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庄唐太尉徐公墓志之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68
颗粒名称: 羊庄唐太尉徐公墓志之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3
页码: 298-300
摘要: 羊庄《唐太尉徐公墓志之碑》现存地点:羊庄镇白杭村立碑年代:金明昌四年即1193年距今时间:825年碑文撰者:乡贡进士、学正路藻撰脍炙人口的《隋唐演义》中的大英雄徐茂公埋在滕州。
关键词: 石碑 徐公墓志

内容

羊庄《唐太尉徐公墓志之碑》现存地点:羊庄镇白杭村立碑年代:金明昌四年即1193年距今时间:825年碑文撰者:乡贡进士、学正路藻撰脍炙人口的《隋唐演义》中的大英雄徐茂公埋在滕州?羊庄的一块石碑竟然跟唐朝一起重大宫廷事件有关联?这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全都铭刻在羊庄镇白杭村南的一块古碑上!春天的薛河干枯见底,然而两岸麦草青青,春色渐浓。我穿过羊庄土城村昌虑故城遗址,登到陶山顶上,举目四望,山川寂寥,薛河蜿蜒,古老的羊庄盆地笼罩在一片初春的暮色中……来到陶山东侧的白杭村前,麦地刚浇过返青水,麦苗儿喝足了春水正郁郁葱葱,水沟里露出许多被冲刷出的残陶瓦片,我去拣了一些,大多是绳纹土陶和原始白瓷,竟还有人的朽骨露出再一抬头,一通石碑矗立在眼前:这就是《隋唐演义》中大名鼎鼎的“徐茂公”李勣墓碑了,金代徐茂公十九代孙徐琳所立,距今己有八百多年!徐茂公(594〜669),即李勣,唐朝开国功臣,曾任宰相,本姓徐,名世勣,字茂公(亦作懋功),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勣,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勣,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历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深得皇帝信任和倚重,被朝廷倚为长城。这么一位唐朝宰相,老家又不在这里,如何埋到了羊庄?这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清道光版《滕县志•古迹》载:唐李世勣墓,在东南六十里赵家庄。《通志》云:“在曹州西北四十里,其后子孙迁葬于滕。”按金明昌徐太尉墓碑云:“世勣陪葬昭陵,武后时,子(应是孙)敬业举兵,覆,宗掘公墓而暴其骨。敬业败,携家奔润州,将入海,阻风遗山江中。有散于东海昌虑者,即其地而家焉。中宗反正,诏复勣官,葺完茔塚。至是子孙迁于昌虑之石楼焉,于唐书合。”《通志》谓在曹州者,其先塚也。
  原来,徐茂公的迁葬,是受到唐朝历史上一起重大事件的牵扯,也就是骆宾王撰写那篇著名的《讨武瞾檄》的“造反”事件:李勣的孙子李敬业与两个兄弟因受赃贬官,在扬州与同遭贬的唐之奇、骆宾王等人打着“反武复唐”的旗号起兵造反,骆宾王更是在“檄文”中留下“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的名句,然而终属“秀才造反”,旋即被武后派兵剿灭。事败后武则天下诏追削李敬业祖、父官爵并刨坟斫棺,复本姓徐氏,连累徐茂公迁葬他乡,子孙竟流落到滕地羊庄……羊庄当地则传说:徐茂公受其孙子造反连累被掘墓鞭尸,武后还不解恨,又命将其尸骨抛入东海,当差官携尸骨途经东海郡昌虑(今羊庄土城村)时,或是偷懒,或是因徐公曾任东海郡主,百姓感恩祭奠,遂将尸骨弃于昌虑城东薛河北岸……如今,金代所立的墓碑文字早已漫灭不清,只能认出碑顶部所刻“唐太尉徐公墓志之碑”九个篆书大字。好在清道光版《滕县志》“卷十三•艺文补”中收录了《唐太尉英公碑》文,虽有缺漏,但仍能读出原文大意:“公本讳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也。后避太宗偏讳,止名動。年十七遭隋 碑文局部大业乱,从翟让,附李密。武德二年(619年)密归朝廷,诏封莱国公,赐姓,附宗正属籍,改舒国公,相太宗、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卒,年八十六,赠太尉,谥贞武,陪葬昭陵。见《唐书本传》。其后武后立,唐子孙诛戮殆尽,而公之孙敬业因民不忍起兵,覆,宗至掘公之冢而暴其骨,悲夫……而后子孙昌盛蕃衍。至开元二十年(732年)见永乐寺碑,有徐处、徐文、徐伟。(后周)显德二年(955年)于陶山立碑,有徐霸。尔时徐氏田畴相接,邸第相连,举村之土半徐之有。以土地狭而族大,所居渐分……” 碑文中写到羊庄徐氏墓地“抱犊之峰耸于东,昌虑之城峙于西,长桥导其前,石楼控其后,可谓形势之美者矣”。八百年后我再去寻访,坟头埋没于田野,古城堙没于村庄,长桥淹没于薛河,石楼隐没于岁月…… 《滕县志》里收有吕信《过英公墓》一诗,读来令人感慨:人生重节义,当如金石固;奈何事魏身,又问投唐路?徐勣归秦王,汗马功勋树;封爵为国公,赐姓天潢附敬业讨罪檄,盖愆人起慕;可怜休戚臣,落在佞谀数;偶过昌虑城,来至英公墓;剔藓看残碑,我为后世懼。
  羊庄徐悉公碑正(南)面 羊庄《唐太尉徐公墓志铭》拓片(该文发表于2014年12月23日《膝州日报》)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