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造车地圣迹依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薛国沧桑》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982
颗粒名称: 八、 造车地圣迹依旧
分类号: K875.3
页数: 9
页码: 89-97
摘要: “造车鼻祖”奚仲以善造车而闻名于世,并且推动其作品广泛应用于 交通实践。奚仲运用聪明才智进行创新改革,为人类打造高效率交通工具, 真是善莫大焉。
关键词: 古代交通工具 造车地圣迹依旧

内容

历史上还有学者认为,奚仲所造的是马车,是在黄帝发明的原始车子基础上,提升了车辆性能,以马驾车。根据王国维对甲骨文和古籍资料的考证,车的发明在先,车与畜力结合在后,是说得通的,也符合文明发展的规则。郭沫若发表的《卜辞通纂》中,说商代殷墟甲骨文“车”字,在形态上显示出商代车辆构造的复杂性,殷商族群的先人,在活动时间上与传说中奚仲的时代很接近。那时车辆的制作,承袭了悠久的传统,已经开始使用畜力,摆脱了原始的形式。
  虽然薛国先祖奚仲发明的马车,由于年代太久远,实物无法保存至今。可距离今天3000多年的殷商甲骨卜辞中出现的象形文字“车”,却可以为我们描绘出远古时期车的样子。
  象形文字“车”字像图画一样,绘制出了远古时代车子的模样。甲骨文“车”字的字形和结构,分别由车轮、轴、舆、辕等部件构成。这就是一种单辕车.在车舆的下方,向前方伸出一根比较直的辕木,牵引车辆的马匹,分别套在辕木的两侧。车辆一般是由两匹马驾驶,多的是用4匹马驾驶。马车的主体结构是木制的,这种以木为主体构件的马车,与现在的车辆相比简单多了,但作为当时贵族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已经非常方便了,而且贵族乘车的样子还相当有威仪。马车在当时还是一种特殊的礼器,拥有马车和乘坐马车,就成了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贵族去世之后,往往用马车随葬。
  完全可以说,奚仲造车是世界科技史方面的一件大事,马车先后被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各个族群制造出来,以畜力代替人力,可以大大提升生产八、造车地圣迹依旧76力。交通效能被提高,就意味着人们拓展了交往能力和适应自然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各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沟通。高效率马车的使用,极大扩展了各个族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由于奚仲造车,为夏朝建立了非凡的功勋,就被封在薛地。奚仲在夏朝主管车辆的制造和使用,地位很高。奚仲之子吉光,是一个秉性聪慧的人,他也非常有创造性思维。后来奚仲把薛地邳国交给吉光管理,称作吉光国,后来迁到邳。于是,历史上就把这两地分别称作“上邳” “下邳”。
  薛国在夏、商、周三朝都非常繁盛。由于自然条件好,民众勤劳,奚仲父子管理有方,他们所统辖的区域很快就强大起来,成了夏朝控制区域中最昌盛逬步的部分之一。薛国还是夏王室负责运输交通的舟车,以及粮食等物资的重要供给地。
  由于奚仲父子治下的薛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再加上交通很便利,就成了中华文化在东部地区的一个中心。中原地区和其他各地的邦国,都愿意与薛国交往,大家都借鉴学习奚仲治国理政的先进做法。
  夏朝在大禹时,奚仲受封为“车正”,用现在的话语,就是负责制造舟车的总工程师或交通部长。夏朝中央政权由于有了奚仲做“车正”,就可以充分利用薛族的舟车之便,把势力范围从中原,进一步扩展到江淮中下游地区,将各地各个族群便捷地沟通起来。从这方面说,夏朝建立起统一的政治文化秩序,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政权,奚仲功不可没。
  奚仲开创了薛国,薛国稳定的政治文化发展历程,对中华文化的持续演逬是个突出的贡献。薛国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作为海岱历史文化区重要的一个土著文化分支,最终融入到了中华文化大家族,为此奚仲也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奚仲和吉光父子二人为首的薛人,善于制造舟车,大大促进了很多相关生产工具的改革。不少旋转式的工具器物,都按车子的原理逬行了提升改制,比如缫丝用的缫车,纺纱纺绳用的纺车,制陶器用的轮车,以及缆车、水车、风车等。轮式工具是人类最古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发明之甚至可以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论。别看人类使用轮式工具只有区区六千年左右,但正是此类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2历史文献中与奚仲造车相关的叙述,存在着歧义,这让我们参考文献了解奚仲和古薛国时,如同隔着迷雾一样。奚仲造车一事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这是与中国古人在早期生活生产环境中,密切相关的一件事情。能够在生活中远离车子的人太少了,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说起奚仲时,我们还会关联到另外一些问题,比如世界其他族群是什么时候开始像夏代的奚仲一样造车的?中国最初的车辆是完全本土自造的,还是受到来自西方或北方游牧族群影响?奚仲本人和他的后人仲虺等在薛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真有那么大吗?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讨论,比如夏代中原地区造车技术,一定程度上受到西北游牧文化的影响,是不少学者的认识,他们认为这是有根据的。
  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对车的描述很多。《释名•释车》中说“车,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声近舍,行者所处,若居舍也” 。又说“辎车,载辎重,卧息其中之车也。辎,厕也,所载衣物杂厕其中也”。说的是车辆便于行住两用,可以作为流动住所,能够满足游牧族群的生活需要。还是这部文献,提到了胡奴车,说这是东胡人使用的一种人力挽引车。
  7《释名》是一部很有名的文献,是古人训解词义的书,为汉末刘熙所作,这部文献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推求字义由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释名》阐释了车与游牧生活的关系。与之相关,有的研究人员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甘肃、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的考古发现材料得出结论,说夏朝中原地区的车辆技术应该来自西北草原游牧地区。
  事实上,古代世界各地不少族群,都少不了使用车作为主要生产生活工具,各种形式的车被各个民族自行制造并广泛应用,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当然这并不否走各个族群在几千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交流和传播车辆制造和应用技术。奚仲在造车时,吸收了其他族群的相关技术,也历史上中国北方主要是游牧经济形式,中原主要是农业生活方式。游牧活动更需要大范围的转移,对车辆的需求更多,似乎更早制造车辆的可能性更大。但中原农业生产方式对车辆的使用需求也并不少。
  轮式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而轮子的最早应用主要还是出现在定居农业体系中。传统的农业区域,人们陆续驯养绵羊、山羊、猪、牛、驴马,当这些驯养动物加入农业生产,为定居农民提供了畜力支持后,就推动了轮式车辆的出现,产生了更高效率的运输形式。
  奚仲造车是中国历史上与车辆发明相关的典型故事传说,浓缩了车辆制作技术提升的漫长历史过程。但我们还是相信,是奚仲这样的人,推动古代车辆制造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夏朝初期对生产工具需求更多的情况下,就更有意义了。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述和文物考古,综合大量线索,可知在中国境内车辆的使用是非常早的,已经发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辛店文化陶器上的轮纹,可以说当时已经有车辆的使用了。夏朝时车辆的使用应该比较广泛了,夏禹治水过程中,交通和工程工具中一定少不了车子。由于用车频繁且重要,夏朝才设立了 “车正” 一职。中原夏朝的车制,对于周边区域以及后世商周各代,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据说匈奴族由于游牧生活方式,擅长造车的人很多。《史记•匈奴传》中说匈奴是夏后苗裔,造车之技由夏人传去就很自然了。
  商朝的造车技术也很发达,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较早车器实物都是商人所为。商朝造车显然是继承于夏朝,而且商薛两族比较近,夏朝“车正”奚仲的后人仲虺更是成汤佐相,造车技术为商人所用是很方便的。
  到了周朝时,造车技术更加成熟,《考工记》说“周人上舆,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说明造车已经成了周人发展手工业的技艺集成操作了 。
  夏商周三代的车制前后相承.技艺上渐续增进,车制源起在夏朝,三代又各具特色。《礼记•明堂位》中叙述夏商周三代的路车制度时,说:“鸾车,有虞氏之路也;钩车,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由于这三代路车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从夏代进入规范发展,到周代已经非常完善。夏商周三代车辆的制造和应用,便由一种交通工具,变成了礼制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全世界视野上,中国车辆的出现算不算是最早的?难说。但车辆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却是很有特色的。
  有研究结论是这样表述的,有轮的车子,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380就已经在北叙利亚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埃兰和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地,就已经很普遍地使用两轮车、四轮车了;在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有两轮车的记载。看来,外部世界使用有轮车辆的时间的确很早。
  车辆一是民用,二是作为战车。据说在公元前27~前26世纪,就有苏美尔人使用实心轮子的战车,虽然笨重且缓慢,但一定解决了不少军需问题。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印欧人的战车是采用辐轮,并且由马牵拉。
  综合这些硏究成果,中国车辆的出现在世界上可能不是最早的。中国历史上车辆制造是否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影响,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可靠的证据。目前的证据只能支持车辆是被古代中国先民独立发明出来的,而且夏商周三朝车制还影响了匈奴等游牧地区。
  古代中国最初的车制源于中原,一种成熟的文化形式总是要流动起来的,车辆的制造也是一样,之后就开始了向外传播。历史文献告诉我们,中原车文化传播到了北方草原,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车辆和中原的车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至少古代中原的车辆制造活动,对游牧地区的造车业产生了很强的影响。
  古今中外,为百姓尝百草、为苍生盗火等行为,都算“创物利民”的神圣建树,当事人当然可以称作圣人。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帝王,都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圣人,他们作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大家更好地生活,后人就尊敬他们为神灵,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奚仲作车也是这样,他自然就是万世景仰的“车圣”。现在,我们在滕州的薛国故地,还能够看到许多关于奚仲的遗迹。在那里的千山脚下,据说仍有古时车辙遗迹,为奚仲当年造车处;在奚公山上,就有奚仲墓和车服祠的遗迹;奚公山下,有一座古老的村庄,名为奚村,据说这里就是 “车圣”奚仲最初的封地“奚邑”,文物考古学者在这个村子的西河岸高地上,还发现有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再东不远的地方,还有仲虺墓址。
  薛国故地的这些文化遗迹,既体现了薛国先贤所做的贡献,也表达了后人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

知识出处

薛国沧桑

《薛国沧桑》

中华民族能够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虽饱受磨难却一直兴盛不衰,正 是因为深深根植在历史记忆中的优秀传统价值精神,塑造了我们自强不息 的人文性格,并且还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激励 着我们追求高尚美好的生活。古薛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积极的内容, 如崇德向善、孝悌礼义的习俗风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价值取向,至 今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

阅读

相关人物

奚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薛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