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山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20
颗粒名称: 石屋山泉
分类号: P641.1
页数: 5
页码: 81-85
摘要: 石屋山泉石屋山泉在峄城区棠荫乡贾家泉村北,石屋山南麓,是万亩榴园的一个景点。泉以石屋山得名,明清就颇负盛名。据《峄县志•山川》卷载:“石屋山,县西二十里,山麓泉流为小瀑布,夏雨后益喷吐。声如雷,冷侵肌发。其阳多杂树,有田可耕。
关键词: 泉水 石屋山泉

内容

石屋山泉石屋山泉在峄城区棠荫乡贾家泉村北,石屋山南麓,是万亩榴园的一个景点。泉以石屋山得名,明清就颇负盛名。据《峄县志•山川》卷载:“石屋山,县西二十里,山麓泉流为小瀑布,夏雨后益喷吐。声如雷,冷侵肌发。其阳多杂树,有田可耕。”同卷中又载:“(峄县)又西二十二里曰关山,曰石屋山,两山盘互,尾连背分,行若肩随。中隐巨峪,竹树茂密。石磴百余级,北下为贾家山口。其麓大石上覆若屋,中为深洞,石屋山泉之水出焉,亦名贾家泉。明邑人贾司马于石壁上题识。”贾三近曾任过兵部右侍郎,所以志书中称其为司马。他能够到石屋山泉留下题刻并非偶然。一来是因为石屋山泉景致动人,对于喜爱悠游泉林的贾三近来说自然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贾三近母亲陈氏,其娘家就在贾家泉村。贾三近和父亲贾梦龙每次到贾家泉探亲,总忘不了到石屋山泉一游。
  游石屋山泉的最佳路线,由万亩榴园迤逦西行,经过“青檀寺”、“一望亭”、“园中园”便可到达。来到石屋山下,便可听到泉水喧泻喷吐如雷之声。泉水涌出的地方是一处断崖,高约数丈,紫红色的岩石与附近的青石灰岩截然不同,色泽美观,纹理坚致。也许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那耸立的红岩宛如一座人工构筑的石屋,岩头下形成一个深洞,清碧的山泉源源不断从洞中涌出,翻动着雪白的浪,仿佛是一条银龙在洞中滚动,那长流不息的喷吐声象一支奇妙无穷的乐曲。泉洞两侧,巨岩夹峙,使涌出的山泉汇成一个清澈的小潭。潭水冬温夏凉,水质甘美。泉水象一条锁不住的小白龙从山岩中挣脱出来后,曲曲折折从贾家泉村流过,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观赏石屋山泉的最好时光是雨季,每逢大雨过后,泉水骤增,白哗哗的水柱从洞中喷吐出来,雪浪飞溅,喷珠吐玉,泉水撞击在岩石上,铿然轰鸣,雨后的石屋山也更加苍碧,妩媚。
  泉洞上方的摩崖上横镌着“石屋山泉”四个遒劲的尺方大字,两侧配着一幅联语:“雨余雪浪喷千尺,旱后春流济万家。”题款上署着“万历二十年春三月石屋主人贾三近题”。贾三近一生笔名很多,有趣的是“石屋主人”这个笔名恰恰是来自石屋山泉。这处题刻是贾三近在去世之前四个月留下的最后镌文,也是他最后一次游览石屋山泉。睹物思人,有必要把这位生活于明代的政治家、文学家生平作一简略介绍。
  据《明史•贾三近传》、《峄县志》、《贾氏族谱》以及出土的《贾三近墓志铭》记载:贾三近(1534—1592年),字德修,号石葵。他一生用过的笔名很多,如外史氏、太史氏、野史氏、兰陵散客、忠贞居土、宁鸠子、兰庄子、历劫翁、屋庐生、石屋主人等。贾氏祖籍博平,因避乱迁居峄县。祖父贾宗鲁、父亲贾梦龙都任过教职,学识渊博。他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正月十三日出生于素有“帝乡”之称的南阳府学后宅。其时祖父贾宗鲁任南阳府儒学教授。不久病逝于任上。三近便随父亲贾梦龙回到峄县就读。二十四岁中山东乡试省魁,文声大起。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中进士,“名次为山东省第一”。以博学鸿词选翰林庶吉士,被桑梓父老“目为豪俊”。1570年授吏科给事中,在任上多次向隆庆皇帝上疏,要求朝廷兴利除弊,任人唯贤,重视文治。奏疏屡上屡获批准。第二年被朝廷委任钦差大臣,赴贵阳处理土司纷争。中途因事件平息而作罢,便请假去内乡县护送在儒学训导任上满任的父亲一同归乡里。1573年,万历帝任贾三近为户科都给事中。在任职期间不避权贵,敢于直言,“所议吏治民生皆匡济大略”。并不惜身家性命石屋山泉遗迹上疏弹劾权贵。如平江伯陈王谟依仗是皇太后的亲戚,走后门谋得湖广总督高官。三近上疏揭发,朝廷依奏,解除平江伯官职。宦官温泰要求把国家关市盐务税收纳入内府,借此中饱私囊。贾三近上疏说这些收入应用于边防军饷,如果归入内府,必然影响国防,疏上被采纳。肃王缙癀是宗室隆庆年间用贿以辅国将军身份袭封王位,接着又向朝廷要求庄田。三近上疏抗争,使他的打算落空。给事中雒遵,御史景嵩等人因弹劾污吏被罢免,三近率同僚解救。朝廷实行海运,漕船多翻沉,民苦不堪言,三近上疏罢其役。朝廷下令“征赋以八分为率,不及者议罚”。三近请求土地调敞者减一分,获准。对于这些奏章,群臣公论是“皆人所不敢言”。1574年,贾三近升迁太常少卿,不久升任大理左右少卿。被张居正等人赞许为“泰山乔岳,不为私用。”1580年,被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卿。因对朝中权臣不满,第二次辞官归峄县,过了五年闲居生活。在这期间,贾三近经常同家乡文人雅士遨游山水间,作诗唱和。并着手编撰《峄县志》,利用 “耕钓之余穷郊原,访耆旧,披阅古今图籍”,历时一年完成付印,这便是峄县最早的一部县志。在这五年里,他游遍了峄县名山大川,留下了不少诗文篇章和题刻。宰相张居正死后,朝野一致举荐贾三近出山。1584年,朝廷起用他为光禄寺卿,不久转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贾三近不负重望,雷历风行推行政令,接见吏民,宣布科条,改革弊政,惩处污吏,使“二千石长吏咸受约束,无敢惰驰”。在此期间,值万历帝举行秋祀山陵大典,贾三近率军随侍。第二年,巡边使者向皇帝报告贾三近整顿军纪,“备御有状”,受到万历帝赐 “白金文币”奖掖。1586年“西辅大饥,民多死徙”。贾三近“日夜忧劳,累疏请赈”,“词旨痛切,上心为动,亟命司农条覆蠲赈,如中丞(贾三近)请”。贾三近接到诏书后,便晓谕贫民“各安田里,以待丰年。毋得漂流客土,为人蹂践”。他下令罢免徭租,大发仓廪,计口赈贷。并且安设粥厂千余区,派差吏煮粥分发饥民。每日就食的贫民达二十二万佘口。当时“晋、代关河数千里,同时大授。惟西辅之民赖公全活”。贫民感念贾三近恩德,“往往以室屋为位,每食必视之”。朝野上下交口称赞他 “救荒有效”,请求朝廷让他长期留在保定。由于三年任满,朝廷召他回京封拜大理寺卿。接着又派他北上边塞巡视。就在这时,贾三近接到父母染病的家书,当即上疏告假,第三次回到家乡峄县。
  1592年,宁夏副总兵哮拜据城反叛,朝廷用兵,廷巨争言贾三近堪负重任。万历皇帝立刻派使臣赴峄县,家拜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火速进京挂印。不料他因背疽突发,溘然长逝,终年六十岁。
  贾三近一生留下许多诗文,就我们所知有:《滑耀编》、《西辅封事》、《救荒檄》、《煮粥法》、《左掖漫录》、《东掖奏草》、《宁鸠子》、《先庚生传》、《峄县志》等。诗歌散见于《明诗综》、《明诗纪事》、《峄县志》、《滕县志》等书中。
  (李锦山)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锦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