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重修牧仙山泰山行宫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61
颗粒名称: 滨湖重修牧仙山泰山行宫碑记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4
页码: 265-268
摘要: 我小时也听大人说过为给家人治病去泰山磕头烧香的事,登一阶台级磕一个头,十八里上山路,够虔诚的了……清朝山东人王士稹在其史料随笔《池北偶谈》中记载了一则泰山老奶奶“显灵”的事例:清朝顺治十年有曲阜年仅10岁的孔姓孝子为母病“还愿”,从泰山顶跳下被一朵祥云接住平安落地,正行于山下的泰安知州亲眼目睹后“大嗟异,以乘舆载之送归” 一一由此可见这种信仰在鲁南的民间基础。
关键词: 石碑 泰山行宫碑

内容

滨湖《重修牧仙山泰山行宫碑记》现存地点:滨湖镇三山村牧仙山南麓立碑年代:清朝乾隆六年即1741年距今时间:277年碑文撰者:邑庠员李在湄鲁南一带,至今有“泰山老奶奶”崇拜的习俗,比如某个孩童或青年爬山摔倒了,别人就会玩笑说“你是泰山童子呀,小心泰山老奶奶把你收了去……”我小时也听大人说过为给家人治病去泰山磕头烧香的事,登一阶台级磕一个头,十八里上山路,够虔诚的了……清朝山东人王士稹在其史料随笔《池北偶谈》中记载了一则泰山老奶奶“显灵”的事例:清朝顺治十年有曲阜年仅10岁的孔姓孝子为母病 “还愿”,从泰山顶跳下被一朵祥云接住平安落地,正行于山下的泰安知州亲眼目睹后“大嗟异,以乘舆载之送归” 一一由此可见这种信仰在鲁南的民间基础。
  滕州在泰山正南一百多公里处,境内也有几处泰山奶奶庙,官名叫 “碧霞元君祠”或“泰山行宫”。
  其中,今滨湖镇三山村北牧仙山至今存有一处古代庙址,山坡上尚有山门一座,建筑废墟一片,山顶石楼数间(已坍塌),石碑四通。另还有山洞古庙大殿遗址牧仙山古屈一处,洞侧有元代摩崖石刻,内容为《上一圆觉禅庵记》,写得很有意思:“夫欲住此庵者,或一方僧徒弟、僧戒德,此处并彼处有勤迹者方许住持,却不得失减常住田土、什物、斛粟等物;但有失减者,即请退之。如是有勤迹增余者在行;住持若失减者,永不得住持;凭耆年人并诸山师德凭专举保者。下庵井一孔。”落款为“至正元年秋八月一日”。查元朝至正元年为公元1341年,是这片建筑遗址中见到的最早的文字石刻了,主要是以这种摩崖石刻的形式要求来此住持的寺院领导“必须确保该寺固定资产保值和增值”!从这段文字记述看,该建筑在七百年前或是佛教的尼姑庵。
  倒塌的山门前立有清朝同治十一年 (1872年)《重修泰山行宫碑记》:“夫所谓牧仙山者,其姓字不传,亦不知其何所指…旧有碧霞元君庙焉……”另有两块躺倒的圆顶石碑,一块是清朝康熙戊戌年牧仙山元代摩崖石刻(1718年)“岳岱钟灵”碑;一块是某朝壬午年“泰山行宫之记”碑,碑文题目均是《重修泰山行宫碑记》,由此可知到了三百年前的清朝时,这里己经改成了道教的泰山奶奶庙…… 山门后建筑遗址处立有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牧仙山泰山行宫碑记》碑,圭形,碑文较长且文字保存良好,基本能全文识读:“尝闻逝川拯溺,创建头陀于鄂州,俗眼见像,重修净慈寺于南屏,不生不灭,禅机沦于有…疑于非是。
  牧仙山泰山行宫石碑 况九埏月咬,海15被雨露之光;四野春回,男妇沐乐利之福,能不冰心一片生光…丹韹再施,快覩辉煌于月殿也哉。牧山祀碧霞元君,创建不详于何代,重修惟记于盛明。云旙普驻天鐸于山水之清幽,人心爱戴共奉于… 泰岱为常祀之宫,同青帝以布令牧岭为行在,所设如娲皇之补天尔万。东望绎峰,西连凫山,岗陵相斜,悬崖陡壁峭拔之势弥盛。古洞清潜幽邃之景,奚窥晴岚圻圻,殿庑嶙峋之斐…尘烟俱飞,有青松白云之葱郁,无风鬃雾鬣之涨滥。云堂栉比,精舍星罗,名公钜儒,分席…下笔如春涛之湧;眇志临云,落纸有千仞之崎。无奈风流云散,世阅川移,住持久虚,石径…栋折瓦摧,风泣月露,猿咽泉悲,桐花落尽,柏子烧残,溪壑改观,草木凄其,今有禅僧xx…金钱布地,善士李维纯结社储资,幸而铜陵悉启鸠滨湖牧仙山碑工,和风之辰告竣,蜩鸣之会,栋宇巍…黼座庄严凝碧,以鎏金苍岩翠壑,四辟折而偎倚,清泉白沙方塘护以横槛,钟鼓复振于…于先人,则三德六行庇佑无殊于陵谷;五风十雨迎祥浑同于渊泉矣。谨记。龙飞乾隆六年岁次辛酉春正月上元日立。住持僧人奉礼部……”该碑文主要记述了清朝乾隆年间,该寺某住持僧连同当地善士李维纯化缘集资重修祠庙的过程及经历,语句多用四、六骈体,写得文采斐然。该碑文中也提到“碧霞元君祠创建不详于何代,重修惟记于盛明”,碑文描绘当地风景说:“东望峄峰,西连凫山,岗陵相斗,悬崖陡壁峭拔之势弥盛,古洞清潜幽邃之景,奚窥晴岚圻圻,殿庑嶙峋之斐……”碑文中亦提到寺院修复前的惨状:“栋折瓦摧,风泣月露,猿咽泉悲,桐花落尽,柏子烧残,溪壑改观,草木凄其……”由此可以想见这片建筑当年的规模。碑文落款“龙飞乾隆六年岁次辛酉春正月上元日立。住持僧人奉礼部……”可知该寺院也是经过上级官方批准的…… 古碑局部牧仙山地处滕境西北角,北与邹城交界,背临凫山,前瞰微湖,独特的地理环境在这里形成“三山夹一井”的景观,“三山”之名或许也由此而来,当地至今仍流传着“铜井、御碑、铁板桥;石鼓、石锣、石凤凰;古柏、古祠,牧山洞”的说法,罗列出了此地有代表性的景观,其中“古柏、古祠,牧山洞”,应该就是指这片祠庙建筑了,只是如今除了石洞还在,古祠已然废弃,古碑行将漫灭,古柏早己烧尽,古迹已成废墟...三山村一带古迹众多,除村北的这座“泰山行宫”外,村中的一座石桥上竟然砌着旧时出土的汉画像石;牧仙山另还有“伏羲女娲滚磨成亲” 的传说,附近也确实分布着多座伏羲庙、人祖庙以及爷娘庙;牧仙山前的古井里还出土过文物..(该文发表于2014年7月8日《滕州日报》)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