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民间曲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54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民间曲艺
分类号: J826
页数: 5
页码: 569-573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全社各村、单位先后成立了各种不同表演形式的业余剧团或文艺宣传队。
关键词: 民间曲艺 曲艺艺术

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配合党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全社各村、单位先后成立了各种不同表演形式的业余剧团或文艺宣传队。坝上、时店、东康留、北辛、前公桥、后掌大、官桥、西郑庄等30多个村成立了业余剧团,机关、学校、厂矿企业均成立了宣传队。其表演形式和表演剧目比建国前有所增加。剧种有吕剧、柳琴、豫剧、山东梆子、评剧、歌剧、话剧、京剧.快板、舞蹈、相声等,每年区政府组织调演并评比发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官桥、北辛、东康留剧团活跃,参加过区级调演。“文化大革命”期间八大样板戏独占舞台,官桥、轩辕庄、渠村、北辛、前莱村、公桥、大韩村、苏疃、时店等均组织业余宣传队赶排会演,一时形成了 “样板戏热”。1977年,由公社选派的戏剧参加滕县举办的文艺会演获集体奖。从1980年以来,主要有中心校、五中团支部、幼儿园组织的宣传队开展活动。官桥编排的节目曾在春节期间被县、区调演达15次。1984年,民乐艺人张敬印获唢呐独奏节目奖和集体奖;1985年,北官庄民乐队参加“牛年之春”民乐会演获集体奖。2002年,镇教委和文化站共同编排的舞蹈《天竺水韵》,在滕州市举办的第二届农民舞蹈大赛中获“二等奖”和“最佳组织奖”。2006年春节过后,全市镇街宣传彩车巡展和唢呐大赛,官桥民乐代表队张敬印等6位民乐手表演的《闹元宵》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荣获一等奖。2015年,“幸福舞起来”山东省第二届中老年广场舞,官桥镇选送的节目获全市第二名。
  官桥境内流行的主要曲种有:评书、山东快书、柳琴、山东梆子等。早在清咸丰年间,柳琴戏就在境内流行。民国初,京剧传入本地。新中国建立后,山东佛子、豫剧等多种剧种相继传入并出现了剧班,进行演出活动。
  评书快书清末民初,评书、山东快书在官桥民间比较流行。良里村人李明才善说山东快书,师从艺人李元才,人送外号“火车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在铒南、苏北一带说唱,颇具影响,拿手曲目《武二郎》,其山东快书说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感召力特别强,每逢集赶会必去说书,他总是先在一边喝茶、聊天,目的先让其他说书人先开张,让同行们賺点茶饭钱,一般等到集会时间过半,他才打场子开张说书,听书的人就像潮水一般涌到他的场子上来。李明才表达能力特别强,口齿清楚,声音浑厚,顿挫有力,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故事情节描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深受人们苜爱。他曾被滕县文化部门吸收录用,其作品灌制过唱片发行。
  柳琴戏俗称“拉后腔”或“拉魂腔”,到1954年华东地区文艺汇演时,才正式将拉魂腔定名为柳琴戏。后掌大村徐家振、徐家伦兄弟二人为柳琴世家,曾师从著名柳琴艺人卜端品,演出代表剧目有《玉林休妻》《拦马》 等,享誉爯、苏、豫.皖。1950年,滕县成立了“四平剧社”(柳琴剧团的前身),张汪乡渊子涯村的卜端品、柴胡店乡山后村的钟宜武、魏楼村倪朝海、于屯村于兰凤、吕楼村的吕克宜及徐家兄弟皆是滕县柳琴剧团的创始人。
  民国时期,有京剧开始传入官桥境内。“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下掀起学唱《红灯记>等八大样板戏的高潮,京剧曾一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爱听爱唱的戏曲。官桥业余剧团成立于1954年,团长苗荣奎,导演展俊甫,琴师王慎思,演员吕传海等16人,用京剧和话剧的形式演出过《捉放曹》《白毛女》等,活动于原五区各村。
  太平庄的花鼓剧团,成立于1951年,主要演员有朱恒权、孙景香等8人,孙景权任团长。村出款购H服装道A,演出节目有《王小赶脚粹。
  山东梆子山东梆子自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传入官桥地区,由于曲调好听又易于掌握,因此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在劳作之余,都要学唱两句梆子腔,消除疲劳。农闲时,农村有人用板胡拉唱梆子调,大伙围听。在50-60年代,农村组织的业余文艺团体多数唱山东梆子,一般男唱梆子腔,女唱像剧调。北辛梆子剧团成立于1952年,村投资,购买服装道具、锣鼓家什。主要演员有张广月、任振华、周忠连、周广修等25人,曾到刘村、邓寨、大庙、木石等地演出。剧目为《燕王征北》《雷振海征北》《白马关》 《包公案》《三开关》《反徐州》等。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20世纪60年代由河南传入本地的剧种。豫剧传入后,多数山东佛子艺人转唱豫剧。当时,官桥公社支持农村成立戏班子或宣传队,以便配合党的宣传工作,在一些较大的、条件较好的村基本上都有业余戏班,豫剧是编排、表演的主要剧种。时店剧团成立于1946年,村出经费投资,曾到羊庄、木石、南沙河等地演出,主要剧目为《反阳河》《樊梨花征西》等时装剧。
  鼓乐班鼓乐班俗称喇叭班子,一般由5_9人搭成1班,以唢呐为主要吹奏乐器,同时伴以二胡、笙、笛等.为婚丧嫁娶吹奏演出。鼓乐班发展历史悠久,北官庄的张福河、张富祥2家鼓乐班组班于民国时期,传承已有5代。两家喇叭的吹奏各具特色,远近驰名,享誉苏冉豫皖,方圆几十里人家的婚丧嫁娶,只要用喇叭,都要下请帖去请,曾经获得滕州“庆新春唢呐大赛” 一等奖,全国民乐大赛二等奖。其传统曲目主要有《百鸟朝凤》《清河会》和 —些戏剧选段等。随着时代的发展,鼓乐的吹奏内容和形式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很多的流行歌曲、民间小调被改编吸收,成了民乐的主要曲目。自20世纪90年代起“伴唱”兴起,“伴唱”多为女性,唱的多是流行歌曲、戏曲选段等。鼓乐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过去的单纯为婚丧演奏逐渐过渡到多样化、社会化、商业化演出,如庆祝大会、商业庆典、欢送新兵、报喜慰问、重大节日集会游行,商铺开业等,均有乐队演奏。
  2013年,官桥镇出了一位全国闻名的农民歌手“山楂妹”。“山楂妹”原名张月乔,女, 官桥镇前莱村人。其台风自然朴实、声音细腻圆润、歌路宽泛、演唱传神。2013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星光大道》,张月乔以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和个人励志奋斗的故事,一举摘得星光大道的周冠军、月冠军,并最终夺取《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亚军。“山楂妹"是山东大地上继“大衣哥”朱之文、“草帽姐”徐桂花之后又一个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草根明星。因其在《让梦想飞》的节目中,带了一篮子山楂分给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品尝,感恩和推销自己家乡的特产,而被全国观众亲切地称为“山楂妹”。2017年秋,应邀来到家乡官桥,为官桥首届银杏节倾情演出。
  官桥镇农民文化夜市官桥镇农民文化夜市是由镇党委政府主导文化站主办的大型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1987年农历十月初二,首届官桥农民文化夜市在镇文化中心举办。黄昏时分,夜幕降临,文化中心内外华灯初放,周围十里八乡赶来逛夜市的男女老少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夜市集文化娱乐、商贸经营、科普教育、体育活动于一体,即可购销农副产品,又能参加文体娱乐,游览人数达数万人。夜市灯火阑珊时,游人流连忘返。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物资和文化生活,文化站决定每年于农历十月初二举办文化夜市,并延长一天。1991年第五届文化夜市,开展了文艺演出、民间游艺表演、杂技魔术、科技咨询、知识竞赛、书刊展销、广告宣传、电影放映、书画文物展、球类棋类比赛、放飞信鸽、燃放烟花等20余项活动,近3万人汇集夜市,时值全国文化先进地区理论研讨会在滕召开,文化部群文司司长魏中珂带领与会代表,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具有浓厚乡土气息文化夜市,并给于高度评价。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