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上村古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62
颗粒名称: 桥上村古墓
分类号: K878.8
页数: 2
页码: 207-208
摘要: 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南有桥上村,村南隅有巍然一大冢,俗称王坟。《峄县志•古迹考》记载:“周春秋倡阳君墓在县南五十里倡阳城东,旧传为倡阳君求言葬处。”墓区地处平原,东临岵山,俗称库山。山势高峻,连绵十余里,山巅有四峰,低昂交错,气势雄伟。南部山麓下有一泉,名曰老龙潭,碧水清澈,深不见底。往年,倘遇大旱,村民前往献供焚香,祷求降雨。潭前为拦鱼沟,以石为底,泉水流下,锵然有声。
关键词: 陵墓 桥上村古墓

内容

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南有桥上村,村南隅有巍然一大冢,俗称王坟。《峄县志•古迹考》记载:“周春秋倡阳君墓在县南五十里倡阳城东,旧传为倡阳君求言葬处。” 墓区地处平原,东临岵山,俗称库山。山势高峻,连绵十余里,山巅有四峰,低昂交错,气势雄伟。南部山麓下有一泉,名曰老龙潭,碧水清澈,深不见底。往年,倘遇大旱,村民前往献供焚香,祷求降雨。潭前为拦鱼沟,以石为底,泉水流下,锵然有声。墓区西南方有黄邱山,广袤十余里,层峦崇峰,迤逦南去,远不见尾,俗称十八黄邱套。其阴处有大冢数十座,相传为黄帝陵,宋元时代,官府在此立碑明示,严禁山民在墓区采樵,并设置守陵户看守陵墓,至明代嘉靖年间始毁,今已无存。黄邱山北,有刘家寨山,又称蝎子山,其状如蝎,山石突兀,峻嶒高绝,上有残垣断壁,环绕山巅。清代咸丰年间,刘平聚众起义,在此安营扎塞,与太平军相呼应,对抗清兵进攻。墓区西有古河道,源于小蝎子山的龙王泉水,流经倡阳故城又东流经桥上村西,北汇神泉水流入伊河。
  墓区西邻里许,紧依倡阳故城。倡阳,紜姓国,子爵,彭祖弟陆终第四子求言封国,当始于殷商。《峄县志•杂记》曰:“倡阳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外建六门,东门外高冢累累,则传为倡阳君墓也。”墓区现存一冢,保存尚好,南北长约38米,东西宽约28米,封土堆高约4米,占地面积约1064平方米。南部原来连结一冢,数十年前已被破坏,暴露出墓室为青石结构,有耳室、前室、后室等,至七十年代,方填土整平,建起小学教室。现墓区遍植树木,绿化成荫。1980年,冢上立起“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一通。.常有游人到此寻访古迹。
  多少年来,曾把桥上村古墓与倡阳故城的历史连结一起,传为倡阳君求言之墓。但此种说法似为牵强附会。经考察证明,这种高大封土堆的石室结构墓葬,具有汉代以后的建墓特点。结合已被破坏的南冢情况来看,显然应属于汉代墓葬。至于它的确切年代,有待于今后发掘考证。
  (文光)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文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