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玉碗盛来琥珀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155
颗粒名称:
玉碗盛来琥珀光
分类号:
K876.3
页数:
3
页码:
135-137
摘要:
酒需盛酒之器,“玉碗盛来琥珀光”,有酒盈樽,可说是锦上添花,雅趣自生。1992年和1993年发掘的枣庄西集建新遗址,清理了92座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随葬器物千余件,其中有不少盛酒、饮酒的用具。
关键词:
陶器
酒器
内容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每逢节日、庆典,红白喜事,亲朋相聚,上迄国宴礼宾,下至百姓交际,倘若无酒,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酒需盛酒之器,“玉碗盛来琥珀光”,有酒盈樽,可说是锦上添花,雅趣自生。1992年和1993年发掘的枣庄西集建新遗址,清理了92座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随葬器物千余件,其中有不少盛酒、饮酒的用具。本文对建新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出土的酒器作一介绍,并就此介绍枣庄地区古代酿酒的历史,当今人们称之为酒文化。
高柄杯,是建新大汶口文化墓葬陶器群中最具特征的器物之一。共出土190件,有薄胎和厚胎之分,多为细泥质,有灰陶、黑陶、褐陶和红陶,也有少量的夹砂陶。器形多样,杯的上部呈杯状或盘状,下部为喇叭形圈足或假圈足。有的杯壁饰凹凸棱纹,也有的柄、足部镂圆孔或柄部刻弦纹。薄胎高柄杯的柄上多有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和菱形等镂孔。这些高柄杯的柄都较高,便于饮酒时擎持。因高柄杯的器型精致,且容量较小,所以,一些专家学者推测它为饮酒器。此外,还有筒形杯、单把杯等也适用于饮酒之用。
这批墓葬中出土陶壶81件。按通常讲,壶当为贮水器,但从墓葬出土的陶器组合分析,陶壶应是贮水、贮酒兼之。因为绝大多数壶是与作为酒器的高柄杯和陶盡(he温酒器具)同出一墓。这些陶壶器形各异,有双鼻壶、宽鼻壶和无鼻壶。多为泥质陶,陶色有灰、黑、褐、红。
28座墓出土了35件陶背壶。背壶有泥质陶和夹沙陶,有灰、黑、红、褐四种陶色。这类壶的颈长短不等,深腹、平底,腹上部两侧装竖耳一对,稍偏于一侧,以便背负,另侧有突纽一个,多为鸟喙形。背壶一般与高柄杯共存,可见背壶除携水之外,亦多携酒,以备外出时饮用。
有13座墓随葬陶盡,每墓一件。均为泥质陶,管状流、扁腹,多数为高颈,有的在颈部饰凹弦纹。出陶盡的13座墓有9座墓出土高柄杯和陶壶,由此可知,陶盡应是当时盛酒或温酒的器具。
从建新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几种酒器可以看出,当时的先民们已掌握了原始的酿酒技术。
我国的酿酒起源于何时?说来话长。我国关于酒的起源的传说有两个。一说禹时一位叫仪狄的女子用粮食造出了酒,把它献给了大禹;另一传说少康是始作酒者。少康就是杜康(《说文解字• 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他是夏朝第五代王相的儿子。其实酒的酿制不是那个人的发明,是原始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原始社会人们采集果实,放于山洞,剩余者就变质,有的烂,有的酸,有的散发出酒味,从而人们受到启发,由自然到创造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传说毕竟是传说,这其中虽有合理的因素,但离事实还是有很远的距离。考古发现告诉我们,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用谷物酿酒。考古学家李仰松先生根据有关资料研究确认,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磁山、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就已具备了谷物酿酒的条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谷物酿酒的历史始于大汶口文化或龙山文化。枣庄地区的谷物酿酒又起源于何时呢?考古资料表明,这一地区至少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即已出现谷物酿酒。
枣庄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为: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岳石文化。从北辛文化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看,原始农业较为发达,但狩猎和采集还占较大比重,因此,当时还不可能有剩余的粮食用于酿酒。另外,北辛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还没有明显的能够确定为酒器的。所以,北辛文化时期尚不具备谷物酿酒的条件。
大汶口文化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粮食有了剩余,已具备酿酒的条件。枣庄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还普遍出现成组的酒器。岗上、西康留、红土埠、二疏城、沙沟五村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出有高柄杯、背壶、盡、尊等陶质酒器。到了龙山时代,枣庄地区的酿酒业已较为发达,专门用于饮酒和盛酒的器具逐渐增多。那些成组的酒器可能经常在祭祀等重大场合使用,陶工们也就精细研制,由实用到观赏,以至发展成为礼器,逐步演变成艺术品。
知识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出版者:齊魯書社
《枣庄文物博览》一书,在省、市文博部门的协助下,由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编辑,现已付梓,这是我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光雨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枣庄市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