,三个凸脊齿牙装饰向同一方向旋转。
  关于璇玑的用途,有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是巫师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即后世所谓的璇玑玉衡,璇玑又称睿玑,是浑天仪的前身。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特殊用途的礼仪用器;夏鼐先生则考证其用途只是一种装饰品。
  玉琮祭祀用器。1982年姜屯镇庄里西村征集。玉质浅青色,浸有黑斑,高3.7厘米,琼体为四角委角的长方柱体,四角饰有阴线刻弦纹各8道,四面的中部上下各排列2个圆圈纹,弦纹和圆圈组成的纹饰,是兽面纹的简化形式。玉琼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更为常见,汉初基本消失。
  关于玉琮的用途,《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璧的外形为圆,用以礼天,琮的外形八方正是地的象征,所以用琼礼地。另外,玉琮在丧礼中也是重要的礼器之一。《周礼•春官•典瑞》记载:“疏璧,琼以敛尸。”郑玄注:“璧在背,琮在腹,……疏璧琼者通天地。”古人将人的腹、背象征天地之阴阳,因此,在丧礼中,玉琮也是礼地之意。
  二、商、周时期玉器商、周时期,玉器在崇拜用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礼仪用玉制度,赋予玉以神秘化、人格化,尤其是后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更是将玉比作君子的化身。儒家经典著作《周礼》、《礼记》 两部书中详细地记述了古代的用玉制度和用玉方式。商、周时期的玉器主要有: 礼仪用玉、工具、佩玉、艺术品和生活用具。
  玉礼器是各种礼仪活动中使用的重要器物。《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同时《周礼》中还记载了各种玉器的名称和用途。
  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有完美道德观念的人,《礼记》中将玉比作君子美德的化身。《礼记•聘义》载:“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確(mf,像玉的石头)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確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礓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在这段话中概括了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11种美德。另外,《管子•水地篇》就玉具有“仁、智、义、行、洁、勇、精、容、辞”九德;东汉许慎的 《说文解字》中说玉具有“仁、义、智、勇、洁”五德。这些说法的目的都是用玉来规范人的道德,因此,佩玉之风在当时非常盛行。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现就姜屯镇庄里西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玉器介绍于下。
  玉雁商代装饰品。玉质青色,高8厘米,厚0.3厘米,通体素面。雁作卧状,尾羽下垂,颈前伸,尖喙,颈根处有一圆孔,可作穿系之用。
  玉龙玦商代装饰品,玉质青色,半透明,高3.2厘米,龙首尾相连,以双钩阴线雕琢纹饰,两面纹饰略有不同。玉龙玦顶部后方钻一小孔,可供佩系。
  玉戈商代礼器。玉质青灰色,长12.5厘米,宽4.6厘米。戈脊近内部有一对钻圆孔,内上部又有一稍大圆孔,戈头呈等腰三角形,通体素面,光洁,有明显的刃、脊加工,做工精细规整。
  玉刻刀商代工具。玉质青色,长11.6厘米,最宽处1.2厘米,尾部有圆孔,上部平直,下部齿状,素面,琢磨光洁。
  玉璋商代玉质礼器。玉质青灰色,长19.8厘米,最宽处2.6厘米,通体磨光,一端有直径0.8厘米的圆孔,两边各有一条阴线刻直线。加工规整,琢磨光洁。
  玉夔龙西周早期装饰品。玉质青白,长8.9厘米,厚0.3厘米。玉夔龙扁体,身体弯曲,两侧脊牙突出,一侧脊牙尖部向上,另一侧脊牙尖部向下,显现出游动的样子。纹饰以双钩阴线刻出,首部分置于两端,尾部交接,两端突脊处各有一圆孔,可供穿系佩饰。通体温润光泽,雕琢精致,是西周早期玉器中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珍品。
  玉鹰西周早期装饰品。高5.4厘米,宽7.6厘米,厚0.4厘米。玉质为青色,因轻度浸蚀,呈现鸡骨白色。玉鹰体扁平,长颈前伸,圆目钩喙,曲背垂翅,羽尾下收,作停立状。鹰身、翅、尾翎皆以阴线刻出。曲背及颌处各有一圆孔,可供穿系佩饰。造型古朴奇特,刻划简练生动,艺术价值较高。
  玉龙纹璜西周璜形佩饰。长9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局部有鸡骨白浸色。龙纹璜一体两头,脊部琢出脊牙,通体以双钩阴线琢出纹饰,两面纹饰相同,嘴边各有一圆孔可供佩系之用。龙纹璜通体光洁润泽,做工精细规整,是一件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另一玉龙纹璜,西周佩饰。青绿色,长11.7厘米,宽3厘米,厚0.5厘米,表面浸蚀较重,呈现鸡骨白色。此件玉璜为半璧形,符合《周礼•春官•大宗伯》郑玄注“半璧曰璜”的形制。两面纹饰相同,均以单阴线、双钩阳线琢出龙纹,二端为头,尾部相连,二端的龙角上部各有一圆孔,供佩系之用。
  玉兔西周装饰品。玉质深碧色,长4.3厘米,高2.6厘米,玉兔体扁平,造型突出了大耳朵,以阴线刻出眼、嘴、肢体,前腿处有一圆孔,供佩系之用。
  玉鸟西周饰品,玉质为青玉,长4.6厘米。玉鸟刻划古拙简练,尖喙上扬,圆睛,长尾,脯部钻有一圆孔,作佩系之用。
  玉虎春秋佩饰。玉质绿色,浸蚀严重,长7.2厘米,高3.8厘米。玉虎作回首状,尾巴卷起上扬,通体饰隐起卷云纹,雕琢古朴,造型夸张抽象,背上一圆孔,可供佩系。
  玉鱼西周佩饰。玉质为青玉,长8.4厘米,宽1厘米。鱼体扁长,雕刻简练,形象生动。
  商、周时期的动物造型佩饰,种类众多,造型各异,表现手法或写实,或夸张,写实的动物形象逼真,造型优美;夸张的动物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性。
  三、其他时代玉器汉代是中国玉器史上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这时期的玉器,主要有礼仪用玉、装饰用玉、艺术品等。在礼仪用玉中丧葬用玉占有相当大的部分;佩饰用玉主要有人身上的佩玉和玉剑饰。
  隋唐时期的玉器,改变了汉以前的礼仪用玉和用玉制度。礼仪用玉仍然存在,各类用具玉器和佩饰玉器开始出现向世俗化、生活化方面发展的倾向。
  宋、元、明、清玉器是我国玉器史上的辉煌时期,尤其是明、清达到了鼎盛阶段。在宋代出现了仿古玉器,明、清极为盛行,其中出现了仿商周鼎葬器类。其他玉器类别有玉制茶具、酒具、文具、文玩、陈设玉、佩玉等。明清两代集古代佩玉之大成,玉器的品类众多,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集于一体,形式花样极富变化,千姿百态,并呈日趋世俗化之状态。
  金玉耳坠元代装饰品。1982年城郊乡韩桥村李元墓出土。耳坠为一对,以金丝镶嵌,耳坠主体为清白玉质玉人。玉人呈袁袖蹈坐状态,头梳高誓,瘦长脸形,阴线刻出眉眼五官;玉人身着无袖长袍,一为右衽,一为左衽,衣纹用几道斜阴线勾出。
  玛瑙璧元代装饰品。城郊乡韩桥村李元墓出土。玛瑙璧直径7.5厘米,好径2.3厘米,璧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微凸,上面浮雕一条螭龙,螭龙躯体细长,作爬行状,螭身随璧弯曲,翻转自如,是元代极为少见的玛瑙装饰品。李元,《滕县志•人物传》有记载:元初习儒术,召至京师,俾掌御药,而后从北安王那木罕西征。年老致仕,退处滕阳,年八十四卒。
  玉带钩明代佩饰。玉带钩长13.2厘米,宽2.8厘米,玉质青白纯净。钩首雕琢龙首,龙双角顺额顶弯向颈后,眼球圆而突起,嘴稍前倾;钩腹浮雕一条螭龙,螭龙身躯细而长,呈爬行状。带钩玉质光洁润泽,雕琢精致。
  透雕玉璧明朝装饰品,玉质为青玉。玉璧直径6厘米,好径1.6厘米,内有凹槽应是活心璧,璧心征集时即已遗失。玉璧外廓雕琢四龙,两龙吻部相连,两龙双尾相接,龙体为透雕,璧体阴线刻4个卷云纹,两面纹饰相同。
  翡翠牌饰明代翡翠饰品。地子不透明,翡色艳丽。牌饰通体似圭形,长8.2厘米,宽4.2厘米。采用透雕和实磨手法制作,卷去纹,缠枝纹交相衬托,浑然一体,阴线细润华滋,阳线雄强挺拔,制作规整。
  莲叶童子挂件清代玉质饰品。玉质青白,长7.3厘米,宽4厘米。挂件造型为上下卷边的荷叶,背面以双钩阴线勾出莲叶叶脉,正面镂雕童子侧卧于莲叶之上,童子面容微笑,头梳双髻,双腿弯曲,手拿垂穗绒球。莲叶童子取“连生贵子”多子多福之传统吉祥寓意。
  四、现代玉器的界定当代矿物学所指的玉,同古代有所不同,古人视美石为玉,当代矿物学是从岩石学的角度作科学的分析。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经过化验分析,从其比重、硬度、成份、结构等方面将玉划分为硬玉、软玉二类。硬玉专指翡翠,属辉石类,硬度为6.75-7度;软玉属角闪石类,硬度为6-6.5度。按照矿物学的界定,只有中国新疆的和阗玉,能归为软玉范畴,其他如蓝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等均不能属于玉的范畴。在中国,按照传统的观念,翡翠不属于玉,而且“玉”又是一种广义的叫法,它包括一些色彩斑烂、温润晶莹的美石。因此,我们仍然把蓝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等,划归为玉的范畴,和阗玉是玉中的佼佼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品收藏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艺术品中,玉器以其坚硬的质地、斑烂的色彩、晶莹的光泽、精湛的雕琢、美伦美奂的艺术造型和易保存、易耐久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佩带、把玩、欣赏、收藏,在当今是玉器的主要功能,但是玉器神秘化、人格化的功能,仍在人们的意识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人又从医学的角度对玉器作了新的注释。中国人崇玉、爱玉、佩带玉,把玩玉的古老习俗,也将随着历史的演进,绵延流传下去。

知识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棗莊文物博覽》

出版者:齊魯書社

《枣庄文物博览》一书,在省、市文博部门的协助下,由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编辑,现已付梓,这是我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阅读

相关人物

翟力军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滕州市博物馆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