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革命烈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63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革命烈士
分类号: K827
页数: 9
页码: 769-777
摘要: 官桥镇革命烈士介绍。
关键词: 革命烈士 官桥镇人物

内容

第三章革命烈士
  第一节革命烈士传略陈金河薛城西侧有座“金河山”,“洛阳营”里有个“金河班”,这两个名字都是为了纪念陈金河烈士而命名的。
  陈金河又名陈玉合,官桥镇善庄村人,1921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其父陈宗国为人忠厚老实,母亲李氏待人和蔼可亲,全家靠给地主干活为生。1926年,陈宗国因贫病交加不幸病故,从此之后,李氏就领着5岁的儿子讨饭度日。母亲因无力抚养自己的孩子,把12岁的金河舍到庙里去当道士。小金河受不了方丈的欺压凌辱,逃出庙后被迫给地主放牛割草。他打过短工,学过铁匠,过着无依无靠流浪漂泊的生活,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1940年,正当抗日战争处在最艰难的时期,19岁的陈金河毅然参加了八路军。他苦大仇深,有纯然的阶级感情和民族感情;他作风顽强,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表彰,并被任命为机枪班班长。在党的培养下,陈金河进步很快,于1942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在党的领导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挑起内战。 向解放区大举进攻。1945年10月上旬,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进驻临城(今薛城)、夏镇,并于临、夏之间的制高点柏山上驻扎了一个营的兵力,妄图扼守山东的南大门。为了打乱国民党军的部署,陈金河所在的华东野战军三团第三营奉津浦路前线指挥部的命令,要迅速拿下柏山。10月11日深夜11时,从埠岭向北于庄一带发起了信号弹,柏山攻击战打响了。陈金河所在的一营出其不意,突然从“国军”的背后,侧翼同时发起攻击,以勇猛神速的动作突破了敌人的防御工事。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守军大部分被歼,只剩下柏山西南角那个髙大的碉堡没有攻下,碉堡内的残敌在副营长的指挥下,不断向外打枪投弹,负隅顽抗,企图固守待援。
  二连连长带着部队赶到这里,立即命令机枪班封锁碉堡的枪眼。机枪班班长陈金河闻声迅速组织火力,对着三层枪眼一阵猛射,刹时碉堡内的机枪成了哑巴。突击队趁机架云梯逼近碉堡,无奈仅有的一架“云梯”过短,还够不到敌碉堡的第一层枪眼,用炸药爆破,炸药已全部用完。强攻受阻,突击队暂时撤回。这时,从临城方向传来激烈的枪炮声,敌增援部队与野战军阻击部队已接上了火,团长传来命令: “十分钟迅速解决战斗,否则马上撤离柏山”。
  柏山攻击战意义重大,如果攻不下就意味着前功尽弃。陈金河想到这里,就主动向连长请示任务:“让我去把碉堡炸掉”。说完就带上全连仅有的一枚快速手雷向山顶冲击。陈金河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在乱石丛中一会儿跳跃前进,一会儿匍匐爬行,冒着密集的弹雨,冲近碉堡后又迅速返回。可惜因拉线被炸断而手雷没响。这时东方微明,临城方向援军的号声已响起,碉堡内的守军更加猖狂,不停地用机枪扫射。此时团部的马参谋又跑步赶来传达上级的紧急命令:“敌人的增援部队迫近,五分钟不能攻占柏山,立即撤出战斗。” 情况十万火急,陈金河两眼愤怒的瞪着碉堡,牙咬的“格格”响,他向连长请求道:“让我再去一次,完不成任务绝不回来。”说完,把帽子摘下交给连长,拔腿就冲了上去。他避开敌人的火力网,接近碉堡,用肩膀将那枚手雷抵在碉堡门上,只见他使劲一拉线,一道闪电似的火光划破云空,映红了整个柏山,随着 “轰隆”一声巨响,烈士的身躯和碎石腾空而起,战友们齐声喊着:“冲啊,为班长报仇。” 纵身跃出阵地,踏着英雄打开的道路,喊杀着猛扑上去,把山顶的守敌全部歼灭,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
  柏山大捷后,鲁南军民为了纪念陈金河烈士,把柏山改名为“金河山”,把山下的薛庄后来成立的乡命名为“金河乡”。华东军区追认他为“战斗英雄”和“津浦前线第一爆破英雄”,并把他生前的机枪班命名为“金河班”,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全军干部大会上高度赞扬评价:“陈金河同志是实际战争的领导者,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英雄。”1984年6月,国防部长张爱萍亲书陈毅司令员对陈金河烈士的评语,寄托他的哀思,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明、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张先军专程来到金河山顶的陈金河烈士墓前,敬献了花圈,并在墓碑前向干部群众、学校师生讲述了陈金河烈士生前英勇斗争的光辉事迹。毎年清明节,金河家乡的亲人和鲁南广大军民都到墓碑前祭奠,纪念这位舍身炸碉堡的英雄。
  任振甲任振甲烈士,官桥镇大康留村人,190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任生营贫而有志,禀性刚强,对权贵不亢不卑,教子严而有方,靠肩担贸易养家糊口。任振甲自幼受家庭正义的熏陶,生活的磨炼,养成了一副铮铮铁骨,他12岁时在官桥街任家茶馆当茶童,19岁时在临城黄家当店员。“九•一八”事变后,任振甲全家迁到専庄以磨面为生,后和其胞弟任振寅在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警卫队当门勤。1938年3月18日,日寇侵占了枣庄,任振甲出于民族义愤,利用“把兄弟”的关系,毅然拉出矿井队80余人成立了 “抗日义勇队”,活动于官桥一带,尔后归属“滕县”抗日义勇队,由总队长张光中领导。1942年,中共滕县县委创建地方抗日武装第四连,任振甲任连长;1944年改编为鲁南军分区二营,任振甲任营长 (后称独立营),活动于滕县、临城一带。任振甲的特殊经历养成了坚毅顽强的性格,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指挥作战时战术灵活,出奇制胜,使敌人闻风丧胆。1944年,日伪军步、骑兵100余人配有装甲车1辆.从临城、岗头向东北进犯,任振甲指挥所属四连及罗士瑞队、朱维贞队在刘村村西进行阻击,展开肉搏战,队员们奋勇杀敌,激战1小时,毙伤日伪军余人。1945年,在羊庄、北辛战斗中,毙伤伪军2个中队120余人,俘敌中队长以下30余人,缴获武器一大批。1945年冬,任振甲奉军区命令,组织了欢城战斗。当时,伪军叶廷彬部在匪首郝鹏举的授意下趁机打入湖区,在夏镇、大王庙、欢城、班村运河一线安下12个据点,企图巩固徐州以北外围防线,分割抗日根据地,切断南北交通线。当时鲁南军分区有3个营,11个连,1500余人,与叶部湖东一团旗鼓相当。任振甲率先士卒,猛打猛冲,一气拔掉敌人9个据点,剩余伪军逃进欢城寨圩里负隅顽抗,拒不缴械。为速战速决,减少伤亡,任振甲利用缴获的敌人服装化装成叶部二团中校骗开欢城寨门,随之部队战士涌入寨里,俘虏全部守敌,未费一枪一弹。1945年10月11日,山东解放军八师对官桥驻敌十九集团军二师发起进攻,任振甲带领二营首先冲入车站,活捉敌师长康乐三。1948年6月,敌七十七师企图袭击八路军驻地望河庄和羊庄,任振甲率领二营配合军区十九团进行反击,毙伤敌人139人,俘敌S2人,缴获大批武器,迫使国民党不敢妄涉解放区一步。抗战胜利后,任振甲任山东解放军八师副团长,1948年底随大军南下,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由于身心交瘁,不幸于12月15日在前沿指挥部突发脑溢血病逝,享年45岁。
  任振甲团长戎马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殚精竭虑,战绩显赫,其功绩被载入《山东省烈士英名录》。
  杨|4^元杨际元烈士,官桥镇孔窑村人,1919年出生在书香世家,是官桥镇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杨际元少聪敏,主正义,有辩才。1奶6年,就学于张汪五所楼懋榛小学。在校刻苦攻读,学业领先,乐于助人,深得全校师生的赞誉。后经校长李淑铭(地下党员、烈士)、教师张学周(地下党员,泰安人)培养介绍,与杨广立、李正衡在1936年6月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起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直属王建新领导。“七七”事变后,杨际元在校一边学习一边创办校刊,书写墙报,散发传单,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滕县沦陷后,他到王右池主办的善崮训练班学习。1937年毕业后,参加义勇军(后编厲115师)做情报工作。1938年初,杨际元跟鲁南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二大队教导员渠玉柏奔袭夏镇,_次缴获维持会长短枪10余支。同年春配合六八六团攻打文王峪,收缴地主土顽长短枪200余支,轻机枪1挺,子弹手榴弹一大宗。1奶8年秋,义勇队奉命东征,队长于公、教导员梁玉柏率部在行军途中,遭土顽刘宇华匪部伏击,突围时杨际元和教导员渠玉柏一块牺牲于滕县徐庄乡(今属山亭区)旱河子。朱维贞朱维贞,字介臣(1900一1940),前公桥村人。幼读私垫,天资聪敏,秉性刚直,急公好义。1930年政局动荡,土匪四起,朱维贞利用“红枪会”组织各村联防保卫家乡。1935年,他会同本村杨传喜自筹资金办村学堂。1937年,为抗日救国投身于国民党第三路军韩复榘部,奋勇杀敌,屡立战功。1938年3月,滕县沦陷,朱维贞组织“抗日自卫队”,活动于官桥、龙山、于村、羊庄一带。由于地形熟悉,机智勇敢,多次打畋敌寇扫荡。6月18日,日军偷袭良里,他指挥若定,避免了较大伤亡,取得了反击胜利。1938年8月,抗战局势更加复杂,敌、伪、顽互相勾结,朱维贞率部归属国民党暂编六师师长孔昭同在其麾下任聱卫连连长。朱维贞警觉性高,于1939年戳穿了孔部警卫营营长xxx投敌阴谋,深得孔师长的信任。1939年7月,朱维贞随同孔部接受八路军一一五师的改编,被委任为中队长(相当营长),从此步入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道路。1940年8月,朱维贞驻防邹城东孤山附近,被顽匪申宪武部包围,在战斗中不幸被捕。匪徒软硬兼施,用尽各种酷刑,朱维贞宁死不屈,后惨遭杀害,时年40岁。
  朱维哲朱维哲(1918一1948),中共党员,前公桥村人,系朱维贞胞弟。15岁毕业于官桥薛北小学,1938年参加“抗日自卫队”,后转孔昭同部警卫营。1939年冬,调八路军一.五师政训队学习,1940年初,任一一五师曲、泗、邹、滕、费五县游击大队文化干事。1941年,朱维哲探家时被枣庄日本特务赵毅轩抓捕,在枣庄监狱关押半年,经地下党组织营救,出狱后跟部队失掉联系,于1944年2月加入任振甲连队。1944年3月受组织委派,协助罗士瑞发展地方武装(即县大队罗队),1946年调滕县公安局。1948年3月,在滕县东黄沟战斗中,壮烈牺牲,是年30岁。朱维哲历任文书,文化干事,侦察员、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务。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作战勇敢,曾有神枪手之称。与其兄朱维贞并称为官桥镇的“一门双烈”。
  张福银张福银烈士,官桥镇坝上村人,1900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讨饭为生。大哥死于兵祸,二哥逃荒无信。张福银为谋求生活,青年时期就闯了关东。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张福银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参加了革命,隶属三十九军,转战白山黑水之间。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著名的四平争夺战,黑山阻击战;在辽沈战役中,张福银尽职尽责,英勇顽强,枪法准,战术活,每当攻坚总是以血书请战。1949年在平津战役中为开拓道路,率同尖刀连锲入敌阵,威名卓著;在攻打天津市区时为拔除敌堡而壮烈牺牲。三十九军党委为表彰英烈给张福银烈士追记大功。
  石建石建,官桥镇后莱村人,共青团员,生于1965年6月,随父母定居烟台市。1984年10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技术专科学校就读。1985年5月4日下午,在涝山龙漳瀑组织“五四”活动的战士、干部、学生、游客200余人,被暴发的山洪前后堵住。石建看到游人处于危险境地,奋不顾身的跳进深及齐腰、汹涌奔腾的激流中,站在被洪水淹没的漫水桥上,与40多人手牵手形成人墙达一个半小时,将68名小学生和ISO多名游客安全传送到对岸,同时还抢救起被洪水冲走的6名群众。就在这时,一股强大的洪流把青岛服装十六厂女工李华卷下桥面,石建见此情景,转身从桥上越入洪流,向李华扑去,抓住后衣猛推一把,李华被推向岸边,而自己却被卷入洪水中央,当他顽强地划着水又去营救另一名工人于波时,被凶猛的洪水卷入乱石丛生的山涧 ……。直到下午5点10分,在下游三块石头的夹缝中发现了烈士的遗体。石建牺牲时年仅20岁。1985年5月25日,海军肮空兵党委批准石建同志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中共青岛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把石建烈士的骨灰安放在青岛烈士纪念馆,并追认石建为“爱民模范”光荣称号。
  倪道永倪道永烈士,官桥镇中洪林村人,1964年9月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丧母,由二大娘抚养成人。1983年应征入伍,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三五八一部队接受赴云南作战任务后,倪道永在连队留言簿上写道:“我是八十年代的军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不受侵犯,是军人的神圣职责。为了边陲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四化大业的顺利进行,严惩越倭,愿把青春献南疆”。在防御战中,倪道永先在149/147/169/168等高地坚守1个多月。连队接受攻打无名高地命令时,他被编在第三突击队第一小组。1986年1月28日早7点,战斗正式打响,潜伏在石林后待命的倪道永,随着指挥的讯号向攻击目标冲去,硝烟中倪道永以迅猛娴熟的战术动作,第一个冲向敌二号洞,当接近洞口五六米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倪道永头部负伤倒在血泊中。排长为他包扎伤口时,保道永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排长,不要管我……炸洞要紧”。倪道永牺牲时,手中紧握着冲锋枪。根据烈士生前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骨灰安葬在云南烈士陵园。
  孙延玲烈士孙延玲烈士,官桥镇官桥村人,共产党员,1964年11月出生于农民家庭。1982年11月应征入伍。孙延玲自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来,英勇顽强,战术灵活,每次战斗均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晋升为副班长。1985年6月2日,在增援211高地时,孙延玲带领第一突击组率先冲出坑道,指挥全组人员交替前进。当他们攻到半山腰时,敌人用猛烈的炮火压制,各种火器一起扫来。弹片把他的右脚炸伤,他不顾包扎,忍着剧痛,继续向前冲去。当孙延玲发现敌人的一挺重机枪向他侧后的新战士李明猛烈扫射时,为了掩护战友,他以山石作依托,用冲锋枪引开了敌人的火力。敌人发现他后,用六〇炮连击四五发炮弹,孙延玲被炸昏了过去。当他苏醒过来时,_手将为他包扎伤口的战士推开,大声叫到:“不要管我,快向前冲!” 说完自己艰难地向前爬去,五米,十米……身后拖出一条长长的血印。但终因伤势太重、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在冲向敌人的道路上。部队党委为孙延玲烈士追记二等功。骨灰安葬于云南烈士陵园。
  杨家典杨家典烈士,大韩村人,共产党员,1963年8月出生于农民家庭。1973年入校就读,初中毕业后由于父母患病,挑起家庭的全部重担,勤奋劳动,奉养父母,照料弟妹。为了保卫祖国,1982年11月应征入伍。在对越自卫反击的多次战斗中,他带领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1985年6月4日黄昏,接到增援211高地的命令时,杨家典在极度劳累、几次吐血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带领全班战士,冒着炮火向211髙地前进,胜利地完成了运送弹药、抢救伤员的任务。9日凌晨2点20分,255高地遭敌炮火猛烈轰击,与211髙地联络中断.营长指示派1个班再次增援,杨家典立即请求任务,带着7人战斗小组,一马当先冲了上去,在快要接近2号哨位时,遭敌炮火轰击,杨家典不幸牺牲。部队追认为二等功,骨灰安葬在云南烈士陵园。
  第二节革命烈士名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许多革命志士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世界和平,英勇奋斗,壮烈捐躯。据滕州市民政局统计,全镇共有革命烈士81人,其中,抗日战争中牺牲28人,解放战争细绳7人,抗美援朝牺牲12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公牺牲被追认烈士3人,中越边境作战牺牲11人。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兹将烈士英名列之。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