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沙沟重修关帝庙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74
颗粒名称: 薛城沙沟重修关帝庙碑记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4
页码: 323-326
摘要: 滕州境内有条著名的南北大官道,大致与今天的104国道平行。至今,这条古道仍遗留着一些地面以及所经过村庄地名的痕迹,如官路口、官桥、柴胡店、五里坂、七里铺、十里铺、春秋阁等。
关键词: 石碑 关帝庙碑记

内容

薛城沙沟《重修关帝庙碑记》现存地点:薛城沙沟关帝庙村立碑年代:清朝乾隆四十四年即1779年距今时间:239年碑文撰者:邑庠生李璨“关圣帝君”为何方神圣?说这名头你不熟悉,一提“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关羽关云长你就知道了。关羽何时成了“帝君”?他怎么又当了 “武财神”?关公庙为何称“春秋阁”?这就说来话长,总之国人崇拜英雄神话伟人,就把关羽树一一塑成了神;同时由于关羽在打仗砍人之余喜读《春秋》,既明春秋大义,又忠义千秋,故而把他的庙称为“春秋阁”;至于他怎么跟“财神”有了牵连,想来大概跟他后世的老乡一一 “晋商”们的崛起以至富可敌国有关系……滕州境内有条著名的南北大官道,大致与今天的104国道平行。这条大官道连接南、北二京,是明清时期东部地区陆上的一条主要交通干道,同时也是官、商、民、军等人员物资运输的水陆要道,故明朝滕县县令赵邦清所立《官道碑》(今存滕国故城文公台)上写:“滕县系九省通衢,而地势洼下,道路偏陷,遇阴雨过客几乎断行。知县赵邦清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拾月大加修理。自北界河起至南沙沟界牌止,共修理过官道壹百叁拾里。”至今,这条古道仍遗留着一些地面以及所经过村庄地名的痕迹,如官路口、官桥、柴胡店、五里坂、七里铺、十里铺、春秋阁等。其中,与“武财神”关羽相关的地名就有三处,分别是滕州城里东门外的春秋阁小区、柴胡店镇官路口村的春秋阁、薛城区沙沟镇北侧的关帝庙村。盖是因为商旅过客行人出门在外,祈求神灵佑护,特别是晋商“汇通天下” 之后,更是把山西籍的“关帝爷”的庙宇沿驿道商路建到了全国……沙沟在历史上曾属于滕县管辖,其北侧的关帝庙村路东,至今尚有薛城沙沟关帝庙一座关帝庙,内塑关羽立像,庙貌俨然,香火依旧。殿前立有一通清朝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石碑,为《重修关帝庙碑记》,碑文依稀可见,上刻“万世流芳”四个大字,右侧草书碑文,左侧为“会首”捐施名单。碑文为:“东里大夫云:人道迩,神道远,明乎氏义之当务,而鬼神宜敬而远也。虽然,神道设教,古圣王所以觉世牖民……沙沟营北三里许兴龙山前建一草堂,塑关帝像,不知防(fang) 于何年,而心贯曰月,气满乾坤,自应隆庙内塑像关帝庙碑其享于春秋,感其德于陟降,以为千古炯鑑。迨乎康熙十四年,岁月既久,景色荒芜,实不堪以棲神,所蒙沙沟营守府所会张总爷莅任兹土,憩息于此,目睹心伤,慨然助重修之志焉。因鸠工督理,易草堂为瓦殿,建楼台为神阁,庙貌焕然,洵为一将胜筑。迄今星霜岁历,风雨飘剥,仰观俯察间流连感喟者久之。曾有诗云:苔痕生壁绿、日色晒窗红,二语颇得写景之妙,然其所感者深矣。住持皇恩钦赐戒衲、僧同仑急于重建,以继前徽,不意功未峻而圆寂,幸其徒戒衲、僧沙明清净恬淡,勤于修造,有志勤禅师风。但物料人工所费烦多,有非独力所能胜者,又得各大善士..输资财以勧其成。于是大殿重修,山门更新,复铺台于殿前,修亭于碑上,巍巍焕焕,规模一新……”由此碑文可知,沙沟骚道旁的这座关帝庙,不知始建于何时,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由时任沙沟营守备的张姓官员整修一次,百年后到了乾隆年间又由该寺院僧人重修,并立此碑纪念。
  清朝道光版《滕县志•职官表》对沙沟营制的介绍甚详:“沙沟营,在沙沟镇,(明)嘉靖间始设巡检,万历十三年(1585年)杨家林贼劫鞘贡,山东巡抚李奏裁巡检,安守备营,拨标下济兵3〇〇守御沙沟,防护漕运。(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添设把总,分驻滕县城。康熙七年(1668年)奉文陆续裁汰马步战守兵66名……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添马守兵25名,共马守兵259(名)……”至于那位张姓官员,亦从该县志中查到:“张所会,济南府历城人,由行伍升广西镇安营守备”,可知张所会任职沙沟时,手下竟有驻军二百多人,真是一处不小的兵营了!今沙沟镇驻地东侧有一片古代建筑遗址,想来就是当年张所会“总爷”所住过的军营了……该碑左侧落有“会首”人员名单,第一行1〇人中有姬姓5人,另有张、彭、李等姓。2016年春天我们滕州电视台《诗路滕州》摄制组前往关帝庙实地拍摄时,采访到自小就住在庙东旁的王广政老人,王大爷己88岁高龄,平时就由他看护该庙,并掌管庙门钥匙,他向我们介绍了这条古官路的过去,深邃的目光越过摄像机镜头,盯着庙旁依然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古官道说;“过去哪有不供奉关二爷的?关二爷能保平安……” 又:今薛城区临城街天主教堂附近的南北街仍是当年老官路原址,临城街小学校院即是当年“临城驿”旧址。那条古街仍保存着一些旧貌及老建筑,街南头尚存有一座古代石桥,至今沿用,桥头北侧路西立有一通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重修秦桥碑记》石碑,可惜己残,拼接后碑面被涂成黑色,只能认出碑首大字及落款年代,其他碑文皆被涂抹难以辨认。据附近居民说,该石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即立此碑为记),碑上原有六百余字,如今只能认出碑首“皇清重修秦桥碑记”8个篆字,现场采访 以及“龙飞康熙五十二年” ‘‘邑之南□西七十”等几个小字,见证古官道上“临城驿”的存在……清道光版《滕县志•建置》记载:“临城驿,在城南七十里,洪武二年(1369年)知州薛元义建;永乐十三年(1415年)知县周贲重修;正德七年〔1512年)流贼焚毁殆尽,i"一年(1516年)委峄县主薄王弼重建。皇华堂五间,东西列廊房二十间,退厅五间……外为马房百间,驿丞二人,明末废。”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