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近现代人物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63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近现代人物传略
分类号: K82
页数: 5
页码: 764-768
摘要: 官桥镇近现代人物传略介绍。
关键词: 近现代人物 人物传略

内容

第二章近现代人物传略
  刘振平刘振平(1907一1980),官桥镇东康留村人。出生于佃农家庭。17岁跟任振甲团长结婚,尔后迁居大康留村。19岁因生活窘迫,随夫逃荒枣庄,以磨面为业。1938年国土沦陷,任振甲奉命策反中兴公司矿警队80余人开往敌后组建抗日义勇队,振平全力支持丈夫的爱国壮举,并以卖绿豆、挎线辫箢为掩护,往返临城 (与房林嫂接头)、枣庄、官桥敌占区搜集情报。1941年在桑村、徐庄一带做地下工作,1942年任滕县公安局二股股长兼县妇联委员。19444年,刘振平过白彦去山里为部队解送粮款遭敌人包围,她乔装改扮,后在群众掩护下脱险。在抗战八年中,她跟随丈夫所带领的独立营转战南北,驰骋疆场。1945年12月滕县第一次解放,刘振平率工作组进驻西南园邱宅,在城郊搞减租减息卓有成效。1947年北撤时,她带领全家老少七口随军到渤海区,将儿女寄于鲁南军区直属小学,仍参于军政活动。是年春,跟陈涛(滕县第一任妇联主任)一块出发,过小清河后被地方土顽四面合围,情况万分危急,刘振平左手持枪,右手将两颗手榴弹向敌群猛力投去,二人趁着爆炸后的浓烟策马扬鞭甩脱敌人。她被部队首长誉为巾帼英雄,在渤海区一时传为佳话。
  W48年解放后,刘振平任临城县六区妇联主任兼掌大乡委员。1949年年初,团长不幸牺牲的噩耗传来后,她强忍着爱人永别的悲痛,加倍工作,潜心教育子女,借以慰藉烈士英灵。195O年回家务农,1958年任大康留村指导员,19644年任党支部书记。1980年病逝后,县长刘长胜代表县委、县人委同官桥公社党委副书记张胜信亲临追悼。
  韩广云韩广云(1926一1985),共产党员,官桥镇后莱村人。1926年5月出生于农民家庭。1942年入伍,参加任振甲率领的独立营,1945年调八旅特务团做骛卫,1947年任华东三纵七师二十八团八连文化干事;1949年后在第三野战军二十二军六十六师一九六团任副股长;I953年调空军十师三十团任副参谋长、空军唐山场站参谋长,后勤部副部长等职。1970年任空军唐山场站站长,空六军后勤部副部长(师长)。1985年10月病故,享年59岁。
  韩广云一生战功显赫。先后参加过夏镇、大坞、孟良崮、开封、许昌、洛阳、淮海.渡江、舟山群岛等大小战役数十次。特别是孟良崮战役,面对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张灵甫部,战况非常险恶。韩广云冒着枪林弹雨,冲杀拼刺,负伤两处仍不下火线,荣立战功,受到嘉奖。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在抢险中韩广云头部被砸伤,仍坚持指挥,表现了革命军人一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韩师长虽然辞世,但他为革命戎马倥偬,鞠躬尽痒,令乡邻永记。
  冯登第老交通员冯登第(1907一1976),官桥镇西洪林村人,1907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冯登第自幼饱尝旧社会的艰幸,童年时代讨过饭,青年时期扛过活,后搞些肩担贸易。1943年经刘长德、王守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做地下工作。建国后先后担任过村长、互助组长、农业合作社社长、三洪林联村支部书记、西洪林支部书记等职。
  冯登第入党后,被委任敌占区地下联络员,以做小生意(卖银器)为掩护,往返于滕县、官桥、羊庄之间。家中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祁跃华、王宝石及来往于山里至湖西之间的鲁南地下党领导,经常在冯家接头聚会。新中国成立后,冯登第以旺盛的革命热忱投入政权建设。在会战岩马水库时,民工们急需搭窝棚的物资,他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家的提灯、棒、绳、笼等。1959春,冯登第被调到柴胡店公社郭沟大队工作。当时该村干部坚持执行“阶级路线”,不发给几户中农救济粮。他经过调査模底,弄清事实,说服了干部,及时纠正了 “左” 的错误。1974年,队里种棉花,缺少内行人,冯登第主动担任技术员,徒步往返于农中、农技站学习技术,多次受到表扬。冯登第衣食简朴,乐于助人,勤慎廉明.尽职尽责,他把自己的_生无私地奉献给了党的事业。1976年冬因病辞世,终年70岁。
  任厚山任振尧(1901一1982年),字厚山,官桥镇大康留村人。滕县政协委员。元代礼部尚书任居敬后裔。一生从事教育,为一方之名师。
  任先生出生小康家庭,童年入私垫通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辛亥革命后进滕县书院就读,与刘子衡、黄景孟诸名士结为同窗挚友,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七中学。求学期间,笃信孙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北伐时期,先生毕业回乡执教轩辕学堂,不久被举荐担任县立第二小学校长,嗣后被聘任私立“五三”学校教务主任。厚山先生植长国文尤精史地。讲国文训诂析文,鞭辟入里,引经据典,莫不精当;教地理熟谙全球版图。一次省教育厅派员来滕督学,恰逢任先生教授地理,但见他舍弃教本讲来滔滔不绝,教鞭后指地图丝毫不差,此事被教育界一时传为佳话。任先生师德高尚,对贫苦学生多予爱怜资助。
  “五四”时期,先生极力参与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滕县至济宁车站码头,各大商店,都留下过先生抵制日货的身影。日伪时期,先生毅然弃教县城,决不与汉奸同流合污。“国统”时期,先生身为老资格国民党员,从不为名利涉足官场。1930年暑假,先生在夏镇民众教育馆结识中共地下党员张馨亭(后化名张光中),后来张开辟地下交通线几逾津浦路多次投宿其家中。先生生前回忆此事说:“一次我送馨亭至村东古槐树下,他拉着我的手说:‘厚山,我们是老朋友’! ”两人身份迥异,彼此心照不宣。
  厚山先生热爱教育,子侄51、辈相继从事教育者数十人,堪称教育世家。1982年冬,先生不幸病逝,终年八十有二。弥留之际,县委统战部政协领导驱车探望。诸门生撰词挽悼宗师: “卅载任教,桃李门生皆在望;一夕长辞,桑梓邻里尽含悲”。
  吕克宜吕克宜(1863一1947),吕楼村人,佃农出身。16岁在后掌大李家扛活。吕克宜年少聪颖,酷爱民间文艺,凡遇跑坡唱门的,总是潜心听学,甚至入魔。久而久之,他能掌握不少整本唱段。于是弃佃从师学习曲艺一一拉鼓腔(俗称“拉魂腔”,今谓柳琴),自成一派。先后收卜二迷(卜端品)、魏太、二白(刘长春)、大喜、二喜、金姬等十余徒,正式置箱领班,率伶工弟子于滕县、枣庄、峄县、郯城、徐州一带设场演唱。吕克宜生、旦、净、丑皆精,尤揎大生,开科打诨引人入胜,道白、唱腔精到传神,服装、道具无不讲究,未几便声望远扬。每逢设场,观众摩肩挤背,占园则座无虚席,往往是反复谢幕观众不散,真的将“魂”拉住。作为山东老艺人卜端品、名艺人刘长春的蒙师,吕克宜可谓滕县柳琴戏团的创始人之一。
  殷昌宜殷昌宜(1874一1947),坝上村人,外号殷厨子。幼年家贫,务农为生,27岁拜北辛王三厨子为师。殷昌宜“红白案”操作高人一着,尤精于面食。乡间邻里无论大家小户遇有红白喜事,总是乐于相助。1904年应聘在河南省寿州道尹唐家做小厨3年,1907年在滕县道院、滕县十字会、德源货栈操厨30余年,后在官桥车站、羊庄街开设饭馆达10年之久。孔德成12岁筹办贺仪,殷昌宜被荐赴孔府制作菜肴;宣统二年,枣庄中兴煤矿接待上宾,公司专聘其作馔。民国元年,邹县名宦出丧请名厨120余人,殷昌宜居首;1934年南山褚姓大户办白事请86名厨师,殷昌宜领班。殷昌宜制作的菜肴,色、香、味、型皆备,南北特点俱全。煎、炒、烧、煮;烩、烛、蒸、发;朵、烤、机、溜;腌、腊、酱、南,样样拿手。面食制作种类繁多,诸如包、烫、拽.烙、煎、烤、蒸、贴,手工花色在300种以上,能做到每日三餐面食百曰不重。殷昌宜无论制作、调味均能得心应手,毎毎为设筵者增色。至今仍流传着“没有殷厨子,吃不上可口饭”之说,他一生收徒众多,认真传授,故殷氏烹饪技艺久传不泯。
  李忠仁李忠仁(1879一1954),前公桥村人,工匠出身。毕生传承祖业,从事建筑工程。20岁(清光绪二十五年)领班作业,包修过邹、滕、峄三县的文庙大厘;乡里庙堂、大户宅院厅房,多出于李忠仁师徒之手。经李忠仁建造的楼台亭榭、馆阁学府,无论高脊大顶、飞檐画栋、重梁抱柱、雕石护栏、敞廊花墙、月洞门窗等,均造型新颍,古朴典雅,美观大方,为一般工匠所不及。其拿手技艺为青砖水磨、錾花浮雕。小到灰条砖缝,无不讲究。民国初年,西方建筑工艺传入,李忠仁率先学以致用,从宽门大窗、高层楼房的识图放线,到钢筋水泥、砖石沙土的计算,从水刷拉光到内外装饰,无一不精。高到50米烟低到10米以下的地下室,均能承接,并一改祖传白灰条为细沙灰浆,工效提高2倍。加之乃弟李忠孝的木工配合,成为一方巧匠。李忠仁从光绪年间收徒到1954年,技艺传承在半个世纪以上,徒弟遍布乡里。他收徒先考品德,纨绔者不收、狡猾者不收。徒再收徒,都是沿着德、技并传的师训不敢檀越。
  咸中志咸中志(1871一1945),西郑庄村人。家贫,三世铁匠,多打制镢、锨、锄、镰等农具,以菲薄收入维持家用。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匪患四起,乡民为守家护院成立联庄会筹集枪支,当时咸中志拜师杨茂德专攻武器制作,他善于模仿,工无不细,艺达炉火纯青的境地。咸中志卷制的枪支一是土枪:长筒土枪一米五上下,装药半两,配以铁砂,射程40米,覆盖威胁面呈扇形达100平方米;短枪长30公分,有单管和双管2种,每管装药3钱,配以铁沙,射程10米,湼盖威胁面为25平方米,主要用以防身;双管者可连发2响(双机头),当时在农村可称得上“现代化武器”;“抬炮”能卷制百斤重的炮身,装药半斤,配以犁铧头碎片,射程在250米,覆盖面600平方米,是杀伤力较大的土制武器。二是快枪:快枪用四楞钻钻筒,使用马掌铁、纯钢簧,配以核挑木托,有步枪单打一,手枪单打一,可于国产“汉阳造”匹配。经咸中志卷制的兵器销于邹、滕、峄三县民间者不少,多是先期预订,提前付款。1938年官桥沦陷后,咸中志出于民族义愤,经常进山为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后称八路军山东纵队)修理枪械,对手枪、步枪、轻重机枪等武器,既能装修又可配件。
  咸中志在官桥一带同行中手艺超群,且有坚贞、刚直、纯朴的秉性,今乡邻忆起,仍翘指称颂。
  张正伦张正伦(1863一1940),前管庄人,排行四,官讳“四木匠”。清同治二年(1863年)出生于贫苦工匠家庭。张氏兄弟5人,3人继承祖艺,正伦最精。他24岁领班作业,包揽过北到滕县、南到临城、西到夏镇、东至南塘方圆百里左右旺族的木器制作。经张氏制作的器具有大车、轿车、小红车,大车为四八辋辐,小车为九辋十八辐,辐集于毂,皆取优质硬材,卯榫水浸不入,曝晒不裂,轴轮坚固,久用不拔。其制作的箱、橱、床、柜、桌、椅、条几等,美观大方。花轿、(神)主楼做工讲究,绘图、雕刻是其拿手工艺,雕刻的透花连笼有“葡萄缠松”“凤凰牡丹”“二龙戏珠”等闻名遐迩。张正伦通常有刨、刮、肖I)、凿大小刀具32件,在软质木板上雕刻翎毛花卉,八仙醉酒,月里嫦娥等,栩栩如生。张氏继承祖传特殊工艺还有2项:一是打高脚(果行用),四腿八叉、上窄底宽、斜眼卯榫概不加楔,深得刘村果园的信用。二是砍犁子,犁本、犁底全为枣木,重点在于砍犁尖(装铧头、標犁镜用)和榫眼角度。张氏砍制的犁子丢手三步不歪,鉴定经验是“贪生贪熟是张犁、撅定扫墒使不的”。春秋季节慕名前来定制、调整犁张者不绝。张正伦以精湛的木工手艺,服务乡里50余年,为一方之巧匠。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