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齐魏盟徐州相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薛国沧桑》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996
颗粒名称: 二十二、 齐魏盟徐州相王
分类号: K231
页数: 8
页码: 235-242
摘要: 古薛国是个风云际会之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经来到这里会盟诸侯, 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也在这里会盟称王。 不过,齐魏会盟却是始于双方的几场大战。
关键词: 战国史 齐魏盟徐州相王

内容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军队进攻韩国,韩国顶不住了,就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听从了孙膑的策略,答应要援助韩国,但齐军却并没有急于出征。
  韩国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后,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的进攻,当韩国已经是五战五败,而魏国的军队经过多次战斗也实力大损,齐国才在第二年,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田婴为副将,发兵救韩。
  韩国已经抵抗不住了,魏国眼见胜利在望之际,齐国的军队杀过来了,这让魏国人非常愤懑。在战国诸侯中,韩赵魏这三晋的军队,不论哪一支,都并不畏惧齐国军队,魏军也是这样。虽然现在魏国是以疲惫之师应对韩齐两军,也毫不退缩。
  魏国就决定先把韩国放在一边,转过身来,把兵锋直指齐军,魏国人要好好教训一下齐国。
  魏惠王把攻打韩国的魏军撤回后,就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统率10万魏军,迎面冲向齐军,要让齐国见识一下魏军的厉害。
  齐军果然如魏国人预料的那样,一接战就败退下去,之后竟然朝齐国方向跑了。已经深入到魏国境内的齐军没命地跑,而魏军则随后追击。事实上,齐国军队并没有溃败,这是孙膑针对魏军蔑视齐军的情况而制订的策略,他要引诱魏军进入对齐军有利的地势,打一场伏击。
  孙膑与田忌、田婴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确定在马陵,为魏军准备好战场。
  齐军在撤退过程中,每天都减少灶的数量,这是在给魏军造一个假象:齐军士兵在大量地逃庞涓带领看魏国军队,一连追击了三天,看到齐军一直退却避战,而且还天天减灶,就断走齐军的斗志已经涣散了,士卒逃亡得过了半数,无法再对魏军形成威胁。于是,就下令全军丢掉辎重,轻装兼程追赶齐军。
  这时,齐军已经在马陵,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好了,孙膑在齐军中挑选了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两侧,规定在夜里以火光为号,看到火光后大家一齐放箭。同时,孙膑下令把路旁的一棵大树的树皮剥掉,在上面书写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魏军果然如孙膑所料的那样,没多久就追击到了马陵,虽然已经是夜间,庞涓也不打算让士兵休息,他要一鼓作气,追上齐军决战。魏军进入谷后行进了一段时间,士兵就报告庞涓,前面的路被堆积的山石树木给截断了,就上前察看。其实那正是孙膑安排的。
  庞涓走到前面观察了一下,就让士兵搬开阻路的土石树木.一转身见有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就叫士兵点起火把照明。一有火光,齐军就万箭齐发。
  魏军遭到突然的打击,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困在山谷中的庞涓,再也没有办法逃脱,眼见败局已走,就愤愧自杀。取胜的齐军反过来追击,连续打败魏军,前后歼敌10来万人,还俘获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齐国此前在桂陵之战中,已经打败过魏国,这次在马陵一战中又大获全胜,既彻底教训了魏国,又援救了韩国。此战后,齐国在战国诸侯中的威望大升。而马陵之战也是《孙子兵法》优秀战略战术思想的实际运用,成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
  魏国自三家分晋后,魏文侯变法图强,成为军事强国,魏国训练出来的精锐魏武卒,曾令齐国等诸侯国军队谈虎色变。但形势总在变化,秦齐等国也通过治军理政,实力大增。如今魏国屡次遭受惨败,几乎把元气丧尽,面对西面咄咄逼人的秦国,不得不对东方各国转向友好。
  魏国几次失败后,调整了策略,而东方诸国也怕强秦东来,就接受了魏国的善意。公元前334年,魏国、韩国等国来到了时称徐州的薛国,与齐国会盟。就在这次盟会上,魏国正式称齐国之君为王,而齐国之君并不敢独自称王,也称魏国国君为魏王。这就是齐威王和魏惠王的徐州相王故事。
  相传,齐威王与魏惠王还有一个“会田于郊”的故事。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一起打猎时,魏惠王问:“齐国也有宝贝吗? ”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就说:“魏国虽然不大,尚有直径一寸左右的珍珠。能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的珠子有十枚。像齐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会没有宝贝呢? ”齐威王则说:“我所理解的宝贝,和大王您的宝贝不一样。在我们齐国的大臣中,有位名叫檀子的,当我让他守卫南城时,楚国人就不敢为寇作乱,而泗河一带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齐国朝见。我的臣子中还有位叫盼子的,当我派他去守卫高唐时,赵国人就不敢向东到黄河上打鱼。我的下属中还有位叫黔夫的,我派他去守卫徐州(此徐州为北徐州)时,燕国人就会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国人就会对着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并且迁移过来要求居住在齐国的有七千多家;在我的臣子中还有位叫钟首的,我派他去防备盗贼,民众就会做到路上不拾取丢失的财物。我们齐国的这四位大臣,能照耀千里,岂止十二辆马车呢!”魏惠王听后,面露愧色。
  32对话中,齐威王占了上风。魏国军队打不过齐军,而魏惠王的宝贝也没有比得过齐威王。
  2242魏惠王和齐威王来到故薛国之地,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事对于周天子来说,就是一种僭越,是不合周朝礼法的。可这时周王的权威,已经没有哪位诸侯愿意顾及了。
  在周朝的时候,周天子称为王,由周天子分封的各个诸侯国,其国君都是周天子的属下臣子。在名义上,这些诸侯都是替周朝保卫天下的大臣。所以诸侯国君是不能称王的,只能按照各自的爵位,称为公、侯、伯、子、男。
  到了春秋时期,虽然周王室已经衰微,但影响力还是有一些,各诸侯国都希望能够借助周王室的影响,来实现各自国家的利益。所以诸侯在表面上,还继续承认着周王室的领导,除了楚国,其他的诸侯国仍然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唯一的王。发展到战国时期,周壬室已经完全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此前三晋分出韩赵魏时,以及齐国由田氏取代吕氏时,还要周天子册封一下,自那以后,各诸侯国就陆续像楚国之君一样自称为王了。
  各家诸侯中,楚国称王是很早的。由于楚国地处南方,和中原区域相对隔绝,楚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差异很大,曾被当时的中原人蔑称为南蛮。传说楚也是出于中原,是早期中原族群中的一支,向南迁徙后,与当地民众融合,形成了楚部族。周朝在周成王时,为了稳定南方,就笼络楚部族的首领芈熊绎,封其为子爵。楚国的都城为丹阳,即当今的湖北省秭归。
  虽然楚国已经接受了周王室的册封,可楚国人并不像中原诸侯一样遵守周朝礼法。不仅不俯首帖耳,在周昭王时期还滋扰其他诸侯。在周夷王时期之后,周王室权力衰落,中原的一些诸侯不肯朝觐周王室,之间还互相攻伐,于是楚国就趁机在江汉一带积极扩充地盘,楚君芈熊渠向西进攻了庸国,向东逬攻了扬越,把楚国的领土扩展到了江汉区域。
  中原人以居于文化中心地带的自信,说楚人是蛮夷,而楚君熊渠并不为意,反而自信地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熊渠说他就是蛮夷之人,因此就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谥一样。
  周壬室和中原诸侯对楚国瞧不起,熊渠也不想遵从周朝的礼制,就把他的三个儿子册封了王位,封其长子康为句亶王,封其次子红为鄂王,封其少子执疵为越章王。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称王,楚君熊渠这样做真是石破天惊,掀起了轩然大波。但那个时候周王室的实力还很强大,楚国对周朝还是有所忌惮的,不像齐魏相王的战国时期没人把周王室当回事。时间没过多久,楚国就自动去除了王号。
  春秋时期的楚国,更是大肆扩张。公元前706年,楚国出兵讨伐姬姓诸侯随国,随国打不过楚国,就派使者去跟楚国的国君谈判。楚国国君说:“我们楚国一直生活在蛮夷地区,现在天下的诸侯们,都背叛了周天子而互相攻杀,楚国也有军队,想参与中原的事务,请求周天子尊奉我的名号。”楚君这是在试探周王室和中原人的反应,是在投石问路。结果,随国人真的就替楚君到周王室那里请求尊号,被周桓王给一口回绝了。
  又过了两年,楚国国君亲率楚军讨伐随国。两军一开战,随国军队就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随侯也落荒而逃。随国败亡的消息,一下就把姬姓诸国给震慑了。楚君就宣布:“我的祖先鬻熊,曾经作为周文王的老师,而周成王却只赐封我的先公子爵。现在我们在楚地,蛮夷部族都已经顺服。既然周天子不给加封爵位,我就只好自称尊号了! ”于是他自行52称王,并逼迫着随国做了附庸,接受楚国的控制。此后,楚国就自我称王所以在各诸侯大国中,先前只有楚国称王,其他各国均以周朝规制的公、侯、伯、子、男为称号。战国以后,周王朝逬一步衰落,中原各诸侯国的国君才敢于称王。齐威王和魏惠王在徐州相王后,其他各国也陆续称王了。
  但徐州相王也没能让魏国获得与齐秦两国争霸的能力,魏国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遭受重创后,军事实力从根本上被削弱了,秦国乘机进攻魏国的河西一带,并且大败魏军。之后又通过一系列攻势,完全掌控了黄河天险,控制了东逬中原的要道。秦国打败魏国后,在实力和战略上都在战国时代居于优势地位,就此奠定了进军中原、统一六国的基础。

知识出处

薛国沧桑

《薛国沧桑》

中华民族能够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虽饱受磨难却一直兴盛不衰,正 是因为深深根植在历史记忆中的优秀传统价值精神,塑造了我们自强不息 的人文性格,并且还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激励 着我们追求高尚美好的生活。古薛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积极的内容, 如崇德向善、孝悌礼义的习俗风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价值取向,至 今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

阅读

相关地名

徐州
相关地名
薛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