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口墓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66
颗粒名称: 渴口墓群
分类号: K878.8
页数: 3
页码: 215-217
摘要: 渴口汉墓群位于市区西北约4公里处,地属市中区渴口乡。墓群北依钓台山,南为开阔地,西紧傍郭村古河。逾河不远即《峄县志?古迹考》所载之孟壤城。墓群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初步推测,地下可能分布着300余座汉墓。1984年冬季,渴口乡砖厂在墓区取土,因而发现了这处埋葬于地下二千多年的古墓群。
关键词: 陵墓 渴口墓群

内容

渴口汉墓群位于市区西北约4公里处,地属市中区渴口乡。墓群北依钓台山,南为开阔地,西紧傍郭村古河。逾河不远即《峄县志•古迹考》所载之孟壤城。墓群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初步推测,地下可能分布着300余座汉墓。1984年冬季,渴口乡砖厂在墓区取土,因而发现了这处埋葬于地下二千多年的古墓群。1985年春和同年冬季至第二年春季两次历时三个月,共清理汉墓136座,出土各类文物一千多件,不仅丰富了文物馆藏数量,而且积累了重要的考古资料,对于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丧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发掘现场揭示的情况看,这是一处典型的汉代家族墓葬。从墓区布局观察。似乎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北部的墓葬圹室均呈南北向排列,死者头北脚南;南部的墓圹室也是南北向排列,但死者头南脚北;东边的墓葬均呈东西向排列,头西脚东;而西边的墓葬则与墓区东部的墓葬相反。估计位于墓区中部的地方在当年营建有族祠之类建筑,或者埋葬着家族中辈行最高的宗亲。由于墓区中部已经掘去,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可以来证实。
  渴口汉墓群墓葬种类较多,从墓葬结构划分可以分为土坑墓和石室墓两大类。土坑墓十分简单,呈长方形竖穴状,在生土层做圹,随葬品极少或者完全没有。这种形式的墓葬在整个墓区极少。另一大类墓葬是石室结构,.可以分为五式。第一式为叠涩藻井式,这种墓属于汉墓中的中型墓。墓室分为两部分,前部为长方形横堂,(即享堂,是供奉死者之处),横堂前留有石筑墓门两个,直通墓道。横堂上方用三角形石板错落二层或三层逐渐收拢叠涩成菱形藻井,藻井上再覆盖方形石板。后室呈长方形,或为单室,或为双室,双室中间有隔墙,留有通孔,这种墓多为夫妇合葬。随葬品放置在横堂内,数量比其它墓丰富。横堂内左右两壁或横梁上往往砌有画像石,画像内容常是人物建筑,瑞禽瑞兽或神仙方术之类。这种墓的墓主一般家境较为丰裕,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第二式为前堂后室墓,除了没有叠涩藻井外,其平面形制与第一式相同。后室或为单室,或双室。第三式是石槨墓,在地下挖长方形土圹,然后在圹底铺上石板,再用四块石板拼砌为长方形匣状,石槨上再覆盖石板,这种墓均是单人葬。第四式是多室墓,是由两个石槨墓组成,这种墓在墓区内最常见。也有一些墓是由三个或四个石槨组成。墓中死者为夫妻或丈夫和他的妻妾合葬。第五式是带有二层台的墓,营建墓室时先开长方形或方形大圹,至一定深度再收拢深掘一小圹,小圹内再砌筑长方形的石室。
  这处墓群早年失盗严重,凡是中型墓在发掘时都发现盗洞,墓中随葬品仅有劫余之物。发掘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器、铁器、铜器和玻璃器。陶器数量最多,种类俱全。计有鼎、壶、盒、奁、仓、灶、猪圈、磨盘、盡等物。大都成组成对。尤其是仓、灶I猪圈和磨盘,种类齐全,造型美观。仓有圆囤式、楼房式和四阿顶平房式三种。灶有椭圆式、长方平台式、牛角式等。猪圈有圆形圈、平房式圈、厕圈联体式或椭圆形圈。圈墙和棚顶有瓦陇覆盖,圈内有食槽和陶猪,一般是一圈一猪,猪体膘肥,形态逼真。磨盘与现代农村使用的推磨一样,分为两轮,有磨眼和插棍孔,磨轮坐于大盘之上。这些缩小的陶制模型全是仿照当时的实物形状烧制,是汉代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铁器主要有铲、垂、丨I、凿之类生产工具,采用生铁铸成。此外还有铁剑和环首刀。铜器主要有铜镜和方孔圆钱。铜镜种类有尚方镜、规矩镜、而字纹镜、蟠螭纹镜等。铜钱分为三种,一种是“五铢钱”,一种是“贷泉”,另一种是“大泉五十”。玻璃器主要是耳铛和坠饰,小巧玲珑,色泽深蓝。
  渴口汉墓群作为一个家族墓地,最早的墓属于西汉末年,最晚的墓属于东汉中晚期,前后延续了将近二百年。初步考察,这个墓地与正西相距一里的孟壤古城有联系。据《峄县志•古迹考》载:“孟壤城县西北三十里,城北为夹谷山,土人相传为齐侯城,无可考。”近年来市文物部门对此城先后两次考古调査。城址分布在谷山南麓原野中,残垣犹存,城内散存许多汉代陶片。还采集到铁箭头。此城应是一处汉代故城,至于确切建于何年,是何城,均已无考。根据渴口汉墓群与此城相距甚近,出土文物同属一个时代分析,二者之间肯定有某种联系。(李锦山)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锦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