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龙泉寺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77
颗粒名称: 水泉龙泉寺碑记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4
页码: 335-338
摘要: 性池何乐兮益寿延年;普恩补葺兮松补有梃。西方佛爷来临兮于万斯年,七圣有灵兮威震世界三千。寺赖僧兮修辉煌,僧居寺兮诵经忙,莳松竹兮荫青苍,千秋万岁兮僧成活佛以徜徉。
关键词: 石碑 龙泉寺碑

内容

水泉《龙泉寺碑记》现存地点:山亭水泉龙泉寺立碑年代: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距今时间:《()年碑文撰者:邑士张文藻上世纪七十年代原滕县区划调整前,滕境内曾有5座“龙泉寺”,清道光版《滕县志》记载了4座:一在城东一里许(今城区龙泉广场龙泉塔处);二在城东四十里新集:二在龙峪;四在城北二十五里龙山;我后来在岩马水库北侧的店子镇越峰寺古碑上发现该寺过去也曾叫过龙泉寺…… 在这5座“龙泉寺”中,其中三座今已划在了山亭境内:新集,如今已不知是哪:龙峪,大概就是今水泉境内的这座龙泉寺,几年前曾跟一友人去东山里寻访,先经过一个叫化石岭的村子,向南跨过-条河,行到不能开车的地方,再步行继续向南,走进一条南北向的山谷,沿溪水上行,穿过树林小道,到山谷折向西的地方,猛抬头看到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树下有儿栋石头房子组成的院落,院前平地上种了果树,果树林里尚立有两通石碑,西边一块立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碑帽落在旁边,碑上小字碑文漫灭不清,只剩两侧大字刻“不二法门” 之类,似是一副对联;东边石碑相对完整清晰,立于“民国十八年孟夏”(1929年),距今也己八十多年,水泉龙泉寺碑碑文为《龙泉寺碑记》,写得浅白流畅,很有文采,兹录如下:“山势蜿蜒,似龙之盘;水声潺湲,有泉可沿。寺名龙泉,取山水也。飞龙在天,西方佛爷来也;毒龙避地,性已修焉。恭性池大和尚号灵溪,当龙战于野,捻匪北窜而焚烧;及龙见在日,同治初年而补葺。荷锸植松,龙鳞未老,百杖藤柯如童。大雄殿前雕龙画柱;七圣堂内衮龙绣龛。盼龙潜于泉中,烟波荡漾;忍龙挂于寺上,云山苍茫。夫知西方佛祖者,乃豪杰所为,出家者真丈夫之事。传及徒孙普恩,重修禅堂客舍,喜登龙门,鱼池莲塘,香添龙井,云影天光。然龙宫海藏,水流花放,绝胜龙伯国图盖殿。之周之宣王,佛入中国,元之皇庆寺,经重修有倍辉煌矣。功成嘱余文,余略仿赋体以志不朽云。
  爰为之歌曰:寺之泉可濯可浴,寺之山如龙之蟠,寺之花四时鲜如,寺之松青青参天,寺之果蟠桃仙筵,寺之池田田青莲。性池何乐兮益寿延年;普恩补葺兮松补有梃。西方佛爷来临兮于万斯年,七圣有灵兮威震世界三千。又为之歌曰:泉水清兮波生光,绕寺流兮烟茫茫,龙兮龙兮泉中藏,泉兮泉兮龙飞翔。寺赖僧兮修辉煌,僧居寺兮诵经忙,莳松竹兮荫青苍,千秋万岁兮僧成活佛以徜徉。”《滕县志》记载龙略龙泉寺:“始建于元初,皇庆间重修,明成化中僧文诜(shen)再修。山麓回合,石径逶迤,而入中乃开豁,始见僧居,而泉水围绕殿廊丈室周遍乃出。地极幽雅,惜其山不秀耳。教谕赵锪(huo)游龙泉寺诗: 山木桥横野水塘,半临客舍半禅房;我来频扫飞花径,却笑闲僧也解忙。”由此推测,县志中所载的这第三座龙泉寺,应该就是水泉的这座: 对照碑文与县志记载,都提到元朝皇庆年间重修;县志对该寺周围环境的描写,如“山麓回合,石径逶迤,入中乃开豁见僧居,泉水围绕”之类,与我们今天实地见到的环境也类似。只是碑文和县志都没提到寺院旁的那棵银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成为此地风水旺盛的直接证据一一或许那时这棵树还小,不像今天傲然挺立,成为地标。树下有断碑,没能细看,或能找到更多信息……倒是这首《游龙峪题龙泉寺》诗,清新雅致,颇有唐人遗韵,是县志中收录的少有的好诗……枣庄作家协会主席梁华乐先生曾写有《夜宿龙泉寺》一文,记录了他数年前前往该寺寻访九十多岁的心爽老和尚并借宿佛堂的经历,其中有段对话:作家问:佛祖在哪?和尚答:逃荒去了。
  作家:师傅还念经吗?和尚:不念了,早就不念了……这段似有禅机的对话,令我印象深刻,若有所悟:人老增佛性,何须再念经?人活到一定的年纪,还有什么勘不破想不开放不下的呢?如今,心爽老和尚己圆寂多年,我去拍照时己是寺破僧空——听说近年来又修复重续了香火,倘如是,则该“普大喜奔”地点个赞:阿弥陀佛!(该文发表于2014年5月20日《滕州日报》)附:重访水泉龙泉寺2011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第一次摸到水泉镇化石岭村南的龙泉寺, 只见到几栋坍塌的寺庙老屋,两通站立的石碑以及几块倒地的残碑,残龙泉寺旧址水泉龙泉寺远眺阳夕照,阒无人迹,唯有那株古老的银杏树,生意苍翠,挺立山间,成为一个地标...3年后初冬的午后,我又寻到龙泉寺,见到寺院已重新修建起来(如图),利用原有的地基和旧墙,重覆屋顶,再塑金身,香火又起,经声接续,古老的龙泉寺,又焕然一新矣!年仅30岁的东北籍僧人 (法号隆启)带我们参观寺院,说他在滕北龙山住过半年,后一步一头磕头去普陀山(九华山?)出家,两年前才来到水泉龙泉寺遗址,发心起愿,募资化缘,终于修复了龙泉寺,做成这大功德……当随行的几位居士在西殿礼佛时,我抬头 龙泉寺僧A看见佛像两侧经幡顶上站立了两只白鸽,初以为是装饰雕塑,后来看到两只白鸽各自伸头活动,才知确是真的鸽子,通体洁白,在经声佛号中默然静立——亦一奇也!来到院中,看到屋顶上还另有几只鸽子,这才释然…… 我在2014年5月20日《滕州日报》上刊文介绍了立于民国十八年即1924年的《龙泉寺碑》以及这座寺院,这次又细看立于“大清乾隆二十六年” (1761年)的另一通站立石碑,可惜该碑在经历250多年岁月的风化后,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只能认出“龙峪龙泉寺碑文:余无览志书,滕境中龙泉寺有……”等字,后题五言八句诗一首,仅粗略认全末尾四句:“蒲团跌鹿苑,禅板敲龙牙;漫擎临济棒,且吃赵州茶”,作者疑是“闰尚召撰文并诗”。
  在僧人的指点下,这次终于找到了泉源,原来就在寺后南山坡上,长了一片芦苇,芦苇丛中的山石上有泉水流出,下有两块极大的吸水石,泉水流过寺院,又下到谷底,发出哗哗水声,衬托出山的清幽……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