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不=簋与不=簋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152
颗粒名称:
不=簋与不=簋史话
分类号:
K876.41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不=簋1980年出土于城郊后荆沟居龙腰遗址的春秋墓葬中,该墓出土有鼎、簋、簠、盘、匝等15件青铜器,多数为春秋时期的器物,其中二件青铜簋为西周晚期器。这二件簋造型、尺寸、纹饰皆相同,只是一件有铭文,一件没有铭文,有铭文的一件即是不=簋。
关键词:
滕州市
出土文物
铜器
内容
滕州市博物馆,在馆藏诸多有铭文青铜器中,不=簋以其铭文最长,记述事件最祥细而勘称佼佼者。不=簋1980年出土于城郊后荆沟居龙腰遗址的春秋墓葬中,该墓出土有鼎、簋、簠、盘、匝等15件青铜器,多数为春秋时期的器物,其中二件青铜簋为西周晚期器。这二件簋造型、尺寸、纹饰皆相同,只是一件有铭文,一件没有铭文,有铭文的一件即是不=簋。
一、不=簋不娶簋通高26厘米,口径21.3厘米,口下饰一周无目窃曲纹,器腹饰瓦纹,双耳上端铸有耸角兽头,下有垂珥,圈足饰一圈横鳞纹,伏有三兽头足,足尖呈象鼻形;盖高8.2厘米,口径23厘米,盖缘饰一周有目窃曲纹,盖身饰瓦纹,圈足形捉手,顶部饰一圆形鸟纹。
不=簋铭文12行,151字,其中重文3字,内容记述了西周王室与西部猃狁部族的战争,短短的151字,将战争的经过,战略战术的运用和王的赏赐,以及不娶造器祭祀先皇祖以永保用享的目的,描述得简单明了,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不=簋释文唯九月初吉戊申白氏曰不=驭方=允(猃狁)广伐西=(俞)王令我羞追于西余来归献禽(擒)余命女(汝)御追于釁(洛)女(汝)以我车宕伐=允(猃狁)于高陶女(汝)多折首执讯戎大同从追女(汝)女(汝)及戎大敦女(汝) 休弗以我车函(陷)于艰女(汝)多禽折首执讯白氏曰不婪女(汝)小子女(汝)肇诲(敏) 于戎工锡(赐)女(汝)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用从乃事不婪拜稽手休用作朕皇祖公白(伯)孟姬噂簋用匄(丐)多福眉寿无疆永屯(纯)灵冬(终)子子孙孙其永宝用享不=簋译文九月的好日子戊申这一天,白氏告诉不婺说:“驭方猃狁大举进犯我西隅之地,王命令我们向西部进军追杀戎敌,我回去向王告归献俘,我命令你继续追击戎敌至洛地。你率领车兵在高陶扫荡了猃狁,你歼灭了许多敌人,擒获了许多俘虏,戎敌又集结了大量兵力,不停地尾随追击你,你诱敌深入,突然回师,与敌人展开了激烈地搏斗,你真不错,没有使我车兵陷于艰险之中,而且多有缴获,多有杀敌,又抓获了很多俘虏。”白氏又说: “不婪,你虽是个后生之辈,但是你能谋大事,又敏达精通于兵戎之事。因此,赏赐给你一张宝弓,一束箭,五家臣仆,十田(相当于9千亩)土地,望你永远忠于职守。”不婪揖手叩拜,颂扬感谢王的恩德,因此,制作了祭祀我皇祖公伯孟姬的宝蹲簋,用以祈求多福,眉寿无疆,永远的保存下去,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猃狁是我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也称“r狁”,周称猃狁,秦汉曰匈奴。关于周王室同猃狁的战争,史书和其他的青铜器铭文中多有记载。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采薇》、《出车》就记载了同猃狁的战争。《采薇》是一位守边战士在途中赋的诗:“靡室靡家,俨狁之故。不遑启居,r狁之故。”意思是说有家等于没家,为跟r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r狁去厮杀。《出车》 则是一位武士凯旋时赋的诗:“赫赫南仲,r狁于襄。”“赫赫南仲,r狁于夷。” 意思是威名赫赫南仲子,扫除r狁上战场。威名赫赫南仲子,平定俨狁国增光。青铜器中关于猃狁之战的铭文,最有名气的当属虢季子白盘,该盘清道光年间陕西省宝鸡虢川司出土,铭文m字。是虢季子白,于宣王十二年在洛水之北搏伐猃狁的战争,获胜后王赐予弓、矢和钺,授予子白极高的军事权力。另外,兮甲盘、多友鼎等青铜器的铭文,记录的也是伐猃狁之战。
二、不=簋与不=簋盖不=簋在滕州出土时,曾一度引起考古界极大关注,原因是早年曾有一件不=簋盖传世,现藏历史博物馆。此盖高8.2厘米,口径23.2厘米,盖缘饰一周无目窃曲纹,盖身饰瓦纹圈足形捉手,盖顶饰鸟纹,盖铭13行,152字,重文3字。有的学者考证认为“历史博物馆所藏有铭盖与滕州有铭器应为一器,但久已分散,在流传过程中又配上了盖”。这样认为,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从铸造工艺来看,后荆沟出土的不娶簋,盖与器的铸造工艺有着明显的差别,器的铸造工艺优于盖的铸造工艺。器的铸造精致规整,盖的铸造粗糙,纹饰模糊。由此看来,不娶簋的器与盖分散以后,有器的一方又配上了盖,因此,后荆沟出土的不娶簋,盖是后配的。
从纹饰上看,后荆沟出土不娶簋的器与盖虽然都是窃曲纹,但是器上所饰是无目窃曲纹,且铸造精良,纹饰清晰,与历史博物馆的不娶簋盖上所饰无目窃曲纹相同。
从铭文上看,器与盖内容完全相同,只是盖铭比器铭多一个“搏”字,应是器铭制模中漏掉一个字,从文字章法看器铭与盖铭非常相似,只是个别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如“申”字器铭为盖铭为 ‘?”,这在文字没有统一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从以上情况看,历史博物馆不娶簋盖与滕州不=簋器应为一器。但是,器与盖分离的真正原因现在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有几种推测:第一,不娶的后代分别保存先祖留下的代表荣耀与地位的器与盖,有器铭的一支到了滕地。
第二,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各诸侯纷纷争霸,战争连年不断。作为战利品,在碾转的过程中盖与器分离,后又分别配上无铭的器与盖,也是极有可能的。
第三,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则认为:不=簋是秦器,器主是秦庄公 “其”,器作于秦,时代为周宣王四年或六年(公元前824年或822年),在滕州发现是因为秦与邾曾有过通婚,后荆沟在城东北7公里,这一带属邾及其附庸小邾,困此,应是秦邾通姻关系的结果。
以上的推测是否正确,还要等待更多的资料来佐证。
三、不=簋的族属李学勤先生在《秦国文物的新认识》 一文中谈到,不=簋是最早的秦器,铭文所记是周宣王时秦庄公破西戎的战役。《史记•秦本记》载:“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 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胳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秦庄公名其。”因此,簋铭中的不娶可能就是文献中的秦庄公。
在西周中晚期诸多重器中,类似不娶簋铭的长篇巨制及对铭款识者,虽不算少,但盖与器之铭的艺术风格,能在一大一小中达到如此统一者,实属罕见,究其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地位,是一件珍贵的重要文物。
撰写此文时,反复观看二件簋的纹饰,发现另一无铭文青铜簋盖似有铭文痕迹。除锈后铭文显露33字,重文2。另文再议。
知识出处
《棗莊文物博覽》
出版者:齊魯書社
《枣庄文物博览》一书,在省、市文博部门的协助下,由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征集、编辑,现已付梓,这是我市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阅读
相关人物
翟力军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滕州市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滕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