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图书馆
枣庄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枣庄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枣庄市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拔尖人才》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706
颗粒名称:
枣庄市级
分类号:
G258.22
页数:
80
页码:
17-96
摘要: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了枣庄市级人才等内容。
关键词:
枣庄市级
人才
内容
幵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马世安一滕州市通达电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机械电子专业工程师,滕州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
在十几年的企业领导工作中,马世安同志始终坚持走科技发展的路子,先后成功主持研制了“智能火焰控制仪”、“可燃气体报警仪”、“燃油加热炉除尘器”、“智能电子压力开关”等十多项高新技术产品;获省科技进步奖两项、枣庄市科技进步奖七项、滕州市科技进步奖六项;1998年被授予“全省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2004年被授予 “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这些非凡成绩的取得都来自于马世安同志非凡的毅力,从成立公司开始,他就意识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他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战略。在既缺乏资金、科研设备,又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情况下,马经理凭着自己的智慧、理念、胆略带领公司的两名技术员,以探索求新的不懈精神,孜孜不倦地用了数百个月落日出的时间为代价,终于完成了“智能火焰控制仪”项目的研制。项目推出后,在自动化控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荣获枣庄市科技进步奖。“智能火焰控制仪”的研制成功,迈出了马世安同志科研开发的第一步,使他更坚定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企业发展的信念。十几年来,他不断加大科技投人,在年度销售收人中提取5%以上的资金作为技术开发的专项经费,并投资200余万元,购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成立了新产品研究所,夯实了科技创新的基础。
2001年3月,马经理带领科研组人员完成了“智能控制吹灰器”的研制项目,当吹灰器安装在燃油加热炉上使用时,他发现经过吹灰的加热炉效率提高了,可吹灰时加热炉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却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能否通过一种除尘设备对加热炉吹灰时排放的烟尘进行治理呢?能否在加热炉运行过程中实现吹灰、除尘同时进行呢? ”他陷人了沉思中……
很快,他便投人了该项目的调查研究中,首先,他带领科研人员对燃油加热炉现场烟尘进行采样分析,对烟尘排放量、颗粒度、排放温度等参数进行测定,发现加热炉烟尘主要是由燃烧不完全的沥青、油滴及杂质组成,容重小、易飞扬、易粘结,捕集难度大。掌握了现场的有关数据后,随即对国内已有的各类除尘设备进行分析论证,经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各大发电厂、水泥厂及其他行业安装使用的除尘器,均存在着能耗高、除尘效率低等问题,且不具有防油、防水等特性,不适用于燃油加热炉的烟尘治理。经查新,国内也没有对燃油炉烟尘治理的相关报道。为寻求一种好的除尘效果,马经理和其他科研人员分析研究了四种除尘技术,经对比分析,选择了滤袋式除尘,确定了除尘方案后,他们根据滤袋除尘原理及燃油加热炉的实际运行指标,采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试验,以确定除尘器的技术参数,在项目的最后攻关阶段,马经理带领科研组成员吃住在公司,不分昼夜的干,全体成员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着,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0月,第一台除尘器样机在大连输油分公司熊岳输油站安装试用,看着加热炉烟囱不再黑烟滚滚,他如释重负,该项目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燃油加热炉多年的烟尘污染问题,得到了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的认可。产品现已批量生产,年销售收入3100万元,利税200万元,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今,滕州市通达电子有限公司在马经理的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自主技术创新并转化为产业的成功典范,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科技成果一产品一技术改造一产品升级一产业化”的道路。公司已由几人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职工近百人的科技型企业。马经理常说:“难题在没解决时存在许多未知的奥秘,很有趣,解决后很快乐。工作是一种享受,解决一个难题也是一种享受。”他对产品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执着与痴迷,必将为他的事业开启崭新的一页。
锲而不舍曰进无疆。
马建钧同志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书法家,山东大学东方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枣庄市拔尖人才。
当代书坛泰斗蒋维崧(峻斋)先生,作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60余年,桃李遍天下,弟子数千。但作为书法篆刻艺术创作被收人门下的人室弟子只有二三位,马建钧是其幸运者。建钧受业于蒋先生近二十年,致致以求,锲而不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蒋先生收为入室弟子,足以看出蒋先生对建钧艺术创作的肯定。蒋先生赠其弟子两件作品“锲而不舍”、“日进无疆”,作为对建钧的鼓励与厚望。
在枣庄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中,马建钧被评为全市唯一一位书画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这是自80年代初以来建钧先生在书法篆刻方面获得的众多荣誉之一。在全国书法热刚刚兴起的八十年代,建钧先生就在全国各专业刊物《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赏评》、《书法之友》、《青少年书法》、《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博物发青作品五百余件。八九年在枣庄举办的“书画大展”中,年仅25岁的马建钧与我市书坛前辈黄金程、张悟等一同获得大奖,赢得了我市年轻的“老作者”与“鲁南才子”的美誉。二十余年来,建钧对艺术的孜孜以求以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一直被艺术界同仁称道。他的书法格调高雅、面目独具、静中寓动、奇正相生,静远而奇逸,有与古人抗衡之概。他的篆刻宗法古玺,脱胎于黄、乔、蒋一派,超然脱群,受到全国书法界广泛关注。全国展、西泠印社展、省展、全国青年展、篆刻展等重大展览中,人展获奖作品五十余件。西泠印社第五届篆刻、书法展中,书法、篆刻、边款三项同时人展者,在全国只有二位,建钧是其之一。1995年山东省文化厅书画学会主办的“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书法家”评选中,建钧名列榜首。成为枣庄市唯——位获此殊荣者。199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马建钧书法篆刻集》。建钧从80年代就着眼于书法理论的研究,《书法灵感与三境界说论》,《广艺舟双楫三大审美倾向简论》分别在《书法导报》《书法报》连载。2002年在做山东大学访问学做者期间,完成《古玺文字形成与流变》课题研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完成“二百年金文书法创作现状与展望”课题研究。建钧的艺术创作走的是一条高难度创作之路。近几年来,他致于古文字书法与狂草书法的研究与突破,向着艺术创作的高峰冲刺。作为当代书坛泰斗的蒋维崧先生的人室弟子,建钧在跟随将先生近二十年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字学基础和创作才能。在古文字书法的创作方面拓宽了领域,甲骨卜辞、西周金文、战国简帛、金文,历代古文均在其笔下生辉。他的草书在狂草大家马世晓先生指导下,直追汉、晋、唐三代狂草精典虽激情骀荡、狂放不羁,但依然法度谨严,耐人品读,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作为枣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滕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为枣庄、滕州书法艺术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书法活动。“滕州书法晋京展”、“滕州书法龙泉塔奖”、“红荷风中韩书画名家邀请展”、“枣庄书法精品展”、“枣庄——绍兴书法交流展”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倡导成立了滕州市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每年培训学员500余人次。邀全国名家马世晓、汪永江、刘文华、薛夫彬、刘绍刚等来滕州讲学20余人次,培养了新人,壮大了队伍。开创了书协工作的新的局面。
建钧是书法家,也是诗人。他从事诗词创作20余年,有大量的诗词作品,但他本人总是说自己是初学者,太业余,不敢示人。笔者收集了一些作品,写得清新、雅致、浪漫,而格律严整,一丝不苟,颇有老者风度。如此 “初学者”亦会给我们带来娱悦与欣喜。拈来几首,与识者同赏之。
“仄仄平平夜夜游,青灯瘦影助吟讴。诗思万缕理难顺,聊看残月向西流”(无题)
“弄影翠筠窗外摇,满天风雨自萧萧。黎民足食丰衣日,也盼衙斋卧板桥。”(访郑板桥故居遇雨)
“夜锁云天雾锁江,月摇鳞浪浪摇窗。一船灯火频催梦,滚滚诗思续旧狂”(江上夜航)。
“丽句清辞续古风,狂心一寸任西东。诗情多少遮不住,依旧青春火样红”(赠程春芳先生)
“海浪天风挟雾来,苍穹夜锁倩谁开;望中琴岛电光里,男枕狂涛女枕怀”(青岛栈桥观景楼上)。
“忽听荒鸡唤曙光,枕涛游梦意飞扬。韵拈五岳增豪气,酒吸三江追楚狂。滚滚诗思欲裂暗,蒙蒙细雨乱敲窗,水光山色迷望眼,佳句纷纷涌破肠”(夜宿三峡游梦)。
“汉瓦秦砖匾题帘,画里长安,梦里长安,翠筠婆娑影阑珊,悠悠江南,恰是江南。人静鹿闲两怡然,林下听泉,山下听泉,美眉和服随处见,语也缠绵,步也缠绵” (一剪梅京都古城)。
千秋伟业展雄风奉献无私捧日升。
盈泰,这个已在滕州乃至齐鲁大地众人熟知的名字,在国内外同行业也是声名鹊起的大型畜牧食品集团企业。这个企业在“掌门人”王宏岳的带领下,经过不到十年的奋力打拼,由一个濒临倒闭,举步维艰的企业,发展为年销售收人28亿元,利税1.6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鲁南大地上一颗璀燦耀眼的明珠。
王宏岳,男,44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农艺师职称,滕州市第二批、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枣庄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滕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八次党代会党代表,滕州市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1998年7月至今任山东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滕州市畜牧局局长、中共山东盈泰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王宏岳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尤其是在牧工商任职期间,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企业经济效益连年递增,综合实力不断壮大,职工生活日益改善,深
得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信任和赞成,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领导能力。
一、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
该同志一直比较注重自身思想理论素质的提高,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实践江总书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各级党委保持一致。1989年“6.4”期间,能够旗帜鲜明的反对动乱,特别在于法轮功的斗争中始终能够按中央及各级党委的要求去做,保持了坚强的政治立场和清醒的头脑,该同志还比较善于注重自身业务的学习,对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知识、宏观经济知识以及人文知识都能够做到全面学习,认真思考,并注重学以自用,把理论素质的提高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企业决策的预见性、创新性,使企业能够得以一步步地发展起来。
二、坚持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意识强。
该同志能够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面对困难复杂的局面,善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1998年,该同志任职之初面对的是企业亏损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干部职工人心涣散的局面。为走出困境,他沉到企业进行认真的调研,到职工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自建养殖基地,形成内部一体化,拉长产业链的思路。多方筹资360万元建设高标准养鸡大棚200个,启动处于半停产状态的饲料厂、肉联厂。经过短短三个月努力,企业就实现了扭亏为赢。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扩规模、壮实力,向全国一流龙头企业迈进的思路。1999年到2001年间,陆续建设养鸡大棚1000余个,形成年出栏肉鸡1500万只的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占地一平方公里盈泰食品工业园区,新建日宰杀1〇万只肉鸡、肉兔宰杀线车间,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高标准现代化熟食制品车间;新建年产28万吨的词料生产车间,使企业的规模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近几年,公司的销售收人和利润分别以81%和72%的速度递增,企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省五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注重发展企业的同时,他还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把畜牧产业化发展作为强市富民的强项产业来抓,让农民在参与产业化经营中实现增收致富。在他的积极建议下,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采取诸多措施,扶持农民发展畜牧业,为呼应两级市委的决策,切实担负起龙头企业的职责,他通过认真思考,提出了合同养殖,让利于民的发展思路,很多农民通过发展合同养殖发了家,致了富。合同养殖已辐射到周边17个县市,仅滕州市养殖专业户就发展到1万户,实现总收入2亿元。
三、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和群众观念,当好职工群众的带头人。
王宏岳同志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体贴困难职工,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带动群众,在公司重大决策中他一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尽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善于从小事抓起,把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重要内容,对涉及职工群众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子女上学、就业等问题放在心上,想为他们想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办了大量好事实事,受到了群众的赞成。
四、始终做到严格自律,工作作风务实扎实。
在工作生活中,始终能够做到廉洁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工作中,能够按原则和纪律办事。他工作严谨、作风扎实、勤奋敬业,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除参加会议外,他每天都坚持深人生产第一线,为企业排忧解难,向职工群众问寒问暖。就连大年初一也是和养殖场的职工一起过的。他十分注意发扬民主,公司人事调配、物资分配、奖励晋级、职称评定等,能够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拿到党组会上进行集体讨论、集体决定。
王宏岳同志担任领导职务以来,政治坚定、敬业向上、联系群众,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1992年以来,先后两次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记大功;四次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2000年被评为“滕州市十大人民好公仆”;2000年6月,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富民兴鲁” 奖章;2001年6月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此期间,王宏岳同志还分别荣誉省、市有关部门的奖励,并在省、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许多专业性著作。
培育英才为民造福。
王振喜,男,1948年12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中共党员,滕州市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枣庄市科技拔尖人才,枣庄市十佳校长,“振兴枣庄立功奖章”获得者,现任滕州英才学校校长,法人代表。
敢为人先,开创膝州民办教育的先河。
王振喜作为滕州民办教育先行者,自1993年以来,先后创办了两所较大规模的民办名校,开拓了民办教育的新路,领导了民办教育的潮流。
1994年,他在当地创立了第一所民办中学——滕州市育才中学,并出任首任校长。在担任育才中学校长期间,王振喜同志狠抓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1997年,育才中学的首届初中毕业生就有5人被国内外名牌大学破格录取;1998年,育才的第二届毕业生在毕业会考中总成绩居全市第一名,1999年,育才中学的第三届毕业生中优秀生人数居枣庄市第一位。1998年,育才中学荣获“山东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称号。
1999年3月,王振喜与原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恩大、原枣庄师专校长王裕安、原滕州一中书记吕逸昆、原滕州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牧天等一起创办了滕州英才学校。王振喜任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和学校校长,法人代表,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在学校建设、教育管理、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王振喜同志通过“事业、感情、待遇”吸引了500余名教育精英投身于英才的教育事业,其中包括20余名原省市重点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40余名省市级骨干教师,30余名高级教师,5名特级教师,4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博士研究生,组成了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从而使英才学校成为滕州人才相对最为集中的学校。
目前,他所办学校都是滕州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育才中学从零开始,运营五年即发展为近5000名师生、5000余万元资产的大校、名校。创立英才学校,由百万元起步,目前己发展成为5000余名师生、5000余万元资产的大校、名校,为国家节约教育投入上亿元。
身正为范,为师生的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
王振喜校长经常深人教学第一线抓教研教改,认真学习“洋思”经验,改革课堂教学,实行科研兴校,启动名师带动“园丁工程”。
特色教育方面,英才学校小学部被山东师范大学选定为“双语双序”实验基地,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经山东省外语专家组鉴定,英才学校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目前已居全省前列;2001年5月“山东省欢乐英语教学研讨会”在英才学校召开,省教育厅吕可英主任等领导和全省各县市教委领导出席了会议,共同观摩了英才学校“欢乐英语”教学过程,并作为成功的经验向全省作了推广。2005年9月26—27日,山东省小学英语优质课在滕州市举行。讲课所用学生全是滕州英才学校小学部的学生。滕州英才学校的陈俊霞老师参加了本次优质课。本次优质课涉及到的10个节目,有滕州英才学校5个,孩子们以流畅、标准的口语,精彩而富有水准的表演,受到了评委会的高度赞誉。
英才学校大成全语文教学教改实验仅一年,一、二年级学生已认识汉字达1600余字,会背古诗60多首,能口头作文、讲故事,提前进人阅读阶段。英才学校学生刘青曾两度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并夺得3块金牌,打破一项世界中学生纪录,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几年来,英才学校体育业余训练队多次在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夺得前三名,并夺得68枚单项金牌。现在,英才学校已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全国田径百强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会员学校”。
特长教育方面,英才学校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挖掘学生潜能。经过一年的努力,音乐小组已有数十人达到专业中高级水平;美术小组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各级比赛中获奖。
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和滚动发展,滕州英才学校罄所有收人用于教育再投入,到2002年,已经发展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民办学校,全校资产达到5000万元,为国家节约教育投入上亿元。学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并适度超前”的原则,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书法教室、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体育馆、校园网系统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全校112个教学班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现代化,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硕果累累,留下串串闪光足迹。
王振喜同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近40年乐此不疲,获得了诸多骄人的荣誉:1981年,荣获“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称号。1993年,在全国第五届中学生运动会上被授予省“优秀教练”称号。1994年,在第十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被授予“世界优秀教练”荣誉证书。199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2000年11月,被枣庄市委和市政府评为“枣庄市科技拔尖人才”。2001年9月,被评为滕州市十佳校长。2001年12月,受到滕州市人民政府嘉奖。2002年5月,荣获振兴枣庄立功奖章。2003年9月,被评为枣庄市十佳校长。自2003年以来,连年受到枣庄市教育局,滕州市教育局的嘉奖。
滕州英才学校自1999年建校以来,先后被定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双语教学基地”“山东省探究教学重点研究基地”“剑桥少儿英语培训学校” “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证书考试考点”“山东省体育传统项校”“全国田径百强校”,多次被评为“高中教学工作优秀学校”“高考成绩优秀学科奖”“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教学工作示范学校”“枣庄市德育工作示范化校”“全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突出贡献奖”。2005年8月,滕州英才学校又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优秀民办学校”等。
把教育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是滕州英才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终目标。蒸蒸日上的英才,正以崭新的起点继续努力,打造“成功教育”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 滕州英才学校将成为鲁南教育上的一颗明珠,成为百姓的向往!
王振喜的脚下走出了一串闪光的足迹,他还将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拔尖人才一一王德新。
王德新,男,汉族。1956年6月出生,河北省海兴县人。农工党员,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现任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济宁医学院兼职教授,山东省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委员,枣庄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枣庄市科技评估咨询专家,政协滕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滕州市总支委员会副主委。
1982年,山东医学院医学系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山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部血液专业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主任医师。
从事内科一线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和白血病、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以及长期发热原jS不明等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是一种预后极其不良的贫血,其疾病死亡率曾高达90%左右。近五年来他采用国际上的新疗法即环孢菌素A为主结合造血细胞正调控因子治疗该病60余例,极大地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治愈好转率,改善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后。
急性白血病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俗称血癌,如不经有效治疗,一般坚持不到半年。他采用国际通用的先进化疗方案,使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无病生存期明显提高和延长,尤其是采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亚坤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已达国内先进水平。长期发热原因不明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给广大病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他从医20余年,诊治了大量的发热待查病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绝大部分发热病人都能给予明确诊断,施以经济即有效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受到患者的好评,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山亭区、薛城区,以及微山县和邹城市均有病人慕名而来求医。
1992年春天,他参加了滕州市级索镇和大坞镇爆发的生产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群发事件的现场抢救工作。当时中毒人数达数百人,由于救治及时,无一例死亡,圆满完成了市领导的要求,荣获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救护先进工作者》的表彰称号。
1989年至1990年在山东医科大学山东省立医院读研期间,在导师孔宪云教授指导下,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铭51标记红细胞的方法,研究了体表测定红细胞寿命的方法学,填补了省内空白,荣获199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有关论著发表于《中华血液学杂志》1991年第1期,相关综述发表于《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分册》1991年第4期。研究生毕业后,在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任内科主治医师兼济宁医学院内科学讲师期间,和同事司福中等人合作,深人而系统地研究了急性有机鱗农药中毒救治过程中合理使用解毒剂阿托品剂量的系列课题。通过动物实验,从亚细胞结构分子水平揭示了阿托品依赖和中毒反跳的发生机制,即胆碱能受体数目上调。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首次提出阿托品药物依赖的概念和阿托品化的新观点。该项研究的有关论著分别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1994年第8期和第9期,以及《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9年第5期。该课题荣获199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和1999年两次荣获滕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6年荣获枣庄市优秀青年人才称号;2000年荣获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拔尖人才一石义亭。
石义亭,男,50岁,1981年1月毕业于济宁医专医疗专业并分配至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至今,中共党员,一直从事临床工作,1990年创建神经内科并担任科主任,2001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兼任济宁医学院神经内科学教授、枣庄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中敬业爱岗、为医清廉、技术过硬、成果卓著。致力于学科发展,使神经内科发展为具有48张床位、每年收住1600多病人的医院一级重点科室。2005年又组建了 NICU,并成立了滕州神经康复中心。近年开展新技术近20项,有些居于本专业国内领先地位或在本地区率先开展。由于基础理论雄厚、临床经验丰富,并不断接受新知识,开展新技术,因而在本地区享有较高威望,慕名前来就医者应接不暇。善于总结经验,开展学术研究,在省级以上专业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近40篇,其中在中华系列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尤其在国内自然科学名列前茅、卫生系列顶尖的《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论著2篇,具有重要学术指导价值及领先地位。主持科研5项,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枣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近期主持的枣庄市学科带头人科研基金项目“脑出血动物模型及其血肿早期扩大、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炎症及基因调控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的课题已由山东省科技厅主持验收和鉴定,七位国内知名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填补了国内外用DSA技术制作脑出血动物模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动物实验研究及出血后细胞凋亡的炎症、细胞因子及基因调控机制系列研究的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与该研究相关的、互不重复的5篇科研论文已分别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中华系列杂志及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上以论著形式发表,该课题已申报2006年省、布科技进步奖,有望再获省科技奖。指导和参与科研7项,均获枣庄科技进步奖,其中一项获国家科技成果。获国家专利4项。主编及副主编著书各1部,参编2部。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及山东省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评价。被医院授予“九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一等奖;连续数年被评为医院“十佳服务标兵”和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9年及2000年分别被选拔为滕州市及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4年被枣庄市确定为市卫生资深专家和市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山东省卫生厅选聘为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升评审委员会成员,连续3年参加省高评会。
拔尖人才一付贵华。
付贵华,男,1963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1988年至199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生物医学仪器及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山东鲁南瑞虹化工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开发部主任、总工程师。
该同志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一直在科技工作第一线,主要从事分析仪器的研制及技术管理工作,主持或参加研制了十几种新产品。获得近十项省、市科技进步奖及新产品奖及多项国家专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主动参加SP—502气相色谱仪研制工作。1985年至1988年在该项目研制组工作中从事部分电气工艺设计及调试任务,协助有关设计人员圆满完成了有关科研工作。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主持研制了 SP—6800系列气相色谱仪及SP—6800A型气相色谱仪。经过课题组同志共同攻关,该产品于1995年投人生产至今仍畅销全国,成为公司主导产品,创造了近亿元的经济效益,在国内色谱界享有较高声誉及影响。该产品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评定为其主要性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叁等奖及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在一系列国内外公开招标中中标。
他主持研制了 SP—2000型高性能气相色谱仪。该型号色谱仪主要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高性能检测器,自动置零,自动流量显示及智能后开门等多项先进技术。部分性能填补国内空白,属国内首创。该仪器自2000年投人生产,并陆续推出了2000A型、2000B 型系列型号气相色谱仪,性能不断稳定提高。该产品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主持的省级鉴定,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填补国内空白。该产品列为科技部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获科技部无偿资助70万元,并顺利通过了科技部验收。该仪器还被国家经贸委等五部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他主持研制了 LC一1000型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应用范围比气相色谱仪更广泛,但技术上难度更大,市场一直为国外仪器占领。公司决定研制液相色谱仪,组成了课题组,经过艰苦攻关,于2001年研制成功了 LC一1000型液相色谱仪,该产品列人了山东省科技厅攻关计划并按时完成了产品鉴定,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叁等奖。目前该产品已投放市场,性能不断稳定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他主持研制了 SN—100型压力监控仪,该产品通过了枣庄市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该产品用于水泥立窑中,可有效防止喷火事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与其他单位合作还研制了 BP2—II型血液量子治疗仪、DYC —I 型多功能腰椎穿刺仪等医疗仪器。仪器获生产许可证并应用于临床。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
该同志除了亲自从事新产品特别是分析仪器研制工作外,还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和本单位科技人员一起,为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努力进取、辛勤工作。企业每年都有多项新产品投入市场,真正做到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科研方针。该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科技创新先进企业。该企业开发部2000年评定为枣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被山东省评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该同志陆续获得滕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枣庄市学科带头人、振兴枣庄立功奖章、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滕州市政府聘为科技顾问。共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枣庄市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专利4项。
拔尖人才一司福中。
司福中,男,46岁,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及济宁医学院兼职教授,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振兴枣庄立功奖章及枣庄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任滕州市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
他在2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到国家大型医院进修学习,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心血管内科领域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常规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冠状动脉造影、PTCA、射频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及临时和永久心脏起博器安置术。急性有机磷中毒(仅我省每年超过10万人)的系列研究改变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的状况。多年以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广泛使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直到患者达到高热、躁狂等阿托品中毒状态还要维持应用(被老百姓形象称为打疯针)、重度中毒时阿托品用量达数万毫克。并且当时医学杂志上刊登的论文都是介绍如何大剂量应用阿托品治疗成功的报告。时任中国职业病学会主席的王世俊教授(北京医科大学)曾说,专家们一直认为这种大剂量阿托品治疗不妥,但是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说明为什么不对。该研究首次从发现大剂量阿托品治疗所产生的危害阿托品依赖入手,首次系统提出了阿托品依赖的临床表现、诊断条件、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并用先进的核素实验研究的方法证实了其发生机理是由于大剂量应用阿托品导致机体生理状态发生了改变-一M受体上调。并经过临床对照研究重新提出了阿托品化的评价标准。这一研究,使阿托品用量减少为传统治疗量的1/20—1/10。并发症由21.28%减少为7.46%,平均缩短住院时间9天,病死率由11.7%减少为4.48%。该研究论文发表后,医学杂志上已见不到大剂量应用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报告。此项成果已经过推广应用,仅我省每年可节省直接医疗费用达2.5亿元左右人民币,减少死亡人数7千余人。该项研究被每年一度的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医学进展专刊”评为1995年职业病学界的进展。论文以文选形势收录到中国内科年鉴,并附有评价颇高的述评文章。该研究三篇论文被美国《IM》及美国只读光盘(CD~-ROM)数据库MEDLINE《美国医学索弓丨》收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何凤生院士多次亲自带队来滕州进行合作研究,并建立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农药中毒防治研究滕州协作中心。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赵德禄研究员也来洽谈合作研究事宜。该系列研究被当时任中国职业病学会名誉主席的任引津教授为主任委员的国内著名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阿司匹林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是人们多年来普遍关注的问题,在1997年进行《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和数目的影响》之前,有研究认为每日40mg阿司匹林已达最大治疗效果,增加剂量仅增加副作用而作用不增加;另有研究则认为其剂量大作用也大,剂量小作用也小。因此,临床医生常在40—1200mg之间选择用量。该研究结果则表明,开始采用每日300mg剂量可达最佳治疗效果,以后可用小剂量维持治疗,与目前推荐的剂量基本一致。该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开展了心脏介人性诊断与治疗,并协助与北京朝阳医院建立了心脏介入治疗滕州协作中心。2001年来中医院工作后,完善了系统内、外科建设,建设了正规的CCU。开展了中青年医生轮训,并分批派出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初步改变了该院的学术风气。1998年被枣庄市卫生局选拔为首批卫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滕州市一名)。2000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选拔为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获振兴枣庄立功奖章,2004年被评为枣庄市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记市政府三等功,多次获市政府嘉奖。
近年来,他主持开展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和急性有机磷中毒等方面研究9项,获得了7项省、市科技进步奖。
拔尖人才一刘子修。
刘子修,男,1984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滕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滕州市首批青年科技人才,滕州市第三批科技拔尖人才,枣庄市第五批科技拔尖人才。现任市农业局副局长。
在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期间,先后推广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作物新品种20余个,实施田间试验50余项次,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玉米模式化栽培、花生套种合理密植、粮油、粮莱间套复种、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和实用技术15项。93年秋种,针对我市农业生产现状提出了“抓秋种运筹全年,实现粮经双跨越”的思路,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采纳,从此,粮油、粮菜间套复种技术在全市迅速推广。95年至99年4月,主持了山东省良种产业化工程(简称“三◦”工程)和枣庄市“33123”工程在滕州市的实施工作,培育出了大批小麦、玉米高产典型,创出了小麦在同一地块连续三年超600公斤的高产纪录、玉米亩产900公斤的高产典型,并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通过良种产业化工程的推动和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滕州市的小麦生产先后登上了350公斤、400公斤、450公斤三个大的台阶,进人全国高产行列。96年至98年全国立体种植现场会议、全国小麦超高产理论研讨会议、全国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议先后在滕州召开,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滕州的高产高效示范田、良种产业化工作、小麦大面积创高产给予了充分肯定。农技站连续四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先进单位。99年5月被市委组织部调到市蔬菜办公室工作后,围绕蔬菜周年供应和菜篮子工程,重点抓了蔬菜大棚的建设和技术指导工作,在冬暖蔬菜大棚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99年全市新建各类冬暖大棚19590个。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在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期间,积极向国家、省开发办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个,即“绿色肉兔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蝇蛆饲养及蛋白质加工项目”、“滕州市10万亩夏玉米高产开发项目”,累计争取资金1200余万元,并组织上述四个项目的立项、申报和实施工作,为推动我市龙头企业建设和产业化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2003年7月至今在市农业局工作期间,主要组织实施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业标准化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品牌认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等项工作。2005年,全市龙头企业发展到65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累计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培养小麦科技示范户3000户。
94年以来,先后承担部、省、市农业科研项目8个,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枣庄市50万亩脱毒马铃薯配套综合增产技术开发”项目获9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枣庄市80万亩紧凑型玉米新品种综合技术”获99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第五完成人。“滕州市10万亩夏玉米亩产700公斤开发”项目获96年度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枣庄市150万亩小麦优良新品种及综合配套技术”获97年度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甘薯脱毒增产技术研究”项目获97年度枣庄市科技进步壹等奖,第一完成人。“小麦优良新品种筛选及综合配套技术开发”项目获97年度枣庄市科技进步奖贰等奖,第一完成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及大面积高产开发”项目获98年度枣庄市科技进步奖叁等奖,第一完成人。“双三千田综合技术试验研究”项目获97年度枣庄市科技进步奖叁等奖,第三完成人。
“鲁麦22号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一文发表在 《作物杂志》第二期上,第一写作人;“滕州市小麦持续发展对策”一文发表在《山东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上,山东省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写作人广小麦生产回顾与持续发展对策”发表在《小麦生产理论与实践》一书上,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一写作人;“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经济效益研究”一文发表在《小麦生产理论与实践》一书上,第二写作人;并参与编写了《小麦生产理论与实践》一书,1997年5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丹心清风谱新篇。
刘书新,1952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畜牧师。现任山东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副总经理。
刘书新1974年毕业于山东省畜牧学校,同年参加工作。他在工作上勤奋好学,从不满足现有水平,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特别注重办事效率。他为人光明磊落,胸怀宽广,仗义执言,从不在人背后说三道四,也不计较周围人们的冷嘲热讽。即使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别人的嫉妒或各种误解,他也能正确对待,从不与人争高低,也没有精力去制造矛盾和扯皮,宁愿到最后用事实来回答别人的误解,一心扑在为之奋斗的事业上。
1991年,刘书新同志担任了市畜牧中心主任。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一大转折,也是他施展才智和报复的起点。市畜牧中心是开展全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的主管部门,担负着全市畜牧卫士的重任,工作的好坏,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全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着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作为市畜牧中心的主任,高级畜牧师和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刘书新深感责任重大,决心以实际行动干出个样子来。到任后,他不负众望,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掌握的,自己首先学会。他带领全市畜牧科技工作者,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以优质的服务,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赖,赢得了领导的支持,赢得了社会的承认。
他首先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人手,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主持制定了考勤制度、财务制度、水电管理制度。增收节支制度、畜牧兽医执法规范等十六项综合和单项制度,使整个畜牧中心工作有章有序,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强化服务质量人手,当好畜牧发展的卫士。按照国务院《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秉公执法,依法对全市的畜禽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个人进行管理,办理兽医卫生合格证,并认真实施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做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对全市的兽药经营户颁发了兽药经营许可证。加强了对经营兽药单位的管理,打假去劣维护畜禽伺养者的利益。使我市畜牧行业执法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从推广实用技术入手,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畜牧生产方式。组织高中级技术人员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编印科普“明白纸”20多万份,科普书籍1万多册,无偿发给农户。先后推广了青贮氨化技术、暖朋养殖技术、程序免疫技术、生猪快速育肥技术、配合饲料技术、良种配套技术等十六项畜牧兽医实用技术。通常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电视讲座,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培养了一大批畜牧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带头人,使传统的粗放型畜牧业向市场型、集约型畜牧业发展。
从围绕服务兴办实体人手,壮大集体经济。面对畜牧中心办公条件差,实验仪器设备陈旧的状况,他结合畜牧中心实际,先后兴办了药械经营、加油站等实体。通过转变经营策略,强化管理使兴办的实体得到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1997年,刘书新调任山东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副经理。走马上任后,他不断改革进取,锐意创新。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发展市场畜牧业,使全市畜牧业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在企业管理中大胆开拓,争创一流,重科技、重人才、重管理,建章立制,使企业管理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任职几年来,山东鲁南牧工商公司连续被中国牧工商总公司授予“全国牧工商系统先进企业”。
他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撰写了“搞好牧工商一体化,促进畜牧业大发展”、“关于建立牧工商一体化,加快畜牧商品经济发展步伐的探讨”和“按产业化组织生产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等论文在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对指导畜牧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牧工商公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窗口,按市场需求组织和发展畜禽生产,做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实现了用企业组织形式,以经济、行政和法制手段来管理畜牧业,形成了以市场带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的市场畜牧业新格局。
他不断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中,积极推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夯实企业基础,使企业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轨
道。
他又进一步从加强社会化服务人手,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积极搞好良种、伺料、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和加工销售服务。实现了肉鸡肉兔一体化生产,使全市畜牧业生产走向了以加工促销售,以销售促生产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了全市畜牧业的大发展。
他在搞好企业管理的同时,还十分注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协助主持人完成了“滕州市300万肉兔良种及伺养管理综合技术”、“利用BC酶词养科学养猪试验研究”、“青贮氨化技术推广”、“微山湖水草资源开发及利用”等十多个科研项目,其中“滕州市300万只肉兔良种及饲养管理综合技术”项目被农业部评为“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刘书新辛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他曾先后多次获得滕州市委、市政府记功奖励,两次获得枣庄市“先进工作者”奖励。在公司任职期间,连续多次获中国牧工商总公司和山东省牧工商总公司“优秀经理”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拔尖人才一刘红梅。
刘红梅,女,1968年9月生,山东滕州人,大学,研究生结业,滕州市竞技华体校高级教练员,滕州政协委员。
她于1988年7月分配到滕州体校至今从事游泳训练工作,以“靠拼搏求生存长”的思想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经历了艰苦的环境,铸造了坚强不屈的性格;执着的追求,为保证训练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丰硕的成果,增强了献身游泳事业的信心。
―、艰苦的环境,铸造了坚强不屈的性格 。
曾经枣庄市五区一市中“五区”都有专职游泳教练员在枣庄市游泳馆内训练,基本达到常年系统训练,而我们滕州市,一年只有两三个月水中训练,虽然有池有设备,但游泳是易耗开支大的富贵项目,单位财政紧张,无法提供常年系统训练条件,尽管这样,她坚持带学生常年陆上身体素质训练,陆上训练单调、苦燥,学生分散,她想方设法把训练内容安排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为了使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就经常深入学生家庭,学校,甚至家长单位去做工作,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到了秋天,天气转冷,水温下降很快,为了延长下水训练时间,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完成训练任务。有时训练停电,家长争先恐后买蜡烛,在游泳馆内四周燃起蜡烛,被风趣的称之为“烛光泳”,照常完成训练任务,不向困难低头,乐观向上,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向省体校输送的队员张林、沙艳梅、王兆岩在1996年亚洲杯铁人三项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中取得亚洲总排名第五名、六名,全国第四、第五名,团体第二名。98年输送到“八一队”的队员张文文在亚洲杯铁人三项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中取得亚洲总排名第四名,全国第二名。向省体工队输送2人,向山东大学输送2人,向省体校输送6人,这些异想不到的好成绩,给领导、家长、队员她本人建立了信心。
每年暑期培训几百人,留下几十个好苗子,由于秋季的到来,没有加热措施,水温很低,队员流失惨痛,到头来所剩无几,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她每想到此总是昼夜难眠,形势不允许这样干下去,要有突破,有创新,为滕州的游泳事业闯出一条路来。
二、执着的追求,为保证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带着要闯出一条成功之路的决心,她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并坚持自筹资金,不要单位一分钱上小锅炉,解决不能下水训练的困难,把游泳馆承包下来。那时看来是件根本无法成功的事,原因是单位的大锅炉一周都打不热池水,上个小锅炉怎么可能行,风险大,也没有这样的先例,领导有顾虑,压力很大,在她多次要求下,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终于在1999年4月体校与她签订承包游泳馆的合同。
合同签下来了,买锅炉、买煤、盖锅炉房、上淋浴等资金哪里来,她决定把结婚以来准备买房子的积蓄拿出来,当时她家住房条件很差,住在单位体育场看台下,冬天冷似冰窑,夏天热似闷罐,孩子四岁,总是喊着搬新房。预计买房子的钱对于游泳馆这种工程,差之甚多,就向亲朋好友,东拼西筹,多次跑厂家,争取优惠、支持,真是磨破嘴,跑断腿感动了厂家,尽快施工,为了省钱,淋浴她自己学着安装,最后,硬是安装好起动了,原来单位大锅炉一周烧不热一池水,她三天三夜于锅炉工轮流干,终于把池水的温度打上来,第一天下水记得很清楚是1999年12月18日下午5点,水温24C,室温25'C,队员像鱼儿畅游在池中,她的梦想实现了。
三、丰硕的成果,更加增强了献身游泳事业的信心。
有了适宜的训练环境,能常年系统训练,使游泳队不断发展壮大,捷报频传,2000年7月她输送到专业队的队员孔楠楠在第二十届亚洲自行车锦标赛中取得女子组三公里个人追逐赛第二名,走向亚洲。
2000年8月山东省希望杯游泳比赛也是省二十届资格赛,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滕州队获得1块金牌,12块铜牌,总分165分,占枣庄代表团一半还多。
2000年9月枣庄市第五届全民运动会,滕州队取得金牌39枚,总分495分,双夺冠,并打破了三项枣庄市最高记录,实现历史最好成绩。
2001年7月她又自筹资金,组队代表滕州市竞技体校参加亚洲杯铁人三项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取得团体第四名,她受到中央领导铁木乐达瓦买提的亲切接见并颁奖。
她多次带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截止目前获省级比赛金牌12枚,市级比赛60多枚,并向省级以上专业队输送12人,市级输送18人等,考人高等学校20多人; 先后被枣庄市政府、滕州市政府嘉奖;她发表论文十二篇,国家级二篇,省级四篇;2001年被山东省体育局授予山东省业余训练先进个人;2000年被枣庄市委评为枣庄市青年科技后备人才;2003年评为枣庄市拔尖人才。成绩的取得,更加增强了她献身游泳事业的信心,决心为滕州的游泳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拔尖人才一刘春安。
刘春安,男,1958年11月出生,汉族,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81年1月毕业于济宁医学院医疗专业,1994年7月山东医科大学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山东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理事、枣庄市医学会副会长、枣庄市医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济宁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会员。
该同志参加工作25年来,始终坚持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解除病人的病痛为己任。工作中能做到处处以身作则,时刻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医疗道德规范和个人职责,注重因病施治,合理选择辅助检查项目,严格遵循临床用药原则。他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诊治仔细,行医清廉,技术精益求精,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或事故。他体贴、关心和同情病人,想方设法方便患者就医。经常顾不上吃饭或休息、加班加点为病人作急诊内镜、急症会诊、抢救危重病人,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从不计较
个人报酬。无数次拒红包、拒宴请,在医院及本地区享有较高威信。参加工作以来连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4次被评为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6月被滕州市委授予滕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5月被零庄市人民政府授予率庄市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5月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995年、1996年、1999年、2002年、2003年《滕州日报》、滕州电视台、《枣庄日报》曾对其事迹报道。
作为本医院和本地区消化内科学术带头人,他在医院支持下组建了本院消化内科,并协助成立了枣庄市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他团结和带领专业成员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努力提高治愈率,尽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向上级医院转院转诊率。在本院率先开展急诊内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等新技术20余项,如内镜下各种介人治疗、经皮肝穿活检术、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 TC)和胆道引流(P TC D)、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和肝囊肿、肝硬化腹水浓缩回输、高频电容场 (HCPT)治疗肛肠病等。自本院消化内镜开展以来,他单独操作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0000余例次,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检查3000余例次,内镜治疗2000余例次,使无数患者免受开刀之苦。救治了无数例急性重症胰腺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性脑病等急危重症患者。他主持开展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程序治疗,不仅明显降低了该病病死率,而且患者医疗费用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受到上级专家肯定和社会好评。
他注重专业队伍建设,悉心指导下级医生。认真对待教学查房、教学讲座。每遇到疑难、危重和死亡病例,他组织专业成员认真讨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作为济宁医学院教授,他每年担任济宁医学院临床理论教学任务,并严格带教实习医生,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他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开展科研项目6项,其中:“血清]V型胶原及II]型前胶原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1996年12月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及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合理剂量的临床研究”2003年10月获枣庄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血清IV型胶原测定对良恶性肝肿瘤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1999年10月获枣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2001年2月获枣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枣庄地区消化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对策研究”2004年9月获枣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立项主持进行的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胃底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与胃底静脉断流加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已通过山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工作以来,在省级及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2篇,主编《临床胃肠动力病学》、《胃黏膜病变》,参编《肝炎学大典》、《医学新进展》及《简明乡医培训全书》等。主要论文有:1、“血清W型胶原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10月第36卷,第10期;2、“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华内科杂志》1998年5月第37卷,第5期;3、“阿司匹林所致胃肠黏膜损伤的研究近况”《中华内科杂志》1998年8月第37卷,第8期;4、“拉米夫定致锥体外系反应六例”《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月25日第83卷第2期;5、“临床病理讨论第273例一右上腹痛、低热、进行性肝肿大”《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6月第40卷第6期;6、“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2年10月第22卷第10期;7、“肝脏恶性间叶瘤”《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3月第21卷第3期;8、“山东枣庄地区消化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11月第4卷第6期。1997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选拔为首批枣庄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998年被滕州市委、市政府选拔为滕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0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选拔为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4年3月被山东省卫生厅记三等功,2004年12月被评为枣庄市十大名医。
开拓进取谋新篇。
近年来,郭庄矿业公司以“改革、发展、平安、和谐”总揽全局,奋勇拚搏,开拓进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已形成了以郭庄、锦丘两个煤矿为核心,以工贸服务为辅助,以港口航运、热电开发、煤矿机械修造为外
延,具有较强实力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规模。在企业发展的背后,郭庄人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渗透着公司领头人朱恒敏的心血和汗水。
朱恒敏,男,1961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工程师,现任滕州郭庄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郭庄煤矿矿长。
任职以来,朱恒敏同志团结带领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市煤炭局、辰龙能源集团的安排部署,把握机遇、埋头苦干、开拓前进,企业效益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人2.6亿元,利税9000万元,利润6600万元。企业先后荣获国家级“模范职工之家”、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个人也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枣庄市拔尖人才”、“滕州市劳动模范”、滕州市委、市政府记三等功、“平安滕州”建设嘉奖等荣誉,多次获滕州市委、市政府嘉奖。
(―)强化“双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朱恒敏同志始终坚持安全发展观,把安全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抓好安全培训,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了安全生产。
充实队伍,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明确标准,形成了严密的监管网络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行“四闭合”管理,坚持工程质量达标和日查、旬检、月验制度,质量标准化不断提升;加大安全设备和技术投入,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自动化监测监控能力;突出安全培训,开展各类活动,创建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员工自主保安意识不断增强。
郭庄煤矿通过上级的严格检查验收,质量标准化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双基”建设达到省级标准,安全评估达到A级矿井。锦丘煤矿完成矿井安全评价。
郭庄矿业公司扎实的安全管理基础,显著的安全管理效果,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5年,韩寓群省长在郭庄煤矿视察工作时,对公司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把握关键,稳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面对郭庄煤矿接续紧张、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村庄搬迁,锦丘煤矿需要加大投人等种种压力和困难,朱恒敏带领党政一班人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攻坚克难,经济运行呈现稳健发展态势。
推行采掘工程合同制、辅助单位定额制、后勤管理市场化,单位成本得到较好控制,精细化管理收效显著;加强营销工作,面向市场,超前预测,健全网络,调整策略,吨煤售价相比同煤质矿井保持高位运行;优化采购机制,严格审批程序,最大限度压缩库存;加大清理欠款力度,坚持重大投人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强化审计监督。2005年公司创管理效益3000万元。
(三)攻坚克难,胜利实现锦丘煤矿试生产。
锦丘煤矿如期实现试运行,是郭庄矿业公司2005年的重要工作目标,也是实现公司战略重心转移的根本保证。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市煤炭局、辰龙集团公司高度重视。
面对工期紧,工程量大等诸多困难,朱恒敏同志带领广大干部员工,以建好锦丘为己任,明确目标,多措并举,合理运筹,齐心协力赶工期,全力以赴搞会战,如期完成了生产、辅助系统及生活福利设施建设,在保证郭庄煤矿安全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如期实现了试运行。
2005年7月29日,在试运行仪式上,市委牛书记亲自下达试运行命令。省市各级领导对锦丘建设速度之快,标准之高,质量之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创造了地方煤矿建设的新标杆!
截止2005年底,锦丘煤矿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各项认证工作顺利完成,达到优良,为2006年实现投产达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优化体制,理顺内部管理层次。
朱恒敏认为,只有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能,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此,他理顺公司与煤矿之间的体制关系,形成了郭庄矿业公司是重大决策、管理和利益分配中心,郭庄煤矿和锦丘煤矿是公司下属的两个独立核算单位和成本控制中心的管理格局。
坚持目标考核,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对巨源公司和嘉能公司的经营考核,健全完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全力做好资产评估和企业改制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市辰龙能源集团建设步伐。
(五)加强党建,创建平安和谐矿区。
朱恒敏认为强化“核心”抓党建、推动“中心”促发展,是实现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丰富争创红旗党支部活动内涵,深人扎实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党员干部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大大增强;实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人本化管理,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企业的团队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动了公司各项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朱恒敏一贯坚持的原则。尽管面临锦丘煤矿建设和郭庄煤矿安全技术等都需要巨额投入的实际困难,仍然坚持职工的福利待遇保持不降低的原则,全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购买通勤车辆,职工医疗保健,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救助困难职工。使广大职工在公司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朱恒敏的带领下,郭庄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平安建设成绩显著。面向未来,朱恒敏豪情满怀,决心带领全体干部员工,以卓有成效地工作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打造平安和谐矿区,为辰龙集团规模扩张,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不懈努力和更大贡献。
与时俱进科技创新。
李洪启,50岁,中共党员,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现任山东盈泰食品集团纪委书记。多年来,他坚持 “科技第一”的理念,紧密依靠集团干部职工,正确实施技术改造、新工艺运用和新产品开发等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科技进步对企业效益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盈泰集团一跃而成为集种畜禽生产、加工、销售的大型畜牧集团企业,资产6.9亿元,下辖11个分公司,年加工肉鸡、肉兔8000万只的大型畜牧集团企业。
李洪启同志一直十分重视科技和管理创新,与科研院所广泛接触与合作,注意科技信息特别是畜牧产业和肉食加工产业方面的科技信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科技开发和攻关,积极引进项目资金。一是强力推进科技项目建设,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主持申报立项科研项目6项,其中“生物蛋白饲料开发”和“鹅肥肝产品综合开发” 以及“乌鳢精养基地开发”等项目受到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引进项目资金达1380万元,其中已到位项目资金320万元,为企业科技创新增添了力量。与此同时,主动与国家食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发肉熟食制品,以新风味、新品种、新包装的系列化、方便化食品开拓市场。二是强化企业管理,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李洪启同志坚持以人本管理为中心,以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挖掘一切潜能为出发点,以企业取得最大效益、干部职工得到最大实惠为落脚点,坚持以德治企,严细管理的治企方针,发展不止,创新不止。在系统内大力推行全方位比较目标管理,把企业生产经营各工序的生产指标、物资消耗、成本指标、效益指标分解量化,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制订目标,强化措施,切实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管理水平有了新的突破,企业的综合效益有了进一步提高。三是建立科研平台,提高企业科技竞争力。组建了专门的省级技术开发中心,主要从事于鸡、兔良种繁殖、科学饲养、疫病防治、产品综合开发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近年来,李洪启同志围绕鸡、兔生产、加工、词料生产、畜牧科技推广等工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实施星火计划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国家经贸委科学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局校院所协作,开展科技创新和实施科技项目,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常年聘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主任委员南庆贤;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家呙于明;中科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洪军、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刁有祥等为学科负责人,在动物营养、伺料伺草开发、生物蛋白开发、食品开发和畜牧科技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示范和推广,特别是从96年以来,他主持实施星火计划项目,把科技始终融贯于肉鸡、肉兔生产、加工的全过程,提取技术开展费1200多万元,加大了科技投入额度,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1992年承担《滕州市300万只肉兔良种及饲养管理综合技术》项目,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1993年,与山东省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协作承担《商品肉兔饲养加工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承担省星火办下达的《肉鸡、肉兔良种培育、饲养、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星火项目,获“山东省星火二等奖”,同时被命名为“省级星火示范企业”;1999年,开始实施省星火办下达的《滕州市肉鸡、肉兔产业》星火产业带项目,收到了显著成效;2000年,承担国家星火办下达的《生物蛋白伺料开发及利用》项目,进展良好,已完成了各项计划任务,目前正准备鉴定验收;2001年,承担省科委下达的《鹅肥肝产品技术开发》科技攻关项目,目前正在组织实施,项目进展良好;2001年,承担滕州市科委下达的《AA肉种鸡高产技术研究》项目,属自然科学领域,该项目实施一年来,现已在全市5处种鸡场推广应用,全市种鸡饲养增加纯收人240万元,为种植业提供了大量优质肥料,为绿色食品的持续增产及良性循环打下了良好基础,该项目获滕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承担滕州市科委下达的《商品肉鸡鸡舍内环境与发生呼吸道疾病研究》项目,获滕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承担滕州市科委下达的《鸡大肠杆菌血清型及致病性研究》项目。项目实施一年来,共应用疫苗119.65万毫升,免疫种鸡8.8万只,商品肉、蛋鸡226.5万只,肉鸭4万只,总计增加社会效益550余万元,深受广大饲养者的欢迎。在提高禽肉产品卫生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方面意义更大;2002年,承担滕州市科委下达的《温和型猪瘟实验室诊断及防制试验的研究》项目,已通过枣庄市科技局鉴定;2002年,承担国家星火办下达的《微山湖水草资源开发及利用》项目,取得较好效果。
李洪启同志大胆开拓,积极以科技创新方式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他锐意进取,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率先在鲁南畜牧行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从经营、生产调度、试验、质检、设备、人力资源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为企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20余年的工作中,李洪启同志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始动力,他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每年争取拿出销售收人的1%作为研发资金,成为以他为主要负责人的技术中心,将自身优势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李洪启同志从事畜牧工作二十余年,具备扎实的技术研究水平,率先在同行业进行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盈泰牌肉鸡肉兔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公司先后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是鲁南地区唯——家大型禽肉食品出口加工企业。目前山东鲁南牧工商联合公司已成为全国肉鸡标准化出口基地,肉兔生产量全国第一,肉鸡步人全省三强,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谁持彩练当空舞。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五日,一束声和光的冲击波送人千家万户,滕州从此有了自己的电视台,滕州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电视节目。也是在这一个“银屏闪亮”的晚上,全市人民认识了自己培养的首任电视播音员张笃仁。这位土生土长的帅小伙,从农村里走来,走进县广播站的录音间,走上电视大舞台,走上科级领导岗位。他靠着一份对理想、信念的执着,靠着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挚爱,伴着滕州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走过了三十个春秋。三十年足迹,写下他奋斗的艰辛、汗水,三十年足迹凝聚了他坚守党的舆论阵地、守土有责的精神,三十年足迹,他刷新了一项项纪录,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被评为枣庄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成为中华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艰辛、汗水、鲜花、掌声……他一起拥有。
一、人们通过入户率达97%的30多万只有线广播喇叭,开始熟悉他的声音。
张笃仁对广播有着特殊的感情。小时候,他听广播喇叭起床上学,放学后,他跟广播学戏剧唱段。广播,在那个年代是他了解精彩世界的唯一媒体。从小聪颖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人县重点中学滕县三中。那个年代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在学习等各方面出类拔萃的他,高中毕业后便回村干起团支部书记、农中教师和公社半脱产干部。1976年元旦,他从广播里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夏青播报的元旦社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夏青那极具磁性美的声音和播音时饱满的情感,让张笃仁受到震憾,有一种力量在他的身上涌动。为了让大队的社员都能分享他这份感受,鼓舞人们的干劲,他找来刊登这篇文章的报纸,用大队的广播喇叭,完整地读完了这篇文章。适逢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工作队驻在村里,张笃仁会用普通话广播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次公社举办大型革命文艺演出,把领颂的重要角色交给了他。参加演出活动的公社广播放大站站长发现了这棵“苗子”后,向县广播站进行了推荐。从此,张笃仁走上了专业播音岗位。张笃仁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是1976年7月16日,他的声音第一次通过电话和广播共用的线路,传遍全县30个公社,人们通过入户率达97%的30多万只有线广播喇叭,开始熟悉他的声音,并伴着这个声音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他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讨新课题,撰写的近三十篇论文发表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
“注定与广播有缘”。张笃仁出生于滕县广播站成立的那一年。与滕州市广播事业同龄的他,骨子里都传导着电磁波,他把这份神圣的职业当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走上专业播音岗位后,他感觉到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岗位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应加快学习。他向老同志请教,自费买来业务书籍苦读,对着镜子练发声。为了弄清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他从新华字典的第一页、第一个字开始念、背,大练基本功,横扫 “拦路虎”。遇到专业术语、地名、生辟词汇主动向同事和专家请教。学习对他来说,一刻也没有停止,上级业务单位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一有机会,他就积极参加,省台的资深播音员朱山,中央台著名播音员赵忠祥等一大批造诣深,在新闻界有影响的人士的讲座,他每次参加,都抓住机会和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参加工作时只有高中文凭的他,如今,不仅拿到了大学本科学历,还获得人文函授大学新闻专业、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等非学历教育证书十多个。他除学习了播音、主持、新闻采编业务外,还选修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党政管理等多项课程,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他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讨新课题,他撰写的《农村广播繁荣关键在于提高人口覆盖》、《浅谈如何培养跨世纪播音员、主持人》、《抓精品管理促队伍建设》、等近三十篇论文分别在《中国广播播》、《中国广播探索》、《视听论谈》、《中国广播纵论》、《山东视听》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文艺广播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努力开创广电工作新局面》等十一篇论文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广学会等组织的业务论文评奖中获奖。
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应有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
张笃仁忘不掉第一次用村里的喇叭播送的那篇文章,“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直影响、激励、鞭策着他。刚加人新闻工作者队伍时,由于缺少男播音员,在他报到后的第三天,就开始上岗了,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即使感冒发烧、嗓子发炎、声带充血也照常播音。超长的值班,经常开展的大型户外活动、现场直播,全方位提高了他从播音主持到现场解说的能力。他积极参加一线采访、后期编辑、值机播出等工作,常和同事骑自行车到山亭、徐庄等边远公社的山村去采访、写稿、现场播出。这位精力充沛而又勤快的小伙很快熟悉了广播宣传的各项业务。特别在滕县广播站站改台到滕县电视台筹建、成立期间,他一直承担广播和电视两台的播音任务。从广播到电视,直至他走上领导岗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他成为滕州电台、电视台无人替代的优秀男主播,广播听众亲切地称他为滕州的“夏青”,电视观众把他比喻为滕州的“赵忠祥”。其实,那些热情的听众和观众,了解到他的还仅仅是一种外在形象,走出录音间的他,走下荧屏的他谦逊、诚恳、刻苦、坚毅、奉献、进取,无不展示出他表里如一的阳刚之气。成立电视台初期条件差,设备简陋,他和同事们就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制作节目。在接受了制作“一五”普法专题片任务后,张笃仁配音时,要插播同期声,录音设备没有记点功能,他就在录音带上贴个标记,进行音频的组接。如果说配音设备简陋的话,那么图像剪辑设备根本就没有,他们用摄像机拍来镜头,再用背包录像机播放出去,根据镜头同步进行解说,由于无法剪辑图像,无法实现图像和声音合成,拍摄时不能有废镜头,播音时绝对不允许出错,否则,无法挽回。就这样,张笃仁和同志们完成了滕州驻军某部执行作战任务凯旋归来欢迎仪式的电视新闻报道插播任务,一边摸索一边干。一次麦收前夕,他接到局领导紧急通知,播报紧急气象预报,已是晚间,为了争取时间,他一人打字、配音、制作、播出,让全市人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到气象信息,做好了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把冰雹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筹建郭庄煤矿时,为迎接外国专家考察,需要做专题片,他和同事就把设备搬到矿上,在矿会议室里录音制作赶进度。现在看来这些不规范、冒风险的做法,都是当时唯一的法。后来条件好了,张笃仁在提高节目质量上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滕县的乡镇企业一度占据半壁江山。张笃仁看到乡镇企业对滕州的巨大贡献,敏锐地抓住这一题材,创作了专题片《滕县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提升了滕县乡镇企业的崭新形象。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应有乐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1993年8月5日,一场暴雨让滕州城区北部成为一片泽国。汛情就是命令。张笃仁接到局、台长通知最早赶到单位,时任副台长的他扛起摄像机,站到齐腰深的水中,纪录这场洪涝灾害,他和台长沿龙山路到善国路,在水中站了三个多小时,由于冷水刺激,过敏反应,全身红肿。稍有好转他又赶到官桥镇受灾村庄,采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场景,此消息传到上级台播出后,引起全省对滕州灾情的关注,威海等地几百辆汽车拉着救灾物资支援我市,使受灾群众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他和同事共同完成的专题片《风雨同舟一滕州市抗洪救灾纪实》获山东省广播电视节目一等奖,滕州电视台获枣庄市委、市政府“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他本人被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宣传先进个人称号。
四、走上领导岗位的他,对党的宣传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使他日臻走向成熟和完美。
如果说是偶然的机会,让张笃仁走上专业播音员岗位,这份事业却成了他不悔的选择,五年前他就被评定为高级编辑,成为全省县级广电系统少数正高职称者之一。如果说他在采、编、播的岗位上倾注了满腔工作热情、成为一名复合型业务骨干的话,走上领导岗位的他,对党的宣传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使他日臻走向成熟和完美。
1994年初,张笃仁从电视台副台长走上广播电台台长岗位、而此时的广播电台在各种媒体的挤压下正处于发展的低谷。长期以来,把主要精力投注到宣传业务中的张笃仁,此时,不得不考虑事业的发展,他有责任让有着辉煌历史的广播续写新的辉煌。通过调研,电台实施了百只喇叭响全城、万只喇叭遍乡村工程、提高了广播的覆盖面,让人们随时随地听到了广播的声音。为了增强广播的影响力,电台开始走开放办广播的路子,联合社会力量办节目,先后与市史志办联办了《漫话滕州》,与团市委、城市信用社举办了少年儿童音乐大赛,与组织部、滕州日报社、烟草专卖局、交警队、保险公司、曹庄煤矿等单位联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广播的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在做好对内宣传的同时,张笃仁带头写稿向上级台供稿,加大滕州声音的对外输出。他任电台台长的第一年,就实现了滕州电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稿零的突破,最多一年在中央台用稿达40多条,在省台用稿达300多条。从他担任电台台长以至后来担任局领导分管全局宣传工作至今,电台每年都被省电台评为集体记者一等奖,电视台多次荣获省电视台对上报道先进集体。
由于工作出色,他不断得到干部职工的信任和组织的重用。1997年,他担任广播电视局纪检组长,兼任电台台长;1998年,他身兼局纪检组长、电台台长、电视台台长三个职务;2000年,担任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他依然兼任两台台长;2002年,张笃仁担任党组副书记,享受正科级待遇,继续主持电视台工作,分管全局宣传工作。虽然有几次机会,他可以到上级台工作,也可以到党政机关工作,但是,没有人解开他与滕州广播电视的情结。几次改变职务,不变的是,他始终是坚守党的舆论阵地的战士。主持两台工作直至分管全局宣传后,他形容自己每天都如履薄冰,因为宣传无小事、责任重如山,导向问题,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他积极倡导并坚持执行广播电视节目集体终审制度,严把关口,确保政治安全,导向正确。他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宣传,带领全体采、编、播人员贴近实际服务大局。市里号召农民搞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他紧跟全市工作部署,策划在电台、电视台开设了《走村人户看调整》栏目,用调整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用典型事例引导农民从事种植、养殖业、加工业,推动了全市农业增产、增效、增收。《走村人户看调整》栏目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评奖中获奖。市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他闻风而动,组织电台、电视台成立联合采访组,推出系列报道《民营企业百家行》,讲述一批民营企业家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敢闯敢试的成功做法,助推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今,滕州市的民营经济对全市的贡献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滕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一大批在外的滕州籍人士为家乡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了鼓舞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他策划开设了 《天南地北滕州人》专栏,并带队赴南国、北疆采访,架起了父老乡亲与外地游子联系的桥梁。《天南地北滕州人》专栏被评为全省十佳栏目。2001年,首次对全市现场直播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实况,缺少切换设备,他配合局领导紧急从济南定购,从广东空运,冒着严寒连夜组织安装,确保了首次电视现场直播的成功。至今他已组织了市内近百场重要会议、大型活动、文艺演出的现场直播和车载台导播,为贯彻市委决策、展示滕州形象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广播电视的影响和广电人的风采。2002年,他联系社会赞助租用直升飞机,首次对全市城建、农业、林业、水利、道路、大企业、学校进行了全面航拍,拍摄的美丽画面至今成为我市对外宣传的珍贵资料。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他冲锋在前,明查暗访、采制新闻、制作专题、广造声势、积极引导,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市里的重大活动,他去上级台邀请记者,重要采访他全力靠上,目的就是让滕州的新闻上大台,上联播,发头条,发专题,提升滕州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为滕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他带领同志们开展业务研讨,实施精品工程,对节目进行改革。他根据工作实践撰写的论文《浅谈压缩和改进会议报道》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视听论谈》发表,在全国县级台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作为局决策层领导之一,为了打破事业发展的瓶颈、破解发展的难题,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探讨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他和同事们研究完成的《滕州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荣获枣庄市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他积极地提出人才培养、节目创新、设备改造、产业发展等新建议,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奖,两次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
五、工作就是最好的享受、最大的快乐。
张笃仁的奋斗历程,是一个又一个的百米组接的,他总是用冲刺的速度向前跨越。那数起来足有一百本的荣誉证书,是他一次又一次跨越的记录。在他付出的记录中,却找不到为家庭、为亲人做出的贡献,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他钟爱的事业上。他不懈追求,永不停歇,他的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他对上级忠诚,对下级关心,做事认真负责,做人以诚相见,成为人们的楷模。更为可贵的是,他胸襟豁达,老老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深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对个别别有用心者的诽镑诬陷,恶意炒作,他冷静观察、泰然处之,让时间说明一切。如今,已年届五十的张笃仁,仍象上满弦的发条,依然全身心地投人到工作中,仿佛,那工作永远不会结束,仿佛,他为广播电视事业有干不完的事,有使不完的劲,他认为“工作就是最好的享受,最大的快乐”! 拔尖人才一周士学。
周士学,男,195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95年12月至2005年5月任山东省滕州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广播电视中心主任,高级编辑专业技术职务。
近年来,该同志紧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主流媒体优势,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精心策划,超前运作,措施有力,使全局宣传、事业建设、安全播出、内部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滕州市荣获“全省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市”,广播电视局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该同志亦被省委、省政府记“全省防非典三等功”、省人事厅、省广电局记二等功,先后荣获“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个人”、“全省统一供片先进个人”、“枣庄有线广播电视光缆传输网络建设先进管理工作者”、“振兴枣庄立功奖章”等荣誉称号。
一、注重学习,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全面提高。
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带领局党组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政治敏感性。注重调研,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对思想政治工作、党务工作、领导工作、机关管理等工作深人研究,撰写业务论文30余篇。加强廉洁勤政有关规定的学习,自觉执行廉洁自律、廉洁勤政的有关规定,严于律己,襟怀坦白,秉公守法,廉洁勤政,较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立足本职,圆满完成广播电视的各项工作。
把握导向,提高质量,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广电宣传。截止到2004年底,实现了电台、电视台在中央台、省台用稿数量的新突破和电台在省台用稿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级台领先水平;实现了电台在省台集体记者一等奖评比15连冠;保持了电台、电视台在枣庄台用稿连续多年名列五区一市第一位;在省及全国节目评比创优中位居全省县级台前列(2000年4月,民俗专题片《煎饼》获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首届电视纪录片《中华荟萃》评比一等奖一一广播电视系统最高专家奖,是建台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2001年5月,纪录片《古薛国遗址》获第二届电视纪录片“中华荟萃”评比三等奖;2003年,电视台录制的首部电视戏曲片《柳琴戏的传说》获第三届《中华荟萃》评比一等奖;2004年,电视记录片《滕字连乡情》荣获“中国•横店影视城怀”全国人文类大奖铜奖,滕州电视台成为获此大奖的唯一县级电视台。电视外宣片《美丽的滕州•欢迎您》,配译了韩、日、英三种语言供我市外出招商引资期间播出,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滕州电视台13次荣获“山东电视台对上报道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省及全国业务研究论文发表上位居全省县级台前列(《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理论宣传》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中国广电学会(地、州、盟)广播电台文艺广播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抓住抓准问题,搞好舆论引导》获山东省新闻学术年会新闻论文评选三等奖;《人物消息构筑“精品工程”之我见》获第五届“中华大地之光” 征文二等奖;《试谈人物消息在构筑“精品工程”中之运用》编人大型跨世纪优秀丛书“走向新世纪”一《中国世纪魂》上卷《世纪论坛》,享有该文著作权;《广播电视节目如何挖掘民俗文化资源》获山东省广播电视论文奖三等奖);组织实施了《飞越滕州》大型航拍活动,制作了多部外宣片;成功地进行了几十次室内外重大活动、会议的大型直播;实现了全省安全优质播出优胜台评比九连冠。该同志完成了《滕州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并获奖,多次得到当地和上级党委、政府及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对重大新闻和重要线索深人挖掘,深采细访,精心制作,先后策划了“滕州新闻”、“文明大栅栏”、“经济纵横”、“新视点”、“天南地北滕州人”、“电台直播板块”等新闻、专题节目,每年组织两台播发稿件8000多条,全面、有力地宣传了我市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重大举措,集中推出了一批有分析、有见地的报道,为推动滕州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开拓创新,经营创收成绩显著。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我市发展有线电视的实际,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思路,提升标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大力发展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
1998年多方筹措资金,投资300余万元,架设了局到各.乡镇广电站200公里的光缆主干线路,将27套电视节目传输到农村各户,实现了全市联网。2000年,为适应广播电视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经过深人调查研究,将全市乡镇广播电视站上划到市广播电视局管理,这一重大的历史性的决策,为我市广播电视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壮大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利用买方信贷形式,融资3000万元建设乡镇到村有线电视宽带网,对全市每个行政村的工程进行了设计,规划光缆主干线路1136公里,设置光节点400余个,电缆支干线路5054公里,电缆分支线16855公里,传输线路带宽提高到750MHZ、550MHZ,传输节目增加到30套,形成了 “全市联网、上下贯通、集约经营”的网络格局。
四、廉洁勤政,职业道德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广泛开展“三个代表”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理想信念、廉政纪律”教育,大力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提高干部和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本着“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原则,确保政治安全、技术安全和人财物的安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播出机房、电视塔及部分光节点工作地线、保护地线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加大对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查处力度,对网络特别是主干线路坚持经常性巡查,保证了网络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几年来,没出现任何政治事故和人为事故的发生。
深化机关效能监察活动,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采编播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全面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完善了公开内容和措施,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财务重大事项、职称评聘、有线电视收费等工作真正公开,大力开展了“广电行风大家评”活动,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深化机关效能监察活动,树立窗口形象,实行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推进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实行“三制”管理,抓好行业作风建设,杜绝资金管理过程中的违纪行为,促进了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希望。
侯同运,滕州一中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青年数学家研究会副理事长,枣庄市科技拔尖人才,枣庄市两届 “十佳”校长。
滕州一中,由1913年设立的教会学校改造而来,为山东省历史悠久的著名中学之一,是省级重点中学、规范化学校、花园式学校,其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名扬省内外。现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向着国内一流名校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侯同运校长在当班主任的时候曾创造过一个“奇迹”,那年高考滕州一中有5位同学考人北大和清华,其中4位出在他的班级。别人求教秘诀,他说:“那是我把心都掏给了他们。”当了校长之后,他把他的教育思想在全校付诸实践,使一所名牌老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始终在省内保持前列地位,使“滕州一中”的牌子始终熠熠生辉。
“爱是最好的教育,要把心交给孩子们”。
侯同运校长多次引用过夏丐尊先生这样一段话:“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爱是最好的教育”,这是侯同运校长积极倡导的教育理念。
2002届学生郝正元,父母多病家境困难,几次想辍学回家'帮父母务农。侯校长知道后,一方面出资替他交费,一方面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将眼光放远。郝正元受到了很大震动,他发奋努力,最后顺利考人北京大学,入学的学费还是侯校长给他筹集的。侯校长认为,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滕州一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要把优厚的校友资源利用起来,给贫困学生以实际帮助。在他的操作下,滕州一中“腾云教育基金会”、企业家教育基金会先后成立,现在每年都有百余名贫困生得到救助。
为了保证“爱的教育”得到全面实践,《滕州一中德育校历》应运而生。侯校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工作特点,精心设计出每个年级德育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他概括为“一周一话题,一月一主题,一年一课题”,为德育工作提供了遵循。例如高一年级,德育课题是“以‘理想’为支点”,九月份的主题是“迈好高中第一步”,四周的话题分别是“〈1〉我的学校(爱校教育)〈2〉我校常规知多少(常规教育)〈3〉熟悉我的同学师长(道德教育)〈4〉设计我的高中生活(理想教育)。这等于班主任又多了一份“德育课程表”和“德育教案”,教育内容没了随意性,有了针对性。
学校先后已成功举办两届班主任论坛,其主题都是 “走进学生心灵”,在班主任中唱响了“爱的奉献”之歌,在全校教职工中倡导爱的教育。
“放心放手放飞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教育”
侯同运校长发现,有些同学当老师在场时,煞有介事地在认真看书学习,老师一离开则就嘻嘻哈哈;环境卫生查的认真,卫生区就一尘不染,遇有集会等大型活动,场地的卫生状况往往不近人意。为什么?他认为,这是因为道德没有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本能,当监督者不在时自然就走样了。如此下去,文明就只能建构在虚伪的空中楼阁中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他想起了斯宾塞在《教育学》中的——“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侯校长决定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校在1999年开始探讨学生的自主教育问题,主要做法是:让学生参与学校制度的制定和管理的过程。当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管理者角度考虑问题时,原来老师苦口婆心强调的问题很快就摆在了自己的面前;各班都紧紧围绕班干部的产生、班级管理细则、劳动卫生分工等问题进行讨论,逐步建立起以学生意见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学校常规管理都有学生参与,学生干部一律通过竞选产生;值周时,学生分别到德育处、总务处、教务处等处担任主任助理,参与学校的管理。大型活动实行招标制,学校的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一律对班级公开招标进行。
开展竞赛竞技活动,激励学生进行自我实现。学校组织各种特长展示活动,举办音乐会、绘画展、硬笔书法展、网页制作大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另外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组织。如校内的“小荷文学社”、学生记者团、校园电视台、艺术团、《滕州一中》校报编辑、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等等活动,都是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尤其是现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分工研究、联合结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合作。
如今,教师变监护者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做人和求知的中逐步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顺其自然,适度引导,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
侯同运的儿子侯冠博在高二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被中国科技大少年班录取。其实他不算一个好父亲,因为忙于工作,给孩子的时间极少;但是他又是让孩子特别喜欢、敬佩的好父亲,因为父亲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向导。他从来不给孩子制定考试目标,只要孩子尽力就行了。一次孩子没有考好,他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这次怎么没考好?儿子说:有几道题理解有问题。父亲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侯同运校长说: 我们从不会因为考试成绩对孩子唠叨,孩子知道怎么错了就可以了,最好还是让他轻松愉快学习,轻装上阵考试。
由此,他提出了“顺其自然,适度引导,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他担任校长后就组建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强调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说:“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花季,恰恰也是面临成长中生理和心理问题出现最为频繁的雨季。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生理问题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疏导不当,简单的问题会被无知的扩大、放任,最终影响学业,甚至会遗恨终生。一个人能否顺利、健康地渡过青春期,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幸福地拥有青春年华,幸福地享有整个人生”。
关心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滕州一中走在了前面。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健康老师除了门诊,还开设了信箱、专用电话。学校里最抢手的刊物是什么?不少人会说:是《微笑如歌》,这是校办心理辅导报。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医学专家、心理医生给学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指导教师更是精心备课,让心理健康课正式走进了课堂。为提高班主任的管理和心理健康辅导水平,学校已每学期还举办一次“班主任论坛”活动,使很多教育工作的疑难杂症有了“会诊”的机会。学校还经常通过主题班会、辩论会、谈心等形式,消除学生“成长的烦恼”,原来一些学生们认为羞于启齿、困惑不已的问题,现在有了许多渠道使他们豁然开朗。这些做法使同学们有效地避免了生活、学习中的过失,使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滕州一中的做法也提醒老师和家长,在高度关注孩子成绩升降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一颗健康的心灵,这恐怕才是最重要的。
拔尖人才一高志。
高志于1965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沂水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学士
学位。
该同志能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内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
多发病作出正确诊断治疗,并在内科疑难病的诊断,急、危重病人抢救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操作胸穿、腰穿、髂穿、胸腔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术等技术,能够熟练掌握纤维支气管镜、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肺功能、心电图、B超、血气分析等检查技术,诊断及时、正确,行纤支镜检查2138人次,并能开展相应的介入治疗。他为更新知识,于1992年2月至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对呼吸系统少见病如高通气综合征、肝肺综合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性机化性肺炎、非典型性胸内结节病有了较深刻的了解。通过学习掌握呼吸支持技术,回院后开展了首例呼吸机治疗有机磷中毒致外周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15例,均获治愈,使其病死率明显降低。以呼吸机低压高客气管插管成功抢救一例76岁COPD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治疗两周,痊愈出院,避免气管切开。以呼吸机成功抢救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术后ARDS3例。率先在我院开展支气管可逆试验及激发试验,用以鉴别慢喘支和哮喘,使85例不典型哮喘得以确诊。98年诊治我院首例原发性肺动脉局压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疗效显著。从协和医院进修回院后即开展了胸膜活检术11例,填补了该院此项空白。
现任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济宁医学院内科兼职副教授。滕州市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睡眠研究会委员。擅长呼吸疾病诊疗,纤支镜,胸腔镜检查及介人治疗,近年致力于睡眠呼吸障碍综合症的诊治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中华级9篇,主编《呼吸疾病诊治进展》、《肺部疾病诊治与治疗》参编21世纪丛书《呼吸内科学》。获部、厅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枣庄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中国医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滕州市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一项。98年被市人事局、市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99年被选拔为滕州市首批优秀科技青年人才。
知识出处
《滕州拔尖人才》
本书记述了山东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奋斗历程,分为山东省级人才、枣庄市级人才、滕州市级人才三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马世安
相关人物
马建钧
相关人物
王宏岳
相关人物
王振喜
相关人物
王德新
相关人物
石义亭
相关人物
付贵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枣庄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