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烈士陵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83
颗粒名称: 枣庄烈士陵园
分类号: K878.2
页数: 3
页码: 258-260
摘要: 枣庄烈士陵园,建于1987年,座落在市新城区南部,占地面积41.5亩,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大门为仿古式建筑,恢弘雄伟,与纪念碑亭相映成辉;门楣上书“枣庄烈士陵园”,由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字。陵园规划有序,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经过近年来的绿化和建设,陵园已初具规模。
关键词: 革命纪念地 枣庄烈士陵园

内容

枣庄烈士陵园,建于1987年,座落在市新城区南部,占地面积41.5亩,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大门为仿古式建筑,恢弘雄伟,与纪念碑亭相映成辉;门楣上书 “枣庄烈士陵园”,由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字。陵园规划有序,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经过近年来的绿化和建设,陵园已初具规模。
  陵园内建有怀烈亭,亭内立“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占地900平方米,碑亭为木制结构,仿古建筑,亭高13.2米,周长110米,纪念碑为青色花岗岩制作,庄重、古朴、深沉,体现了烈士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亭子四周地面和围栏由白色花岗岩石砌成,寓意着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无私无畏的高尚气节。碑亭四周有松柏和花草,寓意着革命先烈的精神万古长青。
  “运河支队”1939年底组建,为一五师运河支队。孙伯龙任支队长,朱道南任政治委员,邵剑秋任副支队长,胡大勋任参谋长,文立征任政治部主任。最初约有1500余人。1940年秋季日寇大扫荡,部队损失一部,一部编入主力军。1941年又发展到千余人的武装。:[942年春,在反敌蚕食斗争中部队又遭挫折,仅剩下500人。1943年隶属于新四军淮北军区。1944年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部队发展到近3000人。1945年春归属于八路军鲁南军区,8月大反攻开始,编为山东军区警卫第九旅第十八团。1946年夏,进入解放战争期间,十八团编为山东野战军第十师第三十团。1947年1月,鲁南战役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为华东野战军,第十师三十团又改为第三纵队第七师二十一团,先后参加了鲁南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三十团第八连(系运河支队第四连),在鲁南战役中首先攻克三个制高点中的平山崮制高点,为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在北线打开通道,立下战功,被鲁南军区授予“平山英雄连”荣誉称号。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大反攻,二十一团随华野西线兵团,转战苏、鲁、豫、皖四省,攻许昌,打洛阳,下开封,克济南,战淮海,渡长江,南下浙东,红旗飘扬在舟山群岛上。
  在抗日战争的八年里,运河支队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先后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始终坚持战斗在敌人腹地,敢在鬼子头上跳舞,能在刀丛中发展、立足,南锁山东之大门,北辟延安之通道,功勋卓著。
  在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运河支队”有4〇〇余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其中有原鲁南军区副司令、“运河支队”支队长孙伯龙,支队副政委文立征,二大队政治处副主任陈诚一,二大队大队长王默卿、胡大毅,一营副营长褚思惠,支队作战参谋褚雅青,文峰游击大队大队长赵仁义,文峰游击队大队副政委张允崎,三营营长刘友三等连级以上干部40余人。“运河支队”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坚定地执行了我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他们的抗日功绩,烈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
  陵园南侧为墓区,安葬着260余名烈士的遗骨,分为三个部分西部安葬着1945年10月3日“官地惨案”中牺牲的52名烈士的遗骨;中部安葬着1946年6月9日解放枣庄战斗中牺牲的56名烈士的遗骨;东部安葬着1949年1月9日鲁南战役“攻克枣庄”战斗中牺牲的152名烈士的遗骨。墓区四周苍松翠柏,绿树常青,表示了人民怀念烈士,表达了人们奋发进取的心声。
  自陵园建立以来,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前往瞻仰、悼念,它既是枣庄人民緬怀先烈的场所,又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枣庄革命烈士陵园在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继续走陵园与公园相结合的道路.使其成为褒扬先烈的圣坛,人们游览的胜地。(顾新国)枣庄烈士陵园纪念碑亭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顾新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