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高山后三圣堂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83
颗粒名称: 山亭高山后三圣堂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3
页码: 359-361
摘要: 山亭高山后三圣堂碑现存地点:山亭高山后村立碑年代:大清宣统三年即1911年距今时间:107年碑文作者:山亭翼云山,当地称高山,海拔624.2米,是鲁南地区第一高峰。翼云山之名出自于该山顶东峰“泰山行宫”里的一通碑文:“山名翼云,崇高也,山与云连,朝夕往来,烟雾白云与山交会,双峰白云吐扬,故名之曰翼云。
关键词: 石碑 三圣堂碑

内容

山亭高山后三圣堂碑现存地点:山亭高山后村立碑年代:大清宣统三年即1911年距今时间:107年碑文作者:山亭翼云山,当地称高山,海拔624.2米,是鲁南地区第一高峰。翼云山之名出自于该山顶东峰“泰山行宫” 里的一通碑文:“山名翼云,崇高也,山与云连,朝夕往来,烟雾白云与山交会,双峰白云吐扬,故名之曰翼云。”山前(南) 有村曰沈庄,山后(北)有村干脆就叫 “高山后村”,今年春天我两次到此寻访,发现竟是一处幽静自然、淳朴恬淡、浓荫蔽日、石头磊砌的古村!村口立有2003年《重修高山后村三圣堂碑记》石碑,地上躺有一块“大清宣统三年(1911年)”残碑,由这两块相隔近百年的石碑,见证了该村的古老与变迁。
  晚清残碑只剩上半截碑身,碑文漫漶磨灭,只能认出几行断句:“盖闻为善,降之百…报,诚不谬矣。今滕邑城东…前人创建…以远,风雨损毁,今人之重修,功大于前人之创…鸠工刻石”……碑上落有倡建捐款人姓名及数额:“众会首高山后古村落村中石碑王明元、王继唐”等三千、二千文不等。
  2003年新立石碑上题“万古流芳”四个篆字,碑文为:“土为万物之母,地为五谷之源。高山后村三圣堂历经沧桑,毁于文革,原貌荡然无存。今逢盛世,以德治国,靖纯世风,乃重修三圣堂于村北。此地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呈现天地造化蓬勃生机。三圣堂之重修,永彰昆胤,使之春秋敬祀,虔诚钆拜之。村人捐资,少长咸诚,群情忱激,共谋致力,故勒石以誌,旌范前风,以彰千秋之功德也。”碑清宣统三年残碑上亦落“操办人、捐款名单:王友才、王友龙、王启印”等一百元、五十元、四十元不等。
  旧碑立于清末最后一年,清朝宣统二年即公元1911辛亥年,正值改朝换代之时,那一年秋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从此结束帝制,开启民国。该碑落款年代仍题“大清”,可见是立于秋天“双十”之前,高山后村的民众仍“沐浴皇恩”,而从高山前(南)沈庄村走出去的青帮大佬张锦湖则正参与着推翻帝制的“造反”运动,这--座并不高的山,就隔开了东山里的两个世界……新碑行文古风犹存,先说土地之于人民的重要性,论物质生活;再提安邦治国,以文化人,是文化建设:既夸W家“盛世”,又赞该村“优美” 风水;再举“文革”摧残文化之反例,对比今日康庄之正道;最后点出宗教信仰对于“靖纯世风”的重要意义,是一篇有理有据、正反论述的好文,比之于某些空洞的说教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高山后村四面环山,坐落在南北两座山峰之间,只有一条东西向的山路穿过,当初确也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呈现天地造化蓬勃生机”,然而在如今“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终难掩人去房空、老人留守的衰败景象。“家园荒芜高山后,庭草葳蕤上梁头;山村不闻人语声,炊烟己断社燕走”,我第一次走进该村时顺口说出这几句感受。穿行在野草遍地、空无一人的山村里,到处断垣残壁,一派荒凉破败景象。村街墙壁上仍还能看出当年“语录” 标语痕迹,屋顶i丹塌,庭院生草,野藤爬上梁头,蛛网封住家门,大部分房屋院落己废弃多年。难得的是,村中如今仍还保留着三、四栋 “解放前”防土匪的二层炮楼,估计都在百年上下……村中炮楼古碑、古村、古井、石磨、石臼、石碾、老屋、老树、老人,记录着高山后村数百年来的历史,直到如今走向没落..春深旧庭院,绿染新苔藓,荒村少人迹,只闻鹧鸪喧一一时隔半个多月,我带着几个朋友第二次再去高山后村时,在同一位置和角度拍下了该村中间一片石砌屋墙上攀爬疯长的青藤,并将两幅不同时期所拍的同一景观作对比,记录下岁月以及季节的变换一一不变的是,百年来由王姓族人聚居的高山后村,乂迎来布谷鸣唱的2016年夏天,而那块清末的残碑,在经历了百年风雨后,上面的文字,连同树立两碑的王氏子孙的名字,将会在无尽岁月的侵蚀下更加模糊……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