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夏车正奚仲封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薛国沧桑》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981
颗粒名称: 七、 夏车正奚仲封薛
分类号: K231
页数: 8
页码: 81-88
摘要: 奚仲是夏代的异姓诸侯,为任姓,由于擅长制造车辆,曾经出任夏朝 政权的“车正”职务。奚仲最早被封于薛地,为薛国始祖。那么,奚仲在 历史上是不是真实地存在过呢?
关键词: 古代史 夏车正奚仲封薛

内容

薛国始祖奚仲为任姓,任同“妊”,妊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中国最早的姓氏能够上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部族标识的需要,每个部族都会有一个专有名,此名就是全体成员共同的姓。由于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大多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姓也就都是女旁或女底,如上古八大姓有姬、姜、姚、嬴、姒、妘、妫、妊。“妊”姓后来经过发展演变,分化出当今的任、壬、奚、嵇、薛、吕、毕、洛、仲、祖、且、舒、佟、修、章、谢、射、终等姓。
  奚仲就是夏初的任姓首领。要了解历史上奚仲和薛国的往事,从薛国故城和前掌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入手,在考古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和当代的遥感等新技术,是个可靠的研究方式。
  几千年来,古薛国在薛河流域的发展过程,整体轮廓是清楚的。我们在前面说过,薛国故城中已探明地下有一座西周时期的小城,小城中部之下又发现一座近方形的宫城。在宫城之下,还有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龙山文化时期与奚仲所处的时代基本相当,可以推测,奚仲被封到薛地立国,大概就在这一带。小城之中的宫城,应该与其后人有关。
  前掌大遗址13号墓葬中随葬的青铜尊上的铭文,有学者认为是显示仲虺存在的证据。薛国故城墓葬中出土有“薛子仲安簠” “走马薛仲赤簠” “薛侯行壶” “薛比戈” “薛侯定所造之戈”等。
  其中的”薛侯定”就是《左传》中所说的襄公定。薛襄公是春秋时代薛国的国君,名字叫“定”,为伯爵。鲁定公十二年(前498)的春季,薛伯定去世,谥号为襄公。
  七、夏车正奚仲封薛68“薛比”就是薛伯比。
  通过这些青铜器物上的铭记,可以确认在商朝初期有仲虺,商朝末期有奚仲的其他后裔。这些情况在东周时期文献中都有记载,在随葬的青铜器铭文中,也得以验证。
  为此,我们可以把薛国历史上溯到先祖奚仲。奚仲后代在商初的仲虺,以及商后期和周代的后裔,都是实际存在过的历史人物。
  奚仲被后世尊为“车圣”。车辆的发明,是古代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在人们进一步开发世界的需求不断膨胀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出现的一个结果。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黄河流域陕西、河南、山东一带,都发现有青铜和铜锌制品。到了夏代,工匠们已经能够铸造青铜工具、兵器和礼器,说明那时的生产力有了比较大的提升。适应更高要求的交通运输工具,就应运而生了。
  奚仲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率先发明制造出车辆,说明这个人既善于思考,又有过人的组织能力。可以说,奚仲是推进夏初社会进步的一位首领。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一直以来,由于文字记载的缺乏和实物资料不足,对这个朝代认识是很有限的。夏初是中国历史上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相对之前阶段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政治形态上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活面貌、生产力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虽然那时还是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从事规模不大的生产劳作,但对更有效率的生产工具,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硏究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可以得知,河南偃师夏代晚期二里头遗址清理出了车轮碾压的痕迹,偃师商代早期塔庄遗址也出现有车辙痕迹。有车辙当然就得有车辆,以及对车辆的使用。
  到了商代中晚期和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整车随葬的情况,目前已经发现的车马坑遗存,河南以安阳殷墟遗址的最突出,山东以滕州前掌大遗址出土的车马坑最具有代表性。学者对前掌大遗址发现的车马坑进行了研究,两马一车的有5座,整车的有一座,还有一定数量的青铜车器、饰件,另有一些过去被盗掘翻乱的马骨。专家们分析,古时可能有更多的车辆随葬,目前发现的只有这么多而已。
  专业人士对前掌大遗址出土的马车,逬行了细致的研究,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解读。他们说,这些马车在结构上基本一致,都是双轮独辀(zhou ),是车辕的意思。都是一衡双轭(e),含义是马驾车时脖子上的夹具。为栏式车舆,车舆就是车上可以载人载物的部分。
  马车的轮辐,一般在18~22根之间。车轴在车舆的底部之下,起着对车厢的承托作用,并且和两侧的车轮相连接。辀位于车的居中处、衡的下边,连接衡与轴,并上承托舆,辀出舆后上翘。辀与前轸交接处多置铜軓,辀尾装有铜踵。这些精致的设计,都是为了马车的实用驾乘功能需要。那时的车马除了被用于作战和交通,还被作为等级身份的体现,所以实用部分结构和装饰部件的做工,都非常精细。
  马车的衡,在辀的前部,配有三角形衡末饰。衡的两侧,各有一轭束马。
  车舆的平面大多为长方形,周边装有栏式车軨。有的舆上,还发现了栅栏隔断。车门在舆后部正中,两侧一般有栏饰。
  前掌大遗址41号墓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铜盖顶饰,这应该是商代最早出现的车伞了。
  商代制作马车,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的工艺。一辆马车需要有铸铜技术、木工技术,需要机械知识,都得进行分工协作。前掌大遗址出土的车马具,在设计上结构合理、计算精确、独具匠心。夏初奚仲造车时,可能没有这么高的复杂程度,商代的匸匠是在奚仲时代造车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而成的。从辀木曲度设计的合理、軓的辀板扬角与轸板倾角的准确计算、踵管和踵板的组合和连接、铜勒饰件的巧妙构思和搭配等,可以看出商代工匠具备较高的专业设计水平。
  商代薛国的制车业已经相当发达,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这些车辆应该就十奚仲后裔的代表作品,在生产关系相对简单的夏商时代,手工业贯穿着社会生活的几乎所何方面,现今所发现的所有遗物,都是手工制品,要把这些工匠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见,造车需要技艺,也需要非常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2对于奚仲是否造车,历代文献的说法也有不尽相同,有种说法是奚仲造车,有种说法是由吉光造车,还有种说法是,黄帝时期已经有了车,而奚仲只是对原有车制进行了改造。
  说车是由奚仲造的历史文献,有《说文》《荀子》等书。此外,《尸子》《墨子》《淮南子》《吕氏春秋》文献中,也有相关的内容涉及。
  而《易•系辞》则有这样的描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荀子•解蔽》的《注》中提到“奚仲,夏禹时车正。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此云奚仲者,亦改制耳”。这些文献认为,造车是黄帝时代的事情,夏代奚仲并非创造车辆,只是对车辆进行了改造。
  另有文献则说,造车人是奚仲之子吉光。如《路史后纪•卷五》有“黄帝次妃嫫母生奚仲。奚仲生吉光,是主为车,建侯于薛”。《山海经•海内经》有“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为车”。郭璞《注》曰:“《世本》云:’奚仲作车,此言吉光,明其父子共创作意,是以互称之’。”文献中说“黄帝生奚仲”可以认定是没根据的,但车辆或是吉光所造,或者说是奚仲父子共同发明应该都能接受。
  蜀汉时期谯周所作《古史考》中,则说“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后少昊时驾牛,禹时奚仲驾马”。谯周认为奚仲没有造车,他只是驯马驾车者。
  按照传说,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之孙。颛顼是舜的高祖,舜之后让位给禹,而奚仲是夏初人物。所以传说中的黄帝和奚仲的活动年代并没有相差太多,奚仲造车还是改造车制都是那个时代范围的:事情。人类活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产生了更有效率交通工具需求,奚仲或奚仲的同行就挺身而出了,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职责。
  奚仲的时代太过久远,那时有车也多为木料制成,木材易腐,无法留存到现在,不能像前掌大遗址中的车马坑一样,为我们留下解读先贤活动的实证。目前,就只能通过早期文献和传说故事,去推测夏初的奚仲,以及造车的环境、社会需求等情况。
  有学者认为奚仲所造的车,其上应该没有金属零件。我们不知道那时是否有为贵族使用车辆制作了金属饰件,至少目前没有发现相关痕迹。夏代水利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当时物质生活进一步升级,手工制造业也有了一定发展。夏代遗址中发现的手工业遗存,就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制品多种多样,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和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手工业都有发展。文献中就有夏代冶铸青铜器的记载,考古资料中也多有发现。为此说夏禹时期奚仲造车,从生产条件方面讲,应该是基本接近事实的。
  七、夏车正奚仲封薛71历史上还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文献中,说最初的造车者是黄帝,《太平御览》卷773引《古史考异》说,“黄帝作车,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仲又造车,更广其制度也”。意思是黄帝造车以后,奚仲对车制和结构、技艺逬行了改进。
  说黄帝造车的,是因为黄帝在战国秦汉之际被推为人文始祖,之后历史上许多器物的发明权,就都交给黄帝了,黄帝成了万能的人物。造车是个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专心专意才行。古代各种工艺技术项目中,造车显然是属于最复杂的那一类。车辆的制造,每个环节都需要工匠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奚仲应该是个非常有匠心的人物,可以承担造车工作的许多项目,其智能非常人可及。他也一定拥有强大的组织能力,这样就可以获得来自各方面对其造车工作的支持和协作。《管子•形势解》中,就提到奚仲的智慧精巧,突出地表现在对造车技艺整体设计的统筹协调上,而不只在于某处细碎环节上。由此,奚仲所造之车,其形制规矩,外观美观,质地坚固,车辆各部件配合运转协调性更好。
  在奚仲时代之前,一定就存在有车辆的应用,而奚仲的成功,完全在*于他能够在前人的实践基础上,殚精竭虑。作为诸多造车技艺发明者中的一位集大成者,奚仲善于总结经验,尽其心智提升车辆制造技艺和车辆使用效率,使造车技艺得到质的飞跃。因此把奚仲称为“车神” “车圣”一点也不为过,他造车的技艺高超,已进入化境。

知识出处

薛国沧桑

《薛国沧桑》

中华民族能够在漫长的历史时空中,虽饱受磨难却一直兴盛不衰,正 是因为深深根植在历史记忆中的优秀传统价值精神,塑造了我们自强不息 的人文性格,并且还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依然提供着不竭的动力,激励 着我们追求高尚美好的生活。古薛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积极的内容, 如崇德向善、孝悌礼义的习俗风尚,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价值取向,至 今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

阅读

相关人物

奚仲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薛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