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营村鲁庄王夫妇圹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35
颗粒名称: 上营村鲁庄王夫妇圹志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4
页码: 100-103
摘要: 上营村鲁庄王夫妇圹志现存地点:南沙河镇上营村立碑年代:明朝嘉靖四年即1525年距今时间:493年碑文撰者:鲁藩王府几次去南沙河镇上营村寻访明朝鲁庄王墓志铭碑。
关键词: 上营村 王夫妇圹志

内容

上营村鲁庄王夫妇圹志现存地点:南沙河镇上营村立碑年代:明朝嘉靖四年即1525年距今时间:493年碑文撰者:鲁藩王府几次去南沙河镇上营村寻访明朝鲁庄王墓志铭碑,打听了当地儿位村民,大致了解到:上世纪“文革”中有人举火把沿昔日盗洞下到墓底发现一小块“大明正德”碑,疑是埋在墓里的“阴碑”或界碑;后来(本世纪初)该村用挖土机扒开墓道时,出土了《鲁庄王圹志》碑,我曾去看过,并抄下碑文;近来又听说鲁庄王夫人张氏圹志碑也找到了,春天时我就去寻找,直到秋天才在上营村委会院子里看到(如图)。
  鲁庄王墓道如今已被揭开,露出两圹砖砌墓门,坐北朝南东西并排,西墓似乎先建,有前后两进墓室及墓门,墓顶为砖砌拱形券顶,高近3米,东西宽两米余,北(主)墓室南北长约5米,前(南) 墓室南北两米余。主墓室地面当中砌有放置棺椁的砖台(“金井” 位置已被挖开),北墙正中靠近鲁王妃张氏圹志文正德十二年U517)鲁庄王圹志嘉靖四年(丨525)地面有一砖砌券顶小耳室,西墙一个,东墙两个,其中北侧一个与东邻墓室隔墙相通,当年盗墓贼就是从东侧墓室顶部挖洞下潜进入,又由这两个墓室之间相通的小门进入了西墓……东墓墓门被券顶盗洞坍塌下来的砖土掩埋,人不得进入,但看外观大小结构当与西墓相同,应该是鲁庄王夫妻的合葬墓,但各自葬在哪个墓室?因该墓早年已被盗掘空,如今不得而知,然按中国古人以左(东)为尊的习俗,鲁庄王应该是被葬在东墓,推测或许是鲁王夫人先逝,建墓安葬,等鲁王“薨”后,没有共用一个墓室,而是又在原墓东旁紧邻位置新建夫墓一一鲁新发现的《鲁王妃张氏圹志》也印证了这一推测,张氏死于正德十年(1515年),而鲁庄王朱阳铸则“薨”于嘉靖二年(1523年),比张妃多活了8年。
  鲁庄王朱阳铸,为明朝兖州第四代鲁藩王,其曾祖父第一代鲁王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阳铸于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袭封,历经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死后谥“庄王”,享年77岁,在位47年;鲁王妃张氏,原任济南府儒学训导张仁之女,与鲁王生有十子八女。《鲁庄王圹志》载:“王以宗室至亲享有大国,令誉远播,藩屏光荣,寿考令终,五福俱备,亦可以无憾矣”,说明鲁庄王生前在明皇室以及鲁府都有较高威望,其死后“(皇)上闻讣綴朝三日”,并派遣高官前来“谕祭”…… 明朝皇室卜穴建墓讲宄风水,最终选定滕地东南狐山南麓营葬鲁王夫妇,建墓立碑,封土围护。今狐山山脊上尚存有墓园北墙,石砌而成,东西连绵数里,高峰处建有“烽火台”;墓园西门设守营校尉“狐山营” (上营)驻军保卫,也是今“上营村”一名的由来。同时避讳“狐”字不雅,改狐为“湖”或“壶”。清道光版《滕县志》收有明朝鲁藩王朱阳铸为其妃张氏所写《修湖山陵成记》一文:“湖山去兖百五十里许,离滕县约二十里,东南极秀丽,可观龙蟠虎踞,草木森郁,左右前后居氓稠密,择而取之,以为余妃藏魄之所……”明万历版《兖州府志》亦载:“皇明鲁庄王园,在(滕)县城东南二十里狐台山麓,俗谓壶山是也”;上营鲁庄王墓 鲁庄王妃墓室鲁王及张妃《圹志》皆记“葬于兖州府滕县湖山之原”。
  按《修湖山陵成记》记载,当年墓园很大,建筑堂皇:“正殿七楹,东西厢房十楹,前后宫门三俱三楹,宰牲具服房二所,其周围墙垣俱覆瓦,南有午门,东西有二门,琉璃翡翠,金碧辉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鲁王在该文中深情忧伤地表达了对先他而去的张妃的怀念:“吾老矣,凡我士夫驻足于斯,幸勿以余耄,舍而弗教焉”。该文撰写于“嘉靖二年孟夏”,半年后的“十一月初五日”鲁王“以疾薨”,一语成谶,终于来此与张妃合葬团聚。
  可惜,如今这片上好的风水宝地大都被破坏,不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周围形成的聚风藏气的山体亦被挖掉,墓区现今被开发成“上营公墓”,连鲁王墓的坟顶也己被另一家新墓圈占,墓坑前一侧立了一块“市级文物保护”的石碑,只有北面“椅子背”形的山体上尚残留些松树应景……(该文发表于2015年2月10日《滕州日报》)附:上营村北狐山顶发现明代皇陵城墙山东省博物馆新馆目前在二楼第10展室布有“明代鲁王展”,展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土于邹城“荒王陵”的明代鲁王朱檀的陪葬文物。朱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封为“鲁王”,藩地兖州,兖州由此升州为府, 下辖四州二十三县,滕县是其一。鲁王世系传十代十三王,其中鲁王第四代孙“鲁庄王”朱阳铸就埋葬在滕州城东南狐山(《滕县志》称“狐台山”;《兖州府志》称“湖山之原”;墓志称“壶山”,皆指此)南侧的上营村,几年前出土了鲁庄王墓志,可惜古墓早已被盗,只剩两方砖砌墓圹,不知如今是否还保留着,那一片山地也被当地辟为了墓地,称为‘‘皇城公墓”,也算古为今用了…… 前时去上营村北的狐山勘察,地图上标注是滕境东部的最高峰,海拔327米。我们从山的北面步云庄村出发登山,登上狐山山顶,俯瞰周围景色,滕境四周一览无余!俯看脚下,无意中发现山脊线上竟垒有一道绵长的石头城墙,依山而筑,东西延伸,围护了山南的皇城墓地。目前残存的“城墙”高一米左右, 为下宽上窄的升斗型,全部以就地碎石垒砌,石质经过多年风化,年代久远,埋没在荒草杂树丛中,显然不是近年来的工程。这道石墙围绕了狐山主峰一圈,又折向南,其北段目前尚存有三、四华里。主峰下石墙经过处有几处房屋建筑遗迹,发现有残存的磨盘等人工打姻的痕迹,推测或许是当年守军的哨所军营。山下村子就叫“上营”,建国后村东山里还曾建有军需仓库,村西山下还有军队医院等设施,由此推测那道石墙当年应该是围绕整个皇陵而建的,依山而建, 把皇陵圈在山下盆地中——可惜如今不但古墓被破坏,连陵墓南面的山体都被开山劈石破坏了,从而彻底毁坏了那一片皇家陵墓的风水……至今,鲁庄王陵墓背后的山形依然是标准的“椅子背”形,“后有靠,前有照”,是明朝皇家风水的典型样板……狐山皇陵石墙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