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集普照寺龙河精舍记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87
颗粒名称: 西集普照寺龙河精舍记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5
页码: 375-379
摘要: 西集普照寺《龙河精舍记》碑现存地点:西集镇驻地普照寺院内立碑年代:清朝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距今时间:182年碑文撰者:清朝翰林、滕县盖村人王东槐到了西集镇驻地,下车打听普照寺在哪里?回答说就在一家羊肉汤馆南面。
关键词: 石碑 普照寺碑

内容

西集普照寺《龙河精舍记》碑现存地点:西集镇驻地普照寺院内立碑年代:清朝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距今时间:182年碑文撰者:清朝翰林、滕县盖村人王东槐到了西集镇驻地,下车打听普照寺在哪里?回答说就在一家羊肉汤馆南面。是啊,西集的羊肉汤有名,没想到这每天杀生的饭店如今与寺庙比邻一一听着饭店内杀鸡宰羊的觳觫叫声,终于找到了普照禅寺,尽管我二十多年前也来看过..近来又想起普照寺,是因为我在一本画册上看到了清朝道光年间《龙河精舍》碑拓西集普照寺旧址片,题名《龙河精舍记》,作者是滕县人王东槐,立碑年代是“大清道光十六年”即1836年。我抄录下原文,才发现这是“一代帝师”王东槐未发迹前写的一篇挺有文采和真情的记事散文,记述了他应邀来此与众 “同志”组成七人读书小组共同唱和苦学的经历(查王东槐年谱记载:王实际是在西集姜家庄私塾执教)。碑文中有对该寺景物的描绘,十分传神:西集普照寺龙河精舍碑“龙河发源巨梁山,蜿蜒曲折,环峰而下,经寺门汇于薛。时当山涨爆发,飞龙螭吼,蛟鼋轰雷,激电顷刻万状,曲江涛不是过也。又或芳草被岸,烟柳拂堤,三五钓童,时垂轮晴波间,桃花片片,与鱼沫相上下,仙源境界仿佛似之。洎乎木草脱,寒流清,月明而沙白,天高而潭虚,宵分罢读,听断水冲石子淙淙然,若鸣琴覓玉,更令人起尘外想……” 这么优美的文字,被刻于西集一座破落寺院的碑上;另外还有两块据称是《金瓶梅》作者的明朝峄县人贾二近的诗碑,我过去看过的,不知如今还在吗一一所以吸引了我乂前来寻访。走进寺院人门,见该处院子己成为私人小工厂,满院狼藉,幸好那五间主殿还在,殿廊下四根雕龙的石柱也在,只是屋漏殿空,只有正殿中间地上摆放了一溜大大小小的各类神像,其中佛祖被财神挤在了一边,看着让人替佛祖感到心酸:那么辛苦慈悲地保佑别人,而自己居住办公的条件却是如此之差,东土众生可对得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人民服务的佛祖?幸好,那块《龙河精舍》碑还在,躺在院中的垃圾堆里,已断成两截。我赶忙擦去碑面上的鸡屎和泥土,拍下来,细看落款上确有“乙酉科拔贡、候选教谕、古滕王东槐”的名字,叹口气,惋惜之余又 普照寺大殿雕龙石柱有庆幸:总算还在,没被砸烂……院中还躺有另一块碑,碑文朝下,碑身完整,不知是什么内容……没有见到贾三近的诗碑,但看到大殿两边墙壁上有两块铁板锁住的墙面,猜想那大概就是贾的嵌壁诗刻了,被有心人如此保护了起来,不然,早就……殿墙上还残存着当年的“语录”标语,无非是“打倒” “横扫”之类,至今看了心有余悸;院门内侧南旁地上埋有一截断碑,我扫去上面的覆土,见有“赐进士第……大明万历十二年甲申秋七月” (1584年)字样,同时有西集龙河精舍碑尿骚味扑鼻一一这就是目前西集普照寺的现状!唯有新立的“市级文物保护碑”上面的樱树繁花盛开,点缀着这处皆经繁荣昌盛、而今破畋不堪的寺院遗址……院主见我拍照,问是不是要重修这所寺院,并说也只有那四根雕龙的石柱值钱了……我佛慈悲,别忙“普度众生”,先救救你自己吧……(该文发表于2014年7月29日《滕州日报》)附:王东槐书西集姜家林楹联羊年初春去城东寻访,先去桑村驻地南边“陡城”寻访,已找不到古城的任何痕迹,问诸村人,一大哥说小时见过有通古碑,夏日洗澡后把肚皮贴在石碑上烘干,后来被砸碎砌了水渠。我沿村中水渠走了一趟,东、中、西三个陡城村内除了过年春联、办证野广告以及计生标语外,见不到其他文字的东西……失望中由桑村去城头,在镇驻地北侧找到清真寺,看到寺内东墙立有凡通清碑,寺东有片残破的古代民居,疑是过去某大户人家宅院,可惜如今连王谢堂前的燕子也不再飞来,到哪里去找似曾相识的旧景呢?由城头向东到梱城,如今也找不到“秦君碑”出土旧址了;折向南入店韩路,经山亭、善崮、东江到达西集,无须再问路,就看到西集镇驻地西北侧有片松树林。通常除了山上,田地里种有成片松树或柏树的地方,大多都是墓地,走到跟前一看,果然,这里就是西集姜家庄姜氏祖茔(如图)丨如今,王东槐为姜氏所题写的墓门楹联石刻原物仍在,只是已残躺在地上,新立的石柱仿照原刻代替实物,新、旧石刻并存一处,似乎想告诉姜家后人他们的家族墓地曾在什么时候被什么运动破坏过姜家林楹联王东槐所题墓门楹联如下:“履霜露而怵(chu)惕,愾(kai)乎有闻,悛(xuan)乎有见,十里钟灵资毓秀; 感风木以悽怆,往也如慕,反也如疑,百年遗憾寄崇封”。
  墓门西侧有碑说明此事,然所记述似有出入:一是王东槐并不是在东沙河“党村充当校友”读私塾,而是在成年考取乙酉科(道光五年乙酉1825年)拔贡并被授予“滕县候选教谕”一职后才去滕东中黄沟、党村以及西集姜家庄私塾执教,是去当私塾先生而不是做学生!起因是峄县西北社(今山亭西集)姜家庄姜振封联姻滕东大户党家,亲事定下后,其伯父姜开成(字仲询,姜作楹长子,后因王东槐请封敕儒林郎) 认为振家声还是读书,或者也是为了门当户对,决意去党家请位私塾先生教姜家子弟,党家遂推荐曾在自家执教的王东槐,说他定能胜任(见 《王东槐年谱.道光十四1834年,33岁》)。王东槐在《龙河精舍记》 里记写“道光乙未(道光十五1835年)秋,好事诸君子起而葺之(西集普照寺),招余与同志七人读书其中……”对自己所教的七个私塾学生称“同志”,是王东槐谦虚的说法,实际是师生关系!所教七个学生,有姜家庄姜振封等4人,马庄村褚生、伏里村沈生、凤凰庄某生。民间传说王东槐在普照寺里教私塾“教七中八”,七个学生外,另一个小沙弥在窗外偷听也考中秀才,这需要查证《峄县志》,看是否真有这件事…… 二是该碑亦记“教读咸丰皇帝,拜为御师” 一一不知这“帝师”之说从何而来,有何证据...王氏族人整理“王东槐年谱”里记王东槐于咸丰元年(1851年) 应姜家函请为其祖茔拟写楹联,次年底即于湖北任上自杀殉国,这幅楹联竟是王东槐死前一年留下的遗墨了!楹联由王氏撰文,书法笔迹也是王氏所题吗?石柱上没有提款,不得而知。另外墓地说明碑上记王东槐高中进士后“欲回家探亲,感念姜氏之硕德,永怀难忘,特与姜氏家族呈请诰封,皇帝钦敕“养拙堂”号,乐善好施之家,给姜家带来无限的光荣。槐公题辞亲笔书写诰封碑文与林门对联,在乱世中石碑被粉碎,林门被折断,对联短缺……”此记如果准确,则可知该墓地当年应该还有诰封石碑,大概就是朝廷封姜开成为“儒林郎”的御赐碑,碑文与墓门对联均是王东槐“亲笔”所书!可惜如今只剩墓门对联残石,“御赐碑” 不见了踪影。王东槐之所以感念报答姜家,是因为他当初进京赶考时“欲赴京科考,但路费缺乏,有学董姜开成出卖田地赠给路费”(见墓地碑);《年谱》亦记“道光十七年(1837年)六月下旬,36岁、已是三个孩子父亲的王东槐与姜开成说想去京城参加乡试无以为资,经姜家鼎力相助方成行”。正是这次进京,王东槐先参加京城顺天府大兴县乡试,中一等第七名举人;次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中贡士第53名;又与曾国藩等一同参加殿试中三甲第104名,赐同进士出身;之后参加朝考中三等第85名。后经皇帝御览试卷并面试新科进士,王东槐得以改庶吉士(点翰林),从此一步登天通籍成为朝官!墓地里另有一块《感言》新碑介绍姜氏由来:“先祖壘公,乾隆年间由滕县荆林迁徙至此,历经数代发愤图强,壘我姜氏之基业,造我壮美之家园……”另一块新立谱碑则追述更远:“我姜氏宗族从太公子牙起, 至壘祖百一十世,渊源流长,世代详明。壘祖世系分东、西两支,乃一脉相继,亲亲相依……”谱碑上有姜开成、姜振封的名子,开、振以下的姜氏辈分是庆、兴、广、毓……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