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官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02002021000044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概览
分类号: F713.3
页数: 2
页码: 416-417
摘要: 《官桥镇志》中对概览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商贸 概览

内容

官桥境内有古官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西邻京杭大运河,东部京台高公路、京沪高铁建成贯通南北,344、345省道域内交汇,市镇内外交通网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自古就有“九省通衝”之称,为官桥区的商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官桥街乃是滕州、微山、薛城、山亭等方圆近百里内重要的集镇之一。官桥居民早懂经商之道,据考,此地在隋以前就是手工、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清末民初有店铺31家,每逢大集、春秋季古庙会时牲口市、猪羊市、杂货市、铁业市、家具市、木料市、石料市、鸟市、柴草市、粮市等十几个行业,市场活跃,贸易发达。
  另有车马旅店7家,铺房80余间;肉架5家;染坊4家;鞋铺3家;木匠铺3家。1949年,官桥区成立供销合作社,形成集体和个体工商业并存的局面。1955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区有60个私营商户加入了供销社。另有部分不愿加入供销社的私营商业户,不久便相继停业。1964年,对个体商贩一律取缔。为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官桥镇供销社于1965年在乡村设立了5个中心店,42个“双代”(代昀、代销)店。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集市、商户受到打击,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而割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富民政策,仍为计划经济,允许并鼓励集体、个体办商业。铁路、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穿境而过,交通发达,三座煤矿坐落官桥境内,镇境外来人口增加,逐渐成为鲁南商业物品交易的集散地。村庄物质交流会和集市不断增加,商贸业得到较大发展。到1985年底,除八一矿商业公司所辖莱村、谷山、八一3处国营商业,官桥供销社及下属5个中心店、42处代销点外,兴办集体商业59个,联户商业11个,个体商业980个。1994年后,实行市场经济,货源流通渠道畅通,被个人承包后的商业与其他个体私营门市部基本上占据整个商业市场。境内供销社等国营、集体办的商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后,乡村“双代”点变成门市部,2004年,乡村出现了政府帮抉的农村综合服务社,主营百货。到2005年后,官桥村、坝上村、北辛村、大韩村、苏疃村、后善庄相继建起了百货超市,大村甚至有3至5家小百货店、小超市及专卖店,特别是官桥镇驻地、金三角商贸区、八一矿区、308生活区、洪林集贸市场等商业街,店铺林立,百货齐全,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知识出处

官桥镇志

《官桥镇志》

出版者:黄海数字出版社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是全国及山东省先进文化乡镇,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盛世修志,志载春秋。史志是记载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作为官桥镇志的编纂,汇集了上下七千年的文明史.记述了百年以来的创业史、发展史,系统的记载了官桥镇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政法、文教卫生、风土民情,融地方性、时代性、科学性为一体。特别是把古薛文明单列一编,突出了地域释部了解宫桥人文历史的教科书、研究官桥镇情的资料库,她不仅是官桥镇悠久历史的缩影,更是官桥镇美好未来的明镜。

阅读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