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李村双祠落成记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806
颗粒名称: 滨湖李村双祠落成记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3
页码: 484-486
摘要: 滨湖李村双祠落成记碑现存地点:滨湖镇东马村南石桥立碑年代:皇明万历三年即1575年距今时间:444年碑文撰者:滕庠生、清泉王大宾滕州古籍收藏者吕玉胜先生晚上发我信息,告知在城西滨湖境内一河道施工工地发现一通明代重修观音庙碑,并清代翰林王东槐家族多块墓碑。
关键词: 石碑 双祠碑

内容

滨湖李村双祠落成记碑现存地点:滨湖镇东马村南石桥立碑年代:皇明万历三年即1575年距今时间:444年碑文撰者:滕庠生、清泉王大宾滕州古籍收藏者吕玉胜先生晚上发我信息,告知在城西滨湖境内一河道施工工地发现一通明代重修观音庙碑,并清代翰林王东槐家族多块墓碑。次日我们一同前往滨湖实地查看,首先在东马村后(北)提水站房墙基处找到王东槐长孙王恒固(字铁崖)墓碑及其他墓碑残块,该村马姓老人告诉我们,当年王东槐翰林墓就在河北岸不远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掘墓扒坟修建水利设施,王东槐及其子孙的墓碑就被拉来建了这提水站……拍完几块至今仍砌在提水站房屋墙上的墓碑残块后,我们又来到东马村南河沟的石桥上,水利部门正施工清淤,挖开通向微山湖的泄水河道,而纵跨河沟的石桥桥面,竟全部是由古代石碑铺成,其中一块,就是明朝《双祠落成记》碑!由于桥洞低矮难以进入,同去的王氏族人王泰立先生躺身钻入,打开手机闪光灯拍下石碑碑文,我们才得以见识这块明代古碑的内容,今识读如下:“《…祠落成记》。滕庠生、七十X、清泉王大宾。
  山东兖州府滕县迤西辛安社古石井村落有双祠,面阳并峙,形相势积,清流逸向于南,迥践峭削,龙岗环抱,胜地其尤者也。夫观音者,修六度,运四心,解苦缚,以昭乎兼爱;夫关王,义勇弗匹,正直惟一福人秘要乃著,祠虽而远穷荒绝域下,而愚夫愚妇无不知其起敬焉,岂祠之魑魅魍魉,无功于世云乎哉!然其灵应之迹可以斯征也:厉疫不降,物无失X;斯征也:霜雹不灾,民安岁稔;斯征也:感之随通,其受命也如…日月远,既无以探其始,再修于嘉靖癸未(二年即1523年)岁,有记。至今税(zhuo) 节挠败,垣墉圮敝,塑像剥落而残缺者,惟…于此会约多人,共成一社,各出资财,经营改作,革故坚乎崇美,鼎新吉于栋隆,雕檩刻桷,丹…兴,素昔之旧不侔也。关王殿己落成于岁前,观音殿继而落成于今日。不特此耳,建钟楼于中…必四境醮祭可胜言耶。李子辈诣予曰:今殿己修矣,像己新矣,神己妥矣,匪文之弗记,匪氓之弗求,清…陋,记之如此。复歌曰: 殿宇森严,神应多端,勒石不朽,香火万年。
  皇明万历三年(即1575年)岁次乙亥季春。住持僧谭绍”……由于该碑顶部被桥墩支撑占压,遮盖几字,故而推测碑首被遮盖的文字题目或为“观音、关王双祠落成记”。碑文开头提到“滕县迤西辛安社古石井村落有双祠”,这个“古石井村”,应是原碑及庙址所在地。查《滕县地名志》记载今滨湖李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氏来滕县,三迁后定居于此。相传此地在唐代属石井村,明正德间(1506—1521年)以姓更名为李家村,新中国成立后简称李村”---可知“古石井村”就是今天的滨湖李村。如今新发现的这几块铺桥古碑,位于李村西南旁几百米处的河沟小桥上,北对古滕马氏的祖居地东、西马村,西为辛安村,向北与王东槐墓隔河相望,再西北几里外是王东槐故里盖村,果真是一片“清流逸向、龙岗环抱”的风水宝地,至今仍是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原位于李村的这座古庙,不知其始建朝代,到了明朝嘉靖二年即1523年曾有过一次重修,碑文中说“有记”,可知应还有一通明嘉靖重修碑。又过50多年后,到了明朝万历初年,李(家)村李姓会首又“会约多人,共成一社”,集资捐款,发起重修,先建关王殿,又建观音殿,最后建钟楼,终于“殿已修,像已新,神己妥”,成为一座“殿宇森严、香火万年” 的村中庙宇!该碑文中称关羽为“关王”,而非通常的“关公、关帝”,约是延续了宋代封关羽为“武安王”的称谓,由此可推测该庙或始建于宋代。清代始封关羽为“关圣大帝”,伴随着晋商的崛起,全国各地“关帝庙”才星罗棋布起来……该碑文撰者王大宾,尽管只是“庠生”,然而从这篇碑文来看,其学识行文水平并不低。文章谈佛论道,收放自如,有正反对比,有虚实论证,赋兴排比,四六对仗,简洁明了,古雅通畅,堪称是碑记文章的样板。明朝滕县的一位基层“庠生”——即秀才都具有如此文采,难怪在明朝中后期的科举考试中,尤其是嘉靖、万历两朝,滕县籍的进士、举人呈“井喷”之势,先后涌现出如黄希周、张守蒙、王嘉宾、王元宾、张中鸿、侯庆远、张中色、董国光、张宗孔等知名进士,其中不乏兄弟同登科、叔侄共一榜的科举世家,成为滕县科举史上的“黄金时代”!朝代更迭,百年以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曾经辉煌一时的李村明代观音、关王庙,如今早已不见了踪影;岂止是明代,位于李村古庙西侧的晚清翰林进士王东槐的坟墓也消失 双祠落成记碑了痕迹,这位曾被朝廷封赠谥号“文直”的“诰授中议大夫”巨大的坟墓、牌坊、墓碑等,毁于1968年的那场浩劫中。东马村的马姓老人给我们说起当地至今流传的民谣:“六八年五月二十八,盖村红卫兵出了发,拔了刁金来的麻,砸了刁金来的瓜,抄了刁金来的家……”叙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那场著名“革命”中破四旧、打砸抢的混乱局面:刁金来是王东槐墓址西侧的刁村人,1968年他带头去王东槐墓园掘墓砸碑,盖村王东槐本家得知祖坟被扒后,又聚集族人前往刁村报复,政治运动演变成宗族械斗,刁村翰林墓、李村观音庙等文物古迹被破坏殆尽,精美的古碑、牌坊被推倒砸碎砌成地基、铺成碑文局部 桥梁..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