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常故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26
颗粒名称: 南常故城
分类号: K878.3
页数: 3
页码: 105-107
摘要: 南常故城南常故城位于薛城区南常乡南常村村北。此故城,一说是建阳城,一说是建陵城。故城座落在凤凰山之阳的一片平原地带上。东峰下有朝阳洞,相传洞前出云即为雨天。往年天旱时,山下村民携带清酒素供前往祈雨。故城东南隅一寺院曰“三清观”,为元代至元年间邑人周忠所建,今已倾圮。
关键词: 城址 南常故城

内容

南常故城南常故城位于薛城区南常乡南常村村北。此故城,一说是建阳城,一说是建陵城。
  故城座落在凤凰山之阳的一片平原地带上。凤凰山亦名朝阳山,山势连绵数里,上有三峰高低相错,其间有巨石参差,状如大鹏振翅,俯瞰南望故城大地。北麓有玉华泉,西麓有凉泉,二泉之水合流绕山三面,又南流经故城东侧转向西南流入漕河。东峰下有朝阳洞,相传洞前出云即为雨天。往年天旱时,山下村民携带清酒素供前往祈雨。故城东有老鸹山,山西侧有元代广威将军同知峄州军事周忠及其子武节将军兼邳州节度副使周瑞昌的墓葬。故城东南隅一寺院曰“三清观”,为元代至元年间邑人周忠所建,今已倾圮。
  环步绕故城一周,东西长约550米,南北宽约440米,略呈长方形。现东墙北部残存一段土墩,其余已夷为平地。故城东北隅/沿东墙基向北延伸出一个南北约80米,东西约100米的突出部分,俗传为“北门”,亦称 “瓮上”,经现场勘测似为“瓮城”。从地面上可以搜集到东周时期的器物残片,有陶拍、罐口、鬲足、豆柄等。多为夹砂或夹蚌片之灰陶、饰绳纹、弦纹等。故城范围内,曾出土过西汉时期的石质半两钱范,战国时期的楚国贝币(即蚁鼻钱)等。附近的山傍,古墓颇多,经常有画像石刻出土。发现了逾两千年之久而完整无锈的汉代环首铁刀,有刻工简练造型浑厚朴素的汉代石羊,还出土了一大批陶器有鬲、豆鼎、壶、罐等,为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关于南_常故城的历史名称,久有争议,有“建陵”、“建阳”两说,现从古籍资料对照,略作如下考证:《峄县志•古迹考》记载说:“建陵城在县西四十五里,白茅山之阳。汉卫绾封建陵侯,即此。”但是这种说法与文献记载不符。根据《水经注》的记载是:“沭水,一渎南迳建陵县故城东,汉景帝八年(公元前149年)封卫绾为侯国。”另据《地名大辞典》载:“建陵县,汉侯国,后汉省,故城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北。”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所标出的汉建陵县位置与《地名大辞典》的记载相同。由引可见,南常故城即建陵故城的说法显系不当。
  《诗经•鲁颂》有这样一段记载:“居常与许”。东汉古文经学大家郑玄注释曰:“常,或作尝,在薛之南。”从 《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可以查见春秋时期“常”的地理位置即今南常故城附近。由此可见,南常故城可视为春秋时期的常(尝)邑。从地名上看,故城南、北部有南常、前后北常等村,皆以此城位置而定,亦可说明了 “常”在当地的地理概念上已有了很久的历史。
  《续山东考古录》关于建阳故城的记载是:“建阳县城在(县)西微北四十五里,俗称‘建陵城’。”《地名大辞典》曰:“建阳县,汉侯国,后汉省,故城在今峄县西。” 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建阳城的位置相同。因此,此城应是西汉时期建阳县城所在地。
  综上所述,南常故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常”邑的所在地,迨及西汉,又在这里建立了建阳县城。至于建陵故城一说,与文献记载、地理位置不符,仅是俗传而已。不过,久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仍有继续探讨研究的必要。
  (文光)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文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