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山口村感恩常县令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36
颗粒名称: 木石山口村感恩常县令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3
页码: 104-106
摘要: 木石山口村感恩常县令碑现存地点:木石镇山口村西古官路口立碑年代:清朝康熙三十七年即1698年距今时间:320年碑文撰者:(未详)如今,南沙河镇通往木石的公路叫“笃西路”,经过的山隘叫“笃山口”。
关键词: 石碑 木石山口村 常县令碑

内容

木石山口村感恩常县令碑现存地点:木石镇山口村西古官路口立碑年代:清朝康熙三十七年即1698年距今时间:320年碑文撰者:(未详)如今,南沙河镇通往木石的公路叫“笃西路”,经过的山隘叫“笃山口”。
  而此前的古路穿山东行去木石、羊庄时并不走如今的笃山口,而是在其北侧几公里处的今木石镇山口村(薄山口)翻山,北古石村--山口村---木石村,才是这条老路的路线。
  《邑侯常老爷清廉仁政众姓感恩碑》就立在山口村西的古路旁,与一座不到一人高的矮小土地庙形影相吊..石碑距今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碑 薄山P 土地庙文漫漶不清,左上角残缺,右侧小字碑文难以通读。幸好有木石村民、墨子容古博物馆馆长李存建先生做了拓片,将拓片与原碑相互参照对应,并根据上下文意思猜想推测,才能识读出大部分碑文:“滕邑东南历有凤凰山一座,山高峻险,离村远X,旷野至村内有古山路当于冲繁要…测量无人。明万历二H'•—年(1593)间县令赵邦清莅任,相其形势,于适中处设H官庄镇守山口,于崇祯末年遭逢贼寇猖獗,焚毁房屋…迄今七十余年无人居住,仅存乱石数堆,屡生祸端,客旅近不安,一方无计可施。幸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间有直隶保定府雄县常老爷来任,清廉仁政,爱民如子,省刑薄税,锄强扶危,阖邑均感幸蒙老爷临诣此地…招募重建,官庄改为常兴店…今有民人张文玉、杨化蛟、柴始具认状…常老爷天地之厚恩,民方有生理…今勒石…万古流芳,永垂不朽云。”碑首有“常兴店碑记” 五字,碑中间刻有“老爷讳…直隶保定府雄县人,壬戌科进士”字样,可惜名讳恰恰漫灭不清。于是查清版《滕县志》,在“职官谱”中查到“常绅:北直隶雄县进士,(康熙) 三十五年(1696)任,有传”;该志“宦绩传”记载如下: “常绅:字缙公,号还淳,直隶雄县人,壬戌进士,(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任滕邑。催比旧点甲头,公恻然变易,行滚单法;坝溜等夫捡派不均,令纳坝料照滚单法施之,不误工,亦不病民。建魁星楼于城东南隅。任满,行取升至兵科掌印给事中。县为立感恩碑及生祠。”对照县志记载,可见碑上的这位“常老爷”就是清朝康熙年间滕县县令常绅!只是碑上所刻的来任年代误差一年而已。该碑文书法低劣,薄山口感恩碑格式杂乱,想来仅是山村土秀才手笔,或者也真是当地“民人”所为一一不过倒也确是“众姓”百姓的“ 口碑”,表达了当地村民对确实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肯定和感激之情!查《滕州地名志》记载:“山口村,位于前木石西4.5公里,北邻磨盘山,南邻薄山,村落呈长方形,主街东西走向。全村135户,582人。相传,明末张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处两山之间的山口,人烟稀少,偏僻荒凉,官府下令,凡在险要地区落户者,免征钱粮,因此迁居者渐多,命名官庄,后因该村地势在两山之间,称为薄山口,今称山口。现村民姓氏:张、刘、郭、李等。”这段记载亦大体与碑文相符,碑上提到明朝万历年间的滕县知县赵邦清“相其形势,于适中处设三官庄镇守山口”,都提到今山口村原名叫“官庄”,始建于明朝晚期,当初立碑的牵头人是该村“民人张文玉”,四百多年后的今天张姓仍排在该村前列一一只是不知道当初之所以命名叫“官庄”,是因为系官府所立呢?还是村中驻有官员……时隔数百年以后,这个古官道上的村落依然扼守着滕地东部的山口,村口的杏花开出几树初春的雪白,村中的石碾依然在旋转着悠悠的岁月,村南部新修的高速公路劈开另一处山口畅通东西……官庄——山口村一一那个为拍“常县令”马屁而改的“常兴店”村名哪去了?县志记载常县令的继任者吴县令在离任后也为其立了“感恩碑”以及建“生祠”,山口村北不远处的北池村中还有块常县令之前任县令的感恩碑(见笔者 《北池村任玑感恩碑》)……官员想要政绩是好事,但政绩碑立多了,也就有了另外的嫌疑……金杯、银杯以及石碑,看来还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客观实在呀……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