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火神庙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24
颗粒名称: 新建火神庙碑记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19-22
摘要: 滕州城南门里原“八一礼堂”所在的那处院子改了大门,堵上东侧的北门,而一并出入西侧对着礼堂的大门。“礼堂”如今也荒废了,30多年前我作为初中学生曾来此登台参加合唱比赛,正赶上变声期,没唱几句嗓子就哑了,受到旁边一美女同学的埋怨,所以至今记忆深刻。
关键词: 火神庙碑记 火神庙

内容

新建火神庙碑记现存地点:滕州城南门里原八一礼堂院内立碑年代:清朝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距今时间:225年碑文撰者:知滕县事、关中金凤彩滕州城南门里原 “八一礼堂”所在的那处院子改了大门,堵上东侧的北门,而一并出入西侧对着礼堂的大门。“礼堂”如今也荒废了,30多年前我作为初中学生曾来此登台参加合唱比赛,正赶上变声期,没唱几句嗓子就哑了,受到旁边一美女同学的埋怨,所以至今记忆深刻……前几年礼堂对外承包开了游泳池,我还去游过一次,如今屋漏人空,一派荒凉,只有院中那棵大槐树,依然枝繁叶茂,独守空庭……前时我路过那里,又进院去看,发现在槐树东南侧原天主教堂基址旁又多了几块石碑,其中一块院内古槐原天主堂门额竟是《新建火神庙碑记》(如图),立于清朝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该碑中间磨损严重,碑文几被磨平,难以辨识,只有上头和底部尚存留些碑文,大致能拼凑一点关于火神庙的情况:碑文开头介绍了“火神”的由来:“在昔炎帝氏之王也,以火纪官,故为火师”……出于滕县城多年没有火灾:“室庐安堵,其为火神之眷佑昭昭然也”,因此在县城西南建成火神庙正殿三间,内塑神像:“金碧辉煌,冠裳肃穆,自今以始,滕之人手香花以仰供..”建成的火神庙“能御大灾,能桿大患者也。氛浸既除,盖藏益裕,则神之佑护兹土”……查明、清几个版本的旧县志,均没看到有对火神庙的记载,只有民国年间的《滕县乡土志》偶有提及。又向几位乡贤长者打听昔日火神庙的情况,王牧天先生回忆说其位置大致对着今书院小学东墙的南北路,当年已改建成了一所私立的火神庙小学,并说谁谁的父亲就在那所小学上过学,也都是老人了;晚清“高翰林” 的孙子高炯浩先生从新疆来,提到他老家就在南门里火神庙街,邻居有抗日名将孔昭同司令、书院小学校长杨省三女士、滕县商会会长徐兰亭等一一如今还有这个“火神庙街”吗?大概曾改名叫过“防修”什么的…… 关于碑文作者,原碑上只能认清“知滕县事关中…彩”几个字。查道光版《滕县志•职官谱》中于清朝乾隆年间在滕县任知县的名单,查到“金凤彩:陕西华阴人,乾隆五十四年任”,再对比碑文中有一句“予之莅此土抚此民,盖忽忽己五年”的文句,可知作者于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撰写此碑文时,已来滕五年,则作者当是乾隆五十三年前后来滕莅任,考虑到古代农历纪年“两头占”的因素,作者说来滕五年,实际有可能仅是四年多,因此可与县志记载相符,由此可以断定该碑文作者就是时任滕县县令的关中(华阴亦处于关中)人金凤彩!火神庙碑还有一块是捐款人名碑,上至县令,下至平民,记下了诸多捐款人姓名,只是没细看捐的什么款,跟建筑火神庙是不是一回事……前几年我也曾来这院里拍照,拍了旧大门、老槐树、教堂石刻 清代火神庙旧址等,当时院中住了一位拾荒的老人,院子成了 “都市里的村庄”,里面垃圾遍地,一片废墟,成了菜园和田地……然而当时除了教堂石刻、废砖烂瓦外并没有其他石碑,而今这几块古碑是从哪里运来的?还是在原址发现的?是谁这么好心保护了这几块石碑?当初的“火神庙”究竟建在哪里?是否还有原址? 请识者告知--(该文发表于20U年8月日《滕州日报》)附:滕县永远消失的古迹余生也晚,赶上了“文革”的后期,目前还记得我们村设“灵堂” 悼念“毛主席”的场景,从此也知道了一个文词“逝世”……1976年,我8岁,记事了,躺在院中搭起的“地震棚”里听有线广播,不知道“唐山大地震”以及“山陵崩”是怎么回事……又过几年,跟邻居小伙伴结伴“进城”去玩,步行十里地走进城里,一般也就是看场电影(一毛钱),或者再买块“冰糕”(三分或五分钱)吃,就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最大快乐了!当时城里有三家电影院:老资格的人民影院;位于“工人文化宫”二楼上的放映厅;以及“革委礼堂”电影院一刚打字,如今电脑里的“革委”竟然不是一个词组了,当年家喻户晓的“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三十年后竟然如此陌生,由此,你还能再信真有什么“永远”么?前时去滕州档案馆地下库房,看到朱灏然老先生捐赠的这两幅照片,我第一次见到了老滕县文庙大堂(上图)以及城(荆)河岸边“皇恩浩荡”石碑(下图) 的样子,弥足珍贵,都是老滕县留下来的遗物,以前我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直到看到这两幅照片……还有县城北门里的“铁牌坊’’,幸好在“红卫兵”砸烂前有人拍了照片,我后来寻访到一位吕姓见证人,他用“地排车”拉着那些“废铁”去废品收购站卖了六、七百元钱..庙大殿原址,就在“革委礼堂”,后来成了柳琴剧团及其宿舍,如今是府前中路路北的一片住宅小区,据说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拆的大殿,从而抹平了这个老滕县的古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王家祠堂上班,常去已改名为“政府礼堂”的电影院看电影,也常去柳琴剧团,对那一片熟悉,可惜并没细打听关于这座曾经的“文庙大殿”的事…… “皇恩浩荡”石碑,听乡贤王中先生说过,他小时见过,就立在“河北沿”原“城关镇”机关大院门口一一原县城“南门外”下坡处,不知是否就是照片中的这块。王先生说碑很高大,下有石龟(焱M)驼着,立在城外“大官路”的一旁——那个下坡,我小时多次走过,也是整个城南区域出入县城的唯一通道,往北上了坡就是县城,往南下了坡就是城(荆)河河滩(今荆河公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到城里来上学,每天都经过那里,如今城南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吧?想来也是城南旧事了……

知识出处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石刻春秋--古藤乡野余碑拾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石碑,镌刻着文字,记载着历史,书写着文化,传承着文明。然而经过岁月的磨砺,风雨的侵蚀,战火的蹂躏,人为的破坏,古滕大地上至今所剩古碑无多--民国版《滕县金石志》上所载的滕地历代石碑,在不到一百年间竟毁损、消失十之八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