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祖己训商王武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薛国沧桑》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985
颗粒名称: 十一、 祖己训商王武丁
分类号: K231
页数: 8
页码: 117-124
摘要: 祖己是仲虺的后裔、任薛之君,他继承了先祖奚仲的才智和仲虺的贤能。作为薛国的国主,同时也是商王朝的王佐之师,像仲虺一样,祖己也 为商朝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功绩。
关键词: 战国史 祖己训商王武丁

内容

商朝自太戊以后,其王室混乱,出现了 “九世之乱”的情况。而大彭和豕韦趁机作乱,他们伐莘攻薛,使得商、莘、薛三国的联盟关系一度中断。
  大彭国占据了薛国的下邳邑和邳北薛东区域,在邳北建立了偪阳国,位代在当今川东枣庄市台儿庄区侯孟乡东。又在薛东建立了诸暨国,位置在当今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东。
  彭国,又叫作大彭国。《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彭祖是黄帝的七世孙,神话故事中说彭祖寿活八百年,所谓的八百年可能就是大彭国的实际存在时间。夏朝在启即位之后,曾经下令大彭国国君征伐不服从夏朝的叛乱部族,夏王少康时期封大彭国的支族于豕韦,另外成“了豕韦国。
  大彭国和豕韦国在夏朝时,渐渐成了东方的强势部族。到了商代时,大彭国和豕韦国也曾经受商王外壬之命,征讨东夷的一些部族,帮助商拓展了东方控制区域。
  但是,大彭国和豕韦国越来越不听从商朝的号令,他们在东方势力膨胀,引起了商王的忧虑。商朝虽想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内部的一些纷扰,暂时无暇顾及。商王武丁即位之后,勤勉治国,成了商朝的中兴之主。当商朝国力强盛,就在薛侯祖己等帮助下东征西讨。
  商王武丁首先讨伐了西北地区的少数族群,其中就有和大彭国联盟的鬼方,之后再攻伐不服商王室的其他属国,居于东方的大彭国和豕韦国,就成了商朝的目标。大彭国被灭掉后,其后人就以国为姓,是彭姓的渊源所在。当豕韦国被灭掉后,其后人也是以国为姓,这是韦姓的源起。到了03周代,还有一位彭氏后人担任了掌管钱粮的职官,此人后世就以钱为姓,成为彭氏的钱姓分支,所以历来都有钱彭一家之说。这些文化典故,说明大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影响深远的“九世之乱”,是商朝在商王仲丁以后,连续出现了王位之争,又多次迁都,使得朝政衰败、诸侯离叛。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是父子相传和兄终弟及,这两种形式相结合的继承制度,造成商王继承混乱,进而形成了动乱。这个动乱局面很久,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历史上称之为“九世之乱”。“九世之乱”前后一共延续了近百年,一直到盘庚迁殷之后,才算完结。
  仲丁是前一任商王太戊之子,他即位后把商都从亳迁到嚣,还派军队攻击了蓝夷。仲丁去世后,他的兄弟们争夺王位,其中一个弟弟外壬继承了王位。
  外壬在位时,商朝的国力衰落,东方的侁等部族发生了叛乱。外壬去世后,由其弟河亶甲继位。
  河亶甲作为商王,在位期间多次发动战争,致使已经出现衰落迹象的商朝更加困难了。河亶甲曾经迁都到相,这个地方在当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
  河亶甲去世后,其子祖乙获得王位。祖乙先是把商都从相迁到耿,后来又由于洪水毁坏,再迁都部到庇,庇在当今山东省定陶县。祖乙是一个不错的商王,他在位期间能够启用贤臣,使商朝出现了中兴景象。
  祖乙去世之后,其子祖辛继位。祖辛去世后,由其弟沃甲继位。沃甲去世后,由祖辛之子祖丁继位。祖丁去世之后,由沃甲之子南庚继位。南庚在位期间,把商都从庇迁到了奄,奄就是当今山东省曲阜市。南庚去世之后,由祖丁之子阳甲继位,阳甲在位时,商朝又出现了衰落。阳甲去世后,其弟盘庚继位。
  商王盘庚在位期间,把商朝都城迁到了殷,也就是当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迁殷后商朝就稳定了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盘庚即位之初,商朝的国都在黄河以北的奄。公元前1300年,盘庚决定渡黄河南下,迁到成汤的故地亳定居。从汤到盘庚,商都已经是多次迁移了,由于一直都没有固定的国都,商朝的大臣和民众怨声载道,他们不愿愿总是受迁徙之苦。把置下的家业扔在原处,随着商王迁徙到新城,让他们很难接受。
  但商王盘庚的意见非常坚决,他告谕臣民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则应该遵循。如果我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 ”最后大家和他一起渡过黄河,南迁到亳。迁都后的盘庚,修缮了成汤的故宫,并遵行着成汤的政令管理国家。
  后来盘庚再迁都于殷,史上称之为“盘庚迁殷”。盘庚迁殷后,继续大力地推行成汤的政令。自此百姓安宁,商朝的国势再次振兴起来。盘庚迁殷后,后人就称商朝为殷,或是叫殷商。
  2当历史发展到商王武丁时期,商朝和薛国又都强盛起来,薛侯祖己在商朝中,重新恢复了王师之位,并且还兼有兵权。战国文献《尚书•高宗肜日》一文中,记述了祖己训导商王武丁的故事。
  武丁是商朝的第23位君主,是盘庚以后最出色的商曲,他在位59年,去世后被谥为“高宗”。武丁任用贤能之士傅说和祖已还曾经组织向南征讨,让商朝妁势力扩展到了长江以南的广阔区域,达到了商朝的鼎盛阶段。
  武丁是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传说,武丁在少年时期,就遵从其父的命令,和平民们一同劳作,从而深入理解了民众的疾苦,明白了稼穡的艰辛。所以武丁与下层民众比较接近。
  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了,按理说武丁继承商主之位后,应该很兴奋地大展身手才是。但武丁没有那样做,相反他三年不说话,只是把事务交由商朝冢宰办理,自己则冷静地在一边观察。当他觉得把问题部给考虑清楚了,就积极地投入到国家治理工作中,果然做得井井有条武丁求贤若渴启用傅说(yue)的故事被世人津津乐道。据说,冇次武丁在夜梦中,遇到一位圣人,名叫说。武丁上朝后,按梦中见到的圣人形貌,观察他的群臣百官,但他失望了,并没有在百官中发现梦中所见之人。
  武丁不甘心,就派人到处寻找。后来,终于在一个叫傅险的地方,找到了说,当时说正在傅险服筑路的刑。役官员把说带来见武丁,武丁一看到就兴奋地说正是这个人。武丁与说交谈后,认为他果然遇到了一位圣人,说虽然是个正在服劳役的人,但非常有修养和学识,于是就任命说为宰相。说自此辅佐武丁,果然把商朝治理得很好。因为是在傅险找到的说,傅就成了说的姓,人们称之为傅说。
  据《竹书纪年》记载“武丁二十九年,形(rong )祭太庙,有雉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武丁祭祖时,有一只野鸡飞来鸣叫。武丁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但仲虺的后裔薛侯祖己看在眼里,觉得找到了机会,于是借此发表了训导商王的讲话。相关文献的记述大致是这样的:高宗在祭祀先王的第二天,又举行祭祀,这时飞来一只野鸡,停在鼎耳上鸣叫。祖己说,首先要端正大王的心,然后再纠正祭祀的事。他进一步开导高宗说,上天观察下民,主要看他办事是否适宜。上天赐给人们的寿命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使人的寿命夭折,而是人本身的行为断送了自己。臣民中有不遵循道德的人,又不承认自己的罪过,上天就会发出惩罚他的命令,以纠正他的德行,这时他才说“怎么办呢” ?大王您继承了王位.就要敬待臣民,他们无非都是上天的后代。祭祀的时候,在自己的父庙中的祭品也不要过于丰厚。
  薛侯祖己是一位有修养讲担当的人,从《尚书•高宗肜日》一文中我们能看出,祖己这是在借雉鸟飞鼎之事,训导武丁,不要过度迷信鬼神、惧怕妖孽。夏商周等历史久远时期,人们崇信鬼神是很平常的,但作为商朝之主,就不应该过度迷信,否则会影响国家治理。祖己说一个人只要行正义,妖孽也无可奈何。王的职责,就应该是关心民众疾苦,多为民众办实事。
  祖己训导武丁这件事,在商朝历史上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崇尚鬼神的殷商时代,祖己发表这些言论,训导一位殷商之王,要有多么大的气魄,这说明祖己在商王室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非常高,否则也无法说服武丁。武丁之所以能够听得进祖己的训导,因为他是真正的尊贤爱贤,不只是做个样子给天下看商朝在武丁时期,还出现了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名叫妇好,她是武丁的妻子。传说武丁一共有六十位妻子,可他显喜爱的还是妇好。妇好非常有才能,而且还能参与到商朝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妇好经常率商朝军队出征,还总能凯旋。祭祀和占卜是商王室的重要活动,妇好就经常主持祭祀和占卜活动,这能从出土的大量甲骨文中得到证实。可以说,武丁与妇好并非只是夫妻,而且还是不错的事业搭档。
  可惜的是,妇好比较年轻时就去世了,这让武丁非常悲痛,他下令为妇好举行了国葬。在墓葬中,妇好享有独立的墓室,并没有与武丁合葬在一起。
  可以说,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位女性政治军事活动家,著名的后母戊鼎就是武丁之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这个鼎最初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之后的考古工作者通过研究该青铜鼎和甲骨文中的记载,得出结论:此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三字中的“母戊”,即武丁后妃妇好的庙号,“后”字即伟大之意。
  武丁和妇好那个时代,军事活动是比较多的,而薛侯祖己也深谙兵法。武丁曾联合祖己,兴兵数万战胜了鬼方,接着又伐灭了大彭、豕韦、诸暨,使偪阳降薛。通过攻伐淮夷荆楚,商朝就深入到了江南。
  而薛国的影响力,也由鲁南和苏北,拓展到了豫东和豫中南区域。在当今河南平顶山西南一带,建立了畴国。在上蔡南,建立了挚国,商代后期祖己的七世孙薛成侯,从下邳迁都到挚,改称挚国。商后期的薛国既称作薛、邳,也称为挚。

知识出处

薛国沧桑

《薛国沧桑》

中华民族能够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虽饱受磨难却一直兴盛不衰,正 是因为深深根植在历史记忆中的优秀传统价值精神,塑造了我们自强不息 的人文性格,并且还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激励 着我们追求高尚美好的生活。古薛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积极的内容, 如崇德向善、孝悌礼义的习俗风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价值取向,至 今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

阅读

相关人物

武丁
相关人物
仲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薛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