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11
颗粒名称: 仙人洞
分类号: K878.3
页数: 4
页码: 42-45
摘要: 仙人洞,位于峄城东10余里的青石山,是古峄县的八大景之一,素有“仙洞悬云”之美称。不过,现在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些古山名,唯有仙人洞之名播声在外。游览仙人洞可由峄城沿公路东去,不过10里之遥,便到了仙人桥。即使根须离开沙石茎叶被晒的枯焦,一旦遇到雨露又恢复原状。
关键词: 洞穴 仙人洞

内容

古峄城东问祓除,春山花鸟拥肩舆。
  探奇更上仙人洞,石跨飞流百尺余。
  这是明代给事中柴奇写的《仙人洞》诗。诗中以流畅明快的格调,展现了诗人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到郊外寻芳揽胜的喜悦心情。
  仙人洞,位于峄城东10余里的青石山,是古峄县的八大景之一,素有“仙洞悬云”之美称。据《峄悬志· 山川》载:“青石山,县东七里。山顶一石穴深数丈,旧传异人居之,炼形仙去,故名仙人洞。有狠(音碾)月坡、桃花石,俱明给事中柴奇题。四周悬崖,古木阴森,西岩尤峻峭。雨后瀑飞千尺,直泻洞底,洵胜地也。岩之西有朝阳洞,极爽皑。有石似龙,头角天成,颔下一石盂。盂水不涸不溢,见者称奇。又西为会真洞,石壁题识,字迹不可辩。初入洞形委折仅可容身,而外狭内渊,无能测其深广者。又东二丈许为玉皇洞,中设神像,洞甚浅隘,以神像故名。”青石山,又名进食山,传说东汉初年,当地居民曾箪食壶浆在此处迎候光武帝刘秀,故有此名。当年刘秀讨伐董宪,统帅重兵到过这一带,《后汉书》有简略记述。枣庄有一些地名传说与刘秀有关。如护君山、光武泉等。青石山还有一个别名,叫石城山。《舆地汇钞》载:“青石山即古石城,晋咸和中刘续据兰陵石城即此地。”不过,现在人们几乎忘记了这些古山名,唯有仙人洞之名播声在外。这是因为它与一个古老而又优美的神话传说相连,当地几乎家喻户晓,正应了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游览仙人洞可由峄城沿公路东去,不过1〇里之遥,便到了仙人桥。再择道北行二三里便是仙人洞。由公路上北望,只见坛山、姑嫂山、青石山、马鞍山自西向东连成一道黛色的屏障,岚光峰影,嗟峨秀丽。青石山前生长着石榴树和酸枣灌木,夏初季节,榴红似火,枣花溢香。各种不知名的山花点缀着绿野。峥嵘的岩石上分布着一层绿毯似的苔藓,向游人显示着盎然生机。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名叫卷柏的植物,俗名又叫九死还魂草。这种草生命力特别强,不怕烈日暴晒和久旱。即使根须离开沙石茎叶被晒的枯焦,一旦遇到雨露又恢复原状。
  青石山前有一条山谷,这是山水常年冲刷形成的,涧深崖陡,乱石奇突。涧中清流一曲,长泻不息。顺涧北上,是一道高约百尺的峭壁横挡在深涧上,宛如一道铜墙铁壁。每逢雨后,银色的长瀑从崖头滚落,飞流直下,直泻涧底,卷起千万朵浪花,引起空谷轰鸣。水帘后的峭壁上有古代留下的摩崖题刻,字大如斗,结体严谨。由于常年山水冲刷,字迹已开始漫漶、。
  仙人洞在深涧东侧的半山腰上,古时曾筑有石阶山道,现遗迹犹存。洞口朝着西南方向,约一丈高,七八尺宽,洞外岩壁上灌木丛生,枝叶交掩,虬曲奇特。洞北侧有人工凿的一个石窟,里面雕刻着一尊石佛造像,象一尊守护洞天府地的护卫神。洞口外原建有“仙人洞庙”,至今石壁上仍保留着不少柱窝。仙人洞里面并不很大,宽广不过数丈,石隙中透散着凛冽凉气,山水透过岩层潺潺滴落。洞中原放有石桌石凳,供人憩息,现已无存。每逢清晨和傍晚,晨雾暮霭萦绕在洞口,烟云飘浮,由山下望去,恍如世外仙境。传说在十分遥远的古代,有一个贩卖鲜鱼的人从山下路过,见青石山山清水秀,洞口祥云缭绕,不觉来了游兴。他将鲜鱼寄放在一家客店内,便独自进山游玩。当他来到仙人洞时,忽见天空有两朵祥云慢慢落下,云端上立着两位鹤发童颜的仙翁,手执拂尘,宽衣博带。仙翁走下祥云,谈笑间飘然走入洞中,在石桌前相对落座,一边饮茗,一边对弈。鱼贩子躲藏在洞内阴暗之处观看,恍然间觉得洞口外的古树叶子渐渐由绿变黄,纷纷摇落,顷刻之间枝头又萌生新叶,待一局棋终,叶子不知几变。仙翁弈罢棋驾云而去,鱼贩子沿旧路急急下山。他来到客店一看,不由吃了一惊,店房和摆设都换了模样,连店主也换了个陌生面孔,再寻找自己寄放的鲜鱼,竟然无影无踪。鱼贩子十分纳闷,便询问店主。店主摇头不知。鱼贩子便将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店东听了大吃一惊,告诉他:“客官,俺只听老辈人讲过,百多年前有位远道而来客商路经此地,因慕这青石山的景致,便将一担鲜鱼存放在店中,独自入山玩耍,谁知竟一去不归。那鲜鱼都腐烂了,弄得俺这小店臭气薰天,过往行人无不掩鼻,于是给俺家这个店取名叫4烂鱼店’”。鱼贩子死活不肯相信,以为店东贪利忘义,从中捣鬼。便愤然回到故乡。没料到家乡也变了样子,见到的男女老少全是陌生面孔,到家中一打听,原来家中人都是他的曾孙玄孙辈。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山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从此,仙人洞的传说便在民间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其实呢,仙人洞之名的来历细细推究起来,应该与洞口旁边古人凿刻的石窟神像有关。
  仙人洞成为一处游览胜地,在明代就已引起文人雅士极大的兴致。万历年间,当时正居家赋闲的文学家贾三近曾专程陪同前来勘察漕渠的钦差大臣一起游览了仙人洞,并且留诗一首:玉洞苍烟古,同君一醉攀。
  秋深黄叶尽,雪霁白云还。
  扫石怜僧老,穿林羡鸟闲。
  共谈尘外事,清兴满禅关。
  喜共张平子,扪萝陟翠微。
  登临从我好,意气似君稀。
  涧水流丹液,岩云护绣衣。
  浮名付杯酒,莫与赏心违。
  仙人洞,你曾留下了美丽的神话和仙人的游踪,今后在人们的装点下,你将胜过仙境天堂。
  (李锦山)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锦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