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台华世奎生允之墓表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49
颗粒名称: 文公台华世奎生允之墓表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7
页码: 201-207
摘要: 文公台华世奎《生允之墓表》碑现存地点:姜屯镇滕国故城文公台碑廊立碑年代:民国年间距今时间:80年碑文撰者:同邑高熙喆表;天津华世奎书2014年底,跟从两位热心文化的领导,到滕州档案局库房,见到了几件“镇馆”的“宝贝”。
关键词: 石碑 华世奎碑

内容

文公台华世奎《生允之墓表》碑现存地点:姜屯镇滕国故城文公台碑廊立碑年代:民国年间距今时间:80年碑文撰者:同邑高熙喆表;天津华世奎书2014年底,跟从两位热心文化的领导,到滕州档案局库房,见到了几件“镇馆”的“宝贝”,其中有民国年间滕西李店生氏兄弟倡修的《续滕县志》木刻原板(还剩160余块)、生氏所购华世奎书《孝经》石刻若干块,终于一睹真容,殊为难得!这些印证古滕历史的珍贵文物是何时收藏?又是怎么得来的?然而我知道与这两宗物品相关的,还有今存于滕国故城文公台碑廊内的《生允之墓表》碑。
  滕州档案局藏华世奎书《孝经》刻石华世奎书生裕性墓表碑该碑现立于文公台碑廊西南角,高2.2米,宽0.9米,竖排15列碑文,标准的正楷“华体”字,由前清滕籍翰林、也是《续滕县志》的主编高熙喆撰文,记述了生克中(字允之)的生平性格:“允之,余暮年友也。余性褊急,然与允之游,怡怡然不知矜情躁气之何往也,貌磬折心亦如之。一邑之人识与不识,皆知其为长者……” 时年已过八旬的高翰林,在碑文中对生氏每以弟、友称之,表达了深切的怀念、惋惜之情,读来令人感怀。1989年版《滕县志•人物传》 介绍了生氏兄弟:“生克中(1873—1934),字允之,滕县姜屯镇李店村人。自幼热爱读书,每次府县会试均名列前茅。废科举后,继承祖业熬制膏药,正骨治病,后全力编修县志,经过三年努力,编成《滕县续志稿》四卷……1934年农历六月初三日病逝。”生克中逝后,其三弟生克昭 “嘱余(高熙喆)为表墓之文,兄弟携余文不远千里,丐北方之生克中墓碑 --SsftAI释了华书的由来:生克中去世后,生克昭(1893—1975)接过了长兄未竟的修志事业,于1938年“滕县兵燹” 后搜求到生克中县志遗稿,又补写《金石志》一卷,前往江浙、京津地区,请名家校阅审稿,历时十余年,终于抗战中售卖自家田地祖产自费刻印出版了《续滕县志》五卷,共印书60部。
  2014年春天,我在城西鲁寨物资交流会旧书地摊上,买到了一套由华世奎题写书名、高熙喆翰林主编、“辛已(民国卅年即1941年)秋八月刊于法源寺”的木刻影印版《续滕县志》一套五卷(滕州档案馆所藏的160余块木雕刻板即是该书的最初原版),同时又找到书摊老板家里,亦买到生克中原撰《滕县续志稿》铅印版影印本四卷,以及高熙喆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所编《滕县乡土志》单行本,至此,终于凑全了刊印于民国年间的几部滕县旧志!至于该碑以及《续滕县志》书名的书写者,高翰林所提到的“北方之善书者”,就是民国年间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华世奎。华世奎(1863—1941),字启臣,号璧臣,祖籍江苏无锡,后迁天津,曾任八旗官学教习,官拜三品衔军机领班、内阁丞,是清朝赏加二品顶戴的大臣,官高爵显,同时又为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真、草、隶、篆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是其楷书,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气魄雄伟,功力甚厚,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曾手书“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一米见方,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今在滕州所见到的他的书迹,均是标准的正楷“华体”字,法度谨严,庄重大方,一丝不苟,确有馆阁气象!滕州档案馆所藏的《孝经》石刻也己不全,其中一石刻有华世奎亲笔提款,叙述了该石刻之由来:“滕县生君克昭,世业诗书,家传孝友。曩者两度跋涉远来,为其父若兄乞书表墓之文,今又嘱书《孝经》一通,镌之祠壁,以教其家,更将付之影印,作为仿式以饷后之学者……故乐为之书,书竟谨缀数语于后。世奎又识。”这就说清了今文公台碑廊所立《生允之墓表》以及该《孝经》书法的由来,由此也可看出滕人生克昭跟天津大书法家华老先生不一般的关系……然而据档案馆工作人员说,该《孝经》石刻收集于滕州东郭某村某户,原本“镌之祠壁”应当保存在滕西李店村生氏家祠的《孝经》石刻,如何流落到了滕东的东郭?不但如此,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生允之墓表》 石碑,据说也有两块,今存文公台的一块原出土于滕州火车站南的三孔桥下,1992年才被运到文公台保存,那么另一块在哪?为什么会有两块? 会不会是华文中所说的生克昭父亲墓碑的误传?对此我曾多次向生氏后人打听,也大多语焉不详,留下了好些疑问和谜团,有待知情者考之一一(该文发表于2015年1月9日《滕州日报》)附:滕西《生氏族谱》简介今滕州城区西南“滕国故城”文公台碑廊内存有一通《生允之墓表》碑,墓主为滕西李店村人生克中(1873—1934,字允之)。该碑文为滕籍前清翰林高熙喆(字仲碱jian)撰述,民国年间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书丹,是碑廊内最有书法价值的石碑。据现存滕州档案馆的华世奎书《孝经》石刻题款书:“滕县生君克昭,世业诗书,家传孝友,曩者两度跋涉远来,为其父、若兄乞书表墓之文”……提到生克中之弟生克昭(1893—1975)曾前往天津请托华世奎“为其父、若兄乞书表墓之文”,说明华世奎曾为生家书写了两块墓碑,现存文公台的生允之 (克中)墓碑即是其中一块;另一块是其父生裕性墓碑,现存生克昭独子 生氏族谱生昌平家中(滕州城里书院街附近),后被生昌平砌入自家屋墙内保护……得知这一信息后,我请生昌平先生的孙媳、我的同事马静霜女士向她夫家打听有关情况,马静霜女士给我找来《生氏族谱》(1991年版) 一书,藉此得以了解滕西生氏的家族以及行医情况一一《生氏族谱》共六卷,由华世奎题签;第一卷收录谱序、凡例、家祠图、祖茔图等;第二卷至第五卷为世系图;第六卷收录旌表文(宸章)、人物传、节烈传、墓表、碑文等。
  第一卷开篇收有5篇序文,分别是:1、 清朝乾隆二十六年辛已(1761年)生作宾(十一世)《初修序》;2、 清朝咸丰四年甲寅(1854年)生文馨(十四世)《重修序》;3、 民国十年辛酉(1921年)生克中(十七世)《三修序》;4、 民国十七年戊辰(1928年)生克中《三修又序》;5、 1991年辛未生继广(二十世)《四修序》。
  由这5篇序文可知,《生氏族谱》始修于清朝乾隆年间,《一修序》 提到:“滕之有生氏,始于明初,积于今四百年矣……”《世系图》记生氏一世祖为:“生牢:原籍无考,明初著籍滕县,家于城西望冢,葬望冢祖茔……”之前无谱,直到“乾隆(六年即1741年)辛酉余族人乃碑乎祖茔之西南隅,略刻世代于其上 ”生作宾在此基础上编成一修谱。
  9◦多年以后,到了咸丰年间,生文馨重修家谱:“是岁吾重修《生氏族谱》既成,吾览之不禁恻恻然有动于中焉……”又过了一个甲子60多年以后,清朝灭亡,进入民国,生氏第十七世孙生克中又续修家谱,是为三修。经历过改朝换代和民主启蒙的生克中对当时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忧虑:“吾因之有所感矣:方今寰球之上立国者以万计,我中国以回、汉、满、蒙、藏五族所结合,易君主而为民国,去专制而行共和…… 其说既美矣,而卒无一能行者。以故六、七年来南、北未能统一,近则外蒙独立,战争之祸又起,加以地方水、旱、盗贼之灾害,当局者竟坐视而无可如何……” 身在民国的生克中感时伤世,之所以在国家患难之际三修族谱,表明他的动机是:“值此大局岌岌之际,而吾谱之续辑于是乎成,故为是言,愿以亲睦为吾族人劝! ”民国十年即1921年冬天生克中续修完成四卷族谱后并没能印出,而是过了7年后才“独出财力,倩本县文茂斋印书馆石印五十部以便分颁,而终不向族人告一钱!前此所未有也”!生克中在《三修序》言中这些剖白心迹的话语,与他一生的作为是相符的,他在独自出资编印出《生氏族谱》后,又编撰出《滕县续志稿》四卷,并影响、带动他的胞弟生克昭继承其修志事业,在生克中去世后,生克昭远赴北京,将长兄遗著连同自己编著的《滕县金石志》一卷合成《续滕县志》五卷,于1944年(甲申)在北京法源寺自费刻印出版60部,生克昭为此卖地五十亩并赔上其他家产……生氏兄弟自费编印《滕县志》以及为滕县城捐款修城墙的义举,一直在滕地传为美谈,兄弟二人列入1989年版《滕县志•人物传》! 《生氏族谱》最近一次重修(四修)于1991年,由李店村生氏第二十世生继广先生牵头并作序,序文中提到已年逾古稀的生克俊“由浙返里,倡导修谱事宜,阖族欣然应之”……并得到身居台湾的生昌喜、生肇森、生继琛等族人的“鼎力奉资”,表明滕西生氏经过几百年蕃衍,已“分居于几个省、市”……民国年间生克中三修《生氏族谱》后,1936年(丙子)生克昭借北上京津刻印《滕县志》之机,请了华世奎为乃兄遗著题写谱名,同时请天津画家缪炳泽绘制了《滕县生氏家祠图》(家祠位于望冢,始建于清朝咸丰初年,咸丰二年即1852年生文馨写有《生氏创修家祠碑记》),又重新刻印该谱,注明“丙子季冬十七世孙克昭椠(qian)藏”,因此该谱内的“家祠图”和多幅“祖茔图”绘制十分精细美观,具有美术价值。
  《生氏家谱》自第一卷至第五卷载有滕西生氏详细“世系图”,采用“欧式”横排编写体例,记录了自一世始迁祖生牢一直到当今二十一世(代) 生氏男丁的名、字及排列顺序。其中十三世之前辈分用字不很统一,自第十四世生文敏自望冢迁居前李(家)店村以后,李店生文敏一支辈分用字渐趋统一,十四至二十一世辈分用字为:‘‘文-保-裕-克-昌-昭(肇、兆)-茂(继)_嘉”……《生氏家谱》第六卷主要是人物传,计收有明、清旌表圣旨3道;生氏人物(男)传20篇;节烈(女)传9篇;墓表碑文11篇;附文等。3道圣旨分别封赠明朝嘉靖年间“正七品职生”生大贤父生汉为“文林郎”、母苏氏为“孺人”;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至圣庙原任知印” 生崇元祖父生雨、父生玉玺为“文林郎”,祖母冯氏、母陈氏为“太孺人”。
  “人物传、节烈传”共记载生氏族人30余人,其中有生氏“济生堂” 药铺创始人生作梅;有李店始迁祖生文敏;有二修族谱的生文馨;有三修族谱的生克中等。有些人物,与当时的社会历史事件相关联,如生保兹为避咸丰十一年(1861年)捻乱曾带家人去阎村寨躲避;生保先曾在家乡望冢拉起一千余人的队伍(团练)抵抗捻军;“四烈妇传”记载“淮之捻于清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九日窜入滕境…当是时一邑之内男女老弱同罗兵燹,其临难捐躯者不可计数”,其中就有生家妇女4人;生裕恭在民国十一年 (1922年)任望冢十二区保卫团(民团)队长时去东山里剿匪,在薄山头被伏击战死;已考取府县第二名、立志科举的生克中却赶上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皇帝取消科考,他于民国七年(1918年)“举家移城里于七鸾(diao)弯购宅一区,与太史高仲碱先生熙喆对门而居…十三年(1924年) 太史倡修城垣余与焉;十五年(1926年)续修县志余亦虱其间…明年(1927年)九月十三日余父弃养,时南、北军方交战于萧、砀之间”……墓表碑文中有明代3篇,清代3篇,民国5篇,撰者有明朝“兖州府儒学庠生张进德”,清朝“岁贡生安邱县训导甘重福”“廪贡生杨四勋” “诰授奉政大夫升用同知分省补用知州陈颐年”“廪贡生候选州判魏振杰”,另有民国乡贤“高翰林’’为生克昭嗣父生裕性、生父生裕恂所撰的两篇。
  关于对生氏行医的记载,“人物传”中提到生作梅“善接骨术,常合药以疗人,跌扑损伤而最验者,惟骨药一方,随其所患,施以手法,加以药力,能使所伤之筋骨仍复于旧”……生作梅重孙生文敏“先世家滕之望冢,至公始居前李家店…晚精医药,囊多良剂”……《生氏族谱》目前已经四修,清代乾隆年间一修、咸丰年间二修古版是否存世不得而见。今又见到1928年生克中所印、1936年生克昭所印的两种三修《生氏族谱》旧版,尤其是生克昭1936年(丙子)所刻印的北京法源寺版,印制精美,做工考究,很有收藏价值。对照其内容,法源寺版“人物传、节烈传”各篇皆落款撰者为高熙喆,文中内容亦与1991年版有所出入,大概是经过了“高翰林”的修改、润色…… 并比1991年版多出了几篇碑文及附文:有清代滕西举人刘有源所撰的 “生志曾(字贯一)墓表”;有滕县城“北门里黄家”举人黄来麟为自己学生生锡田之祖父生璋(字奉峨)所撰的墓表;有生克昭撰唯一一篇《生氏世系碑文》;有高熙喆为生裕忱(字蕴怀)、生克中(字允之)所撰的墓表,以及为生克昭(高称其字“介明”)撰写的《生氏家祠记》《生氏藏书记》《生氏家乘后跋》几篇,表明高熙喆参与了生克昭1936年所印版本的修订,并记录生克昭“尝十上津门丐天下之名能书者书……”。其中《生氏家祠记》一文后附了华世奎书《孝经》石刻的题款,正是我在滕州档案馆所见到的《孝经》石刻上的文字……至于现存文公台的那块《生允之墓表》碑,据生氏后人生茂安先生告诉我:是仿刻!原碑已在“文革”浩劫中砸碎,是别人为出售华氏书法拓片的仿刻!现存生昌平家屋墙内的“生裕性墓碑”仍是原刻,但曲阜也有当初的仿刻,且更为逼真……生茂安先生并向我出示了他所拍的两块原碑拓片的照片,我细致对比今存文公台的石碑——确有微细差异——当然原碑更有华氏书法的神韵!生茂安先生说还有一块华世奎书写的“生氏家祠碑”,如今仍被砌在滕州荆河桥底下——此说确否?目前滕州正在重修荆河桥,也请施工者留意——如今一幅华世奎楷书颜鲁公(真卿)体的书法原拓,总也要在千元以上了吧,何况连高翰林都称赞“其书体格方严,犹想见鲁公大节!”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