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卯张山后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80
颗粒名称: 冯卯张山后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4
页码: 345-348
摘要: 冯卯张山后《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现存地点:岩马水库东岸陈山村南龟山顶立碑年代: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即1772年距今时间:246年碑文撰者:滕右太学生闫尚召敬撰、滕左听水渔人刘万俭书滕州东北岩马水库是山东省十大水库之一,水波万顷,湖光山色,一派大好风光。
关键词: 石碑 观音堂碑

内容

冯卯张山后《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现存地点:岩马水库东岸陈山村南龟山顶立碑年代: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即1772年距今时间:246年碑文撰者:滕右太学生闫尚召敬撰、滕左听水渔人刘万俭书滕州东北岩马水库是山东省十大水库之一,水波万顷,湖光山色,一派大好风光。水库原址也是今城(荆)河一一古槨河河道的上游,I960年建成储水量超过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水库东岸旧《滕县志》所记载的“麖山” 一一今张山诸峰紧贴水面耸立,北瞰越峰,东连牙山,西映湖面,潋滟叠翠,山尚水长..张山北侧,陈村南边一座乌龟形的小山包上,今存观音庙遗址,坐落在向北伸出的乌龟头顶上,庙宇己毁,被盗墓者挖成两处深坑,只剩山门墙基以及残碑数通,茕茕孑立,东倒西歪在夕阳余晖中……实地察看仅存石碑4块,分别为:1、 乾隆三十七年即1772年《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碑文完整,立在东侧;2、 乾隆四十三年即1778年《创建封山碑记》,断成两截,扔在庙观音堂碑 碑文局部外草丛中;3、 嘉庆七年即1802年《重修三官火神庙碑记》,立在西侧,半截埋入碎石中,碑文清晰可读,背面“作善降祥”碑额下刻附近村庄捐助人名;4、 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重修白衣观音堂碑记》,碑文完整,躺在地上。
  其中,乾隆年间封山断碑仅能读出部分文字,碑额题为“万古流传”,碑文记述了该庙所供神灵以及为保护古庙而封山植树的情况:“滕邑之东北艮六保陈家山古有玉帝、三宵、观音、火德诸圣,庙貌巍峨,每赞古番之胜地,峻岭映廓,拔乎群山之叠翠。弟因羽化住持道士夏高学曾于山中以及围绕墙植樵草林树不计其株,曾于乾隆三十七年经众村公议…未及勒碑,书立木牌…封山碑记,以垂不朽,以壮观瞻。” 碑文中有四至保护范围:“东至南北路(今S245省道店韩路?);南至赶牛路;西至羊栏(今已没入水库中);北至山根(龟头北悬崖下)。” 落款为“住持道人曷云程”。
  由这段碑文我们可以读出大量信息:首先,自清代初年起今岩马水库区域属于当时滕县辖区下的“艮六保”,今冯卯、欧峪、店子等地皆在此内,直到嘉庆年间才改为礼六区,碑文与《滕县志》记载一致;其次,该庙供奉神灵众多,仙、佛同堂,僧、道并列,香火旺盛,应是当地的祭拜祈福中心;第二,该庙立于古铘河东岸,“庙貌巍峨”,群山掩映,绿树环绕,也是古滕地区的一大景观胜地;第四,该碑与前6年即乾隆三十七年闫尚召所撰的《重修白衣观音堂碑》相呼应补充,记述了二百多年前的乾隆年间的一次寺院重修及封山育林的过程,当时由“刘李氏、刘方氏”等当地女性牵头集资重修的观音堂,不但供奉观音佛像,还塑有“眼光菩萨” “送生娘娘”等女性专拜土著神像,香火旺,接地气。重修观音堂时该庙小道士 “云程”尚是“住持道人李尚贯”的徒弟,6年后己接班升为“住持”并在《封山碑》上落款。
  该碑文作者闫尚召,字策轩,号东山、东蒙山人,清代岩马村人,当地尚存其故居,生于雍正四年(1726年),卒于嘉庆年间,清道光版《滕县志》载有其传,记他“经传子史,旁及方技,靡不宄极,尤笃好诗词歌曲……”生前著有《东蒙诗》八卷,词五卷,文赋五卷,当地多有其撰写的碑文,另如水泉龙略龙泉寺碑等……乾隆三十七年闫尚召所撰的碑文辞藻华丽,文采飞扬,多用排比、对仗和典故,然文胜于质,实际记载有用的历史、地理信息并不多:“治东陈家山者,峰突如拳,河环若带,朝岚横锁,直拍蟠龙;夕霁平开,遥朝落凤。风吼潮音之洞,洵哉欲界化城;石攒普陀之岩,展矣尘寰仙地。有观音菩萨一庙,配送生、眼光二神……”倒是晚6年后所立的《封山碑》行文质朴,叙述具体,记录了当年有关该庙的许多情况。另一块嘉庆碑被土石掩埋了底部,但仍能读出上面的碑文,大致记述了嘉庆年间另一次重修三官、火神庙的情况:“尝观先王之治天下也,必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事有专司而后治功成…分而司之者矣。故任其责者,或名之以为官,或称之以为神,此三官与火神…亦知其功德之必不可忘乎。设天而无官,则阴阳愆而风雨不调…陈家山…倾圮,有李志宏、方文化诸公结社积财,慨然修举,使报德之诚相衍勿替……”年代最近的光绪碑被推倒在地上,碑帽、碑座尚存,碑身完整,碑文清晰:“滕之东北有龟山焉,上有白衣观音堂一座,代远年堙,风剥雨蚀,法像倾圮而不整,金壁剥落而无光,乡人目击心伤,以为欲重修而力不给,欲坐视而心不忍。废莫能兴,其将何以肃神祇、壮观瞻、昭兹来许乎?于是竭力重修,广募善信,合众志以成城,聚资以劝事,大兴土木,鸠工庀材,俾庙貌复整,峰峦相映,栋宇增辉,装塑神像,焕然一新,由是人心安而神灵妥兮……”这段碑文,似乎也是说给当代人听的:面对有着数百年香火的古庙遗址被挖成深坑的惨象,再对照当今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的现状,观者可有“目击心伤”的触动进而有所思乎?关于古庙所在的龟山,除光绪碑上提到该名外,清初滕籍进士黄兰森在其《安陵记》(载清道光版《滕县志•艺文志》)一文中也有提及。
  今安陵村位于龟山西北不远处,东与陈山村隔河相邻,前瞰岩马水库,是明清时期滕县世家大族北门里黄家的祖茔所在地。黄兰森的这篇文章,就是记述他和弟弟黄蕙森于清顺治十六年即1659年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前来安陵上坟的游记,文中写道:“登 (安陵村)宝子岭,纵观山川云物,宝子岭下即先祖之兆,岭环之……岭之左曰龟山,其形伏:右曰蛇山,其古庙下瞰岩马水库状驰;前之东曰旗山,如建大旃以旆;西曰鼓山,厥类灵鼍之鼓:一曰驻驾山,世传唐文皇征高句丽驻跸于此……”三百多年前这篇游记文章所记当地山川景物,与今日所见大致不差,只是新建的岩马水库积水淹没了黄家祖茔老林,听黄家后人说前几年千旱时露出了古墓及石碑,尚能认出已倒塌的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黄以元题刻在茔门望柱上的楹联为:“碧嶂青峦奔腾万马又后左旗右鼓大河肯横形胜冠蕃阳山明水秀开茔域:顺亲报国济美三朝岂但乙榜甲科十世连捷文章惊海内子贵孙荣继祖风”,见此直让人有沧海桑田之慨……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