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村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498
颗粒名称: 第八编 村镇建设
分类号: F302
页数: 19
页码: 485-503
摘要: 官桥镇乡镇规划与管理、农房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土地执法管理、环境保护等介绍。
关键词: 官桥镇 村镇建设

内容

第八编村镇建设第一章规划与管理第一节建设规划1958年以前,农村建房没有统一规划。1958年,根据农业部对人民公社普遍进行规划的要求,山东省规划部门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编制了人民公社建设规划。20世纪70年代初,农村开展山、林、水、田、村综合治理,结合宅园合一,官桥公社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初步制订了村貌改造规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庄规划才真正摆上议程。1980年,第一次全省农房建设工作会提出村庄规划要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节约土地、逐步实施”的原则。1981年,官桥公社民房办公室成立。1983年10月,官桥公社根据滕县人民政府制定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成立10人组成的官桥公社村镇规划领导小组,张冠中任组长。1984年2月,举办了为期半月的村庄规划骨干公社52个自然村进行测绘,并 I况,全面规划,绘制了 “两图之图、规划图和规划说明书)。t社管委会下发《农村建房用地有关规定>,明确农村的所有土地一律归集体所有,社员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严禁买卖、出租、转让房宅等行为。1984年10月,《滕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官桥镇驻地总体规划的批复》滕政函(1984)2号中指出:官桥镇是发展采矿业、建材业、运输业为主的集镇。明确了村镇向西南车站发展,镇办工副业控制在镇西北角,镇南部建官桥水泥厂,镇内发展商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新辟府前路,红线宽30米。建设文化中心站。开辟占地20亩的农贸市场。
  19%年,委托山东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对官桥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1997年5月,召开《滕州市官桥镇总体规划(1996一2010年)》论证会,提出小城镇性质为:以煤炭为依托,以建材、化工及第三产业为主体,努力创建成环境优美的旅游小城镇。道路规划为“四纵三横一外环”的网络:滕官公路、滕沛公路、官桥村南北大街、济枣公路;政府北大门、南大街(车站至南大桥)、府前路;东西南北四环路。
  1997年3月,下发《官桥镇人民政府加强村镇道路建设管理的意见》《官桥镇人民政府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是月,成立土地环保建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兼任主任,下设土地管理所、环保所、村庄(小城镇)规划办公室、土地监察巡逻中队,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2001年,邀请山东省建筑设计院、枣庄规划设计院专家制定了《官桥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002年,又委托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对《官桥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详细编制了《官桥镇总体规划(2〇〇2—2〇2〇年)》。
  2005年1月15日,官桥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官桥镇总体规划报告。总体目标是:近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远期逐步发展成为滕州市南部的辐射力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具有相当规模、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當有活力的特色城镇。控制区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总体发展方向是重点向西向北(沿滕官公路两側) 发展工业区,向南发展城镇新区,改造中部生活老区和中部商贸市场区,对东部八一煤矿的商住设施进行完善。2008年4月,按照滕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成立官桥镇规划所。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和宣传规划政策法规,参与各类规划的编制,对建设项目的初审.配合违法建设的监察,沟通规划局与镇村、群众的联系等,是规划与建设单位之问的桥梁和纽带。
  2009年,委托山东省建设规划设计院编制 《滕州市官桥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 >》。将官桥镇城镇性质定为“山东省中心镇、生态旅游型城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历史文化名镇”。规划2030年镇域总人口8.4万人,镇区人口为5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60%。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641.7公项,人均建设用地132.1平方米。官桥镇区的结构布局为“一心、二轴、三带、六组团”。一心即以镇区为中心,以行政管理、广场、公共绿地、商业金融、文体科技等公共设施为主;二轴是府前路东西轴、为公共设施轴线,官桥村路南北轴线为景观轴线;三带是十八罗汉山、小魏河景观带,新薛河景观带、小苏河景观带;六组团:4个居住组团和2个工业组团。对村庄建设实施集中连片,区域性中心发展。
  2000年,由枣庄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官桥镇小城镇建设“十五”总体规划图》,体现中心镇特色。功能齐全,行政区' 文教区、生活区、商贸区既联为一体,又自成体系。规划小城镇建设将形成蔬菜、小商品批发、建材、畜牧、农副产品5个市场。发展走向:以羊官公路为轴心两翼展开,自东向西扩展,东以八一矿为中心,西以木曲路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围商业区的开发。力争到2005年,小城镇开发面积突破10平方公里,镇驻地人口达到5万人。
  2010年,委托山东省建设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镇村发展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两级市评审。委托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编制了《北辛文化和薛国故城大遗址公园保护规划》与建设规划。随后,先后完成了《前掌大车马坑遗址保护规划》《官桥汉墓遗址保护规划>《西康留遗址保护规划》《北辛遗址保护与开发规划》《官桥孟尝君陵国保护规划》 等文化专项规划。
  2012年6月,委托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滕州市官桥镇镇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7年4月,启动官桥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是年7月,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滕州市官桥镇总体规划(2017—2035)》编制工作,按照专家组意见建议进行完善提升并形成编制成果,按规定程序进行上报。规划镇人口规模从2018年至2022年8万人,城镇人口2.5万人;人口规模远期至2035年9万人,城镇人口6万人。近期(2022年)城镇用地规模为33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35平方米。远期(2035年)城镇用地规模为97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139平方米。官桥镇战略目标定位为:滕州市南部城镇化主要聚集区、滕州市产业空间的重要拓展区、鲁南地区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方向是以建设滕州市经济文化强镇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旅游品牌化发展。具体目标为核六区”。“一核”: 小魏河生态核心。“六区”,根据区域特色而建立的产业分区,分别为:镇驻地综合发展区、八一矿组团发展区、精细化工产业区、薛河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区、特色农业种植区、田园综合体发展示范区。
  第二节建设管理1%6年以前,农村建房没有统一规划,“文化大革命”期间,乱建乱占成风,占地失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发展的新形势,开始规范、规划村庄建设。1981年5月,官桥公社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节约土地、逐步实施”的原则,成立农房办公室,制定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对各村进行现状测绘、规划,设计了规划图。1984年,村镇建设管理机构进行充实和规范,成立“官桥镇农房办公室”,使村镇建设管理、规划工作在组织机构上更加规范完善。当时主要负责审査全镇村镇房屋建设规划、控制土地使用和强化土地管理,严格掌握建房审批手续。农民建房必须申领建房证,按建房证要求进行住宅建设。1990年初全镇51个行政村,均设立了村建委员会,加强了村庄建设工作的领导。1992年机构改革,更名为“官桥镇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1999年后,原兼管的土地管理、环保工作各自独立分出,主要负责小城镇及51个行政村的建设与规划,做到依法管理,科学规划。2(M1年5月,镇成立“官桥镇村镇建设规划所”由村镇建设办公室兼管,主要负责官桥镇城乡建设的依法科学规划与管理、服务等工作。
  1981—2017年官桥镇(公社 >建房办负责人更迭表表8-1___姓名职务任职时间备注种法孔主任1981---19841981年成立农房办时均良主任1984---1987孙景仕副主任1987---1988.10主持工作孙景铨主任1988.10---1990.1续表姓名职务任职时间备注乔炳泉主任1990.1---1996.11992年成立村镇建设办公室孙延河主任1996.1---1999.2朱开存主任1999.2---2002.91999年从村镇办分出刘存恩主任2002.9---2003.11黄启然主任2003.11---2016.3任伟主任2016.3_2008—2017年官桥镇规划所负责人更迭表表8-2姓名职务任职时间备注黄启然所长2008.5---2017.2(兼) 周忠波所长2017.2---新居民服务符柙网络,其主要工作是: 对官桥镇辖区内新居民2000年,官桥镇总人0达7.3万人,其中及房屋租赁搞好服务,掌握新居民管理信息动非农业人口近1.3万人,城镇建设发展迅速,态及基本情况,协助公安、计生等部门搞好新走在全市前列。根据社会发展和需要,官桥镇居民法规、治安秩序、生活工作技能教育、培于2011年3月成立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所长训与管理,维护新居民的合法权益等。到2012李鸿琳,下设6个办事处服务站、6个企业服年,全镇登记管理录入微机的新居民2016人,务站、51个村居服务点,管理人员共ISO余人。新居民育龄妇女408人,社区矫正对象61人,建立了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服务管理刑释解教56人,房屋租赁304人。
  第二章农房建设第一节建设概览1949年前,农村生产落后,经济条件很差,收入低微,人们生活困难。当地的村庄农舍零散,布局较乱,大多数农户住房为小门小窗的泥墙草屋,只有少数住房为砖瓦房,墙为青砖包皮,里为土坯,俗称“里生外熟”,上为木结构小瓦覆顶。
  1950年土地改革时,官桥共有农房22875间,建筑面积333125平方米,其中,草房21〇86间、316290平方米,占房屋总面积的94.9%。随着农民生活逐渐好转,住房条件不断改善。1965年,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约为12平方米。1970年后,农村新建房多为砖、瓦、土结构的起脊房,土墙、砖、瓦房占新建农房的40%。20世纪70年代初,西郑庄、太平庄、东磨庄、轩辕庄、坝上、北辛等村实现排房化。其中坝上为搬迁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出现了建房热潮,农民对建房质量要求明显提高,混合结构农房大幅度增多。
  1984年3月,官桥公社管委会下发《农村建房用地有关规定》。1985年初,完成全镇si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详细绘制r村庄现状图、规划图和说明书,并明确规定各村严格按规定进行有关手续报批,经批准后方可建设。严格执行户申请、经社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通过、大队审査、管理区签字,农房办现场查看后方可发放建房证,房宅面积为0.2—0.35亩,一子一宅;年龄需年满18周岁,男嫁女的,凭结婚证申办。老宅基换新宅基的,老宅基地上交集体。宅基无人居住或户口迁出人员,按规定应集体收回。
  1990年,全镇纯砖起脊农房占70%,砖混钢筋结构平房占18%。1997年3月,官桥镇政府印发了《加强镇道路建设的意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到2〇〇〇年底,全镇51个行政村,总农户1.2万户,共有房屋15912间,总建筑面积233.2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户的7倍,每户平均拥有农房4.56间,人均住房面积31.6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住房面积的2.6倍。在农房中,楼房占住宅面积的4.8%;砖木瓦平房占总面积的31.8%;砖混平房占总面积的66.4%;2000年,全镇农户按规划建设搬进新居的有5850户,占总农户数的30.2%;翻新、新建、原户拆建的有7800户,占总户数的67.4%。
  进入21世纪后,农户建房又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新建、改建农房多为2层楼房,普遍配建车库、厨房、洗澡间。至2007年底,全镇总农户1.5万户,共有房屋75000间,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是20世纪60年代人均住房面积的2倍。
  2008年后,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及不少农民在城市购买了住房,农房建设速度呈下降趋势。至2017年底,全镇约有2万村民迁居新楼。
  第二节农村公用设施供水1949年前,官桥境内农民除少数人饮用河、沟、溪水外,大多数饮用土井水,水质较差。1950年以后,对居住分散、经济条件困难的村,政府引导农民建敞口砖井,少则几十户、多则上百户合用1口井,但多数村以小土砖井为主要饮水井,很不卫生。20世纪70年代前后,部分单位用动力钻井机钻井、建水塔,吃上自来水。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水位逐年下降,大口井干涸,各家各户自打压水井取水,水位一般在地下8至10米深,水质较干净卫生。直到1985年后,大多村自打深水井、建水塔和压力罐,农村居民普遍吃上自来水。20世纪90年代以后,水位继续下降,农民普遍打深水压水井,深度一般在20米以上。2006年秋,镇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大管网工程,官桥集中供水中心(郑庄)成立,2007年1月实现北吴庄、磨庄、苏疃、时店、时村、马庄、志门、倪楼、渠村、西郑庄、苏叶、西公桥、官桥4个村等16个村集中供水。2015年,东王公、西王公、中洪林村饮用羊庄供枣庄新城管网水,魏楼村饮用张汪供水中心水。截至2017年底,官桥镇有20个村农民吃上大管网的优质水,34个村仍然实行单体供水。全镇所有村民全部饮用上优质自来水。
  供电 W58年之前,官桥区用电极缺。1958年大跃进时,在官桥村西南土法上马建造1座发电站,作用不大。农村粮食米面加工靠畜力或人力,灌田种菜用水车、吊杆、辘轱,群众照明均使用煤油灯、食油灯、蜡烛等。1960年,后掌大村用官桥发电厂发的电照明,成为全公社用电最早的村。1962年下半年,后公桥、前公桥、前莱村等村架接陶庄供电工程处的电,用上电照明。是年,北辛村由邻村南辛村接通电源开始通电,1%4年改用八一煤矿电源。1983年4月,官桥、后掌大、狄坡、西王庄、太平庄等村开始用上了狄坡变电所的电,主要是照明。1985年,全社51个村,有32个村照明、灌溉、排水、场上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现正常用电。2015年,经过对电网多次改造升级,达到线路设备标准化、用电正常化。截至2017年,农村全部实现电气化,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村村安装了路灯,不仅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为新农村增添了勃勃生机。
  道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境内乡村道路弯曲、狭窄,坑洼不平,不仅通车困难,行人也不方便。70年代,利用民建公助的方法,首先修通公社与各管理区之间的路,然后由各村按公社规划,修筑各大队至管理区的道路,各个村庄也自行整修村内外的道路,这些路基本上还是土路,只有少部分主干道为沙子路。1984年,县政府号召全县各村开展“沟路渠治理”,重点是对乡村的道路取直加宽。村内道路结合排房规划,形成纵横平衡;村与村之间不仅形成网格化,而且宽阔平直。主要路段的沙土路面逐渐改建为水泥、沥#路。1996年后,又进行一次乡村道路的整修建设。进入21世纪的2004年,借助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建设,村与村之间道路全部铺设水泥。2013年,全镇5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2016年,部分村实现户户通。到2017年底,全镇硬化乡村道路460千米,原来晴通雨阻的泥泞路,而今变为雪雨无阻的宽敞大道。
  绿化官桥农村自古就有植树种花、美化环境的风俗习惯,莒欢在庭院内外栽梧桐、杨、槐、榆、石榴、枣、杏等树。新中国建立之后,农村人均种树在5棵以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植树养花者增多,奇花异草、山石盆景也逐渐进入农家小院。结合村内道路硬化,栽种观赏树、花卉也随之多了起来,大街小巷两侧栽植了花草、绿化树木。到2017年,农村绿化稷盖率达到38.6%,轩辕庄被评为“山东省绿化示范村”。
  学校1949年前,官桥区教育落后,只有7个村有私垫学堂或初小,没有村设完小。新中闲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逐步开办学校,多在庙宇、祠堂和原富户的砖瓦房内,课桌多为木板、条几、石板、坯块等。1950年3月,北辛完全小学在关帝庙旧址创办成立,为滕南第一所完全小学,校长石耿伦由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直接任命,设立5个班级,学生146人。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学校新建了砖瓦房教室,学生入学率达90%左右。1978年秋,将14处“鉞帽”初中合并为10处联办初中、1处高中。直到1985年,各学校进行校舍改貌,教室全为大门大窗的楼房或砖瓦房,统一配H课桌、教具等,一改“黑屋子、土台子”的面貌。2001年,开始对全镇中小学进行整合,建设高标准教学楼及配套设施,实行多媒体教学,同时对幼儿园进行了标准化整改,各学校配备了专职安保人员和24小时电子监控。2017年,全镇有幼儿闶7处、小学6处、初中1处、高中1处、成教中心1处。
  文体娱乐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农村文化娱乐场所甚少,仅有些临时用苇席秫秸搭建的戏棚,在节日或农闲时由民间戏班演出。1950年后文体娱乐场所建筑发展很快。1985年,镇政府投资90万元新建文化中心、影剧院,村电影队发展到10个,各村均有露天的放映场地。村办文化大院19处,图书室37个,台球、乒乓球、象棋、游艺室相继建立。进入90年代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家各户均购S黑白、彩色电视机、收录机、录放机、影碟机、卡拉OK机等娱乐工具。2005年后,大多数村又建设了农民公共健身活动场所,设M单双杠、转轮、转臂.篮球场等健身设施,为农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场地。2017年底,全镇实现了文体广场全覆盖。第三章小城镇建设第一节镇驻地建设与管理官桥镇小城镇建设自1996年起步,1997年编制了城镇发展十年发展规划。2000年,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中心乡镇。2001年邀请山东省建筑设计院、枣庄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实地勘察论证,制定完善了《官桥中心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003年、2006年,先后2次顺利通过了省级中心镇达标验收。2〇〇9年,完成《官桥镇总体规划(2009—2020年)》修编。2017年5月,完成《官桥镇总体规划(2017—2035)>修编。
  从1997年开始,官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不求大,但求好”的城镇建设工作思路。1997年8月,投资600万元全长10余千米的羊官(羊庄至官桥 >公路建成通车,打造了镇区建设的中心轴线;1999年,投资100万元,新修了全长15千米的镇区北环路。2000年,按照“填充内容、配套建设、完善功能、促进繁荣” 的原则,把工作重点放在小城镇的外延扩展和内涵提高上。是年,投资800万元,实施了府前路中段、木微路两侧1千米及五中临街商贸房的开发,建成商贸房面积3万平方米,使镇驻地建成区面积突破6平方千米。投资40万元,对镇驻地主要道路路面进行了硬化,完善了通讯、供水、供电、绿化等设施配套;先后投资200万元,建成占地7000平方米、绿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对广场区域进行了美化、亮化。投资600万元,在镇驻地S344(木微)公路西,南官公路东新建占地25亩的金三角商城1处,2001年3月金三角商城建成运营。是月,官桥镇在镇驻地西部、京沪铁路以东规划了1处占地300亩民营经济园区。
  2002年,实施了木曲、山官沿路商贸小区开发、政府门前仿古风格商贸房建设及政府办公楼改建,完成小城镇拆迁面积1.7万平方米,铺筑道路5.7千米、下水道2.5千米,安装路灯40盏,新增绿地3000平方米,总计投资1800万元。完成中心镇规划面积达到了8平方千米。地税大楼.新华书店、邮政大楼和港铁贸易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物先后建成。2003年,建成商贸房面积1.8万平方米,相继完成了府前路靓化工程和木曲路镇区段排水、环卫设施配套;规划建设了街心花园,建起体现官桥古文化特色的古薛车正和北辛古韵两座雕塑。加强了城镇管理,组织开展了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完成投资274万元。
  2004年,镇驻地靓化工程全面实施,对府前路进行油面复铺,对木曲路镇区段实施靓化改造,对文化广场区域进行美化净化;商贸小区开发面积2.2万平方米。2008年,以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平、明、绿、美、净、齐” 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开发建设,完成各类建设投入1500万元,建成开发面积1.8万平方米。对城镇设施提档升级,投资120余万元对镇驻地进一步整修美化,修铺人行道路面3000余平方米,村村建半封闭式垃圾池,更换修补路灯、广告灯箱33个,新建花园小景3个,新增绿地面积2600平方米,增设历史文化宣传牌125个。2009年,投资160余万元,实施镇驻地滕官路段升级改造,硬化道路4000余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600余棵,新增绿地面积2000平方米,架设高杆太阳能路灯26盏。
  2010年,委托山东省建设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镇村发展总体规划》。投资900余万元,实施镇驻地升级改造和沿街商贸房仿古改造。建设完成4千米历史文化墙建设,城镇形象全面提升。是年,完成城建投入4000万元,相继实施官桥汽车站改建、火车站货场扩建,完成了街心花园、北辛文化、木曲路沿线等商贸小区开发建设,建成面积5万余平方米。修铺人行道路面9000余平方米,更换铺设路沿石7600米,栽植广玉兰、大叶女贞等绿化树木1500棵,矮层绿化苗木4万余株,新增绿地面积4000平方米;完成滕官路驻地段两侧绿化带拓宽改造和沿线商贸房仿古式改造,城镇品位明显提升。
  投资483万元的卫生院病房楼投入使用。2011年,投资560万元,对木曲路、府前路等4条街道实施仿古提升,架设2组红绿灯交通指挥系统,安装太阳能路灯272盏、城镇宣传牌360块。2012年,投资M万元实施小城镇“增绿增花” 建设,栽植雪松、木槿、赀杨、月季等各类绿化观赏花木3万余棵;投资120万元新建两处高标准垃圾中转站、水冲式公厕,规划实施地下管网建设;委托北京华成博远设计实施府前路升级改造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投资1000万元实施文化广场升级改造,把原广场区域向南拓展打通,进行全面拆迁整合。
  2013年,投资1000万元,高标准实施府前路、木曲路“五化”提升和育才路升级改造,铺设地下管道5000米,新建立体式花坛500个,栽植法桐3000株,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架设双型高杆路灯26(1盏;投资800万元,实施文化广场升级改造,将原广场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扩容,打造觇丽的城镇“客厅”。高标准垃圾中转站、水冲式公厕等基础设施工程投入使用,城镇承载功能和宜居水平进一步提高。木曲路升级改造和镇驻地东环路、南北中心街、枣庄矿务局货运铁路跨道硬化建设完成,基本形成“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2015年,完成中心文化广场、城镇综合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拆迁清理工作,完成驻地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
  2016年,强力推进实施生态绿化、道路网化、“三清六化”和镇区城市化改造“新四化” 工程,高标准完成了天然气主管道铺设,启动实施了文化广场扩容改造;总投资8000万元的华联商业综合体项S竣工并投入使用。第二节社区建设官桥镇小城镇建设自1996年起步,按照城镇发展规划,在2011年底,2处社区工程完工,拆迁户村民搬进新居。
  大康留富康花苑社区富康花苑社区是大康留村利用土地挂钩政策实施的新农村建设改造项目。
  大康留村位于官桥镇政府驻地东2.6千米,西临京福高速公路,北靠薛河故道。1999年,村大规模开展了“白色革命”,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村民富了,境界高了,视野开阔了,农村城市化的愿望迫切了。官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在大康留村率先建设“富康花苑”社区。新社区建设工程由滕州市住房办安居安装开发公司承建,委托枣庄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社区整体规划和套型设计。社区规划占地130亩,分为住宅区、办公区、综合服务区、沿街商业区、老年公寓和健身广场,总投资7619万元。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300万元,2011年11月完工,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4排4栋楼房,标准住宅120套,安置群众120户,腾罝复垦土地50余亩。
  东洪林社区东洪林社区建在东洪林村东首,是官桥镇利用土地挂钩政策实施的又一新农村建设改造项目。
  社区规划占地50亩,分为住宅区、办公区、综合服务区、老年公寓、沿街商业区和健身广场,总投资3980万元,分2期工程实施。一期工程占地27亩,计划投资2700万元,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2012年12月建成并回迁,第二期工程于2014年春动工,2018年春建成,共安罝120户入住,老年房69套也同时投入使用。4排4栋房安置群众220户;投资1280万元,占地23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社区全部建成后,建筑面积共4.8万平方米,标准住宅409套,腾罝复垦土地125亩。第四章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十八大以来,官桥镇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聚焦生态转型发展,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做好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污染减排、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特别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为引导,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着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等四大生态产业,构造“一核、一线、一带”的绿色经济发展布局。
  第一节生态工业2012年起,官桥镇按照“绿色引领、后发赶超”理念,优化生态工业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绿色生态工业。2016年,全镇生态工业蓬勃发展,同时,注重工业污染防治,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罝,促进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抉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按照“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思路,引导并抉持精细化工、机械铸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推进节水节能行动,有效减低工业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16年,实施技改、创新项目16个,5个项目列入市定重点。引进实施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3个,完成投资15.3亿元,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初具模型。
  高起点规划建设产业园区。规划实施了中盛化工基地,主动融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承接了联泓新材料等精细化工项目及新型材料项目等绿色经济、新兴产业转移,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高科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驻地工业园区、中盛化工基地、八一矿区建设,促成华安虹江赛克、创彩高档玻璃、润泽脱硫脱硝剂、正钢铸造等一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严把项目引进落地关,严禁高耗能企业项目落地。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依法节能。加大对重点用能单位的执法检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能行为,促使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企业,依法依规关停退出。第二节生态农业2012年以来,官桥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打造生态型效益农业。
  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精心打造了银杏、皂角、油菜、葫芦等6处特色基地,开发系列特色农产品10余个;积极培育发展设施农业、家庭农场和农业托管典型,2017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980亩,累计流转土地1.5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5家、农业合作社2家,共发展各类经济组织89家。推进农业标准化。全面推广配方施肥,推广生物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良种覆盖率达到的100%,机收、机播率实现100%,秸秆粉碎还田率99%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6%以上;加强畜禽污染防治,减少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率达到90%以上。
  推广农业旅游发展。推广油菜、香椿、银杏等组成的农业观赏、采摘园,建成新薛河、小魏河沿岸景观长廊、“两路"绿色廊道。统筹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开发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观赏、绿色食品、生态农庄等农业园区,建成以望河山区的油菜花观光区、罗汉山香椿采摘区。同时,培育和壮大生态特色农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孟尝君”牌银杏、西红柿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第三节生态林业2012年以来,官桥镇开展“全域绿化行动”,围绕省级“森林镇”创建,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扎实推进“四绿工程”,累计完成造林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3.6%提升到2017年的45%,建设生态绿色廊道160公里,发展成片优良经济林1000亩。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成功创建“枣庄市绿化模范镇”,省级绿化模范村2个,省级林业合作1个,枣庄市级3个。
  保护和修复湿地与河道生态系统。采取植树种草、种树及花木,恢复湿地1000亩,湿地保护率达到60%。完成薛河湿地水质净化项目(小魏河片区官桥、太平庄段)绿化工程、小魏河综合治理工程绿化工程、薛河湿地(小魏河片区魏楼、掌大段)公园绿化、薛河省级湿地公园生态植被修复工程等。
  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加大塌陷地综合治理、塌陷地地质灾害治理、河道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2012年以来,累计治理农田3.2万亩,修复与完善农田林网3.2万亩,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加强土壤改良修复,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017年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3万亩。
  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治理。2017年,实施了罗汉山体治理,洪林龙山山体治理项目。治理面积1300亩,植树30万棵,平整土地120万平方米,恢复耕地700亩,林地800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罗汉山破损山体生态治理获得全市精品绿化造林工程评选第三名,入围2017年“加快发展看滕州”优秀重点项目。
  第四节生态旅游官桥镇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前提下,优化整合山水、历史、农业等旅游资源,将北辛遗址、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大韩村遗址、古薛汉文化园、孟尝君礼贤园、三圣阁红色教育基地等历史遗迹与薛河省级湿地公园、薛河(小魏河片区)湿地公园、古薛银杏生态园、千亩油菜花生态园、罗汉山香椿采摘基地等串珠成线,连点成面,形成官桥镇特色“古薛历史生态文化旅游”。2016年,成功申报了枣庄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枣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2017年,成功举办了油菜花节、环薛河自行车赛、香椿采摘节、银杏音乐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官桥镇荣获“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称号,北辛村获评“山东省旅游名村”。
  生态保育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保育“四大工程”建设,为实现官桥“绿色崛起”提供根本保障。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工程。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做好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保护工作。建设新薛河、小魏河水系绿色长廊,建立薛河省级湿地公园生态安全屏障。
  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配合市完成了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编制,详细规划了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红线。2015年,实施了官桥镇供水中心水源地保护工程,建成保护面积30亩,清理了保护区内的杂物。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2015年以来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2016年完成了东王公、西王公、东洪林饮水,及西洪林水源工程建设。2017年3月,按照中央及省市部署,认真落实镇域河长制度,执行旬、周巡查机制,加强河道的管理,实施有计划的清淤及生态修复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林建设,营造“清水走廊”和“生态通道”,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增加河道水体生态容量。2017年底,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均为100%。
  实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配套建设优先”的原则,综合运用 PPP、EPC等多元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不断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6月建成了官桥镇小魏河污水处理厂,完成镇驻地污水管网的规划设计及主管线的铺设。扎实开展“环卫一体化”,建设垃圾转运站2处,垃圾收集转运车辆55部,环卫运营实现了社会运作,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户集、村收、镇处理” 的收运体系运行良好。
  实施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注重效益” 的水土保持方针,科学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实行分区管理。采取“防、封、种、推、改”等措施,着重抓好小魏河沿岸、京台高速、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沿线水土治理及造林蓄水养涵。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基本农业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
  第五节生态宜居官桥镇围绕着城镇建设总体布局,加快推进镇村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新官桥。
  生态城镇建设。启动实施了新一轮城镇总规修编;官桥镇被评为枣庄市级特色小镇。启动韩村棚户区改造项目,2017年完成了市定棚改项目前期摸底调查,安置区选址、规划设计,确定为迎贤社区。围绕省道345、BRT建设,全市率先完成156户、3.6万平方米征地拆迁任务,获2017年“加快发展看滕州”优秀重点项目奖。围绕提升城镇品质,启动实施城镇综合体建设,2017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启动镇驻地唐汉风格建筑改造工程,高水准建成林荫步道及节点公园景观项目建设。
  镇村环境整治。深化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推进环卫一体化。以家园清洁、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契机,以网格化监管体系为平台,加快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沿路、沿河、沿线环境整治,完善绿化、增设文化宣传等设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2016年建成高标准旅游厕所3处,同时启动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项目,到2018年全镇共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0200户。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8年完成时店、苏疃、马庄、前管庄、狄坡、史庄、官桥、车站、后掌大、后管庄、渠村、西王庄等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制定完善生态建设村规民约,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推广秸秆还田、农膜回收等方式科学处置农业废弃物,2012年以来,连续4年实施枣庄、滕州市“玉米秸杆粉碎还田试点示范项目”,并获评“枣庄市秸秆粉碎还田先进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
  第六节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官桥镇完善法规,切实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建立饮用水水源联合保护制度,立足于长管、管好的原则,探索建立长效管理。
  大气污染治理。镇驻地全面建成烟尘控制区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快水泥立窑、小火电、小焦化等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坚决取缔“土小企业”,2016年取缔“土小企业”8家,累计25家。同时,加快推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普及燃气等清洁能源锅炉。2015年,实施燃气一体化工程,实施主管网铺设及供气,至2017年底,共铺设供气管道25公里,更换燃气企业5家、单位4家。2016年开始,全镇取消10吨以下煤炉30家。同年,推广节能炉具和清洁型煤,当年完成推广节能炉具220台,节能煤60吨。落实各预筲级别减排措施。按照预警级别,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减排措施,突出抓好秋冬季雾霾等重污染天气应对,增加洒水抑尘频次。对列入重污染天气工业源项目清单的企业,一律实施限产、停产措施。
  扬尘污染防治。突出抓好施工工地、道路、裸露土地、道路绿化带、淹土运输等行业区域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污染防治措施符合各项技术标准要求,有效降低PM10指标浓度。
  秸秆禁烧。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道路沿线为禁烧工作防范和督査重点,严禁露天焚烧秸秆、落叶、荒草、垃圾等杂物。
  噪声污染控制。开展城镇噪声达标区建设,加大交通、施工、工业、生活四个领域的噪声污染防治。
  加强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加大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和植被、矿山、文化遗产等保护力度,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和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抓好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的生态修复,搞好荒山绿化、封山育林。到2017年底,全市基本完成荒山疏林地造林绿化任务。
  附:1.滕州市2016年度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官桥片区) 滕州市2016年度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项目于2016年12月经枣庄市国土资源局、枣庄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枣国土资字〔2016〕179号文件立项批复,其中官桥片区建设总规模593.03亩。项目于2017年7月开工,12月完工。新增耕地5.1公顷,完成项目总投资935.2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如下:土地平整工程:动用土方10万立方米;灌溉与排水工程: 新打机井28眼,维修机井11眼,新建管涵57座,铺设灌溉管道29千米,给水栓525座,维修农沟21千米,建设低压输电线路7.7千米;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整修田间道12.8千米;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栽植女贞7.2千株;其他工程:标志牌15座,宣传牌1座;设备购置:购置安装潜水泵、智能井房38台套。
  项目实施完成后,通过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实施,项目区农田灌溉水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滕州市官桥镇古薛河湿地古薛河湿地位于官桥镇区南部,总投资2980万元,治理河道9160米,建设面积300亩,稳定河塘面积95亩,表流人工湿地建设面积179亩。工程委托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以水质净化处理为主题,以生态涵养三类水质为标准,以建设溢流坝、亲水平台、环河绿道等为节点,集水质净化、生态保护、人文传承、科普教育、绿色休闲、旅游开发于一体。
  古薛河湿地的建设,实现了“三个新”。一是拓展了复合型建设新模式。通过河道疏浚、建坝蓄水、生态护坡,先后完成三级坝体、4处亲水平台建设和2座桥梁修复,累计栽植莲藕170余亩,黄花鸢尾、蓝花鸢尾等4万余株,沿岸栽植垂柳、女贞等7000余株,形成了集河道治理、生态补楼、绿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3二是开辟了文化传承新途径。结合湿地建设,围绕仲虺思想文化传承,建设了长12米的仲虺之语竹简雕像、长30米的历史文化古建筑回廊,展示了生态、文化觖合发展的美丽画卷。三是实现了湿地建设新高度。实施湿地“治、用、保” 综合治理,充分整合滨水资源、银杏园林等自然生态,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昔日破旧的老河道,已变成了风景如画的生态区,成为滕南地区及周边群众的“春游湿地、夏赏红荷、秋观银杏、冬登薛城”的休闲胜地。第五章土地、执法管理第一节土地管理官桥辖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无土地管理机构,人民公社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也无专职机构。1980年以后,公社有土地管理机构,与建房办联合办公,由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副镇长兼职负责。1985年至1986年10月,土地建房办公室完成了对全镇土地利用现状的基本情况调査,并第一次进行了土地登记工作。1986年6月25B ,滕县成立土地管理局。1987年6月,建立“官桥镇土地管理办公室” ;1992年3月,易名为“官桥镇土地管理所”。从1994年开始,全镇统一进行土地确权发证。2005年7月,成立“官桥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编制上为滕州市 B土资源管理局派出机构,编制8人,设所长、副所长。主要职责是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协助市局开展耕地保护、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分级、登记、地籍管理、农村居民住宅用地、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审核报批等工作。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备注孙景铨主任1988.10---1990.4乔炳泉主任、所长1990.4---1996.11992年2月易名官桥镇土地管理所。孙延河所长1996.1_1999.2孙开成所长1999.2---2000.3吴开春所长2000.3---2002.5徐述革所长2002.5---2005.72005年7月归属膝州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刘良河所长2005.7---2006.6王守训所长2006.6---2010.31988—2017年官桥国土资源所负责人更迭表表8-3续表姓名职务任职时间备注吕士伟所长2010.3---2013.5李卫防所长2013.5---2014.10徐峰所长2014.10---2016.4张传振所长2016.4---第二节执法管理官桥城膂中队1996年,官桥镇成立“官桥城管中队”,其中在编正式人员4人。2006年8月,市政府批准在官桥镇敝“滕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官桥执法办公室”,为滕州市属单位,原镇城管中队隶属其领导,合署办公。2011年1月,机构改革后更名为“滕州市城市管理局官桥执法办公室”,办公场所在官桥农机站院内,共有工作人员9人,执法办公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城管执法中队设队长1人,配有执法车1辆。主要职责是:①负责官桥镇辖区内镇容镇貌的管理工作,组织日常巡查和治理,负责镇驻地主要道路、便民市场的卫生保洁监管和指导,配合全市重大活动的举行和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②负责镇辖区内各类户外广告的管理工作,査处违反户外广告管理法规的案件,组织拆除影响镇容镇貌的广告设施,负责査处乱贴、乱画,敗发小广告行为。③负责査处辖区内违反食品卫生、文化市场、公安交通管理、工商管理、环境保护、市政管理、镇绿化等涉及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④完成镇党委政府和城管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1998—2017年官桥城管执法中队负责人更迭表表8-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职务任职时间备注王泽忠队长1998.3---1999.10成立城管中队半年后撤。王晓辉队长2001.1---2002.4新成立城管中队。王洪涛队长2002.4---2005.4唐唐富主任2005.4---2007.12006年成立执法办公室。任伟主任2007.1---2010.3王洪涛队长2010.3---2013.92011年复名为城管中队。方兴春队长2013.9---2016.4上划归城管局。任伟队长2016.4---2017.1和执法中队分开。宗晶队长2017.1---官桥执法中队官桥执法中队,全称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官桥执法中队,隶属于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为促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顺利推进,建立 “权责明确、范围清晰、责任落实、监管到位” 的执法工作机制,根据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滕发〔2〇16〕3号)精神,官桥执法中队于2016年5月成立,办公地点在镇计生办院内办公楼一层,办公面积约70平方米。
  执法权限与职责:在省政府授权的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行政处罚权限内,按照局规定的执法区域、执法权限,负责辖区范围内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镇规划区内城乡规划管理(涉及资质管理和镇人民政府行使的处罚权除外)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住房城乡建设涉及物业管理、燃气供热管理、住房保障、房屋征收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建筑业管理(涉及资质管理、建筑节能管理、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除外〉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行使法律、法规、规章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权限内的其他职权。
  负责人:赵斌2016.5—。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