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教师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531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教师队伍
分类号: G451.2
页数: 6
页码: 544-549
摘要: 官桥镇教师队伍建设介绍。
关键词: 教师队伍 教师结构

内容

教师来源
  清末民初,官桥一带多数乡村有塾师,较大的村庄3至5人,大都由读过私塾的乡里秀才担任,由学董推荐聘请,很多垫师其声望和教道至今仍令人难忘。1917年学堂大兴,塾师成为新学堂教员,小学教师多为师范讲习毕业的改良垫师,时称教员。官立学校教员由政府委任,私立小学教员大多为创办人聘用。1928年后,以校长聘任为主。1948年夏,滕县全县解放,学校亟待恢复,需要大批教师,从社会上招收一批知识分子,经过短期培训后分配任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教师统称为人民教师。教师的主要来源:1.由政府从社会知识分子中招考,考取后即行分配。2.由冬学民师转化过来的民办教师,1952年8月,民办教师经考试合格后转为公办教师。3.由师范学校毕业生分配而来。4.从1958年后,采取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除国家分配的公办教师外,再由公社、大队从农村知识青年中推荐、选拔、招聘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小学教师除师范学校毕业生外,多是县主办的短期师范班毕业生或从机关干部和部队转业、退伍军人中选调部分人员作教师,中学教师是从小学教师中选拔或由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的,也有从知识分子中招考的。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逐年增多,仅靠上级分配的公办教师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教师队伍中民办教师逐年增加。20世纪60年代后,民办教师多从初、高中毕业生中选任。1958年,民办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1963年又增长了15%。1964年以来,大办简易小学和工读小学,民办教师大增,至1966年全区有民办教师120人,占全公社小学教师总数的50%。1971年至1979年教育大普及,民办教师激增,全公社民办教师365人,占教师总数的75%,至此民办教师队伍发展到顶峰。
  1979年后,实行离退休教师子女顶替(接班)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合格的民办教师分期分批转为公办教师。1980年起,不再增加民办教师,应届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小学中任教,同时对民办教师队伍进行整顿,通过统一考试与教学考核,精简了民办教师队伍,按编制调整,在公社内统一调动工作,并将不合格的调任其他工作,到1984年全镇有民办教师350人,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到1985年民办教师有所减少。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滕县师范学校开始招收民师班,国家允许民办教师通过考试进入师范学习,学制二年,毕业后为公办教师,继续从教。1992年始,山东省对民办教师开始执行国家“关、招、转、辞、退”的政策。关:不在招代课教师。招:师范类院校招收部分民办教师入校深造,毕业后转为公办,继续从教;转:由省制定统一标准,经考核,合格者转为公办教师;辞:经考核不合格不能转正又不符合退养条件的予以辞退;退:对超过转正年龄的和参加竞岗未被聘任的予以退养,对退养的民办教师国家给予相应待遇。至2001年,全镇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80年代中期,为弥补学校师资紧缺,在社会上招收一些优秀初、高中毕业生充实到教师岗位,在小学任教的居多。1986年12月以后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的教师称为临时代课教师,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前后任过代课教师的人员达400余人。2005年和2008年对代课教师进行2次清退,代课教师队伍基本消除。
  2001年后,大、中专毕业生停止分配。对于缺编的教师采取统一招考的形式进行招录。至2016年,全镇共招录本科毕业生25人,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趋于合理和稳定。
  2017年底,全镇在职在岗教师384人,其中女教师168人,专业技术人员379人,管理人员3人,工勤人员2人。中共党员100人,团员7人。离退休教师208人,其中退休女教师37人。
  教师政治地位
  1949年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给予教师以“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享受国家干部的一切待遇,同时又获得“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20世纪50年代初,广大人民教师在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下,积极参加了爱国卫生、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密切配合区、乡村的广大干部从事办黑板报、演讲、写墙字标语等宣传活动,组织学生游行,参加群众大会,办识字班,办夜校,文艺节目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等,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1951年建立教师工会。1952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发起尊师运动,教师和群众关系进一步加强,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尊师风气。1953年起,教师和党政干部同样享受公费医疗。
  1956年,教师参加“肃反运动”,一部分从旧社会过来的教师主动交代了自己的政治历史问题。1957年,官桥的公办教师参加“整风”“反右”学习班,历时2个月,有少数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冬,教师又集中到县里进行“交心”“反右整风”补课。1964年1月,在教师中开展了“四清”运动(“四清”即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集中到县里学习“二十三条”,自下而上自觉清查“四清”问题。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生造老师的反,大批“师道尊严”,学校领导和教师被揪斗,把教师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批判,有的受到了严重的人身摧残。在此期间教师被视为“臭老九”。1968年,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公办小学教师全部回原籍,一时教师的地位低下,在社会上备受歧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首先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甄别右派教师,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是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将毎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镇政府毎年均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走访慰问、表彰在教育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社会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尊师重教活动,吸收先进分子入党,提高教师参政议政权利,市、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都有教师的代表。先后有吕思海、姜德训、颜拓、刘崇锋、胡晓立、李瑞芳等教师或教育领导干部当选市、镇人大代表,真正恢复了教师应有的政治地位。至2017年,40年间先后有53位教育工作者获得过枣庄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983年,李瑞芳老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常正运评为“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先进个人”。1989年,中学教师任世淦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评为“感动山东新闻人物”“山东省教育世家”。1991年,公桥小学教师李德凤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主任”;教师杨启政、杨崇玲被省教育厅、省人事厅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95年,渠怀爱老师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曾宪梓全国教育基金会”奖励。2009年,教委主任刘崇锋被评为“山东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教师生活待遇
  清末,塾师的薪金全靠学生缴纳的学费,时称束脩。因塾师所教的学生多少不一,贫富不等,故垫师的待遇也各不相同,一般每人每年可得粮食(折小麦)500千克至750千克上下,塾师的收入较少,生活比较清苦,一人的收入养不了三口之家。
  民国初期,私立小学教员的薪金靠学田、庙田地租和商人富户捐资及学费,待遇略低于官办小学教员。1932年至1936年,官办小学教员的薪金由区、乡发给。高级小学教员一般毎人18至25元(银元),初级小学教员每月16至18元(银元),临时小学教员毎月仅8元(银元)。
  日伪时期,官桥乡办小学,学生不交学费,由乡公所从群众中征收粮食支付,其他小学学生缴纳学费。小学高级专任教员平均月薪40元(伪币),初级专任教员35元,校长60元左右。折粮食(小麦)一般教师待遇每月毎人60至100千克(一半小麦,一般高粱)。
  1947年2月,国民政府对教员实行薪粮制(以小麦计),由田粮科拨给乡公所,最低者毎月50千克(小麦),最高者为150千克。小学教员90一125千克,中学教员100一150千克。由县教育科批条,各区、乡、保长派人据条逐户收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教师待遇逐步提高。1948年至1951年,教师待遇仍实行薪粮制,以小麦为标准供给。初小教师毎人每月35—60千克,高小教师毎人毎月4(^70千克,最高达85千克。1951年后,每人每月增加小米20千克。
  1952年7月,教师工资改为工分制,毎人每月工分70至165分,平均100至120分左右。毎个工分约值2400(旧币)元左右(约折合人民币2角4分)。时工资低,物价稳定,教师生活基本得到保障。1955年工资增加到110至160分,合人民币25—36元。
  1956年秋,国家进行工资改革。国民经济处于恢复发展阶段,教师实行月薪现金制。中、小学教职工按照学历、教龄、工作量等评定级别,分为行政和中、小学教师级,改革后平均月工资达到37.9元,人均月增加11.54元。一般教师月工资34至39元,校长及教导主任45至57元。
  1960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评定和提升全日制中小学教师工资级别的暂行规定》对教师的工资进行提升。
  1970年,农村小学教师待遇改为“工分加补贴”。1971年停止试行。1985年,中小学教师普调一级工资,人均增14.99元,人均月工资76.46元,已略高于资历相同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
  1987年10月起,教师的基本工资增加10%后,公办教师的月工资平均达到93.07元。
  从1988年起,开始执行职务技术工资。1989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工资114元。
  1996年,根据省人事厅、教育厅、财政厅[鲁人薪〔1996〕20号]文件梢神,给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和成教任教的国家支付工资的教师,在本人现职务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向上浮动一级工资,是年,全镇公办教师月平均工资达到493.1元。
  1997年至1999年,对教师的工资进行调整,1997年又增加地方生活补贴,毎人毎月125元,1999年底全镇公办教师月平均工资达627.17元。
  自2000年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和国家公务员基本相等,并统一发放。
  2006年下半年,教师工资进行大幅调整,人均增资600元。当年,取暖费标准提高,高级职称1700元,中级职称1300元,初级职称1100元。
  2016年起,在农村工作的在职教师发放农岗补贴,补贴金额=(教龄-3) X10+100, 按月发放。
  民办教师的待遇
  民办教师在1958年除由生产队记同等工分外,每年按季度由国家发给生活补贴6元,1978年增至15元,1981年24元。1983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除承包一份责任田外,教师每月工资20元至30元,1990年为80元,1997年200余元。同时,把具备市级先进工作者、自学成才(电大、函大毕业)或1966年以前毕业的民办、代课教师办理了转正手续。1992年、1994年、1996年、1998年,分4批把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2002年底,全镇剩下的老民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超龄、不符合条件转正的老民师给予相应的退休待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1953年1月,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后逐渐增加了福利费、取暖费、防暑费、副食品补贴费、洗理费、书报费、班主任津贴等。50年代初,女教师的产假初为2个月,后定为46天,1955年全国统一规定为56天,难产、双生则增加14天,小产或人工流产假期为30天。1979年以来,持独生子女优待证者产假为半年,产假期间工资和福利照发,每月独生子女费5元。2014年6月,按照山东省政府文件,对全镇老民办教师、上世纪60年代下放的公办教师、代课教师、幼儿教师进行摸底登记,全镇符合条件的共有732人,按文件规定,自2015年1月起,这部分人员年满60周岁后,可享受政府发放的教龄补助,每年20元,按月领取。
  教师离退怵制度
  1956年起,教师实行退休、退职、病休制度。退休金为原来的70%。1975年,教师退休实行新的规定,即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教师,每月的退休金为原来的80%,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工作的退休金为原来的75%。1978年,除按以上规定执行外,可以让一个子女顶替接班。退休教师每人发放安家费500元,再加发5个月工资。1981年至1983年,对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7人按离休办理手续,离休后,工资全额发放,并发离休费1300元。1984年8月起,取消子女顶替政策。1995年12月,根据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鲁人退〔1996〕3号〕文件,对连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30年的教师,由省教育厅发给三十年教龄《教师荣誉证书》,退休金按原工资的100%发给。1996年1月,滕州市政府对1978年以前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超过60元。年龄在75周岁以上享受高龄补贴。对亡故教师,除发丧葬费和抚恤金外,对其遗属中不满16周岁的子女、50岁以上的配偶,以及无固定收入的父母,每月发给遗属补助费,标准随最低生活保障线及时调整。
  师资培训
  1919年,滕、峄县政府为促使私垫改办学堂,要求私垫教师参加县办师范讲习所培训,经考察合格者方可在新办学堂中任教。新中国成立初期,师资缺乏,政府对社会录用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后,安排学校任教。1954年官桥教师参加了薛城县举办的推广普通话训练班。
  教师培训工作主要分为学历培训、基本功培训和学科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以及校长教导主任培训等。20世纪80年代,对民办教师进行了重点培训,让一大批学历低的民办教师取得了中师学历。1984年,全镇87名中小学教师次参加了滕县中师函授学习,至1986年有84名教师取得了中师毕业证书。1986年11月,镇政府购买放像机1台,彩电1台,从全镇教师中招收中师学员86名,卫星高师学员7名,1987年又招收教师48名,进行中师函授培训学习。1987年12月,镇政府在中心小学内建起了卫星地面接收站,收看中国教育台的节目。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后,不仅能为教育事业培养师资,还能为工企业和其他节业单位培训人才,成为培养人才的中心。
  1991年,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普通话培训。1991年,市教委对在职校长进行了岗位培训和岗位提高培训,后又对教导主任岗位培训。1993年,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按职称、分学科的教师岗位培训。1994年起.对新分配的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1996年小学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全镇教师参加了“口语表达”“写字”“简笔画”三项基本功培训,后来又进行了“三字一画”的培训。1998年丨0月,山东省开通了教育助学自考渠道。是年,在初中教师和幼儿教师中开展了通用基本功的培训。学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函授、电大、音像教学、卫星电视、自学考试等。同时,镇教委经常选派年轻教师参加音乐、体育、美术等单科培训,以便加强薄弱科教学。
  通过各类培训,全镇教师学历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文化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普遍提高。到2017年底,全镇中小学干部、教师全部参加过不同类别的培训,学历达标率100%。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