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泉诗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28
颗粒名称: 荆泉诗碑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5
页码: 63-67
摘要: 滕州城东郊曾有一泉,叫荆泉;泉水流成河,叫荆河;荆河穿城而过,流成一撇一捺的“人”字形,所以我们赞美家乡时说:“泉润善国、人立滕州”!滕州的“滕”字,是个地名专用字,如果从“黄帝第十子封于滕”时算起,这个仅作为古滕地名使用的汉字,已在该地连续沿用了四千多年!
关键词: 石碑 荆泉诗碑

内容

《荆泉》诗碑现存地点:原存北辛街道荆沟村后,今存荆泉水源地院内立碑年代:明朝弘治四年即1491年距今时间:527年碑文撰者:明朝工部主事黄肃但凡平地能有泉水涌出的地方,总是一方“风水宝地”吧,我们先人逐水而居,濒江靠河,就是为了贴近这生命之源,从而构筑起东方之 “大河文明”。滕州城东郊曾有一泉,叫荆泉;泉水流成河,叫荆河;荆河穿城而过,流成一撇一捺的“人”字形,所以我们赞美家乡时说:“泉润善国、人立滕州”!滕州的“滕”字,是个地名专用字,如果从“黄帝第十子封于滕”时算起,这个仅作为古滕地名使用的汉字,已在该地连续沿用了四千多年!关于“滕”字的起源,一解“泉水腾涌”,二解“田塍”,腾和塍无论从“水”从“土”,都代表了古老的滕地历来是适宜人居的一方水土,由现今的人口密度、经济状况、考古发掘以及文献记载等都说明了这一点。不光是现在,五百年前就曾有一位叫黄肃的明朝工部主事,在亲临荆泉视察观光时赋诗赞颂了滕地的丰沃水土,并刻碑以记之,碑文如下:晓驰匹马出滕城,观得双泉最有情。
  南北怒涛如豹突,高低声吼似雷鸣。
  味涵曲蘖冰壶泻,光澈琼瑶雪窦倾。
  从此疏源流不尽,万年国计赖冷冷。
  诗后附跋,记下这次巡视的过程:“余奉命总督泉源,滕城东十里许忽见二泉源流如豹突,且味甘如醴,南北对待(峙),人莫知其名,以南、北豹突泉名之。聊赋诗以识岁月云。时弘治四年岁次辛亥五月吉旦。赐进士出身、工部主事、越东黄肃书。”诗人出于“万年国计”的忧患意识期盼泉水“流不尽”,然而用不了 “万年”,千年也不到,甚至连500年也没到,荆泉水就断流了,成了一片荒草滩,仅剩下南、北两个土坑,以及坑边两小块明、清保护石碑,尚还证明此地曾有过泉水。明朝正德十年(1515)《荆沟泉》碑上刻:“本泉坐落本县安乐乡小宫社梁上村,出平地土中,泉源头至下源河口长八十里,阔八尺,流入沼(昭)阳湖回龙庙,转入金沟口闸,接济运道。凡阻绝泉源者,照例问发充军,军人犯者调边卫。”清朝乾隆三年(1738) 《五花泉》碑上刻:“坐落城东,离城十五里梁上村。土中出泉,池口三丈,水深三十,畅流七十里入土(独)山湖以运。凡有阻绝泉源者问充军,军人犯者发边。”在黄肃主事刻立《荆泉》诗碑的500年后,出生在荆泉边荆沟村的当代作家侯贺林先生也撰文表达了对荆泉水的期盼与深情,他在《家乡与我》散文中写道:“家乡还有甘甜的荆泉水,有一天,我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再或者,外面的水流都污染了,变咸变苦了(我怕那一天总会到来的),那我就会急忙地逃回我家乡的怀抱里,哪怕家乡只有一潭清水,那对我,亦是极大的恩赐!”然而,要是有一天,连这“一潭清水”也没了,或者也“变咸变苦” A荆泉诗碑了,侯先生怎么办?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荆泉地下水还在,那片地方也被政府划成了“荆泉水源地保护区”,从那抽取的地下水,至今还在滋养着滕州城的人,也曾被酿成“荆泉”牌啤酒,让滕地的父老乡亲们尝了鲜,正好不辜负黄主事在500年前的描绘和推测:“味涵曲蘖”,更或者荆泉水本来就水质优良适合酿酒……不知怎么回事,黄肃来滕巡视时所写的这首诗,明、清各版《滕县志》书中均未收录。按理说,清朝时己将荆沟泉列入“蕃阳八景”中,前去游览的文人墨客必定不少,为什么没人提到这首写得并不差的诗呢?何况作者官位、身份都不低……清道光版《滕县志》“艺文”卷中收录有三首写“荆泉”的诗,分别是清朝周址的《荆沟》、王尔鉴的《清明荆沟泉小集》、王政的《蕃阳八景:趵突跳珠》。后两首作者均曾任滕县县令,各有“煮将雪浪翻茶灶,吸得霞光落酒杯”及“百斛似从琼蚌出,一丸漫向老龙求”句尚还有些诗意……(该文发表于20U年7月22日《滕州日报》)附:滕州境内名泉古碑石刻简介:1、 荆泉明代诗碑立于明朝弘治四年即1491年,原存俞寨村南树林中,2018年迁至现址。碑高X米,宽X米,碑文为明朝工部主事黄肃所书,碑文为:“晓驰匹马出滕城,观得双泉最有情。
  南北怒涛如豹突,高低声吼似雷鸣。
  味涵曲蘖冰壶泻,光澈琼瑶雪窦倾。
  从此疏源流不尽,万年国计赖泠泠。
  余奉命总督泉源,滕城东十里许忽见二泉源流如豹突,且味甘如醴,南北对待(峙),人莫知其名,以南、北豹突泉名之。聊赋诗以识岁月云。时弘治四年岁次辛亥五月吉旦。
  赐进士出身、工部主事、越东黄肃书’’。
  2、 荆泉明代保护碑立于明朝正德十年即1515年,碑高1.38米,宽0.68米,额题“荆沟泉”,为明朝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尹京所立,碑文为:“本泉坐落本县安乐乡小宫社梁上村,出平地土中,泉源头至下源河口长八十里,阔八尺,流入沼(昭)阳湖回龙庙,转入金沟口闸,接济运道。凡阻绝泉源者,照例问发充军,军人犯者调边卫。
  正德十年孟夏吉日。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 (薄?)尹京立管泉XXX”3、荆泉清代保护碑荆泉保护碑4、清代《重修龙王堂记》碑立于清朝乾隆三年即1738年,碑高0.78米,宽0.57米,额题“五花泉”,碑文为: “坐落城东,离城十五里梁上村。土中出泉,池口三丈,水深三十,畅流七十里入土(独) 山湖以运。
  凡有阻绝泉源者,问充军,军人犯者发边。
  大清乾隆三年十一月吉日立’’立于清朝雍正六年即1728年,原存俞寨村西,2018年征集至现址保存。碑高X米,宽X米,额题“大清、日、月”及“重修龙王堂记”,碑文已漫漶不清,仅能认出“滕之艮一河名荆水…不舍昼夜,西流而为池以卫城,又西流而济运…今有善人刘XX等共输资财,建堂妆像,与昔有光…聊撰碑言,以示来者”。碑左落款疑为“龙飞雍正六年戊申孟春之初全立。
  5、 龙君雕像石刻年代不详,原存俞寨村龙王堂,高X米,宽X米。雕像立于龙鱼之上,左、右两侧各有瑞兽,疑为原龙王堂(庙)之建筑构件。像前另有石雕圆形莲花香炉。
  6、 征集石碑年代不详,2018年征集于后荆沟村。当地村民传言后荆沟村西曾建有三官庙,占地五亩,庙内三间大堂供奉天官大帝尧,地官大帝舜,水官大帝禹,该庙毁于1966年,仅存该碑,高X米,宽X米,碑文全部漫漶不清,疑为建庙施主姓名碑。
  7、 大坞清代乾隆年西永清泉保护碑立于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即1773年,高0.8米,宽0.55米,额题“西永清泉”,碑文为:“乾隆三十五年出泉。
  ……二里入大乌(坞)泉,共四十里入独山湖。
  河涯泉夫免差。
  滕县正堂王。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立”。
  8、 大坞清代嘉庆年永清泉保护碑立于清朝嘉庆八年即1803年,高0.75米,宽0.52米,碑心竖题“永清泉”,碑文为:“此泉坐落城西北,距城三十五里,池围二丈五尺,河长十八里,由独山湖入运。
  嘉庆八年正月谷旦。
  知滕县事、宛平蔡临立”。
  大坞永清泉碑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