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汉画像石中树木的象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691
颗粒名称: 滕州汉画像石中树木的象征
分类号: K879.42
页数: 8
页码: 236-243
摘要: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的描绘和艺术创造,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关系、经济、科技、艺术、意识形态诸多领域,其中刻画的树木有的是神树;有的是现实中的树木,例如,连理树、松柏、扶桑、丹木等;有的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象征意义。
关键词: 画像石 树木

内容

滕州汉画像石馆坐落在滕州市龙泉广场中轴线北部、风景秀丽的荆河西畔,为仿古宫殿式建筑,重阁飞檐,拱门叠架,飞檐凌空,雕窗花棂,风格独具。石阶高起,纵横参差,错落有致,白墙碧瓦,风景独异,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一派汉风。与墨砚馆、王学仲艺术馆、墨子纪念馆,相映生辉,浑然一体。馆前“一池菡苔映双阙,草坪斗绿树成荫”,环境异常优美。停步观赏,立身画中,顿生“风景这边独好”之感。
  滕州汉画像石馆占地20亩,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由正馆和副馆两部分组成。副馆为汉代文化体验中心。正馆为四层,设有精品厅、石椁厅、石墓厅、祠堂厅、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购物中心及汉画拓片展厅,共收藏、陈列汉画像石464块。汉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包含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馆藏数量,还是汉画质量都居山东各县之首,闻名全国。滕州的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山东、江苏、河南、四川、陕西五大汉画像石分布区中居重要史学地位,极具文献和艺术价值。早在19世纪初,滕县弘道院出土的《冶铁图》、黄家岭出土的《牛耕图》、龙阳店出土的《纺织图》就蜚声海内外。之后,相继发现的《讲经图》《羽化升仙图》《日月天象图》《礼俗图》《宴乐舞蹈图》等,构成了滕州汉画像石的独特风貌。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都藏有滕州出土的汉画像石,著名学者王襄先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为“意发风致,雄肆瑰奇”。
  汉画像石是汉代的艺术家对当时社会的描绘和艺术创造,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关系、经济、科技、艺术、意识形态诸多领域,其中刻画的树木有的是神树;有的是现实中的树木,例如,连理树、松柏、扶桑、丹木等;有的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即象征意义。因此,被称为“绣像的汉代史”,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全国出土汉画像石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是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四川以及山东滕州,而画像中出现树木最多、最丰富的当属滕州地区出土的画像石。在目前汉画像石馆陈列和收藏的464块画像石中,光带有树木的画像石就多达47块,尚不包括地下埋藏和借调到省博物馆等处的滕州汉画像石。比例之高以及画像中树木的种类之多,唯滕州最为突出,可以想见滕州先民对树木的重视与热爱。重视,体现在人们的栽桑养蚕上;而热爱,体现在艺术家的描绘与刻画上。从带有树木的画像石上,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传说中的神奇树木赋予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从另一个侧面,是否也反映了古滕大地当时水草丰茂,万物葱茏,地灵人杰呢?在汉画像石发生与发展的进程中,树木的大量出现,树木的设置愈加常见,其意义也就愈加广泛。但是它们不会是单一的树种,是根据各人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安排。这也就引起众多学者专家的关注,进行了深人的探索总结。综观滕州各地出土的汉画像石,有以下几种主要象征意义。
  1.象征家居住宅李如森在《汉代丧葬礼俗》中说:“按照先秦传下来的老习俗,民房庭院中必须植树,否则要受罚,《汉书•食货志下》:‘……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汉书•朱博传》载:“御史府史舍百余区”内,“列柏树,常有鸟数千栖宿其上。”据此可知,凡宅旁树木便为家园,一些汉画中,并不曾刻画房屋,仅在车骑或空旷处设置一棵树木,此时的树木则成了家居的替代物。如《乡村农家图》:编号为205,尺寸为89cmx98cmx14cm,为多室墓墓壁,出土于滕州市区东寺院,东汉时期,画面内容为楼阁内二人相会,室外树下拴一马(图2)。无论是人在树边饲马,还是人在室内相会,均是示意性的表达了树木象征家居。
  2.象征家园、村庄如《树木双马图》,1958年桑村镇西户口村(今山亭区)出土,石面纵58cm、横60cm、厚12cm,凸面刻线。画面二层。墓壁画面内容为楼阁内二人相会,室外树下拴两马。上层为堂中人物谒见,下层为树上一枭,树下双马在吃系在树上的吊袋中的饲料(图1),并使观者明显感觉到树木出现的地方就是美好的家园。这样的例子在汉画像中出现的较多。
  图1编号205树木双马图
  图2编号205乡村农家图
  图3编号012天门常青树图
  滕州市汉化像石馆全景
  图5编号29立官桂树图
  图4编号29桃叶树图
  3.象征辟邪和祥瑞《汉书·龚胜传》载:“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王符《潜夫论•务本篇》说:当时的墓地“广植松柏”。所以,汉画中墓地常见的树木多呈宝塔形,应是松柏。种植它们的作用是具有辟邪作用。所以,西汉的石椁画像中的足挡板,常刻画柏树;足挡板相当于墓室的门户,要用有辟邪效果的柏树放置在那里守护。反映了东汉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如《天门常青树图》,出土于姜屯镇庄里西村,编号为12,西汉时期,尺寸为85cm x85cm xl lcm,为石椁墓挡板。以松柏等常青树左右各一立于“天门”前,树下有执器械门吏守卫(图3)。此后,左右常青树演变为双阙,即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宫殿、祠庙。如《桃叶树图》,编号29,尺寸78cm x75cm x6cm,时代为西汉。出土于东沙河镇韩楼村,为石椁墓挡板。画面内容为树上立一鸟,四周3鸟盘旋。树下左刻一黄鼠狼,右刻一刺猬,黄鼠狼作追逐状,刺猬肚皮显露作昏厥状(图4)。此图以简洁的笔画,表达出一个鸟雀欢腾、祥瑞太平的世界,特别是树下黄鼠狼捉刺猬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故事情节和童趣。以一桃叶状象形树冠象征祥瑞,充满了汉代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力。
  4.象征官禄富贵如《立官桂树图》,编号为43,尺寸为85cm x66cm x18cm,出土于滕州市东寺院,东汉时期,画面内容为群鸟于树间出没,树下一人立马上攀树枝,马拴树上,另一人,张弓射一鸟,中间一人观看,画面中所刻画之树均为汉代流行的“立官桂树”,“立官”就是升官、做官,“桂树”谐音 “贵树”,树下射鸟寓意求取功名,此树旁常拴车马或马上立人,皆体现功名富贵之意(图5)。
  5.象征太阳神滕州市与微山县比邻,古属滕县。两城镇画像石(拓片)中,《扶桑树图》“此石为浅浮雕。在一株高大的扶桑树上,住着十一只鸟,即传说中的太阳鸟,其中大鸟为羲和,太阳之母;其他十只小鸟为太阳,有的鸟出去当值,有的刚刚回来。后羿奉天帝之命前去射日,将马拴在树下”。扶桑是中国传说中的太阳神树,即认为此图表现的是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图6)。
  图6扶桑树图6.象征爱情、中侯、封官加爵等多层意思两城镇出土的画像石(拓片)《连理树图》《微山汉画像石选集》对图7的释读是:“此石为浅浮雕。画面分三层,上层刻龙、虎、熊,并有仙人骑龙。中层刻七人,扁鹊针灸。下层刻连理树,树上有猴、鸟,树下一人端坐,二只啄木鸟倒挂。树两旁有武士射鸟,另有马(图7)。” 有趣的是,在汉画像石中,刻画有两棵粗大的连理树,树冠上有13只短尾猴打花巴掌,其中有四对小猴正在全神贯注地打着花巴掌。另外五只猴子也穿插其间,与之呼应。有乘机捣乱抓挠别人后背的,也有在一旁起哄叫好的,还有追逐打闹的。这哪里是猴子,简直就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在画像石中,树上有猴子,树下有弓箭手,这种题材的构图,取射箭中猴之像,寓意“中侯”,即取“封官加爵”之义。树下有马,那便是马上“中侯”之意。这种图案,是一种祈祝官运亨通的祈祥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出现的不是一两只猴子,而是一群猴子,可能是画师又赋予它新的含义。
  图7连理树图其实,在自然界里,从来就没有连理树这个树种,木连理只是汉代人信仰的五瑞之一。《艺文类聚》引《晋中兴征祥》说:“王者德淳洽,八方同一,则木连理。连理者,仁木也,或异枝还合,或两树相合。”意为领导若施以仁义,群众思想又统一时,就会产生连理树,是祥瑞标志。多数连理树是按照某种道德规则设计出来的,它更多地被借指爱情,“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不管针对皇治还是爱情,连理树都是带有空想性质的理想之树。在汉代,连理树也借指兄弟情。苏武的诗中就有“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的句子。
  7.象征神树《山海经•西次三经》曰:“粜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山海经•西次四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四:“丹木生何许,乃在桊山阳。”《神树丹木图》(图8)编号为204,尺寸为90cm x137cm x24cm,时代为东汉。1982年出土于滨湖镇西古寺,为祠堂后壁。画面中央树一建鼓、二小鼓。二人边击边跳,左有抚琴,倒立,掷丸者,左上有五首人面兽、猫头鹰。右一树上有羽人饲凤,树旁一人及羽人格斗、猴子、飞仙、珍禽。画面内容为乐舞杂技、神仙世界,画家用高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东汉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图中凤鸟和羽人所立之树即为 “丹木”,汉代所认为的神仙世界,包括了仙人、仙丹、仙鸟、仙山、仙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寄托。
  图8编号204神树丹木图8.象征力量和尚武之风古代先民已经开始在路边植树和造林,美化环境。《国语•周语》中有“列树以表道”,《前汉书•贾山传》记载秦始皇修驰道时,“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周礼•夏官•司险》中有“设国之五沟、五涂,而树之林,以为阻固”的记载,均说明了汉代以前就有路边植树的习俗。《力士拔树图》(图9),编号202,时代为东汉,尺寸96cm x258cm x20cm。出土于官桥镇后掌大村,为石椁墓侧板。画面为上下二层。上层《力士图》与《孔子见老子图》;下层分左右格,左格:《孔子周游列国图》;右格:《泗水升鼎图》。画面中力士所拔之树并不特指某一种树,而是为彰显汉代的尚武之风,为衬托力士之神力,以粗线条勾勒树干和遒劲的枝条,起道具作用。
  图9编号202力士拔树图9.象征墓地或神话世界汉代的墓地植树已经蔚然成风,汉代墓域树木繁茂,绿树成荫,显得森严壮观,即所谓‘风水好’,《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潜夫论•浮侈篇》也说:“造起大冢,广种松柏”;所以,当时有形容人早已亡故的谚语为“墓木拱矣”。《仙树凤鸟鱼车羊车图》画像石;1958年出土于滕州市桑村镇西户口村(今山亭区)。石纵194cm x横47cm x厚20cm。凸面线刻。画面八层:一层,大树上仙人、凤鸟,树下二兽。二层,鱼车。三层,异兽。四、五层,人物。六层,羊车。七层,格斗。八层,禽兽。右侧立面刻蚊龙、人物、异兽,兽角上二人。
  汉画中的同一物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是单一固定的。如同车马图像一样,既有表示仕宦经历的,又有表示进人阴间或仙界的多种意愿,把一种物像赋予多种意义。根据墓主各自的意愿,在各自特殊的空间,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正因如此,汉画像石已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部分资料和图片为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副馆长朱绍鸿提供)

知识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滕州古树名木》

出版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滕州古树名木》,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滕州市古树名木的神韵风貌和史话传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古树名木 重要的生态价值,了解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 热爱古树,关注古树,保护古树,积极投身到认养古树、植树造林、绿化 滕州大地活动中来,为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做出积极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