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套村的柿子树和侧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686
颗粒名称: 葫芦套村的柿子树和侧柏
分类号: Q949.775.3;Q949.66
页数: 5
页码: 220-224
摘要: 在滕州市柴胡店镇葫芦套村东面山顶的刘姓林上,有一株古侧柏,三人合抱,树龄400余年。村西北角河北岸小桥边,有一株古柿树,树龄230年。这两株古老的大树,像两名忠诚的卫士,时时刻刻守卫着这古老的小山村,给古老的村落增加了历史沧桑感。
关键词: 葫芦套村 柿子树 侧柏

内容

在滕州市柴胡店镇葫芦套村东面山顶的刘姓林上,有一株古侧柏,三人合抱,树龄400余年。村西北角河北岸小桥边,有一株古柿树,树龄230年。这两株古老的大树,像两名忠诚的卫士,时时刻刻守卫着这古老的小山村,给古老的村落增加了历史沧桑感。
  葫芦套村位于滕州市柴胡店镇,坐落在蜡山山腰,西面的山叫西山,东面的山叫横山子。据刘氏祖碑载:“始祖居琏,于清乾隆年间,自刘村迁此定居。”据滕州市地名委员会在村头立的地名碑载:葫芦套村“位于柴胡店村东南、2km,在胡山(北面)和叮铛山(南面)之间。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80),刘姓自刘村迁此建村。以地形北宽南窄,状似葫芦,故取村名为葫芦套村。1982年,因重名更名为南葫芦套。”在这深山里,也有着底蕴深厚的古文化信息。相传:西边山峪有唐贞观17大将苏定方、苏烈的墓地;东南角皇姑山相传有皇姑练马场;村前山峪出土过恐龙化石;村西南滚磨山,相传是伏羲、女娲兄妹滚磨成亲的地方;这些传说准确度有多少暂且不论,却给葫芦套世世代代的人们笼罩了神秘的色彩,带来了骄傲和自豪。
  葫芦套村四周山色凝碧,古朴幽静。230年前,刘姓和赵姓祖先为躲避战乱,搬进山中的葫芦套安家落户,从此男耕女织,繁衍生息,苦心经营成了一个村庄。一条大河从村中央穿过,河的北岸全是刘姓,南岸全是赵姓。一代又一代的葫芦套人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青石金成具有鲁南特色的石板房。用大块青石垒成墙体,上面苫上麦穰做顶,成为独具特色的茅草屋,屋脊上面有的还长出绿绿的青苔和青草。村内的大小道路虽然很不规则,却形成了一种自然美。村子里有一座两层的“炮楼”,是新中国成立前本村一户地主家的豪宅。四周都是石头房子的村落里,青砖灰瓦垒砌的炮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百年老宅,光滑的青石石阶、古旧的木门、巍峨的门檐,保留着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当年地主家为了防止土匪抢劫,用了30多两银子建成这个炮楼。炮楼四周设有枪眼,抗战时期,还在这个炮楼下打死几个日本鬼子呢。
  葫芦套老村,是一座原始风貌保存完好的清末明初小山村。百年的风雨沧桑,炊烟依旧,旧迹犹存,留下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印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清朝同治年间的木雕、石雕,古老的石头院、石头屋、石头胡同、石头甬路;辘轳、石磨、石碾、石臼、石井、石砌茅草房;还能看到几家院内的古树,如柿子树、核桃树、石榴树、槐树等,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古树老井山花,小桥流水人家,原始手工作坊,凸显出凝聚历史的古村落文化;山寨城门、柳荫鱼塘、老人石碾、草屋篱笆、山道瓜棚,使古朴的小山村更添魅力,让人陶醉在“山深人不觉,犹在画中游”的意境中。古朴的山村景色展现在你的面前,处处可以触摸到浓浓的人文气息。
  勤劳善良的葫芦套人虽与繁华世界仅一山之隔,但他们醉心于“汗滴禾下土” “山空松子落”的悠闲生活,垒筑石坝栽树种田,依山造屋颐养天年,葫芦套村的人们用坚强的意志与贫困作斗争,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为了使他们早日走出贫困,跟上现代建设的步伐,枣庄、滕州两级市重点帮扶,建成葫芦套新村,把老村改造成影视基地,葫芦套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葫芦套军事影视基地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已决定保留、修复葫芦套老村的古民居,将这里开发成旅游景点、影视拍摄基地,为葫芦套村民营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柴胡店镇葫芦套军事影视基地总投资1.6亿元,占地3800亩,分影视观览、表演、体验功能群落区,影视文化主题参与特色拍摄编号F052:侧柏,柴胡店腊山山顶刘家坟地。树龄400年,胸围212cm,树高8.6m,冠幅9m。区,星光大道影视景观群落区,武戏拍摄区,摄制组生活区五大功能区域,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一处集影视观览、影视体验、动漫参与、民俗购物、军营体验、国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军事影视文化产业园区。
  葫芦套的来历传说宝葫芦,又名亚腰葫芦、丫丫葫芦、八仙葫芦、济公葫芦。葫芦属,葫芦科,一年生藤蔓植物。瓜形上小下大,中间细腰,故称亚腰葫芦。宝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我国传统 “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常以宝葫芦纳仙气系于腰间,可腾云驾雾无处不去。传说中的宝葫芦,可以装人三山五岳,可以装入天地阴阳,包容万物。关于铁拐李,一说乃西王母点化成仙,封东华教主,授铁杖一根;一说本名洪水,常行乞于市,为人所贱,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飞龙,乘龙而去为仙;一说姓李名玄,遇太上老君而得道。一日随太上老君神游华山赴约,嘱守护身躯者七日不返可化其身。然而守护者因母亲病而欲归家,六日即化之。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归依,乃附一跛脚乞丐的尸体而起,蓬头垢面,袒腹跛足,拄一铁拐,成为长相最丑但道行最高的铁拐李。据说他的大葫芦里有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因此又被称为药仙。不知什么时候,药仙铁拐李身背宝葫芦云游四海,在安徽黄山上遇见一牧童。牧童瞧着他走路一跋一颠,宝葫芦晃来晃去,便趋前问:“请问长老,您葫芦里装着什么?”铁拐李自信的回答:“灵丹妙药,包治百病。”牧童凝视其腿又问:“长老怎么不医己腿呢? ”铁拐李面红耳赤,恼怒地说:“尔等顽童,如此无礼。”牧童又问:“既然如此,何曰灵丹妙药? ”铁拐李无言以对,沉思片刻,不禁摇头自叹:“老夫得道为仙,怎竟被顽童难倒了呢? ”他发誓采药炼丹,医治百病。遂腾云而去。一日,铁拐李赴约去蓬莱,在聚会上,铁拐李谈起被羞辱一事,八仙们都说滕县有个药山叫黄连山,山上有各种草药。铁拐李非常高兴,驾云来到黄连山后,很快被那些草药迷住。就在黄连山神仙洞住下,边采药边炼丹。山花开了又谢,野草青了又黄。不知道铁拐李采集过多少种草药,也不知道铁拐李经过多少次反反复复的炼丹。多少年后,把所有练的丹药都装进了宝葫芦里,准备给人们治病。他便高高兴兴地往山下走去。铁拐李刚走出几步,又遇那个牧童。他一愣神,心中非常生气,暗自骂着:“可恨顽童,如此无礼,老夫到黄连山他也到黄连山,诚心让我难堪,看老夫如何训他。”没等铁拐李醒神,牧童呵呵笑道:“尊敬的长老,前次黄山一面,请恕我无礼。欺负病残仙长,长老多多谅解,小仙向您道歉。”牧童说着深深地向他鞠躬施礼。然后又问:“请问长老,您还生我的气吗? ”看到牧童施礼道歉,铁拐李被牧童逗乐了,气也就消了,上前抚摸着牧童的头:“呵呵,小小顽童,可真乖呀!你是干什么的?”牧童说:“实话秉告长老,您是仙长,我是仙童。那一日您腾云而去,仙童我也紧跟您来到黄连山。看着长老拖着残腿一瘸一拐地采药炼丹,仙童我很受感动。请问仙长,这回宝葫芦里装着什么药,您能说清楚吗? ”仙童这么一说,铁拐李全明白了,原来他是来给我赌气的,激将我呀!铁拐李看着这个十分可爱的小仙童,乐呵呵地说:“说不清楚,但我知道世上没有灵丹妙药,却有百病。我这宝葫芦里装着无名的药,用它能给人们消瘟避疫,医治百病,消灾解难。”仙童说:“仙长说得对,我们一起下山吧! ”铁拐李说:“好。”就在两人将要腾云离开黄连山时,何仙姑突然现身,说:“你往下看,你的宝葫芦把黄连山压成葫芦状啦,你把黄连山上的药都采光了。”铁拐李一看恍然大悟,说时迟那时快,何仙姑一跃而起,花篮倾斜抖动,来了个天女散花,奇花异卉布满黄连山。立时,香气四溢,直达云天,山上山下,长满了沙参、防风、黄芹、桔梗、玉竹、五加、黄梨等植物,为了感恩何仙姑,刘村梨园专门塑了仙姑散花塑像。葫芦套村西山上的神仙洞还在,不信你看卫星地形图,葫芦套村像丫丫葫芦吗?铁拐李是否来黄连山釆草药,神仙传说难以研究考证。但黄连山上的草药应有尽有,却是黄连山区的自然财富。人们经常说“铁拐李的葫芦一不知卖的是什么药”这句话,就是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这正是:仙人云游黄连山,千辛万苦炼金丹。药仙造就葫芦套,留下奇闻万古传。
  编号F076:柿树,位于柴胡店镇胡芦套老村西北,树龄230年,胸围105cm,树高9m,冠幅10.5m。葫芦套老村的两层“炮楼卫星遥感云图显示葫芦套村地形极像葫芦

知识出处

滕州古树名木

《滕州古树名木》

出版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滕州古树名木》,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滕州市古树名木的神韵风貌和史话传说,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古树名木 重要的生态价值,了解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 热爱古树,关注古树,保护古树,积极投身到认养古树、植树造林、绿化 滕州大地活动中来,为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做出积极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葫芦套村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