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33
颗粒名称: 普照寺
分类号: TU252
页数: 3
页码: 126-128
摘要: 普照寺普照寺是古峄县佛教名刹,也是枣庄市至今尚存的为数极少的宗教古建筑之一。据《峄县志•祠祀》卷载:“(峄县)城西六十里有普照寺,旧名普照禅院。”寺庙位于枣庄市区西北约20公里,属于山亭区西集镇。普照寺选址在古龙河之阳(即今西集河),背负远山,左右为平野林木翼护,堪为形胜之地。
关键词: 宗教建筑 普照寺

内容

普照寺普照寺是古峄县佛教名刹,也是枣庄市至今尚存的为数极少的宗教古建筑之一。据《峄县志•祠祀》卷载:“(峄县)城西六十里有普照寺,旧名普照禅院。”寺庙位于枣庄市区西北约20公里,属于山亭区西集镇。普照寺选址在古龙河之阳(即今西集河),背负远山,左右为平野林木翼护,堪为形胜之地。
  普照寺始建年代不详,明代万历年间和清代道光年间进行过维修,据此可知此寺应创建于元代以前。现寺院仅存大殿五间,硬山式建筑形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保存基本完好。殿前檐廊下竖两根青石盘龙立柱,约3米高,采用高浮雕技法,雕工精细,动态感很强。殿内为木制梁架结构,地表铺柱础,柱础上竖交拱立柱,立柱之上置横梁,然后迭以瓜柱,殿内原塑有神像,后世为人毁坏。普照寺原来规模可观,山门建在南边傍近河岸处,现存的大殿位于寺庙后部,大殿左右两侧建有跨院,院内设有配房。寺庙院墙外种植嘉木,森森古木掩隐着殿宇庙堂。山门外龙河碧波西逝,扬雪喷花。龙河两岸芳草萋萋,烟柳拂堤。普照寺古时香火旺盛,烧香礼佛的信士络绎不绝。当地一些文人雅士见这里桃花流水,风景优美,时常相邀来此游赏,有些生员还携带铺盖,常住寺中读书。
  普照寺现保存的大殿,明代是供奉佛像的后殿,殿檐下大门两侧嵌有明代石碑两通,上面勒刻着文学家贾三近的诗作,字迹清晰完好。石碑摩刻时间是万历十-年(公元1583年),其时正值贾三近由南京光禄寺卿任上解职第二次在家闲居期间。在五年闲居时间里,他为了撰写《峄县志》而穷郊原,访耆旧,悠游泉林,在普照寺结识了住持僧圆泰,二人促膝交谈,十分投机,以后便时常往来,纵论佛理禅旨。贾三近虽然是个文学家,但佛学知识渊博。壁上镶嵌的两首诗,便是他于万历十一年秋季两次到普照寺,应圆泰长老之请留下的。右侧碑刻文字如下:游普照寺诗一章,有序。峄西暨(即今西集)普照兰若岁久倾圯,主僧圆泰与比丘众及诸檀越共谋修葺,新兹废宇,复成宝坊,信义举也。嘻!黄花翠竹,俱是菩提;一草一木,皆属功德。惟具善根者能知之。
  一自传灯后,开山直到今。
  祇园金作地,宝界玉为林。
  有相非真相,无心是道心。
  人无成胜果,千古度迷沈。
  万历癸未岁十月之吉,如如道人贾三近书。
  嵌在殿门左侧壁上的碑刻其大小同右碑相仿,碑文如下:予春初过普照禅室,识僧圆泰者,性根简澹,洞悉禅旨,矫然一角,似乱世之紫衣者流。早尝遨遨五岳间,今复归栖旧庐。其地幽涧泉清,高峰月白,似得佛法大意者,因再为一诗与之。
  闻说西方士,频年转法华。
  著经翻贝叶,谈偈落天花。
  、鹿苑阶前地,恒河掌上沙。
  ‘本来身具足,何用觅三车。
  万历癸未H月朔R石葵贾三近书。
  大殿后面还保存一通清代道光年间的碑刻,碑额篆书“龙河精舍”四字。龙河,即指今西集河,精舍是寺庙的别称,碑上所指正是普照寺。碑上款题《龙河精舍记》,主要记述普照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寺庙情况以及当时维修经过。碑文出自滕县人王东槐之手。王东槐,清道光进士,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湖南衡州知府,署福建按察使,湖北盐法道等职。作此碑记时,王东槐正以拔贡候选教谕身份在家赋闲。
  (李锦山)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锦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