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子重修越峰山龙泉寺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81
颗粒名称: 店子重修越峰山龙泉寺之记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5
页码: 349-353
摘要: 一位老大爷指点路径,说前村有行车路可以通到庙门口,遂东行盘山,沿一水泥路行至半山腰,路尽处突现小山村,一片山坡平地上有古门楼和大树,见此遂放了心:找到了,古庙还在……来到庙前,先没敢从大门进,寺院已没有了西侧围墙,只有孤零零的一座正南门楼摇摇欲坠。
关键词: 越峰山 龙泉寺

内容

店子《重修越峰山龙泉寺之记》现存地点:店子镇越峰山西麓立碑年代:明朝正德二年即1507年距今时间:51丨年碑文撰者:古滕庠生周润一直打听山亭店子镇越峰寺的情况,甚至听一开矿拉砂的车老板说过那废旧寺院就在他开山采石的矿场旁边,于是担心那处寺院古迹的命运,怕被利益驱动的老板和地方官员们毁了吧一一前时终于去往寻访,在山下村边问“庙”在何处? 一位老大爷指点路径,说前村有行车路可以通到庙门口,遂东行盘山,沿一水泥路行至半山腰,路尽处突现小山村,一片山坡平地上有古门楼和大树,见此遂放了心:找到了,古庙还在…… 来到庙前,先没敢从大门进,寺院已没有了西侧围墙,只有孤零零的一座正南门楼摇摇欲坠。院中荒草遍地,蚊蝇滋生,断碑横卧,残墙倾圮,幸有正殿屋墙尚存,屋顶己坍塌,殿内长满杂草,早已没有了佛2014年拍越峰寺遗址像金身:西山墙上绘有“二龙戏珠”图案,尚能看出寺庙昔日的辉煌……院中有些古碑,或立或卧,或明或灭,述说着唐风宋雨、明亡清兴,其中能认出碑题及年代的石碑有:1、 金朝正隆二年(1157年)《助修越峰山龙泉寺记》碑,圆首,十二列碑文;2、 金朝大定四年(1164年)《敕赐越峰山灵泉寺》碑,圆首,上刻“尚书礼部牒”等金代公文官押;3、 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重修越峰山龙泉寺之记》碑,圭首,十九列碑文,古滕庠生周涧撰文;4、 越峰开山昭公之铭;越峰寺残碑5、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修佛殿记》碑,尖顶,六列碑文,金敕赐越峰山灵泉寺碑明朝正德二年越峰寺碑本邑儒学生员孙庚运字魁轩撰文;6、 清朝嘉庆八年(1803年)《流芳百世》碑,圆首,三列碑文;7、 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灵泉寺碑记》,方碑,十四列碑文,断两截,辛卯科举人黄来麟撰文;8、 清朝同治十…年(1872年)碑,方碑,六列碑文,监生徐广聚撰文,邑庠生张济昌书;9、 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碑,方碑,六列碑文,下部残断,监生徐广聚撰文,庠生张济昌书。
  院内另有大树两株:古槐遒劲,银杏挺立,勃发着千年生机;西墙瓦脊下雕有“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s深不知处”的古诗,下嵌古碑两通,其中圭首一通相对完整,碑文较多,依稀识出是明朝《重修越峰山龙泉寺之记》碑,落款为“正德二年(1507年)仲冬吉日;住持比丘僧智云;古滕庠生周润”,碑文如下:“尝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夫越峰山龙泉寺者,乃古X遗迹道场之所也。观其 寺内古树岭峰起自东南,遥望莲青山为案,中夹带河,围绕相顾,景物秀丽,高接云霞,不近尘俗,非常可比。东北相连, 与棋盘山为邻……遥XX修真养性之乡,仙景岂外是哉?取越峰山而名者,宜矣。东南有X,山腰涌出,前X西流者当矣。幸得XX王公法讳觉慧,乃徐州利国监人也,自幼以修真养性为心,见性成佛,为念X游名山X寻,然虎狼交会,蛇虫营穴,樵径不通,往来不行,于是巢居独处,不惧山威,朞月其间,营作一空,勤加斧斤,伐木焚灰,抽……远遁,蛇虫潜行,X得往来路途始通,但见慕善者闻风而来,有若行者之赴家,同类者至,有若食者之……圣朝改号,成化十年(1474年),同其善类协力共作大殿一所,两廊n余间。殿既完矣,不吝己财,整施……大佛十尊……邑西北去二十里许靳村兴国寺而终,弟子塔墓为志。xx徒刘公法讳真淳,乃水北人也,所铸大钟一口,朝暮扣鸣,实为一寺之xx焉。继有徐公讳林,乃xx村人也,议于靳公讳X,乃义x村人……公盖殿塑佛,虽有规模X,制上塑一佛xx内缺左右xxxx同心协力,各出己财,x工x塑XX—尊,普贤亦如中,xx庄严,价则靳公之所付焉。后其徐公讳昇者,即前林公第五子也,诚心立意,以为二像。X朱公讳景者,乃邹县施村人也,X统共力,X塑堂像罗汉……圆觉X塑而XX会众善信焉。X宗……志趣高远,X为XX,启迪后人,成就规矩于后X始见X为大知矣。观其二公,喜舍己财,所以塑……王公先意,有在……能及也,感激昇等率领众善,所以X助X良由宗师规矩图存,众善则辐辏X舍X知X高X者不X为也。
  今焉X公..者,X院庄人也,追思宗师王公开山以来,勤未有名垂于世,而为后人视效之,XX于X不吝己财,闻XX而不朽吁知识,许公非宗师,X德感慕之深,不足以动是念;王公非知识立心……以彰其德X公于仁.之存心也。因有是请,故书之,以垂后焉。”碑文中提到有徐州利国籍王姓僧人觉慧于“圣朝改号”前登山开路来此修行,可知该寺院在明朝以前既己存在。院内另有一通圆首金碑,立于“金大定四年”(1164年),为《勑赐越峰山灵泉寺》碑:“越峰山灵泉寺者,乃古XXX寺也,X因昭公禅师行化至此,爱其山形泉水之胜,XX瓶场还东平普照归诸X施退寺径至于此,刈草荡荆无月余,立屋二十余间,X以葬,还俗X留……守之曰而受归德普照…… 念有兹,又退而来,方始大……永作一方……义不容辞,于是书之。时大定四年(1164年)岁次甲申九月廿一日。天水赵公X题。”此碑文记载金朝之前越峰山上己建有古寺,那么越峰山寺院到底始建于何时呢?查山亭区有关文史资料,“翼云网”上说:“越峰寺位于店子镇东5公里处,始建年代约在唐代。寺庙坐北朝南,有院墙、山门楼,门楼两侧有砌筑于墙壁上的唐代造像碑两通。院内正中是一条由青砖铺设的路直通大殿,左右两侧为厢房;大殿是寺内主要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石土木结构,青瓦覆顶。院内10余通碑碣由于经寒历暑,临风沐雨,大多己残缺,碑文漫漶,难以辨识,但碑额题刻还清晰可见,历历在目……”该文以寺内门墙嵌有唐代造像雕刻为由,推测寺院始建于唐代,我去参观时没有看到,或是没注意看,不知此说是否为确……寺内另还有几块清碑,其中“龙飞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碑字迹较为清晰,记录了灵泉寺所处环境及昔日景观:“越峰有灵泉寺一座,其山南接莲青,北映巨岳,岭阜相属,含溪怀谷,岗峦斜纷,出石吐雾。览胜迹者,莫不为红尘不到之福地,青蟑周围之嗣天也。其寺前有石槔一株,谚称为唐槐,乃实无所稽考。至南宋此地属金,大定二年(1162年),昭公禅师,宏其规摸,阔其基址。虽非西方之乐地,不啻桃园仙境,然代远年湮,不知几历数劫。几兴替矣。逮我圣朝,亦属经修茸,不意风雨催残,椽折瓦陷,将进倾圮,和尚及众善士,兴心捐资,鸠工庀,揭瓦殿之前,沽之吾,檐楹丹垭,焕然一新,而殿内如来佛三大士,十八罗汉庶无风吹雨满之患也,是以适彼院中兮,金柱立地,登彼堂上兮,银杏参天,来游者悦目,瞻拜者赏心,诚为滕东北之大观也。是为记”。
  另块清碑更晚,提到“窃闻庙宇之设,不有废也,何以有兴? 一废一兴,理固宜然..越峰山灵泉寺,重修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致使神像暴于烈日,古迹沉于荒烟……”这种历代屡废屡建的重修记功碑文本来是夸奖表扬的文字,现在看来就成了谶语:一百多年前的道光时代这座寺院就已经“神像暴于烈日、古迹沉于荒烟”,如今又是如此!千百年来,这座寺院不知已兴废过了多少次一一不过清代那位撰写此文的老先生倒也想得开:兴废 “理固宜然”,也是阅尽人间沧桑后的豁达之 修复后的越峰寺语了……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