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古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19
颗粒名称: 刘伶古台
分类号: K878.3
页数: 5
页码: 76-80
摘要: “刘伶古台”是峄县八大景之一,位于枣庄市西王庄乡陈刘耀村东南约半里处。刘耀村在古代称作刘伶村,以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大名士刘伶姓名命名。据《峄县志》记载:“刘耀村在城北十余里,即刘伶庄,以晋刘参军墓在此,故名。今云刘耀者盖音谬也。
关键词: 遗址 刘伶古台

内容

“刘伶古台”是峄县八大景之一,位于枣庄市西王庄乡陈刘耀村东南约半里处。刘耀村在古代称作刘伶村,以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大名士刘伶姓名命名。据《峄县志》记载:“刘耀村在城北十余里,即刘伶庄,以晋刘参军墓在此,故名。今云刘耀者盖音谬也。”数百年来因人口繁衍,刘伶庄一分为三,皆以姓氏命名。即傅刘耀、冯刘耀、陈刘耀。刘耀村南有两个土台,南北对峙,倒引河水从两个土台子下流过。南台俗称“樊梨花点将台”,北台则称为“刘伶酾酒台”。《峄县志•山川》卷对刘伶台有较详细记述:“(峄县)又北十八里曰寨山,南与大山接。其麓有土台,方广丈余,高数尺,土人以为刘伶台。台之西为刘伶墓,巍然一大冢,村人岁时以酒脯祭之。其前为莱子河(即倒引河),父老相传为参军酾酒处也。”有关刘伶台和刘伶墓的记载,还分别见于古代地理专著《太平寰宇记》和《齐乘》。《齐乘》是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山东历史地理的重要著作,书中载:“伶墓所今名刘耀村,旁半里许有刘伶台,其下为刘伶河。水混白类酒,土人相传为伶酾酒处。”关于刘伶的生平,《晋书•列传》有专门记载: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他“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曾官至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年应对政策时,他不趋炎附势,力陈己见,极力宣扬无为之化的主张,遭到当权者白眼。同僚均被朝廷擢为高官,唯独刘伶不为权势者容纳,罢官归家,隐于田园。刘伶生性倜傥豁达,放荡不羁,喜欢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又结识山涛、向秀、王戎、阮咸为竹林之游,世人称之为 “竹林七贤”。他有次饮酒大醉与人相忤,其人挽袖挥拳以武力威胁。刘伶则拱手退让,徐徐陪谢:“鸡肋不足以安尊拳。”旁观者皆服其雅量。刘伶有斗酒之量,才调绝伦。经常乘鹿车携酒外出游历,令家人荷锸相随。他吩咐家人:“我在哪里醉死,你就在原地把我埋了。”足见其言谈举止放浪于形骸之外。刘伶喜欢乘坐车上一边豪饮,一边观赏山水景致,醉后便长卧不起,任由鹿车驰驱。他曾于酒酣之后,挥毫做《酒德颂》奇文一篇,文章气势磅礴,淋漓尽致,如江河奔泻,一发而不可收。文曰: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厄执觚,动则挈杯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螺赢之与螟蛉。”据传刘伶当年架鹿车由沛地来到峄县游历,行到倒引河畔,在这土台上豪饮,因饮杜康酒太多,便长卧不起。壶中酒倾洒出来,流入土台之下的倒引河中,河水至今还散发着酒味。他最终醉死在这里,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磊落坦荡的酒星,便将他葬于此地。墓侧之村取名刘伶村,醉卧之台称为刘伶台,台下之河名曰刘伶河。刘伶古台残存面积约2200平方米,呈长方形,东西长55米,南北宽40米。1古时候,这里风景优美。山光岚影,十里松风;平林漠漠,绿草如茵;高山流水,紫烟如织。刘伶台附近有大小泉眼数十,喷珠吐玉,扬雪飞花。那刘伶古台遗址一泓泓山泉委折蜿蜒注入古承水中。清风徐来,水面上荡起波波涟漪。古承河两岸杨柳依依,瓜豆成畦,一派田园风光。刘伶台周围岗峦起伏,双山遥遥拱卫。梨枣桃杏诸果木遍布田野,每到春季,花开浩若万顷艳雪,庐舍掩隐在树隙烟花间,疑是珠楼玉宇。县城中的文人雅士往往携酒箪食来这里欣赏春光。
  刘伶墓在刘伶古台西北约半里开外,原先是一个大冢,冢前立有石碑,上面刻有明代兵部右侍郎贾三近作的《晋建威参军刘伶墓记》。其墓记内容节录如下:“……(公)尝为建威参军。以寿终于峄。东北刘耀村,有公墓在焉。峄在晋为兰陵郡,距沛仅百里。城东北多佳山水,公数往来游眺,乐而忘归,此其置锸处也。冢东南山麓有两台对峙,下有河水一曲混白类酒,皆以公名命之。谓其台曰:‘伶台,,谓其水曰‘伶河,,土人相传皆公酾酒处也。古人湮灭,饮者留名,昔人盖叹之矣!世以公徜徉泉石,流连杯酌,谓公酒人也,然公岂酒人哉!王室陆沉,忠臣洒涕,广陵调绝,义士兴嗟,公于时事重有慨焉,盖托于酒而逃焉者也。公岂酒人哉!公于文翰未尝厝意,然即其对妇禁酒语,读之令人当食喷饭。谐谵跌宕,即东方生且奴视之。至酒德一颂,…… 气排山河,襟麾宇宙,漆园老吏且当北面。公固达人非酒人也。当其驱车东游,穿林藉草,登高台,临清流,左携阮步兵,右拉嵇中散,挈盒提壶,操卮捧罂,吞吐烟霞,沈酣风月,掀髯长啸,云吞应声,宁知乾坤为何物,尘世之几时哉!此固一代人豪也,而宛焉可想矣。乃今埋骨空山,糟醑谁荐?颓墙芜莽,断碣不存。一弃鹿车,竞成千古。野花啼鸟,世代屡更,唯有山月溪风犹是故物。予峄诸缙绅先生与予父封君结社东林。耆英续会。帐高人之不作,悼故丘之久荒,乃托贞珉,共为表墓。仍以东海为尊,,以北斗为勺,以五岳为肴俎。上摘酒星,下引酒泉,酌以荐公。公之英风爽气,谅日游十洲三岛间,此时化鹤归来,俯瞻旧陇,必将冁然发笑,谓千载之后,何幸有此会心人也……”。
  这篇墓记笔调跌宕,文辞流畅,充满了浪漫主义文采,不愧出于文学家手笔。明代御史王瑛也曾凭吊过刘伶古台和刘伶墓,留下一首七绝寄托自己的哀思,咏赞了刘伶的高风亮节:一代高风野水边,伯伦遗冢尚依然。
  千秋谁为浇坟土,悔不当时葬酒泉。
  刘伶古台虽历经沧桑,但刘伶生前交游天下,嗜酒豪放,为后人所仰慕,并为之筑台以作纪念,久而久之成为邑中胜迹。
  (李锦山)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锦山
责任者
刘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