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山明万历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95
颗粒名称: 曾子山明万历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4
页码: 412-415
摘要: 曾子山明万历碑现存地点:平邑魏庄乡曾子山上立碑年代: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即1617年距今时间:401年碑文撰者:朱汝植虽然己是寒冬,然而寻访曾子山的游兴未减,出城往东北滕平路行驶,经过东郭、冯卯、店子、城前、白彦等镇,来到南武城故城遗址曾子墓前。
关键词: 明万历碑 曾子山碑

内容

曾子山明万历碑现存地点:平邑魏庄乡曾子山上立碑年代:明朝万历四十五年即1617年距今时间:401年碑文撰者:朱汝植虽然己是寒冬,然而寻访曾子山的游兴未减,出城往东北滕平路(滕州一一平邑)行驶,经过东郭、冯卯、店子、城前、白彦等镇,来到南武城故城遗址曾子墓前。墓有两座,南侧是“先贤曾皙之墓”(碑题),北侧是“宗圣曾子之墓”,西对曾子山。然这两座坟、碑皆是新立,况且父子两人的墓葬位置也跟曲阜孔林孔子“携子抱孙”的葬式颠倒:儿子(曾参)埋在了父亲(曾皙)的北面一一这是怎么回事?孔、孟、颜、曾四大家,曾氏受封相对较晚,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朝廷才“查得曾子五十九代孙曾质粹,保勘起送礼部,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世承袭,诏徙山东兖州府嘉祥县以衣巾奉祀宗圣祠墓”。今嘉祥县城南有曾子庙及古碑,然而如今平邑也新立了石碑,亦称是“曾子故里” 一一这又是在争名人故里了一一好在目前只听说是这两地争,尚未闻有第三方……先查有关文献,清朝中期滕籍进士王东槐曾写有《曾子故里》诗二首,直接点题:六艺身通七十贤,却凭质鲁接心传;依稀金石歌声在,一带林峦绕暮烟。
  又:躬耕力食处蒿莱,传得《孝经》经义该(似为赅);至道何尝辞细务,风徽永峙种瓜台。
  滕、平近邻,王诗提到曾子“躬耕力食”著述《孝经》,并描绘了周围风光及古迹,所写大致与今平邑曾子山一带相符。另清道光版《滕县志》也记载了有关曾子故里的信息:“凤凰岭……又东为述山……稍东折而南六里为曾子山,山有晒书台,传言曾子尝读书于此。此近武城,想不妄也。距(滕)县一百二十里”。光绪版《滕县乡土志》记:“蓝陵城在县东北八十里城前集后;武城在曾子山后麓,传即曾子避越寇处。《齐乘》云费西滕东,子游(即言偃,孔子弟子,曾任武城宰,《论语•阳货》 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一一笔者注)弦歌故邑。晒书台在曾子山”。滕地的这些历史记载也为曾子故里平邑说提供了依据。
  今曾子山下有两个村子,分别叫南、北武城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由于太史公未具体指明“南武城”到底在哪,这就为两地争议埋下了引线。今两村之间有片台地,新立有“南武城故城”国家级文物保护石碑,碑后有片土堆,据说就是当年的古城墙一一查新出版的《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在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录中查到“南武城故城遗址”,指明“位于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并说是“春秋时期至南北朝时期城址,遗址内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或者,有朝一日能通过对该城址做进一步考古发掘来找出曾子的踪迹,从而破解“曾子故里”两地争议的谜团……曾子山远眺除此之外,曾子山上还有什么直接的“物证”吗?我们由山北“报恩寺”处沿台级登上北峰山顶,山为南北走向,崮(峰)顶有多处崩塌已不连贯,只有部分峰(崮)顶可上,其他只能在绝壁山峰下沿山肩蜿蜒前行,中有石洞及山峰缺口可穿,可以一会儿走山的东侧,一会儿穿到了山西,实实在在的“穿越”……终于在山上找到石碑一通(如图),立于石壁西侧,面西,高近两米,圭首,为明朝万历年间物,落款“大明万历岁合丁已(1617年)壬子月吉旦”。
  可惜正面碑文模糊,粉化严重,仅能 曾子山明万历碑识读大概:“(创)建玉真宫碑记:…明过X十里X有山名文宣者,其X严声汉,香过诸X,玉府清虚,玄宫XX,真锦川关阳之胜景也。若精气…于X又者同遇迭聚独远簕出矣。所称地灵人杰者非耶,然其景地之清越,下惟高人喜遨游之,即玉真XXX日远也。史(兹)有善信徐慧赐勋来君讳燮斗,刘君讳世英,李君讳继业者等顼祭善念,遂不惜己资创建玉圣真宫于峭峰层峦之下,意以酬雨赐暴露之恩,而令香火之奉永世无匮绝也。至计计费虽十方XX者,当四公也九合之力也。事完请余为志,予加(嘉)四君子之志,遂援(笔)而就,锈(镌)之于石,以传不朽曰:建此宫也,予知四君子之心矣,畏谓四方生众惟圣真宾式凭之,谁能X心以崇祀乎。一谒神像靡不禀心谨禀,焚(蟄)处拜是蠢下众生口此一点敬神真心也。
  X是后幻像以醒真心,令众生互相诫曰:心如是而得福,不如是而得祸,未有高德揽福为善交祸也者,由是而然,祭善念启敛非心,是四公X人之善交千万人也。一端善本悉归大道,是固大有禅于斯世者,四公之功德岂渺小哉!神圣灵X之功天不知四公感化之德兴之亚大也。予故云雨铭之,令石典世,永无使慕湮没云”。落款有“省祭、真史、鲁府宗释、督工、会首、石匠、木匠、泥匠、塑匠”人名,“滕广XX巡X严朱汝植撰,弟子太众王中立篆书,募缘道士韩全山仝立”。石碑背面为“勒碑刻铭”,刻有“苗庄泰斗”陈、王、李等姓人名,大谷堆村唐、赵、黄等姓人名一一笔者2014年所拍碑文模糊,今幸有曾子山下苗庄村人陈强先生抄来碑文,才得识读,并说碑后所刻22位捐款人名中,有其陈姓祖先12位…… 由石碑往南到富贵顶南面峭壁下又发现有宋代摩崖石刻3龛,共有造像11尊。其一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夏历四月八日摩崖造像,门上有一佛四菩萨,门口有两人,两侧各站立一高大武士,头部残缺;龛上部阴刻铭文15列,字迹漫漶,仅能认出“大宋国沂州费县和顺乡佛观顶李宁刻石… 修行…观音菩萨…为有沂州崇净寺比丘尼刘悟城,费县妙胜禅院比丘尼… 助缘施主等,程顺妻钱氏……”其二在该龛右上侧为一独立坐姿自在观音像,旁有净水瓶,上刻10列铭文:“沂州费县和顺乡故县村……七年十一月初三……妙胜禅院比丘尼……”刻于金代天会七年(1129年)。其三在观音像往南不远处东石壁上,似有造像1尊,只残存轮廊,难以识别。以上造像虽相差两年,但铭文中朝代年号却不相同,说明此地在1128年四月前尚属南宋,至次年十一月初己改属金所辖。石刻附近还有人工垒砌的“山门” 及石阶,山顶亦有一片石屋墙基,据说曾是“农民起义军”的巢穴一一山上也就这些人文痕迹了,再有就是当代联通或移动发射塔一架,成为了此处风景的败笔…… 曾子故里到底是哪?嘉祥、平邑各执一说,没有定曾子山石刻论。我们此次造访平邑曾子山,实地勘探,也没找到更直接的证据,姑且继续存疑吧……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