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索郝屯村孝丐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802
颗粒名称: 级索郝屯村孝丐碑
分类号: K878.3
页数: 10
页码: 451-460
摘要: 级索郝屯村孝丐碑现存地点:级索镇郝屯村立碑年代:中华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距今时间:78年碑文撰者:邑人黄以元清代道光版《滕县志》卷九“孝义传”中收有一篇写智障乞丐的人物传记:“邑西南二十五里曰郝家屯,有倚壁为庐、丐食以养母者,其人愚騃不辨东西,分向而出,四日一周,远不逾十里,逾则迷不知返。
关键词: 石碑 孝丐碑

内容

级索郝屯村孝丐碑现存地点:级索镇郝屯村立碑年代:中华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距今时间:78年碑文撰者:邑人黄以元清代道光版《滕县志》卷九“孝义传”中收有一篇写智障乞丐的人物传记:“邑西南二十五里曰郝家屯,有倚壁为庐、丐食以养母者,其人愚騃(ai)不辨东西,分向而出,四日一周,远不逾十里,逾则迷不知返。持木棒长尺者二,到门两手互击唱孝顺俚歌,歌曲一,他不习也… 十余年而母死,丐薪以衣,葬丛塚间,手土封之,三日坟成,乃大哭拜其前…遂缢以殉。村无知名籍者,或曰芮其姓。”该《传》文后附有作者“论曰”赞叹:“余尝过郝家屯,访丐之葬处,不可得闻,牧歌女砧辄感喟唏嘘,停车徘徊不忍去,盖自我不见于今日十余年矣…或曰孝而殉,愚哉,呜呼,吾见知者矣”(《潜德录》)。
  过去读这段传记时不知怎么回事,只当是“封建社会”宣传孝道,连一个傻子也被树成“孝丐”的典型……该《志》卷十三“艺文下”中收有清代滕籍举人满秋石所写《续滕风》 十三首,第一首《内饱欢》亦歌颂这位“孝丐”:“内饱欢,生而痴,行乞供母日走村之…西,不敢远出,远出则迷;不能归,归来择食进厥母,有如雌(wei)子得果献高枝…见者或目笑,姓名人不知,荆水日夜流,白云无尽时。”诗前有小序介绍这位只有绰号传世的乞丐传主“郝家屯人,或云姓芮,内饱欢其绰号也”。
  后来听说滕西一带出土了这块歌颂乞丐孝道的石碑,以及另一块“梅花诗碑”,一直无缘得见,直到2019年春天,有滕州市原工商局派驻级索镇郝屯村“第一书记”李君(名军)相邀,我们驱车沿荆河下游“上善公园”西行,经过北岸“滕国故城”,行至南岸“七星湖湿地”(泉上煤矿塌陷坑),来到位于荆河、郭河与湿地夹角处的郝屯村,《滕县地名志》记载该村郝氏于明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名郝(家) 屯,后王氏迀入。民国九年(1920年)该村为纪念村内-名孝(子)母芮饱欢,为其建孝母祠,改村名为孝母村,新中国初复名郝屯。村人告诉我们目前郝屯村有1300余口人,主要有黄、王、徐等姓氏,其中黄姓约400人,郝姓仅剩一家.在村东新建的村委会院内,我们见到躺倒在地上的“孝丐碑”,长 (高)2米左右,字迹清楚,书法精美,基本保存完好,石雕碑帽亦存。碑面竖排n列(行)文字,分为三段内容:右侧9列为抄录《滕县志•孝义》“孝丐传”全文,并注明“载县志”,下落作者为“乾隆甲午举人颜逢甲:颜家楼”;中间4列为《滕县志•艺文下》所载《内饱欢》诗词,下落作者为“乾隆甲午举人满秋石:任浙江武义县”;左侧4列为立碑书丹者说明,不见任何志书资料记载,文为:“清乾嘉间郝家屯孝丐殉母,颜先生为文以传之,满先生为诗以歌之,俱载县志,而郝家屯无闻缺如也。是村,余五世叔祖(黄)彭年公于明季迁此,今已十有二世。余同乡老、宗老暨阖村人士钦孝丐之行,高两先生之义,刻文诗于石,树于村之五圣堂前,俾永垂不朽而为乡里劝云。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旧历辛已七月。邑人黄以元敬书,时年七十有一”。左侧落“首事、监修”徐、孔、王、杨、黄姓等7人姓名。
  由黄以元先生这段叙述可知:郝(家)屯村那位行乞殉母的“孝郝屯村内宣传画丐”,约是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人,距今已二百多年。乾隆甲午年(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滕县同时考取两位举人,颜(家)楼村的颜逢甲和柴里村的满秋石,这两位滕籍的名人,一为“孝丐”作传,一写诗赞颂,再加上后来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黄以元的书丹,让那位二百年前失名的智障乞丐倍享了死后的哀荣,乃至郝(家)屯更名为“孝母村”,我国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对孝道的弘扬和褒奖到如此地步!时代更迭,世事沉浮,后来又“反封建”、“破四旧”、拆庙堂、砸古碑,郝屯村碑、庙尽毁,祠、堂湮灭,村东的绞沟泉论为塌陷坑,村西的古河道废成垃圾场……直到近年,才又重新整理,拨回正规,河道建成公园,矿坑辟为湿地,村内宣扬孝善文化,村外保护茔地古碑,据说又将复建孝母祠..二百多年前的前贤颜逢甲先生前往郝(家)屯村寻访孝丐墓葬已“不可得闻”;七十多年前的乡贤黄以元先生更感慨该村对孝丐事迹“无闻缺如也”,因而才刻石立碑,“俾永垂不朽而为乡里劝云”一一然而并没有“不朽”多久,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运动中,该碑连同村东黄氏祖茔的众多墓碑,被推倒运至村南河道建了石桥,直到前几年石桥废弃,这些古碑才被扒出,碑身完整尚有刻字的被又重新立到墓前,“这块断碑是我曾祖父的,找不到下半截了,只能暂时放在这里……”郝屯村第十六世(代) 黄氏族人黄启信指着墓地里的一块躺倒的残碑对笔者说,语气充满遗憾和无奈..郝屯村现存“孝丐碑”碑文为民国年间有“滕县一支笔”美誉的著名书法家黄以元先生书丹,黄字以颜体为宗,结体谨严,笔力遒劲,大方美观,适合碑体,这块“孝丐碑”也是他晚年的代表力作,3年后即与世长辞。黄先生所提“余五世叔祖彭年公于明季迁此”,是指“滕县北门里黄家”在第四世(代)黄中色(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郎)以下分为两支:长子黄昌年后裔居住在县城内北门里、城西南绞(缴)沟泉、城东北安陵;四子黄彭年后裔居东郭明理村、级索郝家屯、朱家村、稻沟(见《黄氏族谱》)。今级索镇郝屯村东黄氏墓群,即是黄彭年支系后人的茔地,现存民国以前古代墓碑10通,分别是:1、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黄家珍(黄彭年长子)墓碑,府庠员殷玉班题;2、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黄吉士(黄家珍长孙)墓碑;3、 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黄良士(黄家珍次孙)墓碑;4、 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黄纯(黄吉士长孙)墓碑,邑庠生黄成美题;5、 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黄镛(黄纯子)墓碑,癸酉(同治十二年癸酉即1873年)拔贡、候选教谕王金瀛题;6、 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黄桢(黄良士次子三孙)墓碑,廪贡生、候选训导殷铸贤题;7、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黄绣(黄良士长子三孙)墓碑,江西府经历、同知衔遇缺即选知县黄宝晋题;8、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黄作哲(黄镛次子)墓碑,廪贡生黄以元题;9、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黄集宪(黄镛长子三孙)墓碑;10、民国三十年(1941年)黄集详(黄良士五世孙)墓碑(残缺下半截),前光禄寺署正廪生黄以元题。
  据黄氏族人说,现墓地有些古碑也是从村东原绞沟泉祖坟迁来,由于开矿原麵±i陷沉水,p、翻關现址…… 村东侧今名为“七星湖湿地”的一片水域,据村人说即是当年“绞沟泉” 原址。《古滕黄氏族谱》第十卷中收有民国三十年(1941年)黄以元撰《补中丞公挚友一则》,记载明末进士黄家瑞(黄昌年子,官至中丞)与彭城(今徐州)名士万寿祺的交往,二人当年曾“避乱于楚州(今淮安),同舍同宿,研讨经史,患难相共”,黄家瑞殉国于扬州后,万寿棋又亲来滕县黄家抚恤:“本年(清顺治六年己丑即1649年)孟夏五日甲午至夏镇(今微山),二十六日乙卯涉运河循河北行至滕之西乡曰皎(绞)沟泉,泉之上故淮抚黄抚军(黄家瑞)家在焉。黄掏国难,卒于泖(mao)湖,往恤其孤……”万寿祺前来皎(绞)沟泉抚慰黄家瑞遗孤近一月,可知黄家瑞也曾居绞沟泉村(黄家瑞殉难后,兰森等奉母回滕,城宅破坏无法定居,乡居缴沟泉庄园。万寿棋为兰森岳父,此时来庄园探访-张格注)。
  查《滕县志.山川》有如下记载:“绞(缴)沟泉:出滕城西南平泽,一名泉上村;西荆沟泉:出绞(缴)沟村土中,并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该志“艺文卷”同时收录清初黄氏七世族人黄芝森、黄兰森兄弟(黄家瑞长子、次子)分别所作《绞沟泉杂咏》五律5首及《绞沟泉野居》七绝6首,长兄黄芝森还写有《泉上大士阁碑》文,记载“绞沟泉旧有菩萨殿宇”,描绘此地景色“邃景千年盛,我来泉石灵,烟霞笼古寺,松柏峙寒星”……仲弟黄兰森则感叹“地非陆海难为力,愿乞人间种树方” 一一或许被更有历史眼光的康熙进士黄兰森一语成谶: 郝屯村黄氏祖茔碑三百多年后,该处果真“地成陆海”,桑田己沧海矣……今郝屯村西南有前、后泉上村(原在东南),《地名志》记载泉上村:“明万历年间黄氏自时苗铺迀绞沟泉南建村,名刘先庄,后改称绞沟泉,简称泉上”。由这些历史记载及诗文古碑,可以看出明清以来作为古滕“科举世家”的黄氏家族与绞(缴)沟泉、郝(家)屯、泉上村等地的密切关系。黄氏家族由明代黄圮(一世始迁祖)发源于今东郭明里(理)村,传至如今近二十代(世),枝繁叶茂,四方播迁,尤其是在明清科举考试中,号称“试春官而六捷南宫(进士),赴秋闱而十领乡荐(举人)”,堪称是古滕科举第一家!郝(家)屯村有黄以元书写的“孝丐碑”,当年县城北门里更有滕邑人士妇孺皆知的黄家“铁牌坊”(节孝坊),而今黄氏家族第五次续修的《古滕黄氏族谱》中仍完整保留着历代“忠、义、节、孝” 的人物传记,节、孝等社会道德,不仅不应该是被反对、破除的“封建”“四旧”,而应该是被历代国家、社会所提倡、推崇的人类普世的美德!当然,我们今天要弘扬的是传统道德中精华的一面,而不是愚忠、愚孝…… 也因此,如今郝屯村里的道路又以“崇善街” “敬老巷”等命名,墙上画着“孝行天下”的壁画,标语牌上写着“百善孝为先”的标语,农户门口贴着“陪父母看场老电影”“教爷爷奶奶上网”等“新二十四孝” 的宣传画……附:《古滕黄氏族谱》简介2019年春天,前往滕西级索镇郝屯村寻访“孝丐碑”,并在村东黄氏家族墓地见到民国以前黄氏祖碑10通,据村人说这些古碑是近年来在村南废弃石桥上扒出的铺桥石料,如今又重新树立起来……“这块断碑上刻的黄集详的名字,就是我的曾祖父” 一一郝屯村黄氏十六世族人黄启信指着墓地里躺倒的一块民国残碑对笔者说,并说近年来又新修了族谱。在该村黄氏族人家里,见到2018年第五次续修的《古滕黄氏族谱》(五修谱),仿古线装,简体竖排,共十卷,具体内容如下:卷首与卷一合订卷,主要内容为叙文、名列、凡例、条约、宸章、部议以及一至十三世世系等,其中收有序文4篇,分别是:1、 清朝雍正十年即1732年黄天良(八世)撰《古滕黄氏族谱》,谈家谱的重要作用,是该谱所载最早的叙述文字。
  2、 清朝嘉庆级索镇郝屯村十三年即1808年黄蜒(十世)撰《古滕黄氏新修族谱序》,是为黄氏家族第一次创(初) 修家谱序文。文中解释“黄氏于滕称望族,当前明科曱鼎盛、功烈炳史册,何不闻有谱牒之存?余曰:前之无谱,非不欲修也,势不暇及也”。提到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堂伯尧庭公(黄再祁)纠合族人建碑于三世祖及高祖坟前,两处碑阴刻有碑谱,然止(只)刻各支世系,弗载传记”……直到嘉庆年间“适余(作者黄蜒)解组归里,筋力尚健,知会同族,公修族谱…无不踊跃鼓舞乐勳盛举……”作者黄蜒(字元干,号筠圃)为乾隆举人,曾任堂邑县教谕,是滕县北门里建铸“铁牌坊” 的黄钟的次子。黄蜒“时年七十有六挥汗敬序”,开创了古滕黄氏创修家谱的先河。
  3、 清朝咸丰元年即1851年道光进士黄来晨(十二世)撰《续(二) 修族谱序》,在初修四十多年后第二次续修。这位曾因镇压太平军不力而被曾国藩弹劾丢官的黄进士慨叹:“吾族衰敝甚矣,由富而贫者十之九困,而小康者不及十(分之)一。楼台而瓦砾,诗书而编氓,或奔走无定, 或迁徙无常……”客观记录了清朝晚期滕县一带以至全国经济衰败的景象。在这种背景下,黄进士仍肩负起传承文化之责,以黄家先祖激励后昆: “吾家自三世伯祖太仆寺(明朝嘉靖进士黄希周,官至太仆寺少卿)起家, 祀乡贤,河内以廉著;商洛(明朝崇祯进士黄世清(祖年),官至陕西右参议分守商洛,殉城)以烈著;淮扬(明朝崇祯进士黄家瑞,官至淮扬钦差,死节)以节著;铁坊(黄钟为母铸建铁牌坊)以孝著,其间捷南宫、登贤书、贡明经及蜚声庠序者藉藉相属。我辈幸为后裔,仰焉自惕,俯焉自省…余因书此自励,用以告我族人”!4、清朝光绪十五年即1889年黄氏十一世庠生黄之琴撰《三修族谱序》。按我国古代家族传统,家谱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然而作为古滕明清科举第一家的黄氏家族,也没有做到如此规范。该序文中记载这次续(三)修的契机是:“适安陵茔中枯树变卖数百千无处开销,商之族人,佥(qian)曰不如修谱”-有钱好办事,黄之琴亦认为这次续修比以前容易:“所以不匝月枣梨悉锓(qin)而谱得以告成”。作者又谆谆告诚后人:“吾愿吾族人春秋之暇不时展阅,观吾族科第之盛,试春官(会试进士)而六捷南宫,赴秋闱(乡试举人)而十领乡荐…观吾族立朝之隆:太仆(黄希周)以刚直济时,吏部(黄中色)以清正劢(mai)节,他年有膺内选者,而进思退补之诚可以足对简命矣;观吾族济蹇(jian) 之义:商洛(黄世清)以封疆成仁,淮扬(黄家瑞)以孤臣殉国,他年有遇不幸者,而致命遂志之烈可以无所瞻顾矣;观吾族政声之异:司马(黄缵?)以才能著绩,泸溪(黄来晨)以文教布化,他年有为参副为邑宰者,而法良意美之休可以有负民望矣。又况吾族以孝行见者有人,以文学见者有人,以拯困扶危见者复有人,后人如一一师之,则家自隆,人自出……” 难能可贵的是,该序文作者并没有一味夸耀本家族的辉煌,而是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告诫家族后人在顺境、逆境两种情况下如何以先辈为榜样自立自强,有着看透兴亡、辩证祸福的达观和哲思…… 该卷共收录清朝政府褒奖黄氏族人的“宸章”12道,其中嘉庆朝4道: 旌表福建布政司经历黄缵黄氏族谱 (zuan)祖父母、父母、本人3道,山东东昌府堂邑县教谕黄蜒父母1道;道光朝4道:旌表至圣庙司乐黄恩洋祖父母、父母2道,山东济南府长山县教谕黄来麟父母、本人2道;咸丰朝2道:旌表江西泸溪县知县黄来晨祖父母、父母;同治朝2道:旌表选用知县黄宝晋父母、胞兄。
  该卷所收录两篇“部议”,分别为清朝乾隆八年即1743年山东巡抚上疏请求旌表黄钟之母节妇黄李氏,并“令该地方给银三十两,听本家自行建坊”;嘉庆四年即1799年清朝礼部奏议旌表“山东滕县寿妇黄殷氏现年丨〇1岁五世同堂…饬该地方官给银三十两,听本家自行建坊,并给与《贞寿之门》字样;其恩赏银十两、缎一疋,臣部行文内务府支领,到曰发交该省……”由这两篇清朝公文,我们可知清代节孝牌坊的上报、批准、建设等运作情况,也记录了清代黄家铁、石两座牌坊的由来。
  到了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黄氏第4次续修族谱,滕县知名书法家黄以元堂弟黄以凯(十六世)撰《四修族谱序》,提到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黄宜樟(字义轩)曾“闲关数千里诣商州亲拜五世叔祖商洛道公(黄世清)之墓”,也提到“堂兄馥棠(黄以元字馥棠)广事收采先人遗著,复于吾族中先正典型可为后辈矜式者以为之传,得补列序次于其中”。黄以凯在该序文中深情地说:“吾辈叨承余荫,关怀缵述,当深体夫天良公(黄天良)之谓庶几者何在?筠圃公(黄蜒)之言四美者何在?铸海公(黄来晨)之勖(xu)自立者何在?惕然省,惊然悟,手《族谱》一编捧读敬思,尊之为不刊之典,奉之为传心之要,其殆如岁时具衣冠拜坟墓,以为此吾先人之所依托也。吾既生不得见之,得见其所依托, 向往流连,已足表后世子孙之用心矣……’’黄以元、黄以凯兄弟四修族谱时,由于战乱并未刊版,又过50多年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脱稿付梓,1993年黄仁章等撰《古滕黄氏四修族谱简略》叙述此事。近年来又有第5次续修,传承下克绍家声的传统。
  第2至第5卷为黄氏家族具体世系人口纪录,采用欧苏体例,详细记载自一世祖黄圮(qi)以下至今传二十一世的黄氏男丁姓名,名侧附有人物简介及婚配、子女情况,可以一览几百年来黄氏家族的繁衍、播迁、生息、传承情况。自十四世起统一辈分用字为:‘‘文章启世、孝友承先、克遵乃训、丕懋惟贤……”第六卷内容为黄氏人物传,收录明、清文人、高官所撰及邑乘所载的黄氏闻人传记40余篇。其中较为有名的作者有:明朝大学士、内阁首辅叶向高为黄中色写传;明朝著名书法家王铎为黄家瑞立传;清代名臣刘墉为黄家题联;滕籍进士王嘉宾、王东槐、高熙喆等分别为黄氏人物写传……第七卷内容为节孝人物传13篇;墓表13篇;寿序6篇;人物行状1篇。有名的作者有:清代翰林院庶吉士王金策、内阁中书王保建、礼部左侍郎王项龄、滕籍举人颜逢甲等。
  第八卷内容为名人题赠书信、序文、诗词等29篇,如明朝史可法《答黄中丞书》、清代济东泰武临道崔映辰《五世进士稿序》、水部郎顾大申《畴昔篇赠黄子(兰森)》等;黄家瑞书信手札21篇;黄畹九(兰森)《过闻篇》(语录);黄来晨著述、唱和等;家谱跋文4篇……第九、十卷为传记、墓表、艺文等,摘录黄氏名人传记、黄氏诗文、名人所撰黄氏人物墓表、传记等,著名作者有清代滕县进士高熙喆、举人颜逢甲,民国名人章太炎等。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