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庄大赵庄重修玄帝庙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98
颗粒名称: 羊庄大赵庄重修玄帝庙记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426-429
摘要: 羊庄大赵庄《重修玄帝庙记》现存地点:羊庄镇大赵庄村立碑年代:大明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年距今时间:472年碑文撰者:乡贡进士、文林郎、滕县事何莘撰文张格先生微信发我一张新出土石碑照片,粗略识读疑为是大赵庄牛王庙碑。
关键词: 羊庄大赵庄 玄帝庙

内容

羊庄大赵庄《重修玄帝庙记》现存地点:羊庄镇大赵庄村立碑年代:大明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年距今时间:472年碑文撰者:乡贡进士、文林郎、滕县事何莘撰文张格先生微信发我一张新出土石碑照片,粗略识读疑为是大赵庄牛王庙碑,并推测该残碑还有上半截,拜托当地村人再找一下,果然又找到碑首部分……次曰我随张格先生前往该碑的出土地点一一羊庄大赵庄敕褒节孝碑镇大赵庄村实地探访,得以见到该碑全文,识读如下:“玄帝重修庙记(碑额):乡贡进士、文林郎、滕县事何莘撰文;迪功郎、县丞何堂书丹;儒学庠生张翰篆额。
  古滕善国也,(东)南五十里赵家庄村生民奠居,民非水火不生活,凿井及泉,取用无穷,人物两得其便。井之西随建牛王庙,X极灵验,其神司者牛羊,牛以耳燥为病,其耳思思,九十其惇(chun);羊以善触为患,其角澉澉 (ji),三百维群,牛羊之盛如此X。
  至正德中庙宇倾颓,神像风雨剥落,李居士曰仁,字尚慈,慨然施已财,费已力,重修煥然一新。至(嘉)靖九年大水渰(通淹)没,止存基址。为已谋者多,为神谋者寥寥无闻,幸有李居士子曰铠鑑曰锡曰鑛,公公正正,磊磊落落,滕巨擘(bo)也。独铠仗义疎财,XX地X时春夜梦玄帝四帅,待旦与弟协力共事命工作,不惜积蓄,罄其所有,重修XX,XX金身,引伸触类,屈雷庐X望家X湘王XXXX捐已财塑四帅。
  其庙规模虽狭,(然)东薛水,南陶山,北雪山,西凤山,水绕山围,诚哉棲神之所。功成之日,执司X者X里,各敬尔仪,各修厥德,各慎厥身,谨恪虔诚,奉侍香火,为善获福,作恶降殃,勉诸。
  大明嘉靖二十六年岁次丁未仲冬吉旦立。
  镌石:梁汉、梁智男梁福”。
  张格师哥精于古文,尤其是一些生僻典故,常给我以指导,如该碑开头引用《诗经》“生民”“无羊”等句子和典故,让没有读过《诗经》 的人难以断句……该碑开头提到“赵家庄”(今羊庄大赵庄村)五百年前曾建有牛王庙,并牛、羊“九十其椁”“三百维群”,由此也说明“羊庄”得名名副其实……当年大赵庄村先建牛王庙,到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村人李仁出钱重修,却又于嘉靖九年(1530年)被大水冲倒,“止存基址”,今见原庙址东旁、南侧仍有深沟流水,乃至整个村庄多被水沟分割,可见地处“羊庄盆地”北部边沿的大赵庄自古以来即是水土丰饶的膏腴之地。该村东濒薛河,西靠落凤山,南瞰陶山,北依山亭雪山,果真是 “水绕山围”,山水形胜。近代以来该村一带又成为“鲁南小延安”,以村人李乐平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带领周边群众拉队伍闹革命,一度于1944年在大赵庄村东邻的庄里村建成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成为今滕州市政府的前身,李乐平(建国玄帝庙碑身玄帝庙碑首后曾任南京副市长)即是大赵庄村明代李仁的后人!到了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年,李仁的长子李铠“春夜梦玄帝四帅”,于是出资并带领众弟兄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并将原“牛王庙” 改为“玄帝庙”,响应了大明王朝自永乐皇帝朱棣以来对玄帝(真武) 信仰的大力倡导和官方推动,因此该庙碑以区区村庙,却得到时任滕县“一把手”县令亲自撰文、“二把手”县丞亲笔书写的规格!从碑文内容看,行文雅驯,用典贴切,远超一般乡村陋儒水平,显示出作者的文字功底。查该碑文撰者何莘县令,《滕县志.职官谱》记载他“桂林举人,爱民礼士,升徐州知州”。然该志记载与何县令搭班子当副职任“县丞”的却不是碑上所写的“迪功郎、县丞何堂”,而是名“王浩”的长洲人,不知是怎么回事……四、五百年前,由大赵庄村李氏父子相继建成的庙宇至今己不见踪影,五百年后,李氏后裔又在原庙址建成李氏祠堂,并为李仁立碑,在西厢房布置李乐平等革命烈士展览,将新出土的李氏祖茔残碑放入东厢房及院内保存,算是衍续了大赵庄村李氏的香火和善举。李氏祠堂现存的古碑还有:1、 明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年“重修玄帝庙记”碑上半截碑首(下半截新出土);2、 清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重修玄帝庙记”碑,碑文漫灭;3、 清康熙十六年即1677年“明故显考农官李三公显妣李氏”墓碑,碑右侧落“山东兖州府滕县赵家庄遂良社一甲人氏”;4、 (清道光i^一年即1831年)“辛卯科举人、现任长山县”(教谕黄来麟)书墓碑(残块);5、 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李品三夫妻合葬墓碑(残,剩下半截);6、 清光绪三年即1877年高熙喆书李存良夫妻合葬墓碑(残,剩上半截);7、 清光绪三年即1877年“特授滕县教谕”书诰封“朝议大夫”碑(残,剩上半截);8、 民国二十九年即1940年“古滕曹王墓村前李氏支谱碑记”碑。
  目前,该村村民以李、张两姓为多,询诸张姓族人,自称六代以前从滕南张汪迁来,距今也已近二百年。当下张姓族人正从村中石桥上挖出清末宣统三年即1911年大赵庄村张门马氏、季氏两通“敕褒节孝”碑,分别为“马绍周次女、张德仁妻”及“季国杰长女、张宏仁妻”旌表碑,碑文记载“节妇马氏、季氏娣姒(di、si即妯娌)行也”,这对张家妯娌守寡多年,终于在晚清最后一年受到朝廷立碑旌表,后两碑被推倒架桥, 近来该村计划重新树立,恢复旧观,明嘉靖“重修玄帝庙碑”下半截即在这次施工中意外挖出。村人说这两通节孝碑被推倒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文化浩劫中,两碑的碑座尚存,连同村中的古井,井旁残碑,共同述说着该村历史的沧桑和家族的变迁……“赵家庄村”(今大赵庄)历史悠久,不但《滕县地名志》上曾记“战国时期晋君主赵武的后代于此建村”的传说,旧县志上也有“城东赵家庄五侯家,旧传汉成帝母兄弟之家”的记载。今大赵庄村中尚存一座“大圣寺”,内有古柏和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即1610年“重修大圣寺记碑”,碑上明确记载“大圣寺创建于唐,重修于金……”印证着该村的古老和变迁,乃至百年前,该村南有大圣寺,北有玄帝庙,中有旌表碑,村内古井森森,井圈石板被井绳穿磨出深深的痕迹一一那是时光的磨砺和岁月的刻痕啊,镌刻着大赵庄村的历史和过去;而新建祠堂、再立旧碑,也彰显着该村的“文化自信”和对未来的进取……玄帝庙址即李氏祠堂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