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刘宗海先生墓志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60
颗粒名称: 滨湖刘宗海先生墓志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4
页码: 261-264
摘要: 滨湖刘宗海先生墓志碑现存地点:滕西滨湖镇宋村南刘氏祖茔立碑年代:清朝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距今时间:177年碑文撰者: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受业愚表侄王东槐顿首拜撰文2013年3月2号,农历正月十二,我前往滕西寻访王东槐遗迹。
关键词: 石碑 刘宗海 墓志碑

内容

滨湖刘宗海先生墓志碑现存地点:滕西滨湖镇宋村南刘氏祖茔立碑年代:清朝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距今时间:177年碑文撰者: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受业愚表侄王东槐顿首拜撰文2013年3月2号,农历正月十二,我前往滕西寻访王东槐遗迹。那一天收获颇丰,先是在滨湖宋村及邱村之间一片树林中顺利找到刘宗海墓碑(如图);之后又继续向西找到盖村王氏祖茔,挨块墓碑翻看,见到许多王氏先祖的新、旧墓碑以及王东槐之父王增韵的墓碑,但未见最有名的王东槐墓碑;由望庄折向南沿济微路抵达王晁,在后王晁路东见到孔氏茔地的几通墓碑;于前王晁路南看了挺有规模的胡氏墓园;然后向东折回级索方向,前往北杨楼村口找到躺在地上的王东槐外祖父杨彬“御赐碑”;最后路过级索H中看了校园内的“龙堳堆”遗址。
  刘有源,字宗海,滕刘宗海墓志碑西大刘庄人,清朝嘉庆丙子年(嘉庆二H年,1816年)考取举人,后在乡设馆授徒,“及门之士邹、峄、鱼、沛间,表表庠序百数十人,登科第者肩相属也”,其中就有考取进士的王东槐。刘宗海享年六十九岁而卒后,王东槐亲自为其师撰写了《宗海刘先生墓表》以及《祭宗海刘先生文》,深表哀悼怀念之情,该两文皆收录于《王文直公遗集》(卷五)中。
  今滕西滨湖镇宋村东南有片杨树林,位于宋村与邱村之间东西路的路北,是大刘庄刘氏祖茔,刘宗海墓及墓碑至今尚存在那里。墓碑面西,高近两米,碑文落款年代为“大清道光二H年岁次辛丑冬十月谷旦(1841年)”,距今己有170多年。碑上部有“宗海刘先生墓表”七字篆额,书写者是“乙未举人、受业孔广珪顿首拜篆额”;碑文楷字工整,字迹清晰,书写者是“廪膳生员、受业郭鑫顿首拜书丹”;撰文是“赐同进士出身、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受业愚表侄王东槐顿首拜撰文”,介绍了刘宗海家世出身:“今上御极之元,诏天下郡县举孝廉方正,邑人氏以宗海刘先生应诏……先生讳有源,姓刘氏,宗海其字,滕著姓也。先世兵部公宏绪,仕明,以节显……先生醇厚质重,刻厉好学,初入塾穆然若不慧者,及覆所习,英敏异常……”今滕州西部有几个大、小刘庄村,分属大坞、滨湖镇,相距都不太远,不知一百多年前的刘宗海老先生到底是哪个村的。我曾去过今济微路边原属望塚乡的大刘庄村(今属滨湖镇),还在该村我刘姓同学家里住过一夜,去年又去那里吊唁我那同学的父亲,不知刘宗海先生是否是我那同学的先祖……今刘姓在滕西一带是大姓,传有家谱,似乎还有祠堂,待以后打听一下大坞刘氏族人跟刘宗海先生有无关系……另:王氏族人所编《王东槐传》碑文局部一书中,其中“年谱”部分“道光十九年(1839年)38岁”条下,记“是年,塾师刘有源先生卒,享年六十有九。作《祭宗海刘先生文》,是为纪念” 一句有错。按王东槐在《墓表》碑文中所写“忆自壬午春,东槐偕群从执经先生门,饫闻道德之论,十八载于兹”,此“壬午”应为道光二年 (1822年)岁次壬午,从道光二年起过去18年,应该到了道光二H■•—年,而不是“道光十九年”,况且《墓表》碑文落款时间为道光二H■"一年冬,与该推算时间相符一致,可见刘宗海死于道光二十一年,而不是《年谱》 中所写的“道光十九年”。除《墓表》碑文外,王东槐还写了另一篇《祭宗海刘先生文》,四字骈体,文中亦有时间记载可推算,如“弹指春风,廿载于兹……” “(壬)午(道光二年,1822年)岁相从,洎(丁)亥(道光七年,1827年)六期,后稍睽别,作客羁棲..(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岁北征,秋风远辞……明年(道光十八年)计偕,笺问履綦…… 还读我书,正资考稽,师览而笑,达观如伊”……推算下来该文也不是写于道光十九年,而是写于道光二十三年。
  附:《王文直公遗集》简介有盖村王氏族人王泰立先生送我一套 (四本)《王文直公遗集》影印本(如图),甚是意外,亦很高兴,赶紧翻看,急切拜读吾邑先贤王东槐先生的文章诗词,再由文及人,意欲了解这位前清“清绶中议大夫王文直公”的生平事迹及文笔性格-- 王东槐文集全书共四卷,刊于“光绪辛已年仲秋”即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前附朝廷公文数通,计有:1、 同治九年(1870)二月初七日“上谕”;2、 御赐碑文;3、 《国史•忠义传•王东槐》;4、 山东巡抚丁宝桢为王东槐奏请谥号、建专祠折;5、 吏部尚书万青黎撰《王文直公神道碑铭》;6、 台侍生宗稷辰撰《王文直公墓表》;7、 咸丰六年(1856)郑晓如撰《王公文稿序》;8、 同治六年(1867)阎敬铭撰《王荫之先生遗文序》;9、 同治十三年(1874)直隶总督李鸿章撰《王文直公遗集序》;10、 光绪元年(1875)杨庆麟撰《序》;11、 光绪戊寅(四年,1878)馆台侍生沈葆桢撰《叙》。
  正文共收有王东槐生前所著文章61篇、诗59首。其文章分为奏议6篇、序跋13篇、寿序31篇、墓志祭文11篇;五言诗16首、七言诗43首。卷后附有跋文四篇:1、 馆后学赵佑宸光绪七年(1881)跋;2、 乡后学朱昌霖识;3、 同里后学张尚鼎光绪六年(1880)附识;4、 孔昭昀撰《书王文直公文集后》。
  之前,曾前往西集镇驻地寻访到王东槐所撰文的《龙河精舍记》碑,抄读碑文,领略了王氏的笔法文风:‘‘龙河发源巨梁山,蜿蜓曲折,环峰而下,经寺门汇于薛。时当山涨爆发,飞龙螭吼,蛟鼋轰雷,激电顷刻万状,曲江涛不是过也。又或芳草被岸,烟柳拂堤,三五钓童,时垂轮晴波间,桃花片片,与鱼沫相上下,仙源境界仿佛似之。洎乎木草脱,寒流清,月明而沙白,天高而潭虚,宵分罢读,听断水冲石子淙淙然,若鸣琴戛玉,更令人起尘外想……”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