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敬贤才孟尝养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薛国沧桑》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997
颗粒名称: 二十三、敬贤才孟尝养士
分类号: K231
页数: 11
页码: 243-253
摘要: 孟尝君名为田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田文是齐国宗室靖 郭君田婴之子,田婴去世后,他就承袭了田婴的爵位,封于薛国。
关键词: 战国史 敬贤才孟尝养士

内容

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是他的小妾生的,生日是五月五日。出生后,田婴就对田文的母亲说:“不要养活他。”可哪个母亲能忍心不养活自己的孩子呢,田文的母亲还是偷偷把他给养大了。
  等田文长大后,他的母亲就通过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
  田婴见到田文后,就非常愤怒地质问田文的母亲:“当初我让你把这个孩子给扔了,你竟然敢私下里把他给养大,这是为什么? ”田文的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天文马上就给田婴叩头下拜,接着就反问田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出于什么缘由?”田婴回答:“凡是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以后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田文说:“那您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还是由门户授予的呢? ”田婴没想到这孩子□齿如此伶俐,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样回答,只好沉默不语。
  而田文还有话说:“如果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的,您又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的身高还能长得过门户呢!”田文的话无懈可击,田婴无言以对了,就斥责道:“你不要说了!”不管怎样,通过这次见面,田婴却接纳了田文。又过了一段时间, 田文趁着田婴廿心的时候,就问他父亲:“儿子的儿子应该叫什么? ” 田婴答道:“那还用说?叫孙子!”田文接着问:“那么,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答道:“叫玄孙。”田文又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92说:“我不知道了。”田文说:“您担任齐国的相国执掌大权,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可是齐国的领土并没有增多,您的私家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相国的门庭必有相国。现在您的妻妾可以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现在您还想方设法地增加积贮,想把财富留给那些连您都称呼不上来名字的人,却忘记了齐国在诸侯中一天天失势。对此,人们私下觉得很奇怪。” 田文这番话很有道理,让田婴觉得很受启发。从此以后,田婴就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不仅是器重他,还让他主持家政,接待来拜访的宾客。由于田婴的宾客很多,来往不断,田文的名声就这样随之而传播到了齐国各处,甚至还传播到了齐国之外的诸侯国中。来自各诸侯国的客人拜访田婴时,都请求田婴立田文为世子。田婴有这样一个儿子.很得意,就答应了下来。当田婴去世之后,齐王下令追谥田婴为靖郭君。而田文,果然在薛邑230继承了田婴的爵位,后来被称为孟尝君。孟尝君也像田婴一样,非常喜欢结交朋友。他在薛邑,招揽了来自各诸侯国的宾客,很多人都自很远的地方慕名前来归附孟尝君,而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要给宾客们丰厚的待遇,为此天下贤士无不倾心向往薛邑。孟尝君的宾客多达数千人,而且宾客所享受的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田文相同。每当孟尝君接待宾朋,与客人坐着谈话的时候,总是要在屏风后面安排专门的侍史,让这个人仔细地记录下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特别是要记下宾客亲戚的具体住处。谈完话,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经派人,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可见,孟尝君并不是因宾客多,就轻慢客人,他的待客之道是非常讲究礼数的。
  2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某天孟尝君正在招待宾客们吃晚饭,有个人不经意间遮住了灯光,这令一位宾客很恼火,他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同,立刻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见状马上就站了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走过去与对方放在一起相比,那位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
  这件事可以证实,孟尝君给宾客的待遇,的确与自己的一样,很多人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就是因为他的真诚。孟尝君对于来到薛邑的每一位宾客,都是热情接纳,从来就不分三六九等,既不挑拣,也无亲疏,一律都给予非常优厚的待遇。所以每一位宾客,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很亲近,是知心的朋友,一定不会把自己当作外人。
  孟尝君的名声天下人都知道,当秦国的秦昭王听说孟尝君非常贤能,就想把孟尝君请到秦国去,秦国历来就有搜罗天下贤士的习惯,也正是秦国请到了百里奚、商鞅等人,才能不断地获得发展,成为列国中的强国。
  秦王先是派泾阳科到齐国作为人质,再请求孟尝君赴秦国。孟尝君看秦昭王是真诚的,就准备去秦国,虽然宾客们都不赞成他到秦国去,大家前来规劝他,他却不听,执意前往。
  关键时候,有位名叫苏代的宾客走过来,对孟尝君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来到您这里,在路上看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我232听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而土偶人却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毁,也要回归到泥土里。如果天真的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不知要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就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而您却执意前往,如果一旦去了秦国无法回来,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吗? ”苏代是战国时期很厉害的辩士,此时正在孟尝君的门下。春秋战国时期是群雄争霸的英雄时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看一场深刻的变革,孟尝君在薛邑聚集三千门客,正是为了参与到这场大变革中,而这些门客也同孟尝君一起,在古薛见证并参与了战国的风云变幻。孟尝君这些弄潮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视人才为珍宝,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尊贤任能的社会环境,苏代等人就遇到了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
  孟尝君听了苏代的分析,豁然开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停止了出行秦国的准备。孟尝君听从了苏代的劝谏,与靖郭君之于“海大鱼”的故事,真是异曲同工,父子二人都有贤士相助。
  不过秦昭王与孟尝君确实有缘分,后来齐王还是把孟尝君派到了秦国。一到秦国,秦昭王马上就请孟尝君出任秦国的相国。
  这时,秦国的人臣中,有人劝秦王,说道:“孟尝君的确很贤能,天下人都知道。可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孟尝君是齐王的同宗,作为一个与齐王关系非常密切的人,现在担任了秦国相国这个极为重要的职位。孟尝君所谋划的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能考虑到秦国。这样一来,秦国可要危险了。”秦昭王听信了那位大臣的劝告,就罢免了孟尝君的秦国相国职位。并且,秦王还把孟尝君给囚禁了起來,图谋杀掉孟尝君。后来,孟尝君还是在宾客的帮助下,凭着“鸡鸣狗盗”之术,逃出了秦国。而齐国这边,齐湣王由于派遣孟尝君去了秦国,感到很内疚。一方面,孟尝君是齐国的人才,应该留在齐国,为齐国的建设出力,这么重要的贤士送给秦国,齐湣王当然会惋惜。另外,齐湣王还担心孟尝君如果与秦王很谈得来,真心辅佐秦王,对齐国就不是个好消息了。还好,秦昭王没有善待孟尝君。孟尝君一回到齐国,齐王就让他做了齐国的相国,执掌国政。
  由于这件事,孟尝君就特别怨恨秦国,他准备以齐国曾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为理由,来联合韩国、魏国攻打秦国,为此打算向周王室借兵器和军粮。
  苏代觉得这个安排不是好主意,他对孟尝君说:“您曾经拿齐国的兵力,帮助韩国和魏国攻打楚国,时间长达九年之久。战争的结果是取得了宛、叶以北的地方,使韩、魏两国强大了起来。如今咱们要是再去攻打秦国,就会更加增强了韩国、魏国的力量。如果变得强大之后的韩国、魏国,南边没有了楚国的威胁,西边没有了秦国的祸患,那么咱们齐国可就危险了。韩、魏两国强盛起来之后,必定会轻视齐国而畏惧秦国,我实在是替您对这种形势感到不安苏代是一个眼光非常敏锐的人,所以才能为孟尝君做出这么透彻的分析。战国时代的说辩之士中苏氏三杰很有名气,苏秦、苏代、苏厉三兄弟里苏秦的影响力最强,他是合纵派的主要人物,在战国时代的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据说那吋人们对苏秦的评价是一怒而天下惧,一静则战火熄,可以说是极富传奇色彩。苏代的名声和苏秦比是差些,但苏代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却非常强,我们从他与孟尝君的交流中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苏代继续说:“您不如让周王室与秦国交好,不要进攻秦国,也不要向周王室借兵器和粮食。您可以把齐国军队开到函谷关,但是不要进攻,只需让周王室把您的心情告诉给秦昭王,说’薛公一定不会攻破秦国来增强韩、魏两国的势力。他要进攻秦国,不过是想要大王责成楚国把东国割给齐国,并请您把楚怀壬释放出来以相媾和。’您让周王室用这种做法给秦国好处,秦国能够不被攻破又拿楚国的地盘保全了自己,秦国必定情愿这么办。楚王能够获释,也一走感激齐国。齐国得到东国自然会日益强大,薛邑也就会世世代代没有忧患了。秦国并非很弱,它有一定实力,而处在韩国、魏国的西邻,韩、魏两国必定倚重齐国。” 孟尝君听了苏代的理论,也觉得好,就派人去韩国和魏国,让这两国向秦国祝贺,避免了一场兵灾。齐国、韩国和魏国不再发兵进攻秦国,孟尝君也不向周王室借兵器和军粮了。此时楚国的楚怀王已经到了秦国,秦国扣留了他。孟尝君一直在想办法要秦国放楚怀王回楚,最终没成功,秦国并没有按照孟尝君的要求办。2343孟尝君养士数千人,且自己还得生活,所以需要大笔费用。薛地是孟尝君的封邑,租税收入对孟尝君很重要。孟尝君出任齐国相国期间.有一次,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薛邑的租税,往返了三次,也没能把租税给收上来。孟尝君很诧异,就问是什么缘故去了三次都收不上来租税,魏子说:“收租税时遇到了一位很贤德的人,我就私下以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上来。”孟尝君听后发了火,说你怎能这样做呢,一气之下辞退了魏子。
  过了数年,齐国有人在齐滑王面前诋毁孟尝君,并散布谣言说:“孟尝君将要发动叛乱。”不久又发生了田君甲劫持齐湣王的事件,齐湣王联想是孟尝君一手策划的,就要治孟尝君的罪。为了躲避灾祸,孟尝君就出逃了。
  此前曾经得到魏子赠粮接济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齐湣王,叙述了孟尝君不会作乱的理由,而且还向齐湣王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为担保,后来.这位贤者果然在齐湣王的宫殿门口自杀了,他要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
  齐湣王非常震惊,竟然有人为了证实孟尝君清白而自尽,说明此事未必如他、先前判断的那样。于是就派人深入追查,得出的结论是孟尝君果然没有参与发动叛乱,也没有策划任何阴谋,就召孟尝君回国了。
  孟尝君为此感到伤心,不愿意再辅助齐湣王,就推托自己有病,要求辞去官职,回到薛邑养老。齐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回到薛邑的孟尝君,过着安静的生活,每日与宾客们在一起,很惬意,但总会有事情找上门来。从秦国逃亡出来的将领吕礼,担任了齐国的相国,他要对付苏代。陷入困境的苏代找到孟尝君,说:“周最这个人对齐王是非常忠诚的,可是齐王竟然把他给驱逐了,而听信亲弗的意见,让吕礼做相国,其原因就是计划与秦国联合。如果齐国和秦国真的联合在一起,那么亲弗与吕礼就会受到齐王的重用了。若他们在齐国受到重用,齐国和秦国必定都要轻视您。我建议您马上到北方去,想办法促使赵国与秦国、魏国讲和修好,使齐王招回周最。这样做既显示出您的厚道,还可以挽回齐王的信用,又能防止因齐国、秦国的联合造成各诸侯国间发生对齐国不利的变化。如果齐国不去依傍秦国,那么各诸侯国就都会靠拢齐国,亲弗势必出逃。这样一来,除了您之外,齐王还能跟谁一起治理他的国家呢? ”52236孟尝君觉得苏代讲的很有道理,符合他的心意,就采纳了建议。但孟尝君这么做就招致了吕礼的嫉恨,并且要谋害孟尝君。
  孟尝君得知吕礼的想法,就给时任秦国相国的穰侯魏冉写了一封信,孟尝君在信中说:“我听说秦国打算通过吕礼与齐国联合,您也知道齐国也是天下最强的诸侯,齐国和秦国若联合成功,吕礼一定更加得势,而您必定会被秦王轻视。如果秦国和齐国现在结盟来对付韩国、赵国和魏国,那么吕礼一定会同时担任秦国和齐国两国的相国。您让秦国结交齐国,就会出现吕礼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后果。再说了,就算齐国免于遭受诸侯国攻击的兵祸,由于吕礼的因素,齐国还是会深深地仇恨您。我为了您打算,建议您不如劝说秦王攻打齐国。齐国被攻破以后,我会设法请求秦王把所得的齐国土地封赐给您。当齐国被攻破,秦王下一步出于抑制魏国强大起来的缘由,必定要重用您,请您去结交魏国。魏国曾经数次失败于齐国,又害怕秦国,一定会通过您来结交秦国。这样,您既能够凭着攻破齐国建立自己的功勋,又能挟持魏国以提高您在秦国的地位;还可以攻破齐国得到封邑,使秦国和魏国同时都敬重您。如果齐国不被攻破,吕礼继续被齐王重用,您就会陷于极端的困境中。”对于孟尝君的做法,有人不解,说孟尝君这是出卖齐国的利益,联合秦国攻击齐国,作为齐王的宗亲,这么做是不讲道义。也有人说,这只是孟尝君为了对付吕礼,而实施的离间策略而已。不管怎样,结果是穰侯向秦昭王逬言攻打齐国,吕礼闻听此事就从齐国逃跑了。
  后来,齐湣王派军队灭掉了宋国。灭宋后,志得意满的齐湣王更加骄傲起来,竟然打算除掉孟尝君。
  齐国灭掉宋国是一件大事,齐湣王为此春风得意是很自然的,宋国让齐国觊觎已久,早就想吞并。宋国的宋王偃当初杀掉国君易成,自立为宋国之君后,对外用兵对内暴政,使宋国陷于困境,就给了齐国和秦国以可乘之机。
  齐湣王一直想灭宋,以此向中原地区扩展。周赧王二十七年(前288)齐军攻宋,取胜后得到了宋国的淮北土地。第二年,齐国又在苏秦的谋划下,同韩国、赵国、魏国、燕国合纵攻秦,齐军同时还攻击了宋国的平陵。第三年,齐愍王发动了第三次攻宋的战争。宋国民心离散、城池不守,齐军没费多少事就迅速攻破了宋城,宋王偃也逃跑了。
  孟尝君获知了齐湣王打算除掉他并夺回薛邑的消息,很害怕,就离开薛邑,去了魏国。魏国的魏昭王早就仰慕孟尝君,就任用他做相国。
  齐湣王这边虽然占有了宋地,但由于连年用兵南方,造成了齐国国内防御空虚。长时间的对外战争,更让国力损耗巨大,而且各诸侯大国也不能容忍齐国独大。齐国灭宋之战,使齐国的实力达到了顶点,也导致危机四伏,终于引发了两年后诸侯合纵破齐。孟尝君作为魏相期间,魏国与秦国、赵国联合起来,协助燕国打败了齐国。
  当齐国被燕国名将乐毅率军打败,齐湣王就跑到了莒地,最后死在莒。
  齐襄王即位时,孟尝君在战国各诸侯之间,保持中立,并不从属于哪个国家。而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很畏惧孟尝君,怕孟尝君与之作对,就与孟尝君和好亲近起来,放弃了齐湣王时代迫害孟尝君的做法。
  孟尝君在世的时候,薛邑整天宾客盈门,各国都请他去做相国。他去世后,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就在这纷乱中,齐国和魏国联合发兵,攻占了田家的薛邑。孟尝君生前一直都很风光,身后事却很遗憾,薛邑也没能在他的子孙中传承下去。

知识出处

薛国沧桑

《薛国沧桑》

中华民族能够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虽饱受磨难却一直兴盛不衰,正 是因为深深根植在历史记忆中的优秀传统价值精神,塑造了我们自强不息 的人文性格,并且还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激励 着我们追求高尚美好的生活。古薛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积极的内容, 如崇德向善、孝悌礼义的习俗风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价值取向,至 今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

阅读

相关人物

田文
相关人物
田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齐国
相关地名
薛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