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庄运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20000008
颗粒名称: 韩庄运河
分类号: U612.1
页数: 3
页码: 35-37
摘要: 韩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和枣庄市境内。上起微山县韩庄镇西南南四湖出口处,流经枣庄市峄城区、台儿庄区,至苏鲁边界陶沟河口入江苏省邳县境,与中运河相接,长42.5公里,约占京杭运河总长的百分之二点四五。
关键词: 运河 韩庄运河

内容

韩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位于山东省微山县和枣庄市境内。上起微山县韩庄镇西南南四湖出口处,流经枣庄市峄城区、台儿庄区,至苏鲁边界陶沟河口入江苏省邳县境,与中运河相接,长42.5公里,约占京杭运河总长的百分之二点四五。韩庄运河是山东、江苏、河南、安微4省8市(地)34个县(市、区)31700平方公里和区间面积1828平方公里来水的主要排水出路,省界处总流域面积达33528平方公里。同时韩庄运河还是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由洪泽湖至南四湖下级湖输水为每秒75立方米的输水线路。
  韩庄运河,由伽河旧道中段扩浚而成。历史上运道在微山湖西,经夏镇抵留城,出茶城入黄河,借黄河行舟,经徐州、吕梁两处急流险滩,常遭黄水沉没。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开凿伽河,移运道于微山湖东,自夏镇李家口引昭阳湖水,东南沿彭河至韩庄,东出经台儿庄,下至邳县,全长260公里。伽河经多次浚挖,专事漕运,兼泄微山湖水,统称中运河。1958年后,山东省扩浚湖口至陶沟河口河道,始有韩庄运河之称,陶沟河口以下,即在江苏省境,仍称中运河。
  自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运河改线走伽之后,曾一度出现过全国内河最兴盛时期,年通过运河进京的粮米四百万石,船只近万艘,沟通了南北经济、文化的繁荣。由于运河的畅通,沿河发展了一些中、小型商业城镇。台儿庄就是当时新兴起的以输出当地土特产品和输入大量南北杂货为主的商业集镇,并享有“小苏州”之美誉,为南北运输的重要码头。清末,张莲芬等人在枣庄筹办中兴煤炭公司,1902年在台儿庄设分场,建专用码头;1912年建成台枣铁路运煤专用线通车;1935年枣赵 (墩)铁路全线通车,致使大批的煤炭及其它物 韩庄运河码头一角资弃水走路,加之1938年日本侵占了台儿庄,水上民间运输日趋衰退。自清末至民国,由于运河的长期失修,逐渐淤塞,除在汛期可行船外,其它时间航运中断。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人民群众对韩庄运河分三个阶段按三个不同的设计标准施工,逐步建成韩庄、台儿庄、伊家河、刘庄四座节制闸和伊家河、刘庄、台儿庄三座船闸,微山湖出口泄量由建国初的每秒300立方米,增至每秒1600立方米(微山湖水位33.5米),通航达到6级航道的标准。在防洪、除涝、灌溉、航运等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效益。目前,韩庄运河洪水泄量,在微山湖水位33.5米深时已迖每秒1300立方米,南四湖流域如发生五十年一遇洪水,受淹面积将由原343万亩缩减至40万亩。同时在伊运两河沿岸修建万亩以上灌区五处,设计灌溉面积15.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7.55万亩。韩庄运河、伊家河的航运事业,至中运河的航道已正通航,促进了沿运地区经济的发展。
  韩庄运河节制闸、伊家河节制闸及伊家河船闸,总称韩庄枢纽,以调节南四湖水,发展灌溉,接济航运水源。今后随着韩庄运河继续扩大和南水北调,京杭运河工程的实施,将有更多宏伟的抽水站和船闸在这里兴建。
  (王圣轩)

知识出处

枣庄名胜古迹

《枣庄名胜古迹》

为了弘扬枣庄的悠久文化历史,服务于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便于读者和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编辑出版《枣庄名胜古迹》一书。这本专辑,包括秀丽山川、名人胜迹、古代城址、古代建筑、古代遗址、古代墓葬、教堂寺院、革命纪念地、古树名木、城市园林、文博机构等十一部分,并配有部分名胜古迹和景点图片。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圣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